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中觀釋論卷第七
宋譯經三藏光梵大師惟淨等奉詔譯
觀法品第十八
復次僧佉人言.若如所說業及煩惱作者受者皆如乾闥婆城等無有實者此非道
理.然我我所而亦有體.諸外道計有我身相由身所攝諸大種與大種合諸根與諸
根合或心心所分别亦然.又或計我從思所成.餘心所法隨應所計有我我所。論者
言.此說卽是於諸藴中計執有我。論者頌言.
藴中若有我 有卽生滅分.
釋曰.如前所說以諸大種及彼諸根分别有身此不可得.隨有諸藴生滅法成此無
常義是中遮遣.亦復止其法差别故。又復若言從思生我.卽離苦樂等諸思法中無
别有我.次第起滅云何可見.無常性故遮遣常性.若於生滅分中有所成者卽無常
********************
性.如是決定止法自相。是故非大種與大種合非諸根與諸根合非識住識中根身
有我.以生法故.如外大種。若顯明所說此有過失.若不明說遮遣法故譬如瓶等無
我可得.又若不顯明者卽自比量相違。復[一]次毗婆沙人言.此無過失如是異藴别有
我體。論者頌言.
若異藴有我 有卽非藴相。
釋曰.自相不成故.何以故.聚色成藴此若有異卽應是常.常卽無作無作卽無苦樂
等法。此與不異相違.以無苦樂等違順法生.何以故.無受者故無思無覺無念無見
乃至無知等是中亦無諸法差别.若受等有異卽受者等此中不成.此乃遮遣無彼
受者。毗婆沙人又言.思等因思應有所得此無過失。論者言.不應因思而言有思.此
說唯有緣故.若有體思此何無過。若思與思合有所成者彼思等我是無常性.我若
是常此卽止遣法自相故。若其思等決定是常我應非思.若思是常卽徧一切。若或
決定有所成義彼勝論師計思爲我應有自性.云何此中非道理耶.以異自性中有
注:
[一]勘般若燈論引此文作鞞世師.疑今譯誤.次同.
********************
所說故.若爾卽中論所言於一切法悉不應說。又僧佉人言.有彼覺體成一思相.我
及覺體次第不壞.思亦非無。論者言.若如此說當有過失.且覺與思聲二無異性.或
覺體合行有我體者.若無覺體合行或但有思。又彼思法無其自性.是中止遣諸法
自體或法差别此卽異思有思.如是決定思無别體卽無所依及所緣相差别分别.
若或别異相我卽成多種罪咎.又成止遣法差别過。或有人言.有其現思覺影像生
及彼覺體影像所生.其二種思此說爲思.以有如是異境界相覺法境界影像境界.
此等境界若無所了彼卽無思.丈夫身相從影像生所說亦然.隨諸方分皆有其思
所依影像.如鏡照面形相亦然有其影像.有所持性故有我體.如是卽有我及我所。
論者言.如彼所說此說皆無.我此證成故下頌言.
若或無有我 我所當何有.無我無我所 我我所卽滅。
釋曰.如彼所說因義不成.以無因故果卽不有.此如是等。[一]如前所說如實伺察是中
云何和合所成.若離我我所卽如所生得我我所一切平等.是人卽能見真實理。於
注:
[一]勘中論頌本.此下釋第三四頌.得無我智者.是則名實觀.得無我智者.是人爲希有.內外我我所.滅盡無有故.諸受卽爲滅.受滅則身滅.今譯未牒.
********************
無我中習熟所得如實義者而彼我所此不可說.何以故.若無有我何有我所。若法
決定滅者諸行起時相續果利畢竟無我亦無我所.若他計執彼無所有諸法生因.
因體無故果卽不有。復次頌言.
[一]諸業煩惱盡 卽名爲解脫 而彼業煩惱 從分别中生.
一法如是故 餘法亦復然 無定意分别 無定故差别。
釋曰.諸煩惱生有種種類如是皆從分别所生.而彼煩惱染汙心者卽身語意諸所
作業.如佛所言業在無明中故補特伽羅造非福行。若復於彼分别不成是卽戲論
於世俗諦無實取著.何以故.戲論空故法無我相是中亦滅。[二]現證之法此說畢竟若
染汙不染汙間雜所斷卽見人無我.唯佛世尊見法無我.彼得一切無差别故。是故
若斷差别法者隨所斷道差别所得故佛世尊亦說有我.若或别異有所得者此不
和合卽成相違。如是亦非謗無因果斷心心所相續所成.今此相續亦無有斷.是故
如來施設有我。若諸衆生起身見者執有身見於一切法斷其根本.故佛爲彼說無
注:
[一]勘中論頌本.此段原祇一頌.今譯開二.又頌本後半頌原云.分别依戲論.戲論因空滅.今譯文誤.
[二]勘中論頌本.此下釋第六頌.諸佛或說我.或說於無我.諸法實相中.無我無非我.今譯未牒.
********************
我法令觀無我.不應離此五藴别取五藴。若能成熟善根趣證一切智智.彼增上力
佛亦爲彼顯示於我.譬如幻化帝網若情非情分别建立.彼卽世俗所行乃爲衆生
說有所得此無相違.今此所說戲論空故住寂滅性。爲彼開示故下頌言.
此所說想法 想卽心境界.無生亦無滅 如涅槃法性。
釋曰.此所說想謂心境界有體無體若性無性皆悉遮遣住於空性.由如是故不應
現前所作應現前所作若事若理能取所取執著戲論一切皆息.能知所知離諸所
說。此復云何.非有性非無性此說皆空無生無滅.法者非有性非無性一切皆如涅
槃法性.若或如是所顯示法卽無所有。若於所知或有所說此中應當離諸所作.何
以故.無生無滅如涅槃法性.諸法自性寂滅如涅槃法性.又諸法自性不生不滅體
本寂然亦如涅槃法性。或有人言.若一切法如涅槃者何故諸佛虚妄宣說斷諸煩
惱依勝義諦有世俗諦.若如此者卽謗無因果斷諸善根.是中若言一切皆無彼世
俗諦依何而說.然彼諸業果報實有現著生死起生死想.而復何能厭離諸行。論者
********************
言.老死等法此非不實.若不現著生死卽不應說諸法無我.爲令彼等斷煩惱障是
故頌言.
一切實不實.
釋曰.色等五藴自體無實而我我所亦復無實.故應爲說諸法無我空性所行。又諸
菩薩爲斷所知障故次下頌言.
非實非不實.
釋曰.此中意者勝義諦中彼一切法如幻如燄如影像等。次下頌曰.
亦實亦不實 此卽諸佛教。
釋曰.此或所說如其道理.今此意者但爲利益衆生隨樂分别亦不虚妄。或有問言.
若或遮遣他所分别諸有句義但行真實法者.然諸所說皆有彼相此名.若唯遮遣
句義卽有彼此相違.此若棄捨卽無所取.此又何名開顯真實互相違故。論者答言.
然爲息除怖名句者故作是說.若起正智如實伺察卽於諸法決定除疑.故論頌言.
********************
若他信寂靜 無戲論所戲 無異無分别 此卽真實相。
釋曰.阿那含人不隨他信.不隨他信者謂離有性無性故得寂靜.於理事中無能取
所取離諸執著復名近寂.不爲戲論之所戲論亦無對礙.此復無尋實無分别無差
别義無種種性若無分别卽無戲論之所戲論乃名寂靜。若彼寂靜卽入無分别正
智境界.若入無分别正智境界卽不隨他信.若彼如是卽能得見真實之相.由如是
故越語言道若或著他分别句義.是故遮遣現前所成彼卽無住.是故前說卽無相
違。又復顯示實相故論頌言.
若法從緣有 而不卽是因 亦不異於因 故非常非斷。
釋曰.若因若果此中遮遣因果性故.譬如世間非卽種有芽非離種有芽此有不常.
若種子壞滅有芽生起.又於相續中因法不住若果生起亦無異法可生是故不斷。
復次頌言.
無一義多義 不斷亦不常.此諸佛世尊 正法甘露句。
********************
釋曰.若於諸佛正教法中獲得最上甘露法味.此修行者於現生中而獲勝果.若或
諸行未圓於如是法未成辦者於後生中決定當得.若或於佛教中所作習熟設值
佛不出世或聲聞滅盡而彼勝緣亦復不空隨諸生中正智常轉。復次頌言.
正覺不出世 聲聞復滅盡.彼緣覺正智 從於厭離生。
釋曰.由其宿昔習熟爲因緣覺乃起厭離之智.此卽是爲不隨他信.由如是故於此
如來正教法中獲真寂靜如理修行所得不虚。
觀時品第十九
復次勝論師言.若因若果一性異性悉斷滅者此非道理.應知諸法說有三時.若彼
三時無生起者卽彼諸法生滅分位而悉不住是故無斷。論者言.所言勝義諦中有
三時者爲一性耶爲異性耶.若一性者卽此過去未來現在所起無别.以彼三時同
一體故.若過去未來現在諸法離體可取者是卽過去未來現在諸法不得成就豈
無過耶.以彼過去未來現在諸法互相離所作故。若言異性者卽一性中無三時可
********************
有.或無差别者又過去未來現在諸法不有此亦有過.若離未來法體及離現在法
體過去法體有所成者卽無生滅法故。如是決定若有三時可得此中亦無思惟分
位.謂未來等法無異性故.此無過失以無别異過去未來現在三時法體和合.云何
現在因過去有。是故此中無有一時亦無異時.亦無有法是常住故.是故過去未來
現在法體不有.以差别無體異性不生故.若復如是次第觀時決定三時悉無所得.
以無分位故。此中有問若現在未來與過去時互相因待應有體耶或無因待.此復
云何.故頌答言.
若現在未來 因過去時者.彼現在未來 過去時已有。
釋曰.若現在未來因過去有者是卽三時同一體有故非道理.謂以前前法壞滅已
後後法體若不相違卽過去時中三時同體.以差别同體故。若過去時有彼二時此
卽一切皆有三時.亦應現在一一時相過去時有.是故三時悉無因待道理可得。復
有人言.若現在未來不與過去同時有者次第而轉應無過失耶。故頌遣言.
********************
若現在未來 過去時中無.彼現在未來 因何而可有。
釋曰.過去諸法破壞卽滅亦無有體.云何與彼現在未來而爲因待.見無所成故。復
有人言.若現在未來不因過去可有成耶。故頌遣言.
現在及未來 若不因過去.卽無彼二時 不因過去故。
釋曰.以現在未來自體亦無因待可成.此卽止遣現在未來體不有故.是故三時皆
無所有。復次頌言.
[一]若因過去時 或不因過去 如是餘二時.
釋曰.應知此說若現在未來因過去有者卽過去未來亦因現在而有.餘二遮遣次
第應知.是故三時皆非可見分量而有。若非見是法已所有上中下等諸法悉無互
相因待可成.由此過去未來現在三時無得.如是所見皆世俗諦.勝義諦中云何有
體。復次頌言.
此如前所說 上中下等法 應知無一異 亦無次第轉。
注:
[一]勘中論頌本.此下原祇一頌.今譯開二.分兩段牒.
********************
釋曰.對待中故卽有上下.若彼中法先離自體後復還於自體中生此卽相違.以自
體藂雜故。若說别有中法因待.又復無彼自體可有.若中自體旣無因待上下二法
卽無有體.若或中無因待上下二法有所成者彼二亦無因待.是二若有所取非此
所見.如是因果決定遮遣。復次數論師言.勝義諦中如應知有因有果亦有三時其
義顯明.若不爾者卽諸法無成亦無能成所成道理。論者言.若境界事卽彼因法.或
說能成所成果體於義利中有所發起.若有異見說如杖合此非所說。復次數論師
言.若因若果及彼三時應悉有生.謂以身語有所作故。論者言.若彼能作及彼所作
如是一切皆無異性汝於是中云何分别.謂以決定無異性故.譬如十指舒卽成長
屈卽爲短亦非離諸指外别有長短二性分别.三時亦然.無别分位分别可得。此世
俗中無一性異性道理可取.如是長短二法亦無一性分别.勝義諦中決定應知無
此道理.且如長之自體復對待長此中亦無長性可成.譬如自他.而彼長性亦不與
短及二俱性有所相違.何以故.俱有過失故.所有短性亦如是說。復次勝論師言.亦
********************
無長短二性互相因待.以多因故以大因故時分差别故.謂以長性異於短性彼諸
指等一切物體長長增減諸體雖假互相因待.然於自類法中亦無長性因待長性
於中而復短性可有.如彼白色因待白色於中復有青色可有。非多因中而有差别.
此復云何.若有功用因差别可生此卽不說爲長.如他性故.若以同異相因待者而
彼長性亦不可說同異因待.若言因待者有其同異卽有所待.由如是故無長性可
有。且止是說.如是大小上下先後等法亦然.應知諸一性等中若有一性卽無二無
多性.如中等所說此中一切而悉遮遣.應如是見。此復云何.若言一性卽是一性等
體然或作業功用同異和合而一性等法還有所起.或於無因待法中若有二體一
性亦然卽二性等所得藂雜.譬如有牛所糞成團是牛與團爲一爲異.若離牛體亦
卽無别相因待法亦無牛體可有.所出異處故。若或後時有其異體此卽别異而有
所得.所出外體故.或言無者又非一體而有所斷.此說卽見牛體居多乃有過失.何
以故.此無多體故。若於此中如是解了卽知勝義諦中有彼三時.謂以時分積集有
********************
體故.若無積集所成法者何故時增說有刹那.由彼刹那有積集故乃有臘縛牟呼
栗多夜摩等時差别所成。故頌遣言.
[一]時不住無取 時住亦無有.
離時何有體 異體亦無時。
釋曰.此畢竟說皆悉同上.所言刹那者彼無分位亦無後法和合可有.積集無體故.
所言臘縛者此中亦復何有所取.所言牟呼栗多等者若有此法與先後刹那而和
合者上頌遣言時住亦無有。是故若有所取旣無諸行自體可得.若離相續壞性無
别刹那可取.諸有時相亦無時體刹那轉易.若先後同體及初分後分諸時有分别
者此理不見.若言有者彼何所取.若時無取又云何有刹那臘縛牟呼栗多等時分
施設。若爾云何有彼時分緣法施設此說畢竟.何以故.未來未生而彼諸行無分位
故.現在分位隨轉不住.過去分位已滅無體.是故應知彼一切法亦如所說諸所施
設悉無别異。復次勝論師言.如是應知有爲法外别有時相.以有體故.譬如蟻聚成
注:
[一]勘中論頌本.原爲一頌.今譯文略.次同.
********************
於行列蟻相有體此義可明.如彼蟻聚多體所作同時所作故。論者言.此非同時.謂
以遲速前後異故今不可見.若如是者卽離能作所作作用墮過失故。此中如是若
有時者卽果差别乃有多種時體.若無果法差别此應見因是卽一體.若同時因性
如是有成又墮一向之過.故知彼一切處所向一切皆是緣生法義。譬如畫工見諸
畫色從畫色生諸體形狀此卽顯見事相差别.時法亦然.此中若無差别卽無所得.
謂以欲勒功用先以二手作諸差别.所成畫相爲從畫工作用差别而有成耶爲衆
色成耶爲和合成耶.彼等云何見是一性無差别法。此或有别異耶.若别異者是果
卽有自分和合彼意.若以自體和合差别有生是卽緣無差别.所見畫工先當舉手
而起所作差别因中有所對待卽采畫作用力能有成。若無别異卽無差别對待火
與色合種種所成.如其色法積極微等差别對待亦無别異.如先所說彼等如是諸
所發起悉無所得。復次數論師言.無如是時而彼時緣亦無因中對待有性.亦無他
等諸緣可說發起時相.諸有疑惑顛倒計有時者今悉遮遣.此中意者若物體有性
********************
卽有時相非無果利。論者言.此中亦無少法可有勝義諦中如理所說.是故云何有
時可得.彼無異故。
觀因果品第二十
復次毗婆沙師言.勝義諦中如是有時.以種子等共所作故非不有時.若應時者卽
種子等及水土諸緣和合力用能生芽等.此所說時卽是一時和合有體。論者言.云
何有彼諸種子等應時和合能生芽等.何以故.若諸芽等先有所起卽彼諸緣不復
有生.云何諸果由彼因緣和合有生或不有者。此復云何.故下頌言.
若謂衆因緣 和合生果者.和合中有果 何須和合生。
釋曰.此無有生.若法已有卽不復生.此卽止遣法自相故。復有人言.若爾卽無因緣
和合可有.故頌答言.
若謂衆因緣 和合生果者.和合中無果 云何和合生。
釋曰.此卽比量無體果法不生.今此遮遣有生故無所生.若言因緣和合果法有體
********************
者皆是增上所作。復次頌言.
若謂衆因緣 和合有果者.和合中無取 何有果可取。
釋曰.於和合中無有性故.如未生物體和合法中旣無所取智者於中不起作意.此
中亦然.若因緣和合諸芽等果無所取者卽無體可成.若有性遮遣此還有過.又數
論師言.諸作力用有其能所皆無異性.若自體力用能有其果卽因中微細力能非
果體有.若異於果亦無所得.如是決定如先所說。若果法麤體而不有者彼卽無因.
是卽果法麤體而無力能.於諸作用能所法中且無異因亦無異果.於出世法中亦
無少法繫屬所起.如我宗後頌言.
若謂衆因緣 和合無果者.是卽彼因緣 與非因緣同.
釋曰.此頌意者以果空故.若果體空卽止諸因緣。[一]何以故.謂因生果.因體力能相用
壞已自果卽滅若或不滅。此復云何.故頌遣言.
因若未與果 是因先滅者.因滅而果生 果起卽無因。
注:
[一]勘中論頌本.此下釋第五頌.若因與果因.作因已而滅.是因有二體.一與一則滅.今譯未牒.
********************
釋曰.不欲有其無因之果.墮多過失故。復次頌言.
若因緣和合 如是果同生.能生及所生 亦如燈與光.
釋曰.如影如芽是義應知。復次[一]頌言.亦非先有果然後方和合生已還復生卽墮一
時過。此中有問.若能生所生同在一時此有何過。答.已生未生若因若果能生所生
二法不和合.謂以因果性壞互相有其能生所生此墮過失。復有人言.先有果生然
後因緣和合顯明耶.故頌遣言.
若先無和合 而有果生者.是卽離因緣 乃成無因果。
釋曰.此中亦無無因之果道理可得。又數論師言.若因法向果卽無無因之果.謂因
法雖壞後有果起。論者言.此中亦無因法先滅後有果成.若因滅有果者彼因生成
次第卽無所依.此言先法者卽是因法.因法若滅因卽無體。復次頌言.
法滅卽是無 壞法無别體.是卽前生因 而墮重生過。
釋曰.此中云何.若無先法而有後法次第和合彼不可見.云何前生因法體相而能
注:
[一]勘中論頌本無此文.當是釋家繹意爲之.
********************
重生此有過失.果成因滅有别異故。復有人言.若法先滅不離因法自體後有法成
如是有因和合可生耶。論者言.若因果二法前後建立有體生成卽有果利.若因生
果已因住果中卽彼果法别異有生。復次頌言.
因生果已滅 而復何有滅.又若因住果 離果何有住。
釋曰.此義云何.若果滅已不與因合.若法生已而不重生.如是果法若已生者不與
因合未生亦不合亦無生已重生道理.而此果體無所依故何能生果。[一]若法未生卽
因果二體俱無相續.若同時因果此已遮遣何能生果.又未生之法此卽是無.今此
所說亦復遮遣。眼識等緣此中亦無已見之法因能生果.且如眼根與眼識爲因.若
見色已卽眼識不生.謂已見色故.眼識若生相違無用.若未見色眼識不生卽墮過
失.耳等諸識亦復如是如應所說作是觀察.前所說果此止餘義。後復遮遣故下頌
言.
無彼過去因 與過去果合.亦無未生果 與已生因合。
注:
[一]勘中論頌本.此下釋第十一頌.若因徧有果.更生何等果.因見不見果.是二俱不生.今譯未牒.
********************
釋曰.所言合者此說有生.謂以過去因果二法俱無體故無未生因與過去果和合
有生.因果二法性差别故.若過去若未生二俱無體時分差别無有和合。復次頌言.
亦無未生因 與已生果合.已生卽不見 有和合可得。
釋曰.此亦遮遣因果二法同時而有.時分差别故.若有體無體此中如是審伺察時
因果二法而悉無有和合可[一]得復次頌言.
若法無和合 因何能生果.若法有和合 因何能生果。
釋曰.此無有生亦無和合能生.法徧若不生時如是和合皆爲徧計.若以二法和合
同生此卽相違。復次頌言.
因果若是空 云何能生果.因果若不空 云何能生果。
釋曰.體性空故.如餘物體.又復因離果故。復次頌言.
不空卽不生 不空卽不滅.以得不空故 不生亦不滅。
釋曰.若自體空自果亦然.若謂自體有所生者或無自性又復云何果法不生。若果
注:
[一]勘中論頌本.此下應釋第十四頌.若言現在因.而於現在果.未來過去果.是則終不合.今譯缺文.
********************
有自體因亦不生.若法自體定有性者是卽不從因緣所生.若法不生卽云何滅。謂
以自性離所作故.非此所說欲令因果有生有滅.前說亦然.生法自體若有所得此
卽不生增上所作。如後頌言.
空卽云何生 空亦云何滅.以空故不生 以空故不滅。
釋曰.若先自體所得皆空體卽不有.如石女之子無所生故.若無自體法卽不生.法
旣不生云何有滅。此中有問如先所說因果二法爲一性耶爲異性耶或共有耶.故
頌答言.
因果若一性 卽無法可生.因果若異性 亦無法可生。
釋曰.何所以耶.[一]若因果二法一處有者卽能生所生同見生滅.如父子有異非一體
可見.是故遮遣一性異性若因若果能生所生等此中如是。如有因言因果若異性
因卽同非因.若果異體卽比量無因.此卽止其非因.因有異故果亦遮遣。復次頌言.
果自體若有 因卽何能生.果自體若無 因亦何能生。
注:
[一]勘中論頌本.此下釋第二十頌.若因果是一.生及所生一.若因果是異.因則同非因.今譯未牒.
********************
釋曰.若有若無非果體可有若無所有。亦[一]非有因能生於果.此卽亦無見因可有。又
若因爲能生者卽因自體亦復不能生於果法.此卽因無和合.因若不能生云何當
得果.若彼如是因不能生此中果法亦無所得.以果無體故。復有人言.亦非因果一
向有成但以因緣和合所成.故頌遣言.
亦非因緣成 亦非自體有.又非和合生 此何能生果。
釋曰.若此因果和合假立法體如是決定亦無力用能生.此說云何.自體生果是中
亦非和合所作故無和合所成有果.是故都無果生道理。應知諸法不從因緣和合
生果.此亦不離因緣所成。復次數論師言.當知諸法若有物體卽有和合.謂以自類
無别異故.譬如自體.故頌遣言.
若因緣和合 所作得成者.果若無集因 卽因緣不合。
釋曰.果體不有卽無所生.是故應知諸法不有.云何是中有所成耶。
大乘中觀釋論卷第七
注:
[一]勘中論頌本.此下釋第二十二頌.因不生果者.則無有因相.若無有因相.誰能有是果.今譯未牒.
********************
猜你喜欢 大沙门百一羯磨法一卷·佚名 卷第十六·昙噩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一·佚名 大云轮请雨经卷下·佚名 卷上·佚名 金刚顶超胜三界经说文殊五字真言胜相一卷·佚名 卷第三之下·大慧宗杲 开堂疏·佚名 卷二十三·佚名 观无量寿佛经义疏卷下·元照 卷第十八·智旭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六·欧阳竟无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八·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十七·澄观 成唯识论演秘卷第二(末)(论第二)·智周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