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五篇 生活的准则 第五十六章 无荣辱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语译

智者晓得道体精微,所以不任意向人民施加政令;好施加政令的人就不是智者。塞绝情欲的道路,关闭情欲的门径,不露锋芒,消解纷扰,含敛光耀,和尘俗同处,这就是玄妙的齐同境界。修养能达到这种境界,就不分亲疏,不分利害,不分贵贱。能够超越这种亲疏、利害、贵贱的,才是天下最为尊贵的人。

知道的人不谈道,好谈道的人不知道

《庄子》之《知北游》《天道》

世人珍视的大道,是文字的记载;文字的记载不外乎语言,所以说珍视文字,实际上就是珍视语言。语言重视的是内容和意义,有的意义可以表达,有的意义却是语言表达不出的。世人因重视语言便把它记载在书中,以文字流传下来,殊不知这种文字实是毫无价值的。

我之所以不珍视它,实在是因为他们所看重的东西,并不是世上最珍贵的东西,最珍贵的东西往往是言外之意啊!眼睛看得见的是形体和颜色,耳朵听得到的是名誉和声闻,这一切在人们的心里,竟成了洞穿大道的媒介物。事实上,那形、色、声、名根本无法助人探得大道的实情。

因此,知“道”的,不谈道,好谈道的,便不知“道”,世人又岂会知道这些道理?

一天,桓公在堂上读书。车匠在园里制轮,听到了桓公的读书声,车匠放下工具走向堂上,问桓公说:

“请问陛下在看什么书?”

桓公回答:“是圣人的言语。”

车匠问:“圣人还活着吗?”

桓公说:“已经死了。”

车匠说道:“那么殿下读的,是古人的糟粕罢了!”

桓公怒道:“寡人读书,由得你这个车匠随意批评吗?有理由还可以,没理由你就只有死路一条。”

车匠说:“就以我做的事来比喻吧!做的轮子太紧,便转不动;太松,又会不牢固。要做得恰到好处,必须心手合一才可。但是这种心手合一的感触,不是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不能把这门手艺传给儿子,让他继承我衣钵的缘故,以至我年已七十,还在这里制轮。”

“古人和他那不能传授的东西,都已经消失了。陛下读的岂不就是古人遗留下来的糟粕?”

每个人都知道:从没有形体到有形体,叫做生;从有形体到没有形体,叫做死。但是,人们仍不停地议论着这件事,唯有那求道的人才忽略了它。因此,一个真正明白大道的人是不议论的,议论不停的人,便求不到大道。

“不谈道”是很困难的事

《庄子》之《列御寇》

庄子说:“了解道很容易,要想不说出来,就困难了。知‘道’而不说,便合乎天然;知‘道’而说出来,就是随顺人为。古代的人合乎天然,而不去做人为的事。”

“知”的相对论

《庄子》之《齐物论》

啮缺问王倪说:“你知道万物所以相同的原因吗?”

王倪说:“我怎会知道。”

啮缺又问:“你不知道自己不知吗?”

王倪说:“我哪里知道。”

啮缺又问:“这么说,就没有人知道了吗?”

王倪回答说:“我怎么会知道。虽然这样,我还是试着说给你听吧!试想,我如果说知,怎么知道我所说的‘知’是不知?我如果说不知,怎么知道这‘不知’其实就是真知?”

“再说,人睡在潮湿的地方,就会腰酸背疼,患上半身不遂的病,那么泥鳅会不会这样呢?人住在树上,就会吓得发抖,恐慌得不得了,那么猿猴会不会这样呢?你以为人、泥鳅、猿猴这三者,谁的住处最恰当?”

“人吃蔬菜和肉类,麋鹿吃青草,蜈蚣爱吃蛇脑、猫脑,猫头鹰和乌鸦爱吃死老鼠,你以为人、兽、虫、鸟这四者,谁的口味最合适?”

“雄猿和雌猿做配偶,麋和鹿做配偶,泥鳅和鱼做配偶,当这些物类看见了世人认为最美丽的毛嫱和丽姬时,不是避于水底,就是飞向高空;不是奔入暗处,就是逃向深林。你以为人、鱼、禽、兽这四者,谁才是最完美的?”

“照我看来,仁义的标准,是非的途径,纷然错杂,实在是无从分别啊!”

啮缺又问:“你既然不知是非的分别,难道至人也不知吗?”

王倪答道:“至人是神灵,山林焚烧,他不觉得热;江河冰冻,他不觉得冷;疾雷狂风,震动了山,掀起了海,也不会使他惊惧。”

“驾着祥云,乘着日月,遨游于四海之外,与大自然的变化合为一体,生死再也控制不了他,何况那是非利害的区别,他当然更是不会放在心上了。”

“不知道的人是真知,知道的人反而是无所知,那么谁才知道那不知的知呢?”——第一章之一(《庄子·知北游》)。

玄德

《庄子》之《胠箧》

“削除曾参、史鳅的忠信行为,封闭杨朱、墨翟的浮诞口辩,抛弃仁义礼乐之说,天下人的道理才能达到‘玄同’的境界。”

爱憎不至,得失不临

《庄子》之《逍遥游》

宋荣子这个人,即使世上的人都称赞他,他也不会因此而得意;世上的人都毁谤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沮丧。因为他能认清内外的分际,了解荣辱的真正内涵。

本章提到的哲学家,乃是宋荣。参阅序文。

猜你喜欢
  卷三十六·郑玄
  劝将 第二十一·王符
  养生·吕坤
  迩言卷二·刘炎
  卷三·赵汸
  卷十三·姚际恒
  卷七十九·江永
  卷四十六·王与之
  学蔀通辨卷之八·陈建
  《尸子·神明》白话译文·尸佼
  卷五百六十五·佚名
  跋 寰 游 记·太虚
  妙法圣念处经卷第二·佚名
  十地经论 第九卷·佚名
  华严经骨目序·湛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五·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十五     明 冯惟讷 撰 汉第五 乐府古辞 郊庙歌辞 汉郊祀歌十九首 【汉书礼乐志曰武帝定郊祀之礼祠太乙於甘泉祭后土於汾隂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

  • 卷一百九十·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九十管类五言古楼中闻清管       【唐】韦应物山阳遗韵在林端横吹惊响防慿高阁曲怨绕秋城淅沥危叶振萧瑟凉气生始遇兹管赏已懐故园情感怀          【明】桑 

  • 卷二百四十一·杨士奇

    永乐十九年秋九月辛酉朔○壬辰升左春坊左庶子邹济为詹事府少詹事右春坊右中允黄宗为右庶子○癸亥升工部给事中戴希文为太仆寺卿刑部郎中沈潼为山西布政司左参政宿州知州徐崇威为山西按察司佥事○乙丑敕辽东总兵官

  • ◎人妖·李定夷

    厦埠有一种男人女态者,俗谓之雌形。其声音笑貌,行动举止,悉如妇人。禾山双涵街黄某,晚年得一子,爱如掌上珠,故命名曰掌珠。生长十六岁,其容貌举动,绝似怀春女子,不染一毫丈夫气。珠性好修饰,留蓄全发,学女子打辫。每日早起,即对镜

  • 卷六十五·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六十五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孙子武者齐人也【正义魏武帝云孙子者

  • 鲁迅读古书·周作人

    关于鲁迅与古书的问题,普通有两种绝不相同的说法。甲说是主张用古文的一派:你们佩服鲁迅,他的新文学固然好,但那正是从旧文学出来的,因为他读得古书多,文学有根柢。乙说根据鲁迅自己的说法,在《京报副刊》征求“青年必读书”

  • 跋·马光

    两粤梦游一编,吾六世祖涑庵公宦游两粤事迹,亲记手泽也。公自粤游归,隐迹尧峰,幽栖岩阿。傍筑纯阳阁,又近姑苏台旧址,往来于灵岩香泾穹窿山谷赤松子采芝处。又有渔蓑樵笠、云袖霞裳,皆深沈奇士,日以琴歌诗酒相与啸傲其间。公临

  • 去产界公生业·梁启超

    人生之所赖,农出之,工作之,商运之,资生之学日精,则实业之依倍切。至于近世,奖劝日加,讲求日精,凡农工商皆有学校,农耕皆用机器化料。若工事之精,制造之奇,汽球登天,铁轨缩地,无线之电渡海,比之中古,有若新世界矣。商运之大,轮舶纷驰,物

  • 修行胜道退分第二·佚名

    胜念已成就,懈怠竟沈没。是则为退像,无堪於所求。不染污无记,起诸脑恼退。垢浊热炎生,由是失正见。振掉或关钥(以灼反),浮飘粗涩滑。是五退减相,修行应分别。望远绝所悕,有见已坠落。还顾睹深崄,是皆退减相。长病诵止诤,多业远游

  • 第二次研究会·太虚

    ──六月十八日──一 圆泽禅师之托生公案王兴周  唐代宗大历间,洛阳隐士李源,舍宅为“慧林寺”,请圆泽禅师住持。后源约圆泽到川朝峨嵋,泽欲由长安经斜谷陆道去,源坚要从荆州入峡由水道去。源虽不知泽之心事,而泽已知源

  • 卷第二十八·智旭

    嘉兴大藏经 阅藏知津(第卷-第卷) 阅藏知津卷第二十八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汇辑 小乘经藏之三 中阿含经之余 根本分别品第十三 一分别六界经。佛于陶师屋中,为弗迦罗娑利比丘,说六界聚,六触处,十八意行,四住处法。二分别六

  • 宗镜录卷第七十·延寿

    夫祖佛正意。本显一心。何必教中。更谈阴界。答。随妄心而破妄境。谓显人空。除异执。而说异门。成法解脱。无有定法故。号之为阿耨菩提。病差药消。如筏喻之法尚应舍。识论问云。以有阿含证验知故。若但心识虚妄分别

  • 底哩三昧耶不动尊威怒王使者念诵法一卷·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执金刚菩萨言。我今为汝说无量力神通无动使者。甚能利益成就一切事业。先洗心防患

  • 略释新华严经修行次第决疑论卷四之下·李通玄

    大唐北京李通玄撰第十法云地。以智波罗蜜为主。余九为伴。此迦毗罗城。有释种女。名曰瞿波者。以明十地行。不离本处。与初地同处。以表菩提体无先后。始终不移。故云迦毗罗城有释氏女。瞿波者。乃是如来往古为太子时

  • 肇论疏卷上序·元康

    释元康撰肇论序小招提达法师作者 就此一论。文有二章。前序文。后论本。今言肇论序者。后秦姚兴时。长安释僧肇法师。作宗本不迁等论。从人立名。故云肇论。叙述肇法师所作论意。故名为序。尔雅云。东西墙谓之序。郭

  • 古都·川端康成

    《古都》为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创作的中篇小说。书名“古都”指的是日本京都。该作在1961年10月至1962年1月《朝日新闻》连载,1962年1月出版。该作是川端康成196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三部作品之一。千重子和苗子是一对孪

  • 郑开阳杂著·郑若曾

    地理杂志。明郑若曾撰。十一卷。若曾有《筹海图编》已著录。郑氏曾自编文集,康熙中其五世孙起泓及子定远又删汰重编为一帙。即为该书。分《万里海防图论》 二卷、 《江防图考》一卷、 《日本图纂》一卷、 《朝鲜图说

  • 天史·丁耀亢

    史籍。清初丁耀亢撰。十卷。丁耀亢,字西生,号野鹤,诸城人。岁贡。历任容城教谕、惠安知县等职。此书系作者取历代书籍中有关“吉凶由人事”之类编纂而成。书成后,有钟羽正为之作序。旧列入史部杂史类。另著有《出劫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