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隐公·隐公十年

【经】十年春王二月,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夏,翬帅师会齐人、郑人伐宋。六月壬戌,公败宋师于菅。辛未,取郜。辛巳,取防。秋,宋人、卫人入郑。宋人、蔡人、卫人伐戴。郑伯伐取之。冬十月壬午,齐人、郑人入郕。

【传】十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癸丑,盟于邓,为师期。

夏五月羽父先会齐侯、郑伯伐宋。

六月戊申,公会齐侯、郑伯于老桃。壬戌,公败宋师于菅。庚午,郑师入郜。辛未,归于我。庚辰,郑师入防。辛巳,归于我。

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可谓正矣。以王命讨不庭,不贪其土以劳王爵,正之体也。」

蔡人、卫人、郕人不会王命。

秋七月庚寅,郑师入郊。犹在郊,宋人、卫人入郑。蔡人从之,伐戴。八月壬戌,郑伯围戴。癸亥,克之,取三师焉。宋、卫既入郑,而以伐戴召蔡人,蔡人怒,故不和而败。

九月戊寅,郑伯入宋。

冬,齐人、郑人入郕,讨违王命也。


译文


十年春季,周王朝历法的正月,鲁隐公在中丘会见齐僖公、郑庄公。二月二十五日,在邓地结盟,决定出兵日期。夏季五月,羽父事先会合齐僖公、郑庄公,进攻宋国。六月某一天,隐公在老桃会见齐僖公、郑庄公。初七日,隐公在菅地打败宋军。十五日,郑国军队开进郜地。十六日,郑国把郜地归属于我国。二十五日,郑国军队又开进防地。二十六日,郑国把防地归属于我国。

君子说:“郑庄公这样做,可以说合于正道了。用天子的命令讨伐不来朝觐的诸侯,自己不贪求土地,而以犒赏受天子的爵位的鲁国,这是得到治理政事的本体了。”

蔡国人、卫国人、郕国人没有按照天子的命令会师讨伐宋国。

秋季,七月初五日,郑国的军队进入本国的远郊,仍然停留在那里。宋军、卫军趁此攻进郑国。蔡军跟在后面进攻戴地。八月初八日,郑庄公包围戴地。初九日,攻克戴地,俘虏了三国军队。

宋军、卫军已经攻入郑国,而又为了攻打戴地才联合蔡军,蔡国人发怒。

由于三支军队不合作而失败。九月的一天,郑庄公率军攻入宋国。冬季,齐军、郑军攻入郕国,这是讨伐郕国违背天子的命令。

猜你喜欢
  卷十一 泰誓下第三·孔颖达
  广衡·孔鲋
  卷四十七·陈祥道
  第六章 16·辜鸿铭
  卷二十五·李明复
  卷七·姚际恒
  卷七十二·沈廷芳
  卷四十六【礼器图二】·鄂尔泰
  卷十二·熊节
  卷七十一·道世
  高僧傳卷第九·慧皎
  虚舟省禅师语录卷之一·虚舟普度
  卷六十一·佚名
  宗镜录卷第九十·延寿
  十地经论 第九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壬戌(同治元年)·林占梅

    青草湖晚归暧暧环村树,依依出谷烟;好山皆蕴藉,流水亦周旋。鸟散长空尽,花开夹径妍。岭巅回首望,夕照下平川。晓晴散步遣怀连夜淋漓春雨足,挹户林光照晴旭;杨柳牆头垂嫩青,芭蕉窗外展新绿。夹廊暴茁碧箖箊,绕槛争开红踯躅;满园草

  • 卷404 ·佚名

    魏了翁 潼川宪司拓圃筑亭取康节语名以四春得古诗十二韵 皇天平四时,不以秋先春。 仁人奉天职,不以德后刑。 次序固云然,表里元相因。 方春布阳炜,万物皆精神。 当秋乃揫斂,黄落山川贫。 天机

  • 卷五十三·佚名

    二月初一日(甲午),福康安、海兰察、鄂辉同奏言:贼首逃入内山,经臣等分派官兵堵截要隘,令各番社生番在内山一体截拿。兹据社丁杜敷报称:『林爽文带领匪众六、七千人,在埔并社至埔尾沿溪山沟内逃走;因东南一带变銮等社生番堵截严

  • 今献备遗卷五·项笃寿

    (明)项笃寿 撰宋讷宋讷字仲敏大名滑县人也元至正间举进士授铅山县知县洪武十三年征诣公交车除国子监助教应制撰诸勑文操笔立就称旨超拜翰林院学士迁文渊阁大学士日见亲信太学成擢祭酒师道尊严诸生畏且爱之乙丑戊辰两科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 列传一百五十·纪昀

    列传宋 【五十四】○宋五十四孙长卿 周沆罗拯马仲甫 王居卿 孙构张诜苏寀马从先沈遘【辽 括 】李大临 吕夏卿祖无择 张问【陈舜俞乐京刘蒙】苗时中 韩贽楚建中张 颉卢革【秉】孙长卿周沆罗拯马仲甫王居卿孙构

  • 卷五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五十四 【起丁未梁武帝大通元年魏孝明帝孝昌三年○止癸丑梁武帝中大通五年魏孝武帝永熙二年】凡七年 表例说 见第四十六卷 <史部,别史类,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五十四>

  • 姬文胤传·张廷玉

    姬文胤,字士昌,华州人。乡试中举,天启二年(1622)授滕县知县。文胤到任刚三日,白莲教徐鸿儒起义,进攻滕县,百姓十分之九都加入了义军。文胤把其吏卒驱赶到城上去抵御,总共不足三百人,他们一看到义军便逃走了,只剩下数十人。文胤

  • 卷二百三十一·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三十一明 杨士奇等 撰征伐宋神宗元丰四年判河南府太尉文彦博论西事奏曰近闻西师已还中外但知时暂歇泊而未有分屯解甲之旨人情忧疑皆虑王师必有再举之计老臣受国恩深义同休戚齿髪如此

  • 卷四十七·黄训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名臣经济录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经济録卷四十七明 黄训 编刑部【题奏杂论】题平大法事【林俊】陜西清吏司案呈先为建言民患事该巡按直监察御史陈实防称内史葛景卢佐违法事情该本部覆题奉圣

  • 卷84·陈邦瞻

    ○吴曦之叛光宗绍熙三年夏四月,以丘崈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初,留正帅蜀,虑吴氏世将,谋去之,不果。至是,议更蜀帅,正言,西边三将,惟吴氏世袭兵柄,号为“吴家军”,不知有朝廷,遂以户部侍郎丘崈往。崈陛辞,奏曰:“臣入蜀后,吴挺脱至死亡,兵

  • 李植藩·周诒春

    李植藩 字星垣。年二十八岁。生于浙江寗波。父厚贵。任上海邮政局文案。永久通信处。杭州靑年会转。已婚。初学于上海中西书院。圣约翰书院。得学士学位。任松江府中学堂。上海复旦公学。南洋公学。中国公学等处英文

  • 卷五十六 奔丧第三十四·郑玄

    (陆曰:“郑云:‘《奔丧》者,居于他邦,闻丧奔归之礼,实《曲礼》之正篇也。’”)[疏]正义曰:案郑《目录》云:“名曰《奔丧》者,以其居他国,闻丧奔归之礼。此于《别录》属《丧服之礼》矣,实逸《曲礼》之正篇也。汉兴后得古文,而礼家又

  • 卷九十七·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九十七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九十七禘祫蕙田案周礼大宗伯宗庙六享首重肆献祼馈食肆献祼为禘馈食为祫司尊彞四时之间祀追享朝享追享为禘朝享为祫禘则禘其祖之自出以

  • 神灭论原文·范缜

    或问予云:&ldquo;神灭,何以知其灭也?&rdquo;答曰:&ldquo;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rdquo;问曰:&ldquo;形者无知之称,神者有知之名,知与无知,即事有异,神之与形,理不容一,形神相即,非所闻也。&rdquo;答曰:&l

  • 锦江禅灯目录·丈雪通醉

    续藏经 锦江禅灯目录清 通醉辑锦江禅灯目录卷一  卷首 序 辩讹 凡例  后跋  初祖菩提达磨大师 二祖慧可大祖禅师  三祖僧灿鉴智禅师 四祖道信大医禅师  五祖弘忍禅师 六祖大鉴慧能禅师 四祖下第三

  • 第七品 小品·佚名

    一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陀林给孤独园。尔时,尊者舍利弗以种种方便,法语教示、激励、鼓舞,使尊者罗婆那跋提喜悦。尊者罗婆那跋提之心为尊者舍利弗,以种种之方便,法语教示、激励、鼓舞,使之喜悦而离执着脱除烦恼。世尊

  • 太上清静元洞真文玉字妙经·佚名

    太上清净元洞真文玉字妙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南北朝隋唐道士之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经由九段玉诀及一首韵文组成,其内容为解释「真文玉字」,即解释符文。书中仅存注解而无符文,注解文辞亦颇隐讳

  • 襄阳耆旧记·习凿齿

    五卷(习凿齿撰),是研究襄阳古代中国人文的重要历史文献。《襄阳耆旧记》又作《襄阳记》,《唐志》作《耆旧传》,《宋志》作《记》,《郡斋读书后志》曰“记五卷。前载襄阳人物,中载山川城邑,后载牧守。观其记录丛杂,非传体也,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