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秆喻经全文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

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住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刍僧千二百五十人俱。及大菩萨摩诃萨众。尔时慧命舍利子,往至慈氏菩萨摩诃萨经行处。其慈氏菩萨与舍利子,俱坐盘石上。时慧命舍利子问慈氏菩萨摩诃萨言:今日世尊观见稻秆。告诸刍而说是语。汝等刍若见缘生即是见法。若见法即见佛。婆伽梵如是说已默然而住。如来所说是经当有何义。云何是缘生。云何是法。云何是佛。云何见缘生即见法。云何见法即见佛。说是语已,慈氏菩萨摩诃萨告舍利子言:薄伽梵常为刍说如此义。若见缘生即见法。若见法即见佛。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如来说此是为缘生。云何是法。如来略说八支圣道果得涅槃。是名为法。云何是佛。觉悟一切法故。以圣慧眼证於涅槃。见作菩提所学之法。是名为佛。云何见缘生。如来说此缘生常住。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命不颠倒。无生无作无为无对无碍。见自性寂静即见法。若见如是种类常住。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命不颠倒。无生无对无碍是即见法。从此已後即见法身。得见如来现证正智。又问缘生者是何义。答言有因有缘。非无因缘名为缘生。而於此中如来略说缘生之相。由是因故能生是果。若如来出世及不出世。法性法住法位。顺於缘生真如不颠倒如不异如真实不异。实不颠倒不错谬为如是等。复次缘生者由二种因起。云何为二。一者系属因。二者系属缘。其缘生法应知二种。所谓外内外缘生者系属因云何。所谓从种子生芽。从芽生叶。从叶生枝。从枝生茎。从茎生幹。从幹生花。从花生果。若无种子芽无从生。乃至无花果亦无所从生。有种故生芽乃至有花生果。其种不作是念。我能生芽。芽亦不作是念我从种生。乃至花亦不作是念我能生果。果亦不作是念我从花生。然有种子故生芽。乃至有花生果。如是外缘生应知系属於因。云何外缘生系属於缘。所谓六界和合缘生系属於缘。云何六界地水火风空时和合缘生系属於缘。云何地界水火风空时界。令种子摄持名为地界。令种子滋润名为水界。令种子成就名为火界。令种子增长名为风界。令种子作无障碍名为空界。令种子变易名为时界。若无众缘子不生芽。若不阙地界不阙水火风空时界,则一切和合种子生芽。其地界不作是念我能摄持种子。水界不作是念我能滋润种子。火界不作是念我能成就种子。风界不作是念我能增长种子。空界不作是念我能令种子作无障碍。时界不作是念我能变易种子。其种子亦不作是念。我从众缘而得生芽。然假如是缘种子生芽。其芽不自作不他作不二俱作。不自在天作。不时变易作。不自性生。不系属作者无因得生。如是种子以地水火风空时和合故。而生此外缘生法。应知五种不常不断不移转。因少果多。相似相续不生异物。云何不常。种子芽异故。不即是种是芽。亦不以坏种而得生。芽实种坏故而生。以种坏芽生故名不常。云何不断。先不坏种而生芽亦非不坏。如是种坏和合生牙名为不断。不移转者,种子芽为异故。因少果多者,种子少果实多。相似相续者,随其植种收果亦尔。如是外缘生法五种应知。云何内缘生。有二种得生。云何为二种。一者系属因二者系属缘。内缘生法系属於因云何。所谓无明缘行。乃至生缘老死。若无无明则无行。然有无明即有行。乃至有生缘老死得生。其无明不作是念我能生行。行不作是念我从无明生。乃至生不作是念我能生老死。然有无明即有行生。乃至有生即有老死生。如是内缘生法系属於因。云何内缘生法系属於缘。六界和合生。云何六界和合。所谓地水火风空识界。和合缘生系属於缘。云何地界。令身聚合坚体名为地界。云何水界。令身作摄持名为水界。云何火界。令身中食饮成就名为火界。云何风界。令身中作出入息名为风界。云何空界。令身中成窍隙名为空界。云何识界。令转名色如束芦。五识相应有漏意识名为识界。若无六界则不成身。若不阙内地界。不阙水火风空识界,则一切和合能生其身。其地界不念我能令身聚合坚体。水界不念我能令身作摄持。火界不念我能令身中食饮成就。风界不念我能令身作出入息。空界不念我能令身中成窍隙。识界亦不作是念。我能转名色犹如束芦。其身亦不作是念。我被众缘所生。然有如是众缘而生其身。是地界无我无人无命无寿者无意生无儒童。无女无男无非男女无吾我。亦无馀水火风空识界。亦无我无人无命无寿者无意生无儒童无女无男无非男女无吾我无馀。云何无明。於此六界起一想合想常想坚想常恒想乐想静想众生想命想寿者想意生想儒童想吾我作者想。生如是种种无知名为无明。於如是有无明境界生贪瞋痴。於彼贪瞋痴生行。於彼事施设名为识。其识生四蕴。彼名色所依诸根,则六处三法和合名为触。触生受。受耽著故生爱。爱广大故名为取。取复生有。业有作因生蕴。蕴熟故名老。蕴坏故名死。於爱迷惑贪著热恼故名愁。追感往事言音哀慼名为叹。五识身相应名为苦。意不悦故名忧。随烦恼故名为恼。愚闇名无明。造作名为行。了别名为识。互相摄持名为名色。依处所故名为六处。触境故名为触。领纳故名受。渴爱故名为爱。取著故名为取。取复生有故名为有。能生故名生。根熟故名老。灭坏故名死。哀慼故名愁。怅怏故名叹。意不悦故名忧。逼迫身故名为苦。不称情故名恼。不修真实行名邪行。无知名无明。有无明故种种造作。福近行行非福近行行不动近行行。起福近行行非福近行行者故名为识。是故名为无明缘行。起非福近行行非福近行行者亦即是识。是故名行缘识。起不动近行行不动近行行者亦是於识。是故名为识缘名色。名色增长作六处门。是故名为名色缘六处。六处身转。是故名为六处缘触。同类触生同类受。是故触缘受。於受差别耽著喜悦。是故名为受缘爱。爱耽著乐故爱不舍数数忻求。故名为爱缘取。如是营求复生有起业於身於语於意。是故名为取缘有。从业生五蕴转。名为有缘生。从生蕴令熟坏灭。名生缘老死。如是名为十二缘生。迭互为因不常不造作。无思亦无缘生无尽法无离欲法无灭法。无始来流转不间断。随转如河驶流设使缘生不间断随转如河驶流。是十二支缘生四支和合而作转因。云何为四所谓无明爱业识。是识种子自性为因。业田自性为因。无明爱烦恼自性为因。业烦恼识能生种子。如是业识作种子田。爱识作种子。沃润无明识令种子开发。其业不作是念我与识种子作田。爱不作是念我与识种子作沃润。无明不作是念我令识种子开发。识种子亦不作是念我从众缘而生。然实识种子安立业烦恼。以爱令沃润。以无明土覆生名色芽。其名色芽不自作不他作不二俱作。不自在天作不时变易作。不从自性生不系属因。无因亦不生。然复从父母和合时相应。及馀缘相应相续生。是识种子於母腹中。名色芽生。於无主无我授法如幻相因缘不阙。从五种缘生眼识。云何五种眼缘色明虚空从彼生作意。眼识作依止色作所缘。光明以为照虚空作无碍从彼生作意以为审虑。若无众缘眼识不生。若阙内眼处如是色光明虚空作意,则眼识不生。如是五缘不阙则一切和合能生眼识。其眼不作是念我与眼识作所依。其色不作是念我与眼识为所缘。光明不作是念我与眼识作照缘。虚空不作是念我与眼识为无碍缘。所生意不作是念我与眼识作审虑。又眼识不作是念我为众多缘所生。然有众多缘而生眼识。馀四根者应如前知。实无有法。不从此世移转至於彼。有业报施设因缘不阙故。譬如明镜现其面像。其面像不移转至於镜中。而此镜中有其面像。因缘不阙故。如是不从此灭至於馀处。有业果感招因缘不阙故。譬如月轮去地四万由旬。於全器中而有少水则现月像。而实不从彼谢至於全器少水中现。然有众缘和合影现如是,不从此灭生於馀处。有业报相感因缘不阙故。譬如无薪火则不生。有薪则火生。业烦恼所生识种子。从彼生处相续名色芽转。如是无主无我法无所摄法。互为因缘如幻相。自性法因缘不阙。内缘生法五种应知。不常不断不移转因少果多相似相续生。云何不常。从此边蕴死於馀处边蕴生。非即死边蕴是彼生边蕴。然死边蕴灭於彼生边蕴起。是故不常。云何不断。不先灭於死边蕴。而起生边蕴。亦非不灭於死边蕴。即於彼时而生中有蕴。如秤不低昂名为不断。云何不移转。然於异类转先名不移转。云何因少果多。於此身作少善恶业。於来生身多受善恶报。云何相似相续,犹如现受身作业即於来生受报。若是此缘生法。如实以正慧眼。长时修无人无我不颠倒不生不灭无作无为无碍无所缘寂静无畏无夺无尽如幻自性空寂不坚如痛如痈质碍无常性苦性空性无我性,则前际不流转。谓我於过去为曾有耶。谁为我过去曾为有耶。我於过去云何有耶。复於後际流转。谓我於未来当有耶。谁谓我未来当有耶。我於未来当云何有耶。我於未来不有耶。谁谓我於未来不有耶。我於未来云何不有耶。复於中际不流转。我於今有耶。谁谓我今有耶。云何谓我今有耶。此有情於此殁复往何处。所有沙门婆罗门世间中异见。所谓我见系众生见系寿者系诸见系希望吉祥系。若以正见相应於此时。悉断诸结证得遍知。如断多罗树。无所有性入於胜义。於诸趣长时悟不生不灭。得成就忍广作无边利乐有情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经中若须臾顷。审谛观察缘生义理者,即能顿灭无始时来极重业障。广集福德智慧通达。永断耶见说法无畏。大德舍利子婆伽梵。与彼善男子善女人。授无上等觉大菩提记。具寿舍利子并天龙药叉彦达嚩阿苏啰蘖噜紧那啰摩护啰誐人。及非人。闻慈氏菩萨说是经已,心大忻悦深生随喜从此而起礼慈氏菩萨足欢喜奉行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秆喻经。

猜你喜欢
  卷第十八·佚名
  北山录卷第六·神清
  兀庵和尚语录卷上·兀庵普宁
  卷第二十六·李通玄
  新刻量处轻重仪序·道宣
  布施品第十·佚名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二·圆晖
  卷五·佚名
  放牛经全文·佚名
  卷四百一十五·佚名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八·欧阳竟无
  金刚忿怒三昧大仪轨分第十·佚名
  示慧纶皈士法言·太虚
  严菩提场品第二十·佚名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齣~第九齣·崔时佩

    【顺水调歌】〔末上〕大明一统国。皇帝万年春。五星聚奎。偃武又修文。托赖一人有庆。坐见八方无事。四海尽归仁。如此太平世。正是赏花辰。遇高人。论心事。搜古今。移宫换调。万象一囘新。惟愿贤才进用。礼乐诗文。

  • 荆南倡和诗集后序·周砥

    荆南倡和诗若干首句吴吴履道毘陵马孝常所共作者也二君常客阳羡荆溪之南故以名编庚子春余始识履道于吴门相与论诗甚契因以一帙示余曰此野人之辞也恐世之嗜好者少故未敢出子今为我评之予读之爱其清粹雅淡有古作者之意因

  • 卷二十·范成大

    <集部,别集类,南宋建炎至德佑,石湖诗集钦定四库全书石湖诗集卷二十宋 范成大 撰淳熙五年四月二日直宿玉堂怀旧二絶句桂海冰天老岁华直庐重上玉皇家当年曾识青青?惟有东墙一架花雪山刁斗不停挝夜把军书敢顾家珍重玉

  • 越绝卷第四·袁康

      越绝计倪内经第五   昔者,越王句践既得反国,欲阴谋吴。乃召计倪而问焉,曰:“吾欲伐吴,恐弗能取。山林幽冥,不知利害所在。西则迫江,东则薄海,水属苍天,下不知所止。交错相过,波涛浚流,沈而复起,因复相还。浩浩之水,朝夕既有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三、著述《格物集》的刘先·雍正

      【原文】  问曾静:旨意问你,所著逆书《知新录》内云“刘先生所著《格物集》,他从子光斗过宁远县任所,带得一个稿本来”等语。这刘先生是何等样人?是何名字?他的从子光斗,于今现在何处?其所著《格物集》是何等样书呢?  

  • 卷一百九·杨士奇

    永乐八年冬十月甲午朔享 太庙命皇太子行礼△乞忽古里二卫女直野人头目阿儿秃阿里急纳等九十二人来朝命为指挥千百户等官赐冠带袭衣钞币 命番僧班丹藏卜为净觉弘济国师高日干为广慧普应国师失剌查为慈善弘智国师把奔

  • 卷之八十七·佚名

      顺治十一年。甲午。十一月。丁亥朔。以固山额真陈泰为吏部。尚书梅勒章京胡沙、为工部侍郎  ○解赵布泰护军统领任为散秩大臣  ○以正蓝旗满洲护军统领阿尔津、为本旗固山额真。镶蓝旗满洲闲散章京觉罗瓦尔

  • 中兴小纪卷三十五·熊克

    宋 熊克 撰绍兴二十一年【岁在辛未】春正月癸未宰执奏知庐州呉逵乞防养淮南复业之民未可起税乃诏下戸部与展年数上又曰还俗僧圆觉宗果撰圣者偈妙喜禅皆菑祥谤讟之语诞谩无礼鼓惑军民此最害事宜禁止之戊子上亲飨景灵

  • 七六四 谕《总目提要》并黄签考证书成时俱着列于四库全书之首·佚名

    七六四 谕《总目提要》并黄签考证书成时俱着列于四库全书之首乾隆四十六年二月十九日乾隆四十六年二月十九日奉旨:此次所进《总目提要》,并王太岳、曹锡宝所办黄签考证,将来书成时,俱着列于四库全书之首。钦此。(军机处上

  • 卷五十九·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五十九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琊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张汤传第二十九 张汤杜陵人也父为长安丞出汤为儿守舍【师古曰称为儿者言其尚幼少也】还鼠盗肉父怒笞汤

  • 读例存疑卷六·薛允升

    名例律下之三徒流迁徙地方充军地方徒流迁徙地方:巻首凡徒役各照应徒年限,并以到配所之日为始,限满释放。流犯照依本省地方计所犯应流道里,定发各处荒芜及濒海州县安置。应迁徙者,迁离郷土一千里外。徒五等。发本省驿递。流

  • 卷八十·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八十 朱批赵弘本奏摺 雍正六年二月二十六日云南按察使【臣】赵弘本谨 奏为恭谢 天恩叩请 圣训事【臣】於雍正六年二月初八日接奉部文知照奉旨云南按察使员缺着贵东道赵弘本补授钦此【臣】闻

  • 卷二十二·陆宗楷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国子监志卷二十二乐三乐器镈钟二【一镈钟第四夹钟春祭用之一镈钟第十南吕秋祭用之】特磬二【一特磬第四夹钟春祭用之一特磬第十南吕秋祭用之】编钟一编磬一琴六瑟四排箫二箫六篪四笛六笙六壎二鼔一搏

  • 必仁且智第三十·苏舆

      莫近於仁,莫急於智。不仁而有勇力材能,則狂而操利兵也;不智而辯慧狷給,則迷而乘良馬也。故不仁不智而有材能,將以其材能以輔其邪狂之心,而贊其僻違之行,適足以大其非而甚其惡耳。其強足以覆過,其御足以犯詐,其慧足以其辨足

  • 仁者爱人,智者知人·孔子

    【原文】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①。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②,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于夏曰:“乡③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日:“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

  • 卷三十五·王道焜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杜林合注卷三十五 明 王道焜赵如源 同编昭公二经【辛酉】二年春晋侯使韩起来聘○夏叔弓如晋【叔弓叔老子】○秋郑杀其大夫公孙黑【书名恶之薰隧盟子产不讨遂以为卿故书之】○冬公如晋至河乃复【吊

  • 游痕留墨·郑振铎

    《游痕留墨》是郑振铎作品精选集之一,主要有避暑会、三死、月夜之话、山中的历日、塔山公园、不速之客等文章。

  • 胥台集·袁袠

    明代诗文别集。 袁袠(字永之)著。 初由袁袠嗣子袁袠尊尼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刊刻,题《袁袠永之集》,凡20卷。万历十二年(1584)衡藩重梓之,改题《衡藩重刻胥台先生集》20卷。《四库全书》存目依据万历刻本著录。 袁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