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四

  警句下

  七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香飘合殿春风转,花覆千官淑景移。 麒麟不动炉烟上,孔雀徐开扇影还。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绝壁过云开锦绣,疏松夹水奏笙簧。

  《诗眼》云:“文章苟当于理,则绮丽风花,同入于妙。老杜言春容闲适,则有云云;第一二联。言秋景悲壮,则有云云;第三四联。其富贵之辞,则有云云;第五六联。其吊古,则有云云,第七联。皆出于风花,然穷理尽性,移夺造化,又云云,第八联。自古诗人,巧即不壮,壮即不巧,巧而能壮,乃如是也。”《石林诗话》云:“‘深深’若无‘穿’字,‘款款’若无‘点’字,皆无以见其精微。”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并杜甫。 洪波万古流不尽,白鸟双飞意自闲。 万马不嘶听号令,诸番无事看耕耘。并欧阳修。 令严钟鼓三更月,野宿貔貅万灶烟。 露布朝驰玉关塞,捷书夜到甘泉宫。并苏轼。

  东坡云:“七言之伟丽者,子美云云,以后寂寥无闻焉。直至永叔云云,可以并驱争先矣。小生云云,亦庶几焉。”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 天子旌旗分一半,八方风雨会中州。刘禹锡 

  《石林诗话》云:“七言难于气象雄浑,自老杜云云“五更三峡”及“锦江玉垒”两联。等句之后,常恨无继者。刘禹锡《贺晋公留守东都》云云,远而大壮也。”

  红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暂上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禁脔》云:“错综句法,不错综则不成文章。平直叙之,则曰‘鹦鹉啄余红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而用红稻碧梧于上者,错综之也。”《蔡宽夫诗话》云:“诗语大忌用工太过,盖练句胜,则意必不足。云云前一联。可谓精切,而在其集中,本非佳处,不若云云后一联。为天然自在。”

  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江村。

  潘邠老云:“七言诗第五字要响,如云云,‘翻’字、‘失’字是响字也。”《晁氏客语》云:“杜甫云云,腰中一字最工。”

  孤屿池痕春长满,小栏花韵午晴天。

  《容斋随笔》云:“表圣七言云云,皆可称也。”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江天漠漠鸟飞去,风雨时时龙一吟。杜甫。 新霜浦溆绵绵白,薄晚林峦往往青。王安石。 邑邑炉香初泛夜,离离花影欲摇春。苏轼。

  《石林诗话》云:“诗下双字极难,须是七言、五言之间除去五字三字外,精神不改,全见于两言,方为工妙。唐人记‘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为李嘉祐诗,摩诘窃取之,非也。此两句好处,正在添‘漠漠’、‘阴阴’四字,此乃摩诘为嘉祐点化,以自见其妙。如李光弼将郭子仪军,一号令之,精彩数倍。不然,嘉祐本句但咏景耳,人皆易到。要之当今如老杜云云等,乃为超绝。王荆公云云,苏子瞻云云,此可以追配前人也。”

  峭帆横度官桥柳,叠鼓惊飞海岸鸥。

  《隐居诗话》云:“西昆体,识者病之。大年有诗云云,此何害为佳句。”

  江月转空为白昼,岭云分暝作黄昏。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冷斋夜话》云:“王半山此诗,谓之句中眼。学者不知此妙,韵终不胜。”

  有时俗事不称意,无限好山都上心。

  《潘子真诗话》云:“俞秀老喜作诗,人未知之,荆公爱焉,手写其一联云云于所持扇,众始异焉。”

  龙带晚烟归洞府,雁拖秋色入衡阳。

  《西清诗话》云:“王文穆未第时寒窘,依幕府家。时章圣以寿王尹开封,一日晚过其舍,左右不虞王至,亟取纸屏障风。王顾屏间一联云云,大加赏爱,曰:‘此语落落有贵气。’”

  草解忘忧忧底事,花名含笑笑何人。丁谓。 花曾识面香仍在,鸟不知名声自呼。苏轼。

  《冷斋夜话》云:“韩子苍曰:‘丁晋公《海外》诗云云,世以为工。及读东坡诗云云,便觉才力相去远矣。’”

  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渔隐丛话》云:“《青箱杂记》载,元献每言富贵,不及珠玉锦绣,惟说气象,若云云之类是也。公自以此句语人曰:‘穷人家有此景否?’”

  珠帘绣户迟迟月,柳絮梨花寂寂春。

  又云:“《云斋广录》载近时人诗一联云云,虽用珠绣,其气象岂不富贵?不害为佳句也。”

  凿开鱼鸟忘情地,展尽江湖极目天。宋庠。 凿开青帝春风圃,移下姮娥夜月楼。徐仲雅。

  《西清诗话》云:“许昌西湖展江亭成,宋文宪留题,有云云之句,皆以谓旷古未有此语。然本于五代,马殿据潭州时,建明月圃,命幕客徐仲雅赋诗云云。用古人句摹拟,词人类如此,但有胜与否耳。”

  鱼寒不食清池钓,鹭静频惊小阁棋。

  《西清诗话》云:“王君玉诗,字字清诗,如云云,读之如咀冰嚼雪。”

  雁飞南浦砧初断,月满西楼酒半醒。

  《南唐书》云:“夏宝松与诗人刘洞俱显名,宝松有《宿江城》诗云云。”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 池水倒窥疏影动,屋檐斜入一枝低。

  山谷云:“欧阳公极赏林和靖云云之句,而不知别有《咏梅》一联云云,似胜前句,不知文忠何缘弃此而赏彼?”《王直方诗话》云:“林和靖诗云云,此句于前所称,真处伯仲之间。”

  桥横野水已秋色,寺倚云峰却晚晴。 烟含远树人家暗,雨湿春蒲燕子低。

  《蔡宽夫诗话》云:“和靖长句如云云,后联。何害为工夫太过?”

  数亩家园荒杞菊,一池秋水沸龟鱼。韩维。 倒着衣裳迎户外,尽呼儿女拜灯前。谢景温。 千里暮山横紫翠,一钩新月破黄昏。孙觉。

  《雪浪斋日记》云:“韩持国、谢师厚诗绝妙,莘老亦亹亹逼人。韩云云,前人评此诗云:‘沸字直钱。’谢诗云云,孙云云。”

  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

  《鸡肋集》云:“曼卿《题张氏园亭》诗云云,尤为佳句。”

  浮萍破处见山影,野艇归时闻水声。

  东坡云:“子野诗笔老健,云云,若此语,可以追配古人。”

  叶随流水归何处,牛载寒鸦过别村。

  东坡云:“儿子过有诗云云,此句亦可喜。”

  拂石坐来衫袖冷,踏花归去马蹄香。古诗。 水光照坐杯盘洁,花气侵人笑语香。秦观。

  《漫斋语录》云:“少游善取古人意,语云,古诗云云,少游乃有云云之句。”

  水光漾碧抟新浪,花信传红到旧枝。

  又云:“七字句不要有闲字,若减两字成五言而意思足,便是有闲字也。如古诗云云,如此等语,了无闲字。”

  栏干梅子青阴合,宫殿楸花白昼长。 风廊鸡唱含青漏,水殿鸦飞过绿阴。

  《诗事》云:“张文潜极喜王平甫诗,每摘句诵之云云,且曰:‘此说宫殿富贵气象也。’”

  人得交游是风月,天开图画即江山。 山围燕坐画图出,水作夜窗风雨来。

  《石林诗话》云:“鲁直于诗一联云云,以为晚年最得意,每举以教人,而终不能成篇,盖不欲以常语杂之。然鲁直自有云云,余以为气格当胜前联也。”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 千里江山渔笛晚,十年灯火客氊寒。汪彦章。

  《王直方诗话》云:“张文潜尝谓余曰:‘黄山谷云云,真是奇语。’”苕溪渔隐曰:“汪彦章有云云之句,效山谷体也。”

  斜日半竿眠犊晚,春波一眼去凫寒。

  《石林诗话》云:“须见晁无咎举文潜云云,自以为莫能及。”

  苍龙挂斗寒垂地,翡翠浮花暖作春。

  《渔隐丛话》云:“文潜《夜直馆中》诗云云,亦佳句也。”

  白头青发隔存没,落日断霞无古今。张耒。 千山送客东西路,一树照人南北枝。王康功。

  《王直方诗话》云:“文潜《过宋都》诗云云,气格似不减老杜。王康诗云云,语意新奇。”

  辞源江海浩奔忙,句法风骚森出入。赵鼎臣。 沙软绿头相并鸭,水深红尾自跳鱼。高子勉。

  《雪浪斋日记》云:“赵鼎臣诗云云,极为雄严。高子勉诗云云,怪丽之甚。”

  愁从竹叶杯中去,老向菱花镜里来。 青铜不览一两日,白发又添三四茎。

  《高斋诗话》云:“赵企循道以长短句得名,所为诗亦工,尝记其警句云云。”

  青灯影冷棋三战,红火炉温酒一杯。

  《渔隐丛话》云:“循道得文章体格,全学乐天,故句语皆平易,如云云,余不及此者亦多。”

  天连远水三吴阔,人倚危楼万象低。

  《雪浪斋日记》云:“无尽居士《会稽楼》诗云云,语甚奇怪。”

  隔浦鱼龙惊烛影,近人鸥鹭惯歌声。

  《雪浪斋日记》云:“予先人仪真府君,尝于无尽席上赋诗云云。时置席近水,无尽得之大惊,激赏不已。”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渔隐丛话》云:“陈去非诗平淡有工,如云云。”

  树移午影重帘静,门闭春风十日闲。 往事高低半枕梦,故人南北数行书。 残雨入帘收薄暑,破窗留月缕微明。

  又云:“吕居仁诗清新可爱,如云云。”

  万壑松声山雨过,一川花气水风生。

  《雪浪斋日记》云:“予家翰林公诗云云,极为作者叹服。”

  浅水短芜调马地,淡云微雨养花天。

  《迂叟诗话》云:“大名进士耿仙芝,以诗著,其一联云云,为人所称。”  

猜你喜欢
  洪子大·唐圭璋
  伊川击壤集卷之十一·邵雍
  第一折·佚名
  ●卷三·冒广生
  巻十·顾瑛
  卷145 ·佚名
  卷20 ·佚名
  卷八·查慎行
  卷二十九·梅鼎祚
  岑嘉州系年考证·闻一多
  鸡肋集补钞·吴之振
  眉山集补钞·吴之振
  卷八百十九·佚名
  卷十一·佚名
  卷六·徐倬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折·贾仲明

    (吕上,云)贫道吕纯阳,自从度脱柳春、陶氏,心回性悟,知其前生。争奈不了尘缘,在山中修行。今日是他升仙之期,再与他个境头,方能成道。下紫府两次三番,成正果似易实难。顿悟了长生大道,参真人引入仙班。(下)(正末、正旦道扮上,云)

  • 卷七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十九骆宾王棹歌行写月涂黄罢凌波拾翠通镜花揺芰日衣麝入荷风叶密舟难荡莲踈浦易空凤媒羞自托鸳翼恨难穷秋【一作愁】帐灯华【一作光】翠倡楼粉色红相思无别曲并在棹歌中海曲书情薄游倦千里

  • 提要·令狐楚

    《御览诗》一卷,一名《唐歌诗》,一名《选进集》,一名《元和御览》,唐令狐楚编。楚字谷士,宜州华原人,贞元七年登进士第,桂管观察使王拱辟入幕,后历辟太原节度判官,召授右拾遗,官至吏部尚书,检校尚书左仆射,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卒于

  • 御选明诗卷二十九·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二十九五言古诗十四宗臣秋夜省直驱车即高扃秉烛照清池冉冉见芙蓉白露被华滋仰见明月光三星灿以垂蟋蟀鸣重阶繁声一何悲感之长叹息嗟此隂阳移鹿鸣思野草宿鸟怀故枝人生贵适志羁栖亦何爲行行返旧

  •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五·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姓名爵里五诸家姓名爵里罗万化【字一甫防稽人隆庆戌辰赐进士第一授翰林脩撰历官礼部尚书赠太子少保諡文懿有世泽编】李维桢【字本寜京山人隆庆戊辰进士累官礼部尚书有大泌山人集】黄凤翔【字仪廷

  • 鲍溶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鲍溶,初为隐士,后客居他乡。 泊杨子岸 鲍溶 才入维扬郡, 乡关此路遥。 林藏初霁雨, 风退欲归潮。 江火明沙岸, 云帆碍浦桥。 客衣今日薄, 寒气近来饶。 鲍溶诗鉴赏 古代的下层文士,为了求得一官半职,经常要奔走他乡,

  • 卷四百二十九 元祐四年(己巳,1089)·李焘

      起哲宗元祐四年六月盡其月   六月庚子朔,范純仁、王存並出居於外,上章乞罷,皆留中不出,亦不批答,亦不封還,亦不遣使宣押。文彥博同執政入對,遂定議。其夕,鎖院。   甲辰,宣制:以大中大夫、守尚書右僕射范純仁依前官為觀

  • 卷之一千三百四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男女混杂之修道·李定夷

    安徽桐城县西乡道有严姓者,年方不惑,家资颇饶,亦尚稍识文字,向来游荡成性,不事生产,惟受周某以光天道邪说蛊惑,吃斋修道,迄已数年。并引其妻其子,并及家人亲戚,一同潜修。现其妻已死,其子已亡,犹复大张旗鼓,以为道将修成,升天有日,且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四 元纪八·纪昀

    元纪 【八】仁宗 【一】○仁宗一仁宗皇帝讳阿裕尔巴里巴特喇武宗母弟也武宗为怀寍王总兵北边而成宗崩后巴约特氏与左丞相阿固岱等议立安西王阿南达 右丞相哈喇哈斯知其谋急遣使迎帝时帝方奉母鸿吉哩氏居怀州使者至即

  • 郭原平传·李延寿

    郭世通的儿子郭原平,字长恭,也具有仁孝的品行,全靠自己的力量来赡养父母,给人家做工挣取饣善食。性情谦虚,每为人做活儿,只收取打短工的工钱。主人供应饭食,原平因为自己家贫,父母都没有吃过好饭的缘故,就只吃些咸饭。如果有时

  • 卷一百四·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一百四宋 宋敏求 编政事按察下处分朝集使勅五道遣陆象先等依前按察制遣王志愔等各巡察本管内制置使河南河北道观察利害诏诫励京畿县令勅遣御史大夫王晙等巡按诸道勅遣使黜陟诸道勅席建侯等

  • 卷十一·陈大章

    钦定四库全书诗传名物集览卷十一  庻吉士陈大章撰木集于灌木朱传灌木丛木也尔雅木族生为灌孙炎注族丛也説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易山上有木鸿渐于木乘木有功防为木坎其于木也为坚多心艮其于木也为坚多节离其于木

  • 开元释教录卷第五·智升

    总括群经录上之五  宋刘氏都建业。  自武帝永初元年庚申。至顺帝升明三年己未。凡八主六十年。缁素共有二十二人。所出经律论等并杂集失译诸经。总四百六十五部七百一十七卷(于中九十三部二百四十三卷见在三百七

  • 卷五·聂先

    续指月录卷五六祖下二十一世临济宗袁州仰山雪岩祖钦禅师婺州人。(续灯存稿作闽之漳州人)初参天目礼。令看临济三顿痛棒话。一日才上蒲团。忽觉有省。后参无准范和尚於径山。因铸钟令着语。师呈偈曰。通身只是一张口。

  • 新竹县采访册·陈朝龙

    地理杂志。清陈朝龙等撰。十二卷。该县旧无专志,光绪年间,奉檄设局,聘人采访,由朝龙等编辑,约于光绪二十年(1884)成册,约十九万字。悉依台湾省通志局颁发程式。冠总目、总括。正文分沿革、城池、山川、庄社、街市、水利、碑

  • 上清十一大曜灯仪·佚名

    上清十一大曜灯仪,撰人不详。约出于元代或明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此篇为道教灯仪之一,用于祈福消灾。行道者依次于神座前点燃灯光,供奉上清十一曜,礼拜赞颂,祈求消灾赐福。所谓十一大曜,即日宫太阳帝君、

  • 原强·严复

    中国严复著。原发表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天津《直报》。系甲午战争后,作者主张自强变法一系列论文中之最重要者。较集中地反映了作者进化论观点和积极提倡西学思想。阐明国家强弱存亡之大要在民力的强弱、民智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