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集注卷二十四

宋 高闶 撰

成公一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公虽上不受於天子而下实继正异乎无所受而自立者矣故书即位

二月辛酉葬我君宣公

善问周达曰宣此臣子之私諡也

无冰

极寒之月而无冰者常燠也洪范传曰豫恒燠若此政事舒缓纪纲纵弛之象余义见桓十四年

三月作丘甲

先王之制四丘为甸出甲士三人今作丘甲者欲大兴师以伐齐故令每兵而出一甲也乱先王力役之制而重困其民如此明年四卿同帅师矣先王制法以保国家中材守之久犹有弊况暴君邪臣从而坏之哉

夏臧孙许及晋侯盟於赤棘

许曷为而及晋侯盟乎齐怨成矣晋援不可缓也宣公使公孙归父如晋欲因晋以去三桓俄而公薨臧孙许於是为三桓逐归父之族而归父遂奔齐是齐怨之所以成也故汲汲焉求为此盟然而晋为霸主不治其罪乃遽自屈而与之盟故书臧孙许及晋侯以讥之

秋王师败绩於茅戎

此志王室微弱之甚也茅戎敢抗王师是王室微弱之甚也又况为茅戎所败乎凡败绩者必先书战此何以不书战王者无敌孰敢当之况天下之势大矣未有能败王师者也今茅戎小丑也王乃自邀之以致败故以王师自败为文王师既败绩於茅戎而诸侯恬然莫之顾皆不臣也然则茅戎之罪谁复讨之圣人立法以垂後世亦示之以其意而已一书王师败绩於茅戎而尊王之义与王自取之义及诸侯不勤王之义咸得而见矣

冬十月

一时无事书首月存天道王法也

二年春齐侯伐我北鄙

鲁絶齐而与晋盟齐送即楚而伐我也

夏四月丙戌卫孙良夫帅师及齐师战於新筑卫师败绩

齐师侵虐而此不书卫伐乃书卫孙良夫帅师及齐又书卫师败绩若罪卫何也卫将侵齐齐自伐鲁还枂遇於新筑石稷欲避之孙子不可遂与之战以至於败故齐虽侵虐而以卫主此战也春秋善解纷贵远怨而恶以兵刃相接故其书法如此

六月癸酉季孙行父臧孙许叔孙侨如公孙婴齐帅师凡帅师皆称元帅尔此列叙季孙行父臧孙许叔孙侨如公孙婴齐者先王之制大国三卿周书所谓司徒司马司空是也次国二卿小国一卿皆命於天子至春秋时僭礼越度宋郑皆有六卿宋复有二司宼晋复有散位从卿者如赵穿郤缺初命之类後作六军通旧将佐凡十二卿又有太师太傅亦为孤卿如阳处父贾季之比无复先王之制今鲁以四卿师师故圣人因而累数之以着其僭越之罪且又见季孙一恕而扫境悉出肆其愤慾虽无人乎成公之侧有不恤也自此政由季氏出矣

会晋郤克卫孙良夫曹公子首及齐侯战於鞌齐师败绩

鲁卫皆乞师於晋晋以断道之盟合四国之师以伐齐遂大败之然春秋之法以主及客今不书齐及又不书伐齐而直以四国及齐侯战为文者罪四国之大夫敢擅兴兵以敌齐侯也独鲁举四卿帅师者重罪鲁也夫齐数病诸侯以起此战信不道矣鲁出四卿会晋卫曹以败齐侯於鞌又穷追之至使之乞盟则犯分陵上之罪岂不深哉故以四国主之又谨而日之以为愤兵之大戒曹不书大夫此书公子首者首命於国备於礼成其为卿也曹大夫见於经者二首与公孙会是也

秋七月齐侯使国佐如师

齐侯至於乞盟则辱亦甚矣亦齐侯有以取之也君不行使乎大夫此其行使乎大夫而目齐侯者贬之也国佐受成命於君而可否在晋之大夫又非服晋而往也直畏晋之强赂晋而请盟尔故不曰来盟而曰齐侯使如师师在齐境故书如且以明齐之见讨实齐侯啓之也

己酉及国佐盟於袁娄

使国佐如师齐志也不与之盟於师进逮袁娄而後与之盟晋志也鞌去齐五百里袁娄去齐五十里见四国之师乘胜而逼之必欲亡齐而後已是其操之为已蹙矣此修怨释憾之兵也夫郤克一战胜齐反鲁卫之侵地功亦大矣人皆多郤子之能伸其意而春秋黜之故此书及国佐盟於袁娄以罪之其及国佐盟者晋与鲁卫曹之大夫也不书四国大夫及之者贬也贬而书及者以其受赂而与之盟我反欲之也然则四国大夫既专兵又专盟罪不胜诛矣故谨而曰之

八月壬午宋公鲍卒

宋文公立二十二年其子固立是为共公

庚寅卫侯速卒

卫穆公立十一年其子臧立是为定公

取汶阳田

此鲁地也齐人侵之今齐以晋命归之而以内取为文者以因人之力而取之故也不言取之齐者明本非齐地也凡力得之曰取言不当取也不与其专夺也虽然本已之地或已之附庸为彼所夺今复得之当异其辞亦曰取何也为其不能申明直辞请於天子而正其疆理但自以兵争夺不得正道故悉同辞言之盖春秋之义以治易乱不以乱易乱所正者本而已凡取人之有其恶易见而取已之旧不以其道者其恶难知圣人所书亦明正曰取所以显微也

冬楚师郑师侵卫

楚人以鲁卫受盟於晋而伐齐故令尹子重为阳桥之役以救齐而先与郑伯加兵於卫夫郑伯背华即夷而首伐卫丧是授戈与寇而攻其亲戚也罪不胜诛矣春秋并楚称师而列郑於下所以深罪郑也

十有一月公会楚公子婴齐於蜀

蜀我地臧孙许之盟於曲棘而返也曰齐楚结好我新与晋盟晋楚争盟齐师必至虽晋人伐齐楚必救之至鞌之战晋为鲁勤矣鲁耻为之一雪今楚郑既侵卫将及鲁境先遣婴齐约盟於是皆出而会之盖不敢不会圣人书此见季孙一怒使其君屈辱弃中国而外会强楚之臣又着婴齐之抗虽楚国之权亦在强臣也盖公子婴齐者楚之公子僭称王子者也凡楚公子在国皆僭称王子至是楚已强盛圣人与从列国之例称为公子

丙申公及楚人秦人宋人陈人卫人郑人齐人曹人邾人薛人鄫人盟於蜀

此着诸侯皆弃晋即楚也楚婴齐称人者贬也婴齐专楚为兵车之会以威中国使蔡侯居左许男居右诸侯大夫皆受盟焉然楚虽以强盛凌轹中国而诸侯苟能固守疆圉要结邻好岂有不能自存者哉乃皆惧而听从与之盟约况晋自文公以来世覇中国今之威力亦未甚衰诸侯岂不知中国之可尊蛮夷之可絶今乃不坚事晋而外从楚故圣人深责而悉人之人诸国大夫而独出公者楚遣婴齐会公公已在会不敢辞也其与秦人序於诸侯之上者见楚之主盟也诸侯大夫皆人之而列齐於郑下不以尊卑序之者齐以败绩勤楚故自贬抑於会如此也蔡许不列者先已属楚失位不君又不可人之於大夫之间是以没而不书也夫楚自城濮之败不竞於晋庄王虽入陈围郑围宋而未尝敢合诸侯又蜀之盟诸侯从之者十有一国而蔡郑许又与之偕至自是而与晋力争诸侯其大夫聘会与齐晋齿矣然而楚之盟十一国也诸侯实犹畏晋而窃与之盟尔其後四十二年晋赵武楚屈建合诸侯於宋然後晋楚之从得交相见矣又八年楚灵王求诸侯於晋晋人许之然後诸侯公然得与楚盟会矣自是楚虽渐衰而吴越更盛祸犹未已也原其所以至此由中国无纪纲不能自正故尔此万世人君之大戒如汉光武谢絶西域斯得春秋之旨矣

三年春王正月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伐郑

去冬之役郑为楚导而宋鲁曹卫虽盟於蜀犹不敢背晋故罢盟而遂会晋伐郑焉以郑罪为当讨故春秋正诸国之爵以示义则郑之不正可知矣於是郑公子偃帅师御之败晋游兵於丘舆使皇戍如楚献捷终郑襄公之身不复从晋矣

辛亥葬郑穆公

此见卫侯背殡出师不临先君之灵且着其臣子私諡之罪

二月公至自伐郑

公背晋即楚而能知悔过故以伐郑致也

甲子新宫灾三日?

春秋於宗庙之事得礼者不书凡书者皆着其失也庙灾而?於礼合矣此何以书曰庙灾之所以?者为神灵所止而遭变焉斯人情之所哀也新宫者宣公之宫也不曰宣宫者神主犹未迁也何以知其然据桓宫僖宫皆諡以目之此云新宫故知宫新成而主未入也宣公薨至此二十八月矣宫成而主未入亦空宫尔其遇灾也亦何必哭之至於三日哉盖宣公平生衣冠服御之物方且备列乎宫中一旦尽灾之是以哭而至於三日尔君子於是乎知有天道也何则宣公有弑君簒立之罪生不加诛死方立庙遽遇火灾春秋志此示有天道故谨而日之以为万世之戒

乙亥葬宋文公

七月而葬天子之礼也传称文公始厚葬君子谓华元乐举於是乎不臣以葬月考之知其僭礼矣是着嗣子背殡出师与其臣子私諡之罪也

夏公如晋

公始朝於晋且拜汶阳之田也夫鲁受田之重如此而晋轻夺之有以知晋之无以令天下矣亦见鲁之土地不能自保也

郑公子去疾帅师伐许

晋尝与楚争郑郑两事之自晋荀林父败绩之後始专事楚不後与诸夏通晋虽累加兵终莫之听然许亦事楚尔而郑反伐之者以其恃楚而弗阿己也君子以是而恶郑也疲命於晋楚而以伐人

公至自晋

以公始毕三年之丧不朝天王而朝晋故书其至以讥之

秋叔孙侨如帅师围?

?者汶阳之不服邑也齐取有之今归焉而不服则知鲁国政繁赋重民苦之矣成公不察所以思斁谓何德之布以怀徕之而遽以师围之故与围外邑同罪

大雩

因旱祭着僭也

晋郤克卫孙良夫伐廧咎如

廧咎如者何赤狄之余也不系赤狄者何非赤狄也晋灭潞氏称师灭甲氏书人而此书卿者从诸侯之兵也从诸侯之兵以伐夷狄书卿始此外大夫将兵者凡七十余其不言帅师者三盖不成师也

冬十有一月晋侯使荀庚来聘

公朝晋故

卫侯使孙良夫来聘

鞌之役故

丙午及荀庚盟

丁未及孙良夫盟

二国既以礼来聘宜相亲信乃反疑忌至於歃血盟誓此非讲信修睦之道故先举来聘继言及盟庚与良夫不系之国而内亦没不书公以着二卿之抗俱失交邻之道也是时礼义不明而惟强弱之视荀庚晋之下卿孙良夫卫之上卿而鲁人盟之先晋後卫岂非畏晋之强乎

郑伐许

春秋诸侯用兵侵伐之义莫甚於称人也至有称师称爵以事之轻重为之辞若夫夷狄则直称之不复人之也今郑襄中国之诸侯也乃背华即夷从楚以伐卫之丧又叛中国之盟一岁而再伐许夫以己从楚固有罪矣又恶人之不从而伐之是将率天下而为楚也郑之为夷狄宜矣故以夷狄书之

四年春宋公使华元来聘

宋共公即位通嗣君也三国相继来聘以去春同会伐郑交结和好也

三月壬申郑伯坚卒

?伯来朝

夏四月甲寅臧孙许卒

公如晋

公连岁如晋者以尝即楚故也

葬郑襄公

因鲁往会而着其臣子私諡之罪

秋公至自晋

晋侯不敬公公至欲求成於楚又踰时而返故危之

冬城郓

郑伯伐许

郑伯丧未踰年而兴师伐许春秋以其薄恩於其父失其为子之心有速成君之意故不复称子而如其意谓之郑伯以辱之且其先君叛盟伐丧得罪诸侯诸侯之怒未解疾之犹未已则继其业者宜强为善以覆之今又重之以不义居丧以伐人丧呜呼父既伐人之丧子又以丧伐人甚矣郑伯父子之恶也

 

春秋集注卷二十四

猜你喜欢
  卷四十四(昭七年,尽八年)·孔颖达
  景公台成盆成适愿合葬其母晏子谏而许第十一·晏婴
  卷二十三 论语五·黎靖德
  钦定书经传説汇纂卷十五·王顼龄
  卷八·陈则通
  祸虚篇第二一·王充
  卷十二·朱鹤龄
  卷十五·梁益
  卷一·吕祖谦
  卷七·朱熹
  诗札卷一·毛奇龄
  卷一百五十一·佚名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三十三·欧阳竟无
  大般泥洹经卷第五·佚名
  法华玄论卷第十·吉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出 移防·孔尚任

    ◎甲申六月〖锦上花〗(副净扮高杰领众执械上)策马欲何之?策马欲何之?江锁坚城,弩射雄师。且收兵,且收兵,占住这扬州市。——俺高杰领兵渡江,要抢苏、杭,不料巡抚郑瑄,操舟架炮,堵住江口,没奈何又回扬州;但不知黄、刘三镇,此时何往。

  • 第三折·关汉卿

    (正旦上,云)妾身谢天香。自从进到钱大尹相公宅内,又早三年光景,将我那歌妓之心消磨尽了也。(唱) 【正宫】【端正好】往常我在风尘为歌妓,止不过见了那几个筵席,到家来须做个自由鬼;今日个打我在无底磨牢笼内! 【滚绣球】到早起过

  • ●波外乐章卷四·乔曾劬

    华阳 乔曾劬 大壮内家娇雁早辞南,鱼迟到海,书短恨长谁寄。随风絮转,因雨菭生,误却年年花事。到处玉觞断酒,经时钿筝移字。任画屏、螙损香桃更瘦,重写无自。 病里。春寒妨午睡。梦醒也忘归计。沮孤帆天际。闹古社神雅,乱

  • 卷八百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九灵一灵一姓吴氏广陵人居余杭宜丰寺禅诵之暇辄赋诗歌与朱放张继皇甫曾诸人为尘外友诗一卷酬皇甫冉西陵见寄【一作西陵渡】西陵潮信满岛屿没【一作入】中流越客依风水相思南渡头寒光生极

  • 列传第五十八 刘藻 傅永 傅竖眼 李神·魏收

    刘藻,字彦先,广平易阳人也。六世祖遐,从司马叡南渡。父宗之,刘裕庐江太守。藻涉猎群籍,美谈笑,善与人交,饮酒至一石不乱。永安中,与姊夫李嶷俱来归国,赐爵易阳子。擢拜南部主书,号为称职。时北地诸羌数万家,恃险作乱,前后牧守不能

  • 卷一百十三·表第六下·宰相年表二·宋濂

        ◎宰相年表二   

  • 卷四百六十六 列传二百五十三·赵尔巽

      徐用仪 许景澄 袁昶 立山 联元   徐用仪,字筱云,浙江海盐人。由副贡生入赀为主事,官刑部。咸丰九年,举顺天乡试。同治初,充军机章京,兼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累迁鸿胪寺少卿,以忧归。光绪三年,起太仆寺少卿,迁大理寺卿,直

  • 卷之一百八十九·佚名

    洪武二十一年三月乙卯朔 上御奉天殿策试举人制策曰事神之道志人之心莫不同焉虽然始古至今凡所祀事必因所以而乃祀焉然圣贤之制礼有等杀自天子至于臣民祭礼之名分限之定其来远矣其主祭者又非一人然而笃于敬者甚多有且

  • ●南疆绎史勘本卷十三·温睿临

    古高阳氏补纂目录列传七黄得功高杰刘泽清右镇将列传第七。◎温氏「原本」于四镇最略,仅节「绥寇纪略」数语合论之。夫靖南之神勇多劳、戆忠殉主,兴平之投诚服善、赍志亡身,虽其始末踪迹有殊,要之尽于国事,均足千古者也。史

  • 绎史卷一百三十八·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范雎相秦【蔡泽附】史记范雎者魏人也字叔防说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

  • ●题记·佚名

    钞本「漏网喁鱼集」一卷,一0七页,都五万言,悟迟老人所编。据编者自述,为邑之横泾 【横泾,原属常熟县,今属太仓。】 人柯姓,光绪四年尚在,时年近七十,约生于嘉庆十三、四年。所记自道光十六年起至同治六年,又光绪三年一段,皆当时阅

  • 杨云翼传·脱脱

    杨云翼,字之美,他的祖先是赞皇檀山人,六代祖杨忠客居平定的乐平县,于是就将家安在那里。他的曾祖杨青、祖父杨郁、父亲杨恒都被朝廷任用为官。杨云翼天资聪明,刚开始学说话便在地上划字,每天能背诵几千字的文章。明昌五年(1

  • 潘司空奏疏巻六·潘季驯

    (明)潘季驯 撰○督抚江西奏疏减免站银疏题为敷陈末议以仰禆圣治事据江西布政使司呈奉臣批据江西按察司驿传道副使王象坤呈先奉臣案验前事仰道即查所属某驿递座站红船各若干只每船水夫若干名每名工食若干船铺什物若干俱

  • 卷九十·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九十 朱批管承泽奏摺 雍正五年九月初九日四川布政使【臣】管承泽谨 奏为奏 闻事窃【臣】世受 国恩涓埃未报荷蒙 皇上格外超擢授以四川布政使随於本年四月二十 八日跪聆 圣训遵 旨於五月初四

  • 卷第二十九·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二十九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七 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等随顺一切众生回向。 第七等随一切众生回

  • 上清天枢院回车毕道正法·佚名

    《茅山志》卷9著录《上清回车毕道箓》,当与此法有关。此法当出自宋元间。述以符咒印驱鬼、治病、勘灶诸法。

  • 玉君·杨振声

    中篇小说。杨振声著。1925 年由现代社出版。小说描写青年学生玉君与同学杜平夫相恋。玉君的父母不顾玉君心中已有所爱,硬要将她嫁给军阀师长的儿子做续弦,逼得玉君跳海自杀(后遇救脱险)。杜平夫出国留学时,委托林一存

  • 百字论·提婆

    一卷,提婆菩萨造,后魏菩提流支译。一论有百字,故名百字论,破我见等。译师之归敬颂曰:‘我今归依聪睿师,厥名提婆有大智。能以百字演实法,除诸邪见向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