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学衍义序

臣始读大学一书见其自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至于治国平天下其本末有序其先后有伦葢尝抚卷三叹曰为人君者不可以不知大学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大学为人君而不知大学无以清出治之源为人臣而不知大学无以尽正君之法既又攷观帝王之治未有不本诸身而达之天下者然后知此书所陈实百圣传心之要典而非孔氏之私言也三代而下此学失传其书虽存槩以传记目之而已求治者既莫之或考言治者亦不以望其君独唐韩愈李翺尝举其説见于原道复性之篇而立朝论议曽弗之及盖自秦汉以后尊信此书者惟愈及翺而亦不知为圣学之渊源治道之根柢也况其他乎臣尝妄谓大学一书君天下者之律令格例也本之则必治违之则必乱近世大儒朱熹尝成章句或问以析其义宁皇之初入侍经帷又尝以此书进讲愿治之君傥取其书玩而绎之则凡帝王为治之序为学之本洞然于胷次矣臣不佞窃思所以羽翼是书者故剟取经文二百有五字载于是编而先之以尧典臯谟伊训与思齐之诗家人之卦者见前圣之规模不异乎此也继之以子思孟子荀况董仲舒杨雄周敦颐之説者见后贤之议论不能外乎此也【以上论帝王为治之序】尧舜禹汤文武之学纯乎此者也商髙宗周成王之学庶几乎此者也汉唐贤君之所谓学已不能无悖乎此矣而汉孝元以下数君之学或以技萟或以文辞则甚谬乎此者也【以上论帝王为学之本】上下数千载间治乱存亡皆繇是出臣故断然以为君天下之律令格例也虽然人君之学必知其要然后有以为用力之地盖明道术辨人材审治体察民情者人君格物致知之要也【明道术之目有四曰天性人心之善曰天理人伦之正曰吾道异端之分曰王道霸术之异辨人材之目亦有四曰圣贤观人之法曰帝王知人之事曰奸雄窃国之术曰憸邪罔上之情审治体之目有二曰徳刑先后之分曰义利重轻之别察民情之月亦有二曰先灵向背之由曰田里戚休之实】崇敬畏戒逸欲者诚意正心之要也【崇敬畏之目有六曰修己之敬曰事天之敬曰临民之敬曰治事之敬曰操存省察之功曰规儆箴戒之助戒逸欲之目有五曰沉湎之戒曰荒淫之戒曰盘游之戒曰奢侈之戒而先之以总论者所以兼戒四者之失也】谨言行正威仪者修身之要也【二事无其目】重妃匹严内治定国本教戚属者齐家之要也【重妃匹之目有四曰谨选立之道曰頼规儆之益曰明嫡媵之辨曰惩废夺之失严内治之目有四曰宫闱内外之分曰宫闱预政之戒曰内臣忠谨之福曰内臣预政之祸定国本之目有四曰建立之计宜蚤曰谕教之法冝豫曰嫡庶之分宜辨曰废夺之失冝监教戚属之目有二曰外家谦谨之福曰外家骄溢之祸】四者之道得则治国平天下在其中矣每条之中首以圣贤之明训参以前古之事迹得失之鉴炳然可观昔者入侍迩英盖尝有志乎是比季以来屏居无事廼得繙阅经传彚而缉之畎亩微忠朝思暮绎所得惟此秘之巾笥以俟时而献焉其书之指皆本大学前列二者之纲后分四者之目所以推衍大学之义也故题之曰大学衍义云臣徳秀谨序

大学衍义劄子

中奉大夫新除权户部尚书真徳秀劄子奏臣闻圣人之道有体有用本之一身者体也达之天下者用也尧舜三王之为治六经语孟之为教不出乎此而大学一书繇体而用本末先后尤明且备故先儒谓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盖其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者体也其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者用也人主之学必以此为据依然后体用之全可以默识矣恭惟陛下有髙宗之逊志时敏有成王之缉熙光明即位以来无一日不亲近儒生无一日不讲劘道义自昔好学之君未有加焉者也臣昨值龙飞之初获陪讲读之末尝欲因大学之条目附之以经史纂集为书以备清燕之览匆匆去国志弗之遂而臣区区爱君忧国之念虽在畎亩未尝少忘居闲无事则取前所为而未遂者朝夕编摩名之曰大学衍义首之以帝王为治之序者见尧舜禹汤文武之为治莫不自心身始也次之以帝王为学之本者见尧舜禹汤文武之为学亦莫不自心身始也此所谓纲也首之以明道术辨人材审治体察民情者格物致知之要也次之以崇敬畏戒逸欲者诚意正心之要也又次之以谨言行正威仪者修身之要也又次之以重妃匹严内治定国本教戚属者齐家之要也此所谓目也而目之中又有细目焉每条之中首之以圣贤之典训次之以古今之事迹诸儒之释经论史有所发明者录之臣愚一得之见亦窃附焉虽其铨次无法论议无取然人君所当知之理所当为之事粗见于此陛下亲政之始而臣书适成为卷四十有三为帙二十有二辄因召对冐昧以闻伏望圣慈察臣一念爱君之笃矜臣十年用功之勤特降睿防许臣投进而陛下于机政之暇讲读之余赐以览观其于体用之学不无秋毫之补取进止九月十四日三省同奉圣防疾速投进

右劄送新除权户部真尚书端平元年九月十五日

猜你喜欢
  卷十七·陆陇其
  卷八·邵宝
  卷六十六·卫湜
  卷四·吕祖谦
  卷一百四十·秦蕙田
  小匡第二十·管仲
  卷四十九·顺治
  卷二十六·顺治
  第二 反应 1·王诩
  嘱累阿难品第三十·佚名
  大乘起信论卷上(实叉难陀译)·马鸣
  五阴譬喻经·佚名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八·佚名
  八识规矩补注序·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十三卷·宝亮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元诗选初集壬集目录·顾嗣立

    马炼师臻(霞外集) 句曲外史张雨(句曲外史集) 筠溪老衲圆至(筠溪牧潜集) 白云上人英(白云集) 云屋□□善住(谷响集) 蒲室禅师大欣(蒲室集) 石屋禅师清珙(山居诗) 澹居禅师至仁(澹居稿) 天如禅师惟则(师子林别录) 孙氏蕙兰(绿窗遗稿) 贞懿郑

  • 七言巻四十八·洪迈

      七言  游嘉州后溪        薛能  山屐经过满迳踪隔溪遥见夕阳舂当时诸葛成何事只合终身作卧龙  自讽  千题万咏过三旬忘食贪魔作瘦人行处便吟君莫笑就中诗病不任春  监郡犍为将归使府登楼寓题 

  • 卷九十七·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九十七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山集【上】杨时字中立将乐人熙寜九年进士游二程之门歴知浏阳余杭萧山三县召为秘书郎钦宗朝兼国子祭酒高宗朝除工部侍郎兼侍读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洞霄宫

  • 列传第七十六 关董袁赵窦·欧阳修

    关播,字务元,卫州汲人。及进士第。邓景山节度青齐、淮南,再署幕府。迁右补阙。与神策军使王驾鹤为姻家,元载恶之,出为河南兵曹参军事,数试属县,政异等。陈少游镇浙东、淮南,表为判官,摄滁州刺史。李灵耀叛,少游屯淮上,所在盗贼?

  • 列传四·薛居正

    李嗣昭,字益光,武皇母弟代州刺史克柔之假子也。小字进通,不知族姓所出。《欧阳史》云:本姓韩氏,汾州大谷县民家子。少事克柔,颇谨愿,虽形貌眇小,而精悍有胆略,沉毅不群。初嗜酒好乐,武皇微伸儆戒,乃终身不饮。少从征伐,精练军机。

  • 卷一百十六 景祐二年(乙亥,1035)·李焘

      起仁宗景祐二年正月盡是年六月   春正月庚寅,詔嘗給事東宮及資善堂,不限存沒,並以名聞。於是馬軍都虞候、封州防禦使通川張潛等四十餘人並加秩,吏士增俸遷資者又踰百人。   甲午,殿中侍御史裏行高若訥言:「甲戌赦書

  • 卷十九·张廷玉

    <史部,编年类,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卷十九 【起甲戌明武宗正听九年尽辛巳明武宗正德十九年】凡八年 【甲戌】九年春正月乾清宫灾 【帝每岁张灯费将数万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一·佚名

    万历十六年七月壬子朔孟秋 上享 太庙遣定国公徐文璧临淮侯李言恭分献○总督四川兵部尚书徐元泰奏平腻乃诸夷功次谓腻乃久据凉山地近马湖黄郎雷坡皆马湖编氓为之羽翼又有瓜姓数支实其党与而瓜夷中最狡黠者曰白禄与西

  • 第一四一领状光绪十三年闰四月二十二日一一三二一—四·佚名

    铺民郭振春具领状,保人证在外候讯具领状铺民郭振春〔今当〕大老爷台前,领得郭武祥一名,〔保外〕候讯,随传随到,不敢冒领。合具领状是实。〔批〕附卷。戳记 新竹县正堂方、给发广籍代、书林本戳记光绪

  • 卷三百四十四·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四十四明 杨士奇等 撰四裔宋神宗熙寜元年王韶诣阙上平戎策三篇其略以为西夏可取欲取西夏当先复河湟则夏人有腹背受敌之忧夏人比年攻青唐不

  • 原道觉世训·洪秀全

    天下总一家,凡间皆兄弟。何也?自人肉身论,各有父母姓氏,似有此疆彼界之分,而万姓同出一姓,一姓同出一祖,其原亦未始不同。若自人灵魂论,其各灵魂从何以生?从何以出?皆禀皇上帝一元之气以生以出,所谓一本散为万殊,万殊总归一本。孔

  • 卷第三十四·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三十四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第四摄颂曰。数食一宿处  受钵不为余足食别非时  触不受妙食展转食学处第三十一尔时薄伽梵。在王舍城羯兰铎迦池竹林园中。时具寿大目乾连于时时中常往捺落迦

  • 卷第四十五(女庶人部下)·宝唱

    经律异相卷第四十五(女庶人部下)梁沙门僧旻宝唱等集  &middot;长发女人舍发供养佛一&middot;独母见沙门神足愿后生百儿二&middot;母人怀妊遇佛愿以儿为道三&middot;老母悭病时见地狱婢行善睹有天堂四&middot;母人为

  • 布特哈志略·孟定恭

    西布特哈人孟定恭纂。孟定恭编著的《布特哈志略》是布特哈地区建制以来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地方志书。成书于民国十四年(1925)以后,钞本。另有《辽海丛书》本。不分卷,无目录,内分历代沿革、村落姓氏、人物、古迹、

  • 禁扁·王士点

    宫苑志。元王士点撰。五卷。士点字继志,东平(今属山东)人。早年弃举业,有志著述,官礼部侍郎。著有《秘书监志》。此书于至顺四年(1333)成书,约五万八千字。卷首有欧阳、虞集二序。全书共十五篇,一百一十六目。详载历代宫殿

  • 太上三洞神咒·佚名

    为道教咒语汇编。约辑成于宋元时。凡十二卷。其中以雷霆诸咒为主,也有除病、驱疫、救苦、伏魔等咒文。汇集咒语七百八十多则,咒文多为四言,短者十余字,长者达二千余字。收入《道藏》第33—35册。

  • 竹山词·蒋捷

    一卷。蒋捷撰。黄丕烈士礼居藏有元人钞本,前有题词四行,称此稿得自唐士牧家藏本,至正乙巳(二十五年,1365)秋七月录(毛本作“湖滨散人题”)。末有明人题“乙巳春季,假锡山剑光阁本校一过”(朱孝臧跋谓明孙伽题,乙巳当

  • 法华文句记·湛然

    凡十卷。唐代湛然述。又称法华经文句记、妙法莲华经文句、文句记、法华文句疏、妙法莲华文句疏记、妙法莲华经文句疏、天台法华疏记、妙乐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四册。本书为天台大师智顗所作法华三大部中‘法华文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