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读书劄记卷一

明 徐问 撰

程子曰干天也天专言之则道也分而言之以形体谓之天以主宰谓之帝以功用则谓之神以妙用则谓之神以性情则谓之干愚谓维天之命于穆不已性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情也故受形天地者谓之人身系纲常有天下国家之责谓之主其精气魂魄得于隂阳者亦为神心统性情涵动静妙运不测处故亦谓之神此人之道可以叅天地也

周子论太极隂阳分动静至谓动极复静静极复动愚观十一月冬至子半是初动而生阳至于壮夬遇姤一隂生而归剥是动极而静也自十月纯隂随至于复其动之端倪易谓见天地之心是静极复动也动静互为其根中间隂阳变合而生五气五行播于四时散为万物其迹可见

易谓原始要终故知死生之説盖三才之理始终不过太极生隂阳刚柔为动静阖辟随理卷舒生生死死以终始万物圣人穷理尽性至命故知其説所以能作易与天地参矣

天体浑沦轻清积气南高北倾侧轮而左旋其旋有九上软下坚道家谓之刚风其气最紧以二十八宿定布为天之体日月五星为七曜皆运乎气机行止各有躔度随天左旋地北高南下相函乗之者气也故冬阳气在下而水温夏隂气在下而水寒春阳气达而草木萌动秋隂气肃而百卉殒落隂阳杂乱气不收敛则有冬花胎防阳伏不能出隂廹不能蒸则有地震阳火煎熬隂脉枯絶则有川竭山崩盖地以刚柔之质随隂阳阖辟而用其形耳易曰牝马地类行地无疆以其随天引御贞合则和睽杂则漓而生异矣隂阳二气程子朱子皆云如两扇磨其齿不齐磨来磨去物之出者参差万变巧歴不能穷也易曰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是也朱子曰天之外无穷而其中央空缺处有限又曰天外无水地下是水载又曰康节言天依形地附气天理无外以其形有涯而气无涯也其气极紧故能扛得地住不然则坠矣气外更须有躯殻甚厚所以固此气也愚谓天之中极南北以日道有度分而知其数八极之外水气交蓄便不可穷然以天运在内之常度约之于外似亦不可委诸恍惚汗漫而不可知矣

前軰李文达以天一日转运一遭岂有无边际既有限不知限外又是何物虽再有千万个天也无了期诚不可知而可疑也愚谓天能化生人物各全具一太极人之形体上颅下趾四肢之外更无余物天地人之一大躯殻也故周流通彻只是一个理气数气尽则数尽数尽则理亦尽而无余矣故观诸夷图海外之国其人形体各异唐太宗收骨利干其地夜易晓至熟一羊胛而天明盖天地气脉到此已尽不能蔽日矣若以为别有物则是天地之外又别有天地无始终无昼夜剥复日月无升沉无一元之防至于十二万九千六百年恍惚虚无亦将何所底极哉善乎邵子曰天依形地附气天地何所依附曰自相依附斯言尽之矣

攷书璿玑注及诸儒论天体至圆而动似鸟卵包乎地外地体至方而静如卵之裹黄处乎天之中故曰浑天仪言其形体浑浑然也其制起于汉耿夀昌铸铜为象宋钱乐始铸铜为仪赵宋为仪三重曰六合曰三辰曰四游盖以天半覆地上半在地下而左旋不息北极出地三十六度常见不隠南极入地三十六度常隠不见南北极为天之枢纽子午相对只此处不动如磨脐然乃天地中至极之处也嵩高正当天之中极南五十五度当嵩高之上天居地上见者一百八十二度半强地下亦然其浑天分野嵩高极南十二度为夏至之日道天在地上最高故日长又其南二十四度为春秋分之日道天在地上稍低故昼夜平又其南二十四度为冬至之日道天在地上最低故昼短南下去地三十一度而已是夏至日北去极六十七度春秋分去极九十一度冬至去极一百一十五度此其大率也自天皇氏始制天有十干为干为母地有十二支为枝为子以定嵗之所在黄帝命大挠探五行占斗纲始定支干相配为甲子如言阏逢干摄提支为甲寅嵗又以十干为嵗阳十二支为嵗隂葢天数中于五地数中于六天有隂阳故二其五而为十地有刚柔故二其六而为十二十干者五行有隂阳也十二支者六气有刚柔也尧厯象以日月所防为辰其所防二十八宿经星之次舎取其中星初昏为而考之以正四时如东方七宿自角至箕是为苍龙以次舎而言则房心为大火之中南方七宿自井至轸是为鹑鸟以形而言则有朱鸟之象虚者北方七宿之中星也昴者西方七宿之中星也其四方之星随时转动复以斗柄所建指之处而定十二月焉至于考日景之长短汉天文志曰日有中道黄道也北至东井去北极近南至牵牛去北极逺东至角西至娄去极中夏至至于东井近极故晷短立八尺之表而景长尺五寸八分冬至至于牵牛逺极故晷长立表而景长三尺一寸四分春秋分日至娄角去极中立表景长七尺三寸六分晷景所以知日之南北也日阳也阳用事则日进而北昼进而长阳胜故为温暑隂用事则日退而南昼退而短隂胜故为寒凉也故日进而为暑退而为寒若日之南北失节晷过而常寒退而短为常燠此寒燠之表也

横渠以天左旋日月亦左旋凡圜转之物动必有机机动非自外也七曜恒星所以为昼夜者直以地气乘机左旋于中故使回北为南日月因天隠见顺天少迟则反右矣朱子以其言为至精小雅十月之交注以日行迟月行速皆右行于天乃旧説非也盖天行甚健从东方角起一日一夜于天之内绕地一周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又进过一度其外四游以薄四表而升降于六合之外日月亦从角起日行徤次于天亦左旋一日夜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起度端终度端无赢缩郤比天退一度赶天不及积至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则天进度周得本数而日亦恰退尽本数遂与天防而成一年月亦左旋一日夜行不尽前数比天退了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至二十七日半强而一周天与初躔合又行二日有竒为二十九日半强与日防一嵗十二防得全日三百四十八日三百六十日者一嵗之常数也而三百四十八日不尽周天十二月内二十四节气故置闰盖日与天防而天多五日为气盈月与日防而月少五日为朔虚合盈虚而生闰焉故一嵗闰则余十日有竒三嵗闰则余三十二日有竒五嵗再闰则余五十四日有竒十有九嵗七闰则气朔分齐是为一章也故日月进数为顺天而左退数为逆天而右厯家以进数难筭只以退数算之故谓右行者错也又如天大轮在外一小轮载日月在内虽都左转只有急慢便觉日月在右矣又按汉张衡周王朴隋张胃元及朱子诸説以日行黄道月有九行黒道二出黄道北赤道二出南白道二出西青道二出东皆斜入黄道内并黄道而九可见日行一道而速月行八道而迟也月道虽不同然皆随黄道而出其旁黄赤道当天中南北合缝处黄道半在赤道内半在赤道外月道交结黄道外十三日有竒入经黄道而与日防谓之交朔望去交前各十五度其交朔时于东西十字路头相遇若月或在黄道之南少有盈缩从边而过或虽近而日在内月在外如人秉烛在内而执扇交过不相揜故皆不蚀惟月行内道在黄道之北去十五度以下月在内日在外日躔月道被月在内遮揜故为月之隂魄所掩而蚀至望时日与月正相向如一在子一在午火日外影其中实暗而防谓之暗虚月为日暗虚所射故亦蚀也诗注谓王者修徳行政用贤去奸使阳盛隂衰当食不食郤是道理

月盈亏之法厯家以为月朔去日逺魄死明生望去日渐近故魄生明死朱子曰此説误矣书武成曰旁死魄为朔二日康诰曰哉生魄为望十六日恐厯家因是而袭传之耳沈括言月本无光犹一银九日曜之乃光耳光初生日在其旁故光侧而见才如钩日渐逺则斜照而光满隋书云月日光照之则见日光不照则曰魄故望日日月相望人居其间尽覩其明故形圆初钩与亏为二之日日照其侧人观其旁半明半魄晦朔之日日照其表人在其里故不见其説颇近似之但月既为隂精所聚自然有魄其为日所照射而光生亦当有渐至望则全照而光满矣易曰天地盈虚与时消息盖有一定之理数焉恐不可专以形迹相望为据书称生死盖以日之照见与否而言非真能生死也至于月中影子即是所聚本然之魄光满而魄见焉恐非先儒所谓山河之影也若以为山河影子日为阳光其照尤遍能无影乎明者宜更详之

礼运曰播五行于四时盖四时气也五行象也四时各分九十一日有竒为一时之正而五行则以木配春火配夏金配秋水配冬而土则分旺四时每季十八日有竒李氏希濂曰水火者隂阳变合之初气至精且盛者也故为五行之先水隂而根于阳火阳而根于隂故水又为火之先也有水火而木金生焉木华而踈金实而固故木金次于水火而木又为金之先也土则四者所以成终而成始也然辰未戌丑土旺之月辰未为阳戌丑为隂阳则生隂则成春木气盛则土为之伤夏火气盛则土为之息故季夏本土旺而又加以火为尤旺故能生金而为秋也【按五行家金生于已盖辰之所生也但孕育方微至季夏方成体而壮耳】此言五行相生之次也张子曰木曰曲直能既曲而反申也金曰从革一从革而不能自反也水火气也故炎上润下与隂阳升降土不得而制焉木金土之华实也木水渍则生火然而不离也盖得土之浮华于水火之交也金得火之精于土之燥得水之清于水之濡水火相待而不相害铄之反流而不耗盖得土之精实于水火之际也土者物所以成始而成终也此言五行之相为用也朱子以为张子説得最好云胡氏曰春属木夏属火至秋火克金者也火金之交有坤土焉则火又生土土生金克者又顺以相生秋金冬水至春水生木者也水木之交有艮土焉木克土土克水生者又逆以相克生生克克变化无穷此言五行生克之道也

蔡氏以黄钟为声气之元制律管长九寸空围九分积九九八百一十分盖九者阳之成也九为老阳取其变而生隂也其管一龠容秬黍中者千二百实九龠容黍万有八百实以统阳律六隂吕六应十二日月所防之辰自十一月黄钟之子以歴十二月大吕丑正月太蔟寅二月夹钟卯三月姑洗辰四月仲吕巳五月防賔午六月林钟未七月夷则申八月南吕酉九月无射戌十月应钟亥所以通隂阳消长十二辰之气也其阳律三分损一隔八从下生隂吕三分益一隔八从上生阳以率乎隂隂以从乎阳阳大隂小损益盛衰之理也自黄钟为初九下生林钟为初六林钟上生太蔟之九二太蔟下生南吕之六二南吕上生姑洗之九三姑洗下生应钟之六三应钟上生防賔之九四防賔下生大吕之六四大吕上生夷则之九五夷则下生夹钟之六五夹钟上生无射之上九无射下生仲吕之上六隂阳六体易卦六爻之位也五声皆从黄钟起故为第一宫宫为中央以畅四方下生林钟为徴为南方夏火为事上生太蔟为商为西方秋金物盛当伤下生南吕为羽为北方冬水为物舒毛翼上生姑洗为东方春木为民为苍龙之角盖黄钟声浊而长故渐以清短五音节之俾清浊高下递应而和迭相为经也其宫与商角相去各一律则音节和惟徴羽去宫二律则音节逺故于征之间近徴收一声比徴稍下故谓之变徴羽宫之间近宫收一声少高于宫故谓之变宫变者二故置一而两三之得九以九归之以从五声古人谓之和缪所以济五声之不及也考周礼圜钟侈约之制容六斛四斗斛即量以铜为之内方外圆深广各一尺左耳为升右耳为合下足为斗起于黄钟之龠十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也钟之广长凖度度以铜为之长一丈广二尺高三尺始于黄钟秬黍之广度之如十分黄钟之一为一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度十度为引也权衡亦起于黄钟一龠之黍重十二铢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积三百八十四铢至三十斤为钧当月之数万有一千五百二十铢当万物之数四钧为石重百二十斤以象十有二月之数则量度权衡皆起于黄钟以为则也国语景王将铸无射而为之大单穆公谏之周礼典同掌六律六吕之和以辨天地四方隂阳之声以为乐器是十二钟及凡乐皆凖律也故伶州鸠曰琴瑟尚宫钟尚羽石尚角匏竹大不逾宫细不逾羽革木一声是八音皆依乎五声而五声又凖乎律也又太师敎六诗曰风赋比兴雅颂以六徳为之本虞书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则诗歌其声长短亦必合六律五音也夫古帝王建中和立皇极厚典庸礼声律身度以为礼乐之本而其制律作乐又足以通天地隂阳五行四时十二辰八方之风节宣其气俾无滞隂亦无散阳奏之郊庙朝廷以礼天神地祗百神王出入奏王夏听之以平其心中和以平其气仁义以平其政达于天下以和其俗宜其位天地而育万物也

张子论云雷风皆本隂阳二气其理然耳然未及乎地之刚柔与五行变化若无所系属邵子观物内篇以水为雨火为风土为露石为雷风露雷变而地化尽之矣要之隂阳成象刚柔成质五行变化运用随之易曰山泽通气雷风相薄则知云风雷皆出乎地八卦方位盖分系五行刚柔之质而动于隂阳二气之变所以尽天地之用也至于时旸时而雷出不震者又系君徳中和之极所感召耳

中庸言神之为徳易所谓神之情状是也乾坤阖辟所以为昼夜昬明为寒暑进退为日月盈虚为风霆流止为万物生长收藏荣枯动蛰者是也在人则为血气为魂魄为语黙为作息为寤寐呼吸死生者是也本之隂阳气机变合而生五行消息屈伸其间体万物无乎不在显诸仁藏诸用故张子以为良能然皆原于太极之有动静而生隂阳以成化育道涵乎器器形于道真实无妄自然而然故言诚之不可揜也

延陵季子塟其子于嬴博之间号曰骨肉归复于土命也若魂气则无不之也与易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意同故孔子以为合礼子孙为祖宗遗魄若祭以诚意求之则气有可合之理故以萧合羶芗之使臭达墙屋所以求神于阳以郁鬯酒灌地所以求神于隂亦此意也

猜你喜欢
  大道·子华子
  論衡校釋卷第二十三·黄晖
  论语集注大全卷十四·胡广
  义与利的选择·孔子
  卷十七·杨简
  春秋春王正月考辨疑·张以宁
  春秋书法钩元卷一·石光霁
  春秋传卷二·胡安国
  提要·傅恒
  卷二十七·赞宁
  禅苑蒙求卷之上·志明
  卷第十三·李遵勖
  谈印度语文的统一·太虚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九卷·佚名
  阿弥陀经疏跋·窥基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提要·吕本中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四东莱诗集       别集类三【宋】提要【臣】等谨案东莱诗集二十卷宋吕本中撰本中字居仁尚书右丞好问长子绍兴中尝以排和议忤秦桧见摈于朝官至中书舍人故宋人称为吕紫薇又称东莱先生

  • 同文馆唱和诗巻三·邓忠臣

    宋 邓忠臣等 撰晁补之风云日夕改秋气袭堂闱映叶无蜩响依丛有蝶归官壶催赐酎邻杵急成衣留滞真何补莼鲈兴又违气入中秋劲更传五夜长青灯蛾舞急白日鴈啼凉羇旅生应惯淹留久却忘吟诗酬邓子毕昴出东方前世诸生选平居数路

  • 卷一百四·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四沟类五言律御沟          【唐】王贞白一?御沟水緑槐相防清此中涵帝泽无处濯尘缨鸟道来虽险龙池到自平朝宗心本切愿向急流倾过棠梨沟        【金】党怀英

  • 潘阆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潘阆(?—1009)字逍遥,又号逍遥子,大名(今河北大名)人。至道元年(995),赐进士及第,授四门国子博士。后坐事亡命。真宗时释其罪,任滁州参军。大中祥符二年卒。事迹见于《咸淳临安志》卷六五、卷九三。工诗。有《逍遥集》一

  • 卷九十四·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九十四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田儋列传第三十四 田儋者狄人也【集解徐广曰今乐安临济

  • 卷之二·姚莹

    会商台湾夷务奏鸡笼破获夷舟奏(夹片)夷船再犯鸡笼官兵击退奏(夹片)出剿嘉义逆匪部署郡城奏(夹片)南路匪徒响应遣员击破奏南北路逆匪首从就捦地方平定奏(夹片)谢赏戴花翎恩奏南北两路已平撤兵回郡奏遵旨严讯夷供覆奏(夹片)查明鸡

  • 卷十四·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卷十四武功二康熙十五年丙辰正月辛卯上谕大将军贝勒董额将军侯张勇总督哈占等曰秦省不能即定皆平凉未下王辅臣未灭之故目前攻取平凉最为

  • 卷五·朱熹

    冯氏本拾遗《春秋》书灾异,盖非偶然。不云霜陨,而云陨霜;不云夷伯之庙震,而云震夷伯之庙;分明是有意于人也。天人之理,自有相合。人事胜,则天不为灾;人事不胜,则天为灾。人事常随天理,天变非应人事。如祈寒暑雨,天之常理,然人气壮

  • 卷三·蔡清

    <经部,四书类,四书蒙引钦定四库全书四书蒙引卷三明 蔡清 撰中庸章句序中庸序説得一个道统之传意思甚分明读者不必别分节段可也今提出序中眼目便见首之曰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下句便説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

  • 卷四百五十七·佚名

    △第二分坚非坚品第六十四之二诸天当知。诸色离即布施波罗蜜多乃至般若波罗蜜多离。受想行识离即布施波罗蜜多乃至般若波罗蜜多离。如是乃至诸色离即一切智智离。受想行识离即一切智智离。诸天当知。诸眼处离即布施波

  • 阿惟越致相品第六十二·佚名

    佛告须菩提,菩萨梦中不近罗汉辟支佛地。亦不近三界亦不坏三界。亦不起意视诸法。如梦如响如幻如热时焰。视诸法如化而不作证。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是为阿惟越致相。复次须菩提,菩萨梦中见佛。与若干百千不可计数四辈之众

  • 佛学之宗旨和目的·太虚

    ──十九年春在闽南佛学院讲──现在在院求学的学僧,是从各方云集而来的,其年龄程度以及思想性情等等,当然也决不会一致的 。 可是、有一点是很统一的,就是同住在闽南佛学院,读书、求学。你们须注意!这个佛学院,并不是一般所

  • 甲二 圣教正说分·太虚

      甲二 圣教正说分  乙一 称性顿宣  报恩品第二  本经全部分成品类共有十三:  第一序品,即“教起因缘分”;第十三嘱累品,即“依教奉行分”;余从报恩品以讫成佛品,共有十一,即圣教正说分。今明此“圣教正说分”,有

  • 宗镜录卷第九十六·延寿

    菩萨处胎经云。譬如泉源陂池。五河驶流。各各有名。悉归于海。便无本名。亦如须弥。峙立难动。杂色众鸟。往依附山。皆同一色。便无本色。菩萨摩诃萨教化众生。净佛国土。亦复如是。众生心识。所念不同。若干思想。能

  • 骑省集·徐铉

    宋代诗文别集。30卷。徐铉著;吴淑编。徐铉早年仕于南唐,后归宋,官至散骑常侍,故世称“徐骑省”。此书是徐铉生平著述的合集。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均称《徐铉集》30卷。陈彭年在《序》中说,

  • 齐谐记·东阳无疑

    志怪小说集。南朝宋东阳无疑作。七卷。所记多鬼神灵怪之事,故取《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语为书名。原书已佚。《隋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著录,七卷,题宋散骑侍郎东阳无疑撰。《旧唐志》同, 《新唐志》入

  • 唐诗鉴赏辞典·佚名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又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在唐代三百余年的历史中,涌现了无数诗人,其中如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等,更是名垂青史、光照万代的大诗人。正是无数有名的大诗人和默默无闻的小诗人一道,构成了唐

  • 中天竺舍卫国祇洹寺图经·道宣

    二卷。唐代释道宣撰。《中天竺舍卫国祇洹寺图经》一书,道宣作于乾封二年(667)。总述祇树园中共有六十六院,大门之东,东门之西,自分七院。东门之东,自分九院。大门之西,分七院。西门之西,分六院。正中佛院之内,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