首页 / 正文

聂夷中诗鉴赏

生平简介

聂夷中(837—约884),字坦之 ,河东(今山西 省永济县)人,一作河南(今河南洛阳市)人。出身贫寒。咸通十二年(871)登进士第 。久滞长安,后 授华阴县尉,仕途颇不 得意。不知所终。 其诗多为五言,尤工乐府,内容充实,多反映农民的痛苦生活,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淫奢,语言质朴无华,深切动人。《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十余首。

咏 田 家

聂夷中

二月卖新丝,

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

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

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

只照逃亡屋。

聂夷中诗鉴赏

《咏田家》是聂夷中的代表作,也是晚唐诗歌创作中的艺术佳品。诗中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和鲜明对比的表现手法,愤怒地控诉了形形色色的高利贷给唐末农民所带来的深重苦难,表达了诗人对广大农民的深厚同情。

诗的前四句为第一层,主要描写残酷的高利贷剥削给广大农民所带来的剜心割肉般的痛楚 。“二月卖 新丝,五月粜新谷 ”,写出了农民在青黄不接之时被 迫借贷的悲惨境地。二月还未着手养蚕,五月稻子尚处青苗期,然而,贫苦的农民迫于生计,为济燃眉之急,竟不得不以未来的新丝、新谷作抵押,借上“驴打滚”的高利贷 。“二”、“五”月极言时间之早,这 么早就背上阎王债,足以说明农民已到了山穷水尽、骨枯髓干的地步 。“卖”、“粜”状其只出不入,深刻 反映了农民的辛酸血泪和无比痛苦 。“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揭示出高利贷吮血噬骨的残酷剥削本质 。 剜却性命攸关的“心头肉”以疗眼前毒疮,是迫不得已,其后果更是不堪想象。旧伤未愈添新伤,穷困伴着死亡行,这就是对当时广大农民濒临绝境的高度概括和生动写照。

诗的后四句为第二层,主要是直抒胸臆,尽吐胸中块垒,表达诗人对解决正在激化中的社会矛盾的希望和设想,深寄对“君主”的讥刺之意。诗人把解决矛盾的希望寄托在“君王”身上,这反映出作者存在一定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是,也从另一个侧面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君王”所代表的个人利益 。“君王”之“烛”只照地主豪绅,权贵达 官,而其光不可射及逃亡的农舍,这就含蓄而尖锐地讥刺了“君王”的不恤黎庶,使读者能够透过黑暗的社会现实,思味出那激化社会矛盾的真正罪手。

这首诗之所以向为人们所传诵,除了它真实而带有高度概括性地再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反映了农民的痛苦生活、具有高度的思想性之外,还在于它有高超的表现技巧。

首先,形象的比喻,高度的概括,使得诗歌的容量更为广阔。对农民被迫借取高利贷及其更惨痛的后果,诗人并未明白道出,而是用“ 剜却心头肉 ”以“医得眼前疮”来比喻之。剜肉补疮,并非根本的疗毒之策,它只会造成更加严重的新局面。这样以剜肉补疮来比喻农民以借高利贷济燃眉之急,是再形象不过了,也是再具有高度概括力不过的了 。这个比喻, 一方面使诗歌的形象具备了可感性,另一方面也深刻地揭示了问题的本质,使有限的形式容纳了无限广阔深厚的社会内容。

其次,鲜明的对比手法的运用,把封建社会中贫富悬殊的阶级差别给历历如绘的描写出来了 。“不照 绮罗筵,只照逃亡屋”,本是对“君王”的希冀之语,但其中却包含了双重对比的意味。从“君王”的角度来说 ,恩泽不均,只顾富室,不恤贫苦,这一对比, 就把“君王 ”的阶级立场给鲜明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从社会现实的角度来看 ,一边是权贵豪门华丽的衣 着,丰盛的筵宴,一边却是无衣无食,贫困破产,逃亡在外。这一对比,就把地主富室用高利贷剥削农民的严重恶果给突现出来了。如此形象的对比,也把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给烘托得淋漓尽致。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颇质朴通俗,感情也很真诚感人,充分显示了聂夷中驾驭语言、节制感情的功力。

田 家

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

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

官家已修仓。

聂夷中诗鉴赏

中晚唐为数众多的悯农诗中,短小精悍之作首推李绅《 悯农二首 》,下来就要算聂夷中《田家》了。

乍看去,此诗的内容之平淡、语言之明白、字句之简单,几乎没什么奥妙可言,但它能以最少的文字取得了很大的效果,显得十分耐读,这又决不是偶然的。

封建时代农民遭受剥削的主要的形式便是地租 。 在唐末那样的乱世 ,封建国家开支甚巨而资用缺乏, 必然加重对农民的榨取。此诗的写作目的就在于揭露这样的黑暗现实。如果正面从收租情事落笔,所费笔墨必多而实际效果未必就好。此诗的写作特点之一就在于抛开这种正面的描写 , 而只选取收租的题前之景,即农夫辛勤耕作而官家等待收租情况 ,“官家已 仓”句点到为止 ,修仓干什么,农夫的命运将怎样, 一应留待读者去想。作者省却许多气力,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论者往往知道诗歌语言的具体形象之美,不知道亦有概括抽象之妙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 诗句 ,就好在用泛写的方式 ,概括了一般丰年的情事,并不以具体形象见长。此诗前二句也一样 ,“父 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并不仅仅是只写一家父子 的事件,而是高度概括了千千万万个农民的家庭,所谓“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正是农家 普遍的情事;而“原上田”、“山下荒”也并不特指某山某原,而泛指已耕的熟田和待垦的荒地,从耕田写到开荒,简洁有力地刻划出农家一年到头的辛苦,几乎没有空闲可言 。十个字具有高度的涵盖力 ,增加了诗意的典型性。几乎成为封建社会农村生活的一个缩影。

在揭露讽刺的时候 , 诗人不发议论而重在摆事实 ,发人深省。“六月禾未秀”一句不单指庄稼未成 熟 。按正常的情况 ,四五月麦苗就该扬花(“秀”),“六月”应已收割而“ 禾未秀 ”,当是遇到了旱情,暗示着欠收。而按唐时两税法,六月正是应该交纳夏税的时节 ,所以“官家已修仓。”官家修仓,本身就 暗示着对农民劳动成果的窥伺和即将予以剥夺,而这种窥伺出现在“六月禾未秀”之际 ,更觉意味深长。 “禾未秀”而仓“已修”,一“未”一“已”,二字呼应。农家望成的焦灼如焚,官家收租的追不及待,及统治者的不恤民情,种种事实,俱在其中,作者的忧民悯农之心亦跃然纸上。

题前摄景,洗炼概括,融情入事,其中任何一种手法都可以收到言简意长的效果。而此诗恰当地同时运用这三种手法,艺术效果也就更加显著了。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一十二·彭定求
  李元膺·唐圭璋
  论韵第七·王骥德
  琵琶记目录·高则诚
  卷上·吴可
  古怪的世界·徐志摩
  雷峰塔(杭白)·徐志摩
  林下的小语·戴望舒
  梁启超·龙榆生
  卷四·陈思
  卷五十七·朱彝尊
  卷六十三·吴之振
  卷二百二十·陈廷敬
  歌·徐志摩
  ●白香集卷下之一·沈行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三出 李婆送聘·佚名

    (净)小七小七,做(佐)人骨直。不爱上山讨柴,那爱走马下直。头毛平坦去梳,鼻流不知去拭(七)。人又叫我无神,呾话人便着急(吉)。今旦好日好子,林厝卜来下定。呵公甲我扫厅。媒姨因乜来障晏,不免行只门前去看。前头一阵人

  • 卷三百一十·列传第六十九·脱脱

        李迪 王曾 张知白 杜衍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后徙幽州。曾祖在钦,避五代乱,又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材也。"   举进士第一,授将作监丞,历通判徐、兖州。改秘书省着作

  • 卷七十一·列传第一·后妃·脱脱

        ◎后妃   ○肃祖昭烈皇后萧氏 懿祖庄敬皇后萧氏 玄祖简献皇后萧氏 德祖宣简皇后萧氏 太祖淳钦皇后述律氏 太宗靖安皇后萧氏 世宗怀节皇后萧氏 世宗妃甄氏 穆宗皇后萧氏 景宗睿知皇后萧氏 圣宗仁德皇

  • 卷六·毕沅

      ◎宋纪六 ∷屠维大荒落七月,尽重光协洽九月,凡二年有奇。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开宝二年辽保宁元年   秋,七月,丙寅,以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为凤翔节度使。彦卿镇大名十馀年,委任于牙校

  • 第六十回 挟妖道黄巾作乱 毁贼营黑夜奏功·蔡东藩

      却说宋皇后被废后,忽忽间已过两年,尚未册立继后,六宫无主,当由内外臣工,一再申请,乞立继后,以宣阴化;灵帝乃立贵人何氏为皇后。后出身微贱,本是一个屠家女儿,父名真,家居南阳,营业积资,每思攀援权贵,博些微名,凑巧宫中招选采女,

  • ●卷二十九·陶宗仪

      ◎纪隆平张士诚弟兄四,淮南泰州白驹场人。泰州地滨海,海上盐场三十有六,隶两淮运盐使司。士诚与弟士义、士德、士信、并驾运盐纲船,兼业私贩。初无异于人。先是,中书省右丞相脱脱在任,灾异迭见,黄河变迁。至正一年,遣工部

  • 卷之一百二十九·佚名

    洪武十三年春正月癸巳朔 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群臣命妇朝 皇后于坤宁宫锡宴○高丽贡不如约以诏问之曰曩元之驭宇运未百年而天命更朕代元为君临御十有三载四夷入贡惟三方如旧独尔东夷固恃沧海内杀其王外构民祸贡不如

  • 卷四十八·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四十八明 杨士奇等 撰治道宋高宗时提举万夀宫兼侍读张守上奏曰臣仰惟陛下忧勤念治行已十年自去冬敌人不能南渡今秋湖寇荡平中兴有期内外延跂然

  • 卷二十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二十一征榷考榷酤【禁酒】宋宁宗嘉泰四年二月蠲临安府逋负酒税至开禧元年二月复蠲之嘉定四年四月禁两浙福建州县科折盐酒先是孝宗初即位免杨存中所

  • 提要·员兴宗

    臣等谨案辨言一卷宋员兴宗撰兴宗宋史无传其名仅见于姓氏急就篇所著有九华先生集世亦不传惟永乐大典间为采入并录集末所载当时祭文六首以诸文叅考其出处兴宗盖蜀人字显道始应召官太学再迁至著作郎干道中以有所论劾奉祠

  • 提要·江永

    【臣】等谨按律吕阐微十卷国朝江永撰是书引圣祖仁皇帝论乐五条为皇言定声一卷冠全书之首而御制律吕正义五卷永实未之见故于西人五线六名八形号三迟速多不能解其作书大防则以明郑世子载堉为宗惟方圆周径用密率起算则与

  • 卷三·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要义卷三宋 魏了翁 撰大禹谟【一】禹加大字并尧禹皆为虞书此舜史所录史加大其功使异于臯陶于此独加大字与臯陶并言故也谟谋释诂文此三篇皆是舜史所录上取尧事下录禹功善于尧之知已又美所禅得人故包

  • 禅林宝训卷第四·净善

    东吴沙门净善重集佛智裕和尚曰。骏马之奔逸而不敢肆足者。衔辔之御也。小人之强横不敢纵情者。刑法之制也。意识之流浪不敢攀缘者。觉照之力也。乌乎学者无觉照。犹骏马无衔辔。小人无刑法。将何以绝贪欲治妄想乎(与

  • 卷四十一·彭绍升

    居士传四十一杨唐戈孙朱郭郝杜二吴张传杨邦华名嘉褘。江西泰和人。万历中诸生也。少好学。於书无所不窥。已而潜心内典。年十三持不杀戒。蚤虱无所伤。至二十余入南京国子监。俄疾作。梦游地狱。见地藏菩萨於冥阳殿。

  • 吹万禅师语录卷之十四·吹万广真

    嗣法孙灯来重编赋风声赋恣夏之月余以抖擞行脚自忠南来乃受请于祗园主人焉策履三日陟若山之巅巍处是旧游瞩瑞处也梵宫如故铃韵依然松条增翠石榻涂钱且问驱乌沙弥曰某卓锡于何地还如曩昔面萨埵耶于是铁脊胡床敛目希夷若

  • 痰火点雪·龚居中

    又名《红炉点雪》。内科著作。明龚居中撰。四卷。居中字应园,金溪(今属江西)人。对内、外、儿科均有所长。撰有《外科百效全书》、《幼科百效全书》、《小儿痘疹医镜》等。是书始刊于崇祯三年(1630),约八万二千字。卷

  • 苏子瞻醉写赤壁赋·佚名

    简名《赤壁赋》。杂 剧剧本。元无名氏作。四折一楔子,末本。本 事出宋苏轼《赤壁赋》而虚构其前后事迹。剧写 宰相王安石尝有诗题扇曰:“庭前昨夜西风起, 吹落黄花满地金。”大学士苏轼续之曰:“秋花 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

  •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一行

    简称《大日经疏》、《大疏》等。佛典注疏。唐一行撰。二十卷。是汉译《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即《大日经》)的注释书。有再治本,题为《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义释》,略称《大日经义释》、《义释》,十四卷。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