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道的性质 第六章 谷神
谷神 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
语译
虚无而神妙的道,变化是永不穷竭的。它能产生天地万物,所以称做“玄牝”。这幽深的生殖之门,是天地的根源。它至幽至微,连绵不绝地永存着,而它的作用,愈动愈出,无穷无尽,自天地开辟以来,迄今如此。
天地有大美:万物之源
《庄子》之《知北游》
天地有大美,然而却不言语;四时有明显的季节,然而却不议论;万物有生成的道理,然而却不说话。圣人推原天地的大美,通达万物的道理,因此至人、圣人均无为,只是效法天地的自然法则而已。
道的神明是极其精妙的,它能与万物合为一体,而万物的生死、形态,却随自然而变化,所以并不知道它的根源在哪里,只知它从古以来就自然地生存着。
但,天地四方虽浩大无比,却从未离开大道而独存,秋天兽类刚生的毫毛,虽微小至极,却能依靠大道而自成形体。由此可知天下万物浮沉变化,不会永远都是那样的。
同样地,阴阳四时按照自然的规律循序运行,像是存在,又像是不存在,没有形迹,却又有其妙用,万物受它化育,却不自知,这就是道的本根。懂得这个道理,便可观察自然的天道了。
至此,“道之德”大都显现出来:道是万物之母,不能名,更不能言;它出之有形,入于无形;既不行,又不言,是深不可测的众生之源;它公正无私(请参阅第七章),它无所不在(请参看第三十四章之二)。
其周而复始运行的原则(请看第四十章),产生了相对论,也涌出了成败、强弱、生死等反论思想。
猜你喜欢 投壶·戴圣 管子补注卷一·刘绩 卷五·朱熹 卷八·余萧客 卷六十五·乾隆 卷六十八·乾隆 七月·佚名 诗故卷六·朱谋玮 卷十九之上·何楷 五诰解卷三·杨简 卷二百八十二·佚名 本相猗致经正文·佚名 法王品第二十三·佚名 庆祝胜利年的新的庆祝意义·太虚 ●参天台五台山记卷第二·成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