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六篇 统治的理论 第五十七章 治术

以正 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 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语译

治国者以正不以奇;用兵者以奇不以正。然而以正治国,虽是合于正道,仍是有为而治,以奇用兵,仅止于暂应一时之变;若用正奇这两者来治天下就不合适了,我何以知道会这样呢?只要从下面几个无为而治的反面情形来看,就可以明白。

天下的禁忌太多,人民动辄得咎,无所适从,便不能安心工作,生活愈陷于困苦。人间的权谋愈多,为政者互相钩心斗角,国家就愈陷于混乱。在上位者的技巧太多,人民起而效尤,智伪丛生,邪恶的事层出不穷。法令过于严苛,束缚人民的自由太过,谋生困难,盗贼就愈来愈多。

因此,圣人有鉴于此,便说道:我无为,人民便自我化育;我好静,人民也自己走上正轨;我无事,人民便自求多福;我无欲,人民也就自然朴实。

第五十七、五十八、五十九、六十等章表达的思想,都牵涉到“民干政的危险”。主要的原因,便是人们知识的增长,把混乱带进了世界。至于怒斥“人性堕落”和“狡猾、伪善的滋长”等思想,请参阅第十八、十九、二十八、三十八等章。

机械的坏影响

《庄子》之《天地》

子贡到南方的楚国游玩,返回晋国的途中,路过汉阴,看见一个在菜园种菜的老人,打通了一条隧道到井边,极为辛苦地抱着瓮罐盛水来灌溉,只见他费了大半天的工夫,却没有得到多大功效。

于是,子贡忍不住说道:“有一种抽水的机器,一天可以灌溉百亩的菜圃,出力少,功效又大,先生为什么不用呢?”

灌园的老人抬头看了看子贡,问道:“那是什么模样?”

子贡回答:“那是木头做的机器,后面重前面轻,引水的时候,不必费力,井水就自然地急速流出,这种机器叫做槔。”

灌园的老人脸色变了变,笑着说道:“我的老师曾经说过,用机械做事的人,必定有机谋巧变的心思;有了机谋巧变的心思,便破坏了纯洁的天性;天性损毁,心神就不定;心神不定的人,离道就远了。我并非不知道用机器,而是认为这么做是羞耻的事。”

子贡听了,惭愧地低下头来。过了一会儿,灌园的老人问道:“你是谁?”

子贡答道:“我是孔子的弟子。”

老人又说:“你不是那个自认博学又自比圣人,想超越众人,而又独自在那里弦歌哀叹,向世人炫耀名声的人吗?假如你能去掉神气,隐灭形体,还有接近大道的希望。否则,你连自己都不知怎么处理,还能教天下人吗?你快去吧!不要耽误了我的正事。”

子贡满脸愧色,茫茫然若有所失地走了三十里,心神才安定下来。

他的弟子问他说:“刚才那个人是做什么的?为什么老师跟他谈过话后,脸色都变了,而且还整天不自在?”

子贡说:“我以为天下只有孔夫子一人而已,没想到居然还有这么一个人。我曾听老师说过:人应求事能成,只要用力少,获得的成就多,就是圣人之道。如今我所听到的道理竟不是这样,而是能够执守大道的人,道德才完备;道德完备的人,形体就不亏损;形体不亏损,精神才专一;精神专一,才是圣人的大道啊!”

“这个人和普通百姓一样地生活,行为醇和,道德全备,凡是不顺他心志的地方他不去,不合他意愿的事情他不做。若是全天下的人都称誉他,他不会引以为傲;全天下人都毁谤他,他也不会放在心上。像这样天下的毁誉对他都没有影响的人,才是全德的人啊。”

犯罪的原因

《庄子》之《则阳》

柏矩向老聃学道。一天,他请求老子说:“请老师带我们四处游历一番。”

老聃回答说:“算了吧!天下都是一样的啊!”

柏矩再三要求,老聃只好答应道:“好吧!你想先去哪里?”

柏矩说:“先到齐国。”

他们一到齐国。看见一具死囚的尸体横卧在地,老聃推正了尸体,脱下朝服为他盖上,然后呼天而哭道:

“你呀!你!竟首当其冲地逃开了天下最大的灾难。”

接着他又说:“莫不是为盗?莫不是杀了人?世事大多有了荣辱,才有弊病;有了积财,才有争夺。如今治理天下的人,不断地建立荣辱,聚集财货,穷困人体,要想逃避这些弊端,怕是不容易了。”

“古代统治天下的人,若有功绩,都认为那是百姓辛劳的结果;若有过失,就以为那是自己造成的。同时,他还认为,政治之所以畅行,是因为百姓能守法;政治之所以阻塞,是因为自己的罪过。只要看百姓受饥受寒,便一再责备自己的不周到。”

“现在就不同了,在上位的人,故意隐藏事物,以此来责备百姓的无知;故意想出困难的事,来惩罚那些惧不敢为的人。他加重责任,以处罚那不能胜任的人;限期到远地,以诛杀那不能到的人。”

“百姓的智慧已难应付这些法规,于是虚伪随之而生。试想,统治者无日不在欺骗百姓,百姓又怎能不欺骗统治者呢?当一个人的力量不足时,就产生虚伪;智慧不足时,便产生欺诈;财用不足时,就开始偷窃。这本是最自然的事。但是,使百姓沦为盗贼的责任,该由谁来负啊?”

“我无为,百姓才能化育自己。”——第三十七章之二(《庄子·天地》)。

猜你喜欢
  卷二十四(宣十三年至十八年)·孔颖达
  迩言后序·刘炎
  榕村语録卷八·李光地
  卷一百二十七·陈祥道
  第十四章 7·辜鸿铭
  卷二十四·高闶
  提要·朱善
  隐公·隐公十年·左丘明
  卷八·佚名
  卷八十四·道世
  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秆喻经全文·佚名
  大乘中觀釋論卷第七·欧阳竟无
  佛法学习初步·李叔同
  佛说菩萨投身饲饿虎起塔因缘经·佚名
  第六十七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四·何汶

      警句下  七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香飘合殿春风转,花覆千官淑景移。 麒麟不动炉烟上,孔雀

  • 第十九出 议婚·李渔

    〖玉女步瑞云〗〖传言玉女〗(小生带末上)底事萦怀,未了向平婚债。〖瑞云浓〗怎禁不肖子,胡行乱踹。下官戚补臣。夫人早丧,只生一子。当初只因后嗣艰难,未免失之骄纵。怎奈他不思上进,只习下流,不但不能承绍箕裘,将来还恐玷辱门

  • 第四十出 仆侦·汤显祖

    【孤飞雁】〔净扮郭驼挑担上〕世路平消长,十年事老头儿心上。柳郎君翰 墨人家长。无营运,单承望,天生天养,果树成行。年深树老,把园围抛漾。你 索在何方?好没主

  • 卷六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十六郭震郭震字元振魏州贵乡人以字显少有大志十八举进士为通泉尉任侠使气拨去小节尝盗铸及掠卖部中口千余以饷遗宾客武后召欲诘既与语奇之索所为文章上宝劔篇后览嘉叹授右武卫铠曹参军进奉

  • 序·黄曾樾

    岁辛亥,余年十六,方读书京师大学,始识石遗先生。越十有五年,纳交於黄子荫亭。荫亭新自海外归。时相过从。出示所作诗古文辞,类渊雅,跻於作者之林。因为言石遗先生於商量旧学,雅极殷拳。荫亭亦既饫闻先生名,深以得及先生之门为

  • 列传第一百一 韩愈·欧阳修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七世祖茂,有功于后魏,封安定王。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终秘书郎。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

  • ●卷三·王栐

    太宗皇帝以海内混一,四方无虞,乃于江南置太平军,江北置无为军,取太平无为之义。太平后改为州。无为之建,在淳化四年十二月戊戌,至大中祥符二年,建军方十有六年。灾异变怪忽发,八月中,有青蛇长数丈,出郡治;十六日,风雨,林木、城

  • 卷之一百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第二三六清册光绪十九年二月二十四日一一五○九--三五·佚名

    新竹知县沈,申报县内教堂及教士清册台北府新竹县为造送事(注)。遵将光绪十八年冬季分,卑县境内建设大小教堂,并教士人数姓名,造具清册,呈送察核。今开:一、卑县城内义学左边,有英国教堂一座,系华式。堂内并

  • 王俭传·萧子显

    王俭字仲宝,是琅笽临沂人,祖父昙首,曾任宋的右光禄。父亲王僧绰,官至金紫光禄大夫。王俭出生时,其父遇害,叔父僧虔收养了他。过了几年,他便袭封爵位为豫宁侯,受封的时候,王俭流涕呜咽。王俭幼时便很有神采,专心笃学,手不释卷。丹

  • 恰克图界约·佚名

    雍正五年九月初七日,理藩院尚书图礼善,会同俄官伊立礼在恰克图议定界约十一条。尚书图礼善会同俄国哈屯汗所差俄使伊立礼,议定两国在尼布朝所定永坚和好之道。一、自议定之日起,两国各自严管所属之人。二、嗣后逃犯,两边皆

  • 三十八年·佚名

    (乙巳)三十八年大明萬曆三十三年春正月1月1日○朔丙子,下洪奉先、趙振等獄。先是,長興判官金汝純以兵營新設於其邑爲苦,徵民木綿,使所帶京人宋應琦者,上京行賂,以圖還設於康津舊基。又令邑儒安哲民等,牒訴於憲府,大司憲朴承宗難

  • 春秋公羊传谳卷六·叶梦得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公羊传谳卷六  宋 叶梦得 撰昭公元年春叔孙豹会晋赵武楚公子围齐国酌宋向戌卫石恶陈公子招蔡公孙归生郑轩虎许人曹人于漷此陈侯之弟招也何以不称弟贬曷为贬为杀世子偃帅贬曰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

  • 周书·蔡仲之命·佚名

    蔡叔既没,王命蔡仲,践诸侯位,作《蔡仲之命》。惟周公位冢宰,正百工,群叔流言。乃致辟管叔于商;囚蔡叔于郭邻,以车七乘;降霍叔于庶人,三年不齿。蔡仲克庸只德,周公以为卿士。叔卒,乃命诸王邦之蔡。王若曰:「小子胡,惟尔率德改行,克慎

  • 大般涅槃经疏 第十九卷·灌顶

    大般涅槃经疏 第十九卷隋章安顶法师撰唐天台沙门湛然再治梵行品之四起卷。是第二叹经灭恶之能。恶即阐提四重五逆皆能灭之。旧解阇王是实逆。经力能灭非无此义。而密迹经云。阇王是方便示现灭逆之方。例知调达

  • 黄氏日抄·黄震

    南宋哲学家黄震著,又名《东发日抄》。原九十七卷。佚二卷,今存九十五卷。其中,前六十八卷,系黄震阅读经、史、子、集诸书的札记,也有文章摘录。还有作者所读著作的篇目,并“断以己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九十二)。六十

  • 满城风雨·张恨水

    《满城风雨》通过大学生曾伯坚被军阀强行拉夫的种种遭遇,绘声绘色地描绘了军阀发动内战带来的灾难,并引发了外侮,是一部描写军阀混战的小说,有许多珍贵资料。

  • 大般涅槃经(南本涅槃经)·佚名

    本经以阿含、法句经为始,并援引首楞严经、瞿师罗经、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法华经、城经、杂华经等,所受般若经之影响不小。本经系于北凉玄始十年(421),依河西王沮渠蒙逊之请,于姑臧译出。据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会宁传,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