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五章 29

随机推荐

  • 织布·刘半农

    织布织布, 朝织丈五,暮织丈五, 尚余丈五!一九二一,一〇,五,巴黎

  • 张林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张林(生卒年不详)字去非,号樗岩。《绝妙好词》卷六录其词二首。厉鹗笺引《至正金陵新志》云:张林,池州守,大军至,迎降。 ●柳梢青·灯花 张林 白玉枝头,忽看蓓蕾,金粟珠垂。 半颗安榴,一枝秾杏,五色蔷薇。 何须羯鼓声催

  • 本纪第八 明帝·沈约

    太宗明皇帝讳彧,字休炳,小字荣期,文帝第十一子也。元嘉十六年十月戊寅生。二十五年,封淮阳王,食邑二千户。二十九年,改封湘东王。元凶弑立,以为骁骑将军,加给事中。世祖践阼,为秘书监,迁冠军将军、南兰陵下邳二郡太守,领石头戍事

  • 第九十五回 捏捷报欺君罔上 拘行人弃好背盟·蔡东藩

      却说蒙古将汪德臣,被石击伤,坠落马下,当由蒙古兵救回,天意也未欲亡蜀,秋风秋雨,淅沥而来,竟致攻城梯折,蒙古兵愈觉气沮,遂相率退去。是夕,汪德臣伤重身亡,蒙哥汗顿兵城下,几及半年,又遇良将伤毙,免不得忧从中来,抑郁成疾。合州

  • 卷之二百十一·佚名

      康熙四十二年。癸未。春。正月。丁未朔。上诣堂子行礼。还宫。拜神毕。率诸王、贝勒、贝子、公、内大臣、大学士、侍卫等、诣皇太后宫、行礼。御殿。王以下、文武各官、外藩王、及使臣、上表朝贺。停止筵宴  

  • ●平闽纪卷之七·杨捷

    三韩扬捷元凯着咨文咨会事咨督院地方任重咨两院塘报事咨将军赖、督院姚军务事咨同安镇呈明克复咨喇将军禀报事咨兴化镇严饬力行咨两院禀报事咨督院禀报事咨三镇特参将弁等事咨督院慎重操驾咨两院、水提呈请宪令咨福宁

  • 稽古录卷十四·司马光

    宋 司马光 撰晋哀帝【丕】隆和元年【秋桓温表求北伐不许】兴宁元【夏进桓温大司马都督中外○凉张天锡杀靓而自立】○【甲子】二【帝因饵长生药有疾禇太后复览万几】三【秦建元元○春帝崩太后立帝弟琅邪王奕燕太宰

  • 明帝本纪·萧子显

    高宗明皇帝萧鸾,字景栖,是始安贞王萧道生的儿子。小名玄南齐书度。他从小就没了父亲,太祖萧道成抚育了他,对他的慈爱恩惠往往超过亲生儿子。宋泰豫元年(472),任安吉县令,以严能而闻名朝野。补武陵王左常侍,没有接受。元徽二

  • 卷一百四十六·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一百四十六雍正十二年八月上谕六道初六日奉上谕陕西领运民人急公敬事办理军粮妥协可嘉着巡抚史贻直硕色查明交米多寡之数酌仿从前之例分别赏赉务令均沾实惠初七日奉上谕朕闻湖南五寨

  • 黄宝楠·周诒春

    黄宝楠 字悯生。又号晚成。年三十四岁。生于广东。父世英。已婚。子二。女一。初学于香港皇仁书院。任新嘉坡香港各地教员。光緖三十四年。自费游美。入米西根矿业学校。习矿业工程。民国元年。入哥仑比亚大学。习政

  • 论语精义卷九上·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 论语精义卷九上 宋 朱子 撰 阳货第十七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 提要·方苞

    【臣】等谨按礼记析疑四十六卷国朝方苞撰苞有周官集注已着録是书亦融防旧说断以己意如文王世子以大司成即大司乐辨注疏以周官大乐正为大司乐师氏为大司成之非于郊特牲郊血大飨腥序荐璧用乐荐血实柴之次一条谓凡经传中

  • 昭公·昭公二十九年·左丘明

    【经】二十有九年春,公至自乾侯,居于郓,齐侯使高张来唁公。公如晋,次于乾侯。夏四月庚子,叔诣卒。秋七月。冬十月,郓溃。【传】二十九年春,公至自乾侯,处于郓。齐侯使高张来唁公,称主君。子家子曰:「齐卑君矣,君只辱焉。」公如乾

  • 佛说释摩男本四子经·佚名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闻如是。一时佛在释羁瘦国。行在迦维罗卫兜国泥拘类园坐于树下。是时有释人名曰摩男。到佛所前。以头面著佛足为礼白佛言。我常闻佛语辄著意中。我闻佛说人心有三态。有淫态有怒态有痴态。我从闻以

  • 卷第一百六十三·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六十三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定蕴第七中缘纳息第二之二净初静虑有四种。谓顺退分。顺住分。顺胜进分。顺决择分。顺退分者。谓若住此多分退失。顺住分者。谓若住此多分不退

  • 臣轨·武则天

    唐武则天撰。一说著作郎元万顷等奉敕撰。一作《臣范》。2卷,共10篇。成书于上元二年(675),一说成书于垂拱元年(685)。为武则天规诫群臣和神龙二年(706)以前贡举习业的读本。仿唐太宗《帝范》,篇目有同体、至忠、守道

  • 慈尊升度宝忏·佚名

    述忏仪,礼诸天尊及救苦、大惠二真人。

  • 春秋属辞比事记·毛奇龄

    四卷。清毛奇龄撰。毛氏认为“属辞”是“史文之散漶者宜合属也”,“比事”是“史官所载之事畔乱参错而当为之比以类也”。既反对汉儒所谓“属合辞令,比次战伐”之说,亦不赞成后儒所谓“辞有褒讥,事有功罪,皆于书法乎例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