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

钦定四库全书

内外服制通释卷六    宋 车垓 撰小功五月

正服

为从祖祖父从祖祖姑

从祖祖父【祖兄弟也】

曽祖  祖 父 已身【侄孙也】

从祖祖姑【祖姊妹也】

释曰此即侄孙为伯祖叔祖姑婆服也葢伯祖叔祖姑婆为侄孙服小功故侄孙为之亦小功也

为兄弟之孙

兄   子   孙【曰侄孙男女】

父   已身

弟   子   孙【曰侄孙男女】

释曰此即伯祖叔祖为侄孙服也葢侄孙为伯祖叔祖服小功故伯祖叔祖为侄孙亦小功也

为从祖父从祖姑

伯祖   从祖父【父从兄弟也】

曽祖  祖    父   已身

叔祖   从祖姑【父从姊妹也】

释曰此堂侄为堂伯叔姑服也葢堂伯叔姑为堂侄服小功故堂侄为之服亦小功也

为从父兄弟之子

伯父   从兄   子

祖   父    已身

叔父   从弟   子

释曰説义与前同此即堂伯叔为堂侄报服小功也

为从祖兄弟姊妹

伯父  从祖伯父 从祖兄弟

曽祖  祖   父

叔父  从祖叔父 从祖姊妹

释曰此所谓再从兄弟姊妹与已同曽祖者也已为同祖之兄弟姊妹大功矣则为同曽祖之兄弟姊妹宜服小功也

为外祖父母及舅从母

舅【母兄弟也】

外祖父母 母   甥身

从母【母姊妹也】

释曰此即母之父母兄弟姊妹也先王制服以本宗为重故于父之父母兄弟姊妹皆不杖期而于母之父母兄弟姊妹则皆服小功也

为甥

姊    子【曰甥】

父   舅身

妹    子【曰甥】

释曰甥为舅服小功故舅为甥亦小功也

女为姊妹之子

姊   子【曰甥】

父     女身

妹    子【曰甥】

释曰亲与前同此即母姨为甥服也甥为姨服小功故姨为甥亦小功也

为同母异父之兄弟姊妹

甲父【母见嫁之夫】    子女【母先嫁所生者】

乙父【母再嫁之夫】    子女【母再嫁所生者】

释曰母先嫁所生之子女与再嫁所生之子女两家相谓为同母异父之兄弟姊妹也以同母言若为重以异父言则为轻制礼者酌轻重之宜而定为小功之服当矣若公叔木之大功狄仪之齐衰岂不失之过乎【木音庶出檀弓】

降服

为孙为人后者

已身   子   孙【为人后】

释曰祖为孙正服大功孙既为人后则宜服小功也

为孙女适人者

已身   子   孙女【适人者】

释曰孙女既适人则降为小功也

为从父兄弟之为人后者

伯父  从父兄弟【为人后】

祖    父   已身

叔父  从父兄弟【为人后】

释曰从父兄弟者谓亲伯叔之子即堂兄弟也已于亲兄弟为人后者既降服大功则于堂兄弟之为人后者宜降服小功也

为从父姊妹适人者

伯父  从父姊妹【适人者】

祖    父

叔父  从父姊妹【适人者】

释曰从父姊妹谓亲伯叔之女堂姊妹也已于亲姊妹之适人者已降服大功则于堂姊妹之适人者宜降服小功也

为人后者为从父兄弟姊妹

伯父   从父兄弟

本生祖 本生父  已身为人后者

叔父   从父姊妹

释曰为人后与女适人其义同也故已于从父兄弟姊妹本服大功今已既为人后则为之降服小功也

女适人者为从父兄弟姊妹

伯父   从父兄弟

祖   父    已身【女适人者】

叔父   从父姊妹

释曰説与前同已在室于堂兄弟姊妹本服大功今已既适人则为降服小功也

为人后者为其姑姊妹侄之适人者

长姑   姊   侄

本生祖 本生父  已身【为人后者】

少姑   妹   侄【以上皆适人者】

释曰已于姑姊妹侄本不杖期亲也已既为人后而姑姊妹侄又适人则为降服小功也

女适人者为伯叔父兄弟侄之为人后者

伯父  兄    侄

祖   父   已身【适人者】

叔父   弟   侄【以上皆为人后】

释曰女人于亲伯叔兄弟侄本不杖期服也今已既适人若伯若叔若兄若弟若侄又为人后则皆为降服小功也

义服

为从祖祖母

从祖祖母

曽祖  祖    父   已身

从祖祖母

释曰从祖祖母乃祖之兄弟之妻即俗呼为伯祖母叔祖母者是也已为伯祖父叔祖父正服小功故为伯祖母叔祖母亦义服小功也

为夫兄弟之孙

夫兄   子   孙

夫父  妻身

夫弟   子   孙

释曰此伯叔祖母为侄孙服也伯叔祖为侄孙正服小功故伯叔祖母亦为之义服小功也

为从祖母

伯祖   从祖母

曽祖  祖    父   已身

叔祖   从祖母

释曰从祖母者即父之堂兄弟之妻俗亦呼为伯母叔母者也堂侄为堂伯叔正服小功故为堂伯母堂叔母亦义服小功也

为夫从父兄弟之子

夫伯  夫从兄  子

夫祖  夫父  妻身

夫叔  夫从弟  子

释曰此即夫之堂侄也葢堂伯叔母为夫堂侄报服小功也

为夫之姑姊妹

夫长姑  夫姊

夫祖  夫父   妻身

夫少姑  夫妹

释曰妇人于夫之姑姊妹不问在室与适人皆为义服小功也葢妇人于夫之姑姊妹本无情分但以义而服小功之服可谓适轻重之宜矣故虽适人不降葢亦引而进之之义也

女为兄弟侄之妻

兄之妻  侄妇

父母  女身

弟之妻  侄妇

释曰女于亲兄弟侄之妻所谓兄嫂弟妇及侄妇者也为之义服小功即兄弟侄之妻与夫之姑姊妹相为服也已虽适人亦不降

为娣姒妇【或云妯娌】

长子妇

父母

夫子妇

释曰娣姒者兄弟之妻相呼之名也长妇呼穉妇为娣穉妇呼长妇为姒葢以自身之长少为名不问夫之长幼也是皆以义而相聚故皆以小功相为服也

为兄弟之妻

兄妻

父   已身

弟妇

释曰兄弟之妻所谓兄嫂弟妇也为之义服小功葢叔为嫂服伯为弟妇服也嫂叔相服説见下文

为夫之兄弟

夫兄

夫父母    妻身

夫弟

释曰妻称夫之兄曰伯称夫之弟曰叔皆为义服小功也通典云嫂叔服议周制嫂叔不相为服夫之兄弟何以无服也其夫属乎父道者妻皆母道也其夫属乎子道者妻皆妇道也谓弟之妻妇者是嫂亦可谓之母乎名者人治之大者也可无谨乎【道犹行也言妇人之性无常故嫁于父行则为母行嫁于子行则为妇行弟妻卑逺之故谓之妇兄嫂尊严之故谓之嫂亦可谓之母乎者言不可也嫂尊行也尊之之称也是谓男女之礼制尔若以母妇之服服兄弟之妻兄弟之妻以舅子之服服已是乱昭穆之序也父母兄弟夫妇之理人伦之大也同姓后宗合族属异姓主名治际防名者而男女有别是也】无服而为位者惟嫂叔及妇人降而无服者麻【虽无服犹吊服加麻袒免为哭位也正言叔尊嫂也兄妐于弟之妻则不能妐之容切夫之兄也】魏晋而降议论异同魏太尉蒋济引小功章娣姒妇此三字嫂叔之父也晋成粲曰嫂叔应有服作传者旷曰无服蒋济引娣姒妇证非其义论云为夫兄弟妻妇降一等则服夫之兄弟固已明矣尊卑相侔服则亦服由此论之嫂叔大功又得而从宋庾蔚之云蒋济成粲蔑弃圣贤经传而苟虚树已説可谓乖于礼矣至唐贞观十四年太宗谓侍臣曰同爨尚有缌麻之恩而嫂叔无服宜集学者详议侍中魏征等议曰嫂叔之不服盖推而逺之也礼继父同居则为之服未尝同居则不为服从母之夫舅之妻二人不相为服或曰同爨缌然则继父之徒并非骨月服重由乎同爨恩轻在乎异居故知制服虽系于名亦缘恩之厚薄也或有长年之嫂遇孩提之叔劬劳鞠养情在于生同饥共寒契阔偕老譬同居之继父与他人之同爨情义之浅深宁可同日在其生也爱之同于骨肉及其死也则推而逺之寻求本原深所未喻若推而逺之诚为不可生而同居死同行路重其生而轻其死厚其始而薄其终称情立文其义安在且事嫂见称载籍非一郑仲虞则见之必冠孔伋则哭之为位此躬践教义仁深孝友察其所行之旨岂非先觉者欤但于时上无哲王礼非下之所议遂使深情郁乎千载至理藏于万古今属钦明在辰圣人有作立为中制宜服小功交相为报庶合礼情制可开元五年左常侍元行冲议曰嫂叔不服避嫌疑也若引同爨之缌以忘推逺之迹既乖前圣亦谓难从至二十年中书令萧嵩奏依贞观礼为定宋朝因之

为嫡孙妇

已身   子   嫡孙妇

释曰嫡孙承祖重三年者其妻谓之嫡孙妇也祖为众孙妇服缌而为承重嫡孙之妇则义服小功也注云有嫡妇则无嫡孙妇者谓已立嫡孙其子妇尚存则不立嫡孙之妇也若嫡子嫡妇俱亡则立嫡孙妇也曾孙与曽高祖承重其妻亦依嫡孙妇之服也

庶子为嫡母之父母兄弟姊妹

外祖父母 嫡母  已身【妾婢之子】

从母

释曰此即外孙为外祖父母甥为舅为姨之服也为人子者于外祖父母及母舅母姨皆小功五月服虽庶子亦同者葢亦引而进之之义也嫡母死则不服

母出为继母之父母兄弟姊妹

外祖父母 继母  已身【出母之子】

从母

释曰母被出或母亡而父别娶是为继母则已以继母为母矣故亦为继母之父母兄弟姊妹服外家服与前同也

为庶母慈已者

甲妾【无子】

乙妾【有子曰庶母父命养正室之子】

母      已身

丙妾【有子曰庶母非父命而自乳养丁妾之子为子】丁妾【生子而亡】

释曰妾子呼其生母为庶母众子呼父有子之妾亦曰庶母众子为庶母本服缌麻庶母或乳养已则为加服小功也

内外服制通释卷六

猜你喜欢
  贵速第四十三·佚名
  自道·张载
  到底该不该做官?·孔子
  臣道第十三·荀况
  卷三十三·李光地
  卷三·张尔岐
  余杭政禅师·惠洪
  天宁楷禅师·惠洪
  卷十五·僧祐
  阿兰品第十五·马鸣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二·慧立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记上·太虚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五·佚名
  第五十九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周紫芝·唐圭璋

      紫芝字少隐,宣城人。生于元丰五年(1082)。从李之仪、吕本中游。绍兴十七年(1147),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同年十二月,为枢密院编修官。绍兴二十一年(1151),知兴国军。自号竹坡居士。有太仓稊米集及竹坡诗话。   水龙吟   

  • 卷391 ·佚名

    王义山 送云游莹上人 从前身不梁飞埃,雪窦云峰任往来。 石路滑时宜驻锡,浪头危处且浮杯。 眼高桑下肯三宿,脚健山中能万回。 四大空虚何底止,信渠鑽得红窗开。 王义山 送允中斋王参政入闽 未

  • 卷二十·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二十     明 冯惟讷 撰 汉第十 无名氏 古诗十九首 【锺嵘诗品曰古诗体源出於国风陆机所拟十四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其外去者日以疎四十五首虽多哀怨颇为总杂旧疑

  • 丽则遗音巻二·杨维桢

    (元)杨维桢 撰禹穴会稽山为南镇见周职方至于今祀典不废人以不见禹贡为疑禹贡书治水起止自扬州止于震泽故会稽与淛河皆不登载禹穴在会稽山见皇览又见太史书人以塟衣冠为疑考帝少康封庶子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则禹穴在会稽

  • 后集卷五·孙存吾

    钦定四库全书元风雅后集卷五    元 孙存吾 编王兰思【宣慰】僣题武夷九曲图一曲溪边一曲仙櫂歌遗响有谁传西风吹入无声画来上江东子静船朱夲初盗发亚父塜戯马防前范増冢英风千载行人竦冢中寳气腾光芒识寳贾胡心

  • 卷二十九·沈季友

    钦定四库全书檇李诗繋卷二十九平湖沈季友编国朝维风先生魏允柟允柟字交让孝子学洢子当孝子卒时妻严氏年二十七截发自誓允柟孝养备至既没刺血写经里人皆谓孝子之后复有孝子栁州诗学之盛均奉柟为主盟陈増新云体合雅骚义

  • 温庭筠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温庭筠(812?—870?)唐末诗人和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温彦博裔孙。富有天才,然恃才不羁,生活放浪,又好讥刺权贵 ,多犯忌讳,因薄其有才无行得罪宰相令狐绹, 取憎于时 ,故屡举进士不第 ,长被乏抑,终生

  • 卷六十·谷应泰

      ○俺答封贡世宗嘉靖八年冬十月,吉囊、俺答寇榆林、宁夏塞,总督王琼率兵御却之。初,小王子有三子:长阿尔伦,次阿著,次满官嗔。阿尔伦既   死,二子皆幼,阿著称小王子。未几死,众立阿尔伦子卜赤。而阿著子二:曰吉囊,曰俺答,强

  • 卷二十九·沈德符

      ○厄祥【黄河清】景泰五年正月,山西巡按御史何琛奏:黄河自龙门至芮城清同一色,此上至德所感,廷臣欲行贺礼。帝曰:此乃偶然,不必贺。按此即二年后英宗复辟休徵,而景帝之不受贺,见亦卓矣。其后至正德二年八月,而黄河又清,此年

  • 第三卷 徭役·缪荃孙

    周周小司徒之职,均土地以稽其人民,而周知其数:上地家七人,可任也者家三人。中地家六人,可任也者二家五人。下地家五人,可任也者家二人。凡起徒役,毋过家一人。以其余为羡,唯田与追胥竭作。 《周礼》乡大夫以岁时登其夫家之众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五 列传二百二十五·纪昀

    列传金 【三】○金三罗索【和尼 默音仲 哈里】 宗翰德克德额图珲瓜尔佳实讷 赫木颇阿里 杲 昂罗索宗翰德克德额图珲瓜尔佳实讷赫木颇阿里杲昂△罗索罗索字斡里延完颜部人年二十一代父布达为七水诸部长太祖克宁

  • 八六二 寄谕湖南巡抚李世杰所有《沧浪乡志》一案无庸查办·佚名

    八六二 寄谕湖南巡抚李世杰所有《沧浪乡志》一案无庸查办乾隆四十七年三月十四日尚书 额驸 公福<隆安>字寄湖南巡抚李<世杰>,乾隆四十七年三月十四日奉上谕:李世杰奏查获《沧浪乡志》一折,内摘出各种字句,指为狂悖,并称饬

  • 卷十一·高士奇

    <史部,纪事本末类,左传纪事本末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纪事本末卷十一詹事府詹事高士竒撰鲁与邾莒搆怨【鲁伐灭小国附小国来伐并附】隐公元年公及邾仪父盟于蔑 五年邾人郑人伐宋七年伐邾为宋讨也 桓公二年秋七月杞侯

  • 阿礼海牙传·宋濂

    阿礼海牙,畏吾族,集贤大学士脱列之子。他很早就侍奉武宗和仁宗,为宿卫。至治年间,历任江浙、湖广、河南、陕西四省平章政事,在各地均实施仁政,汴梁人尤其对他怀念不忘。回朝拜翰林学士承旨,因父亲去世而解官居家中。天历元年

  • 唐纪三十六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中之下至德二载(丁酉、757)·司马光

    唐纪三十六唐肃宗至德二载(丁酉,公元757年) [1]九月,丁丑,希德以轻骑至城下挑战,千里帅百骑开门突出,欲擒之;会救至,收骑退还,桥坏,坠堑中,反为希德所擒。仰谓从骑曰:“吾不幸至此,天也!归语诸将,善为守备,宁失帅,不可失城。”希德攻城,

  • 思辨録辑要卷十六·陆世仪

    治平类禹贡一篇是田赋最妙法凡田赋之法最要简明直截赋额一定上下遵守永世不易故贪暴不敢那移作弊明之会计或増或减岁各不同授之以作弊之柄所谓教猱升木也官吏安得不日贪百姓安得不日困哉偶行田野思汉文赐民田租是亦所

  • 杂毒海卷八·性音

      京都柏林嗣祖沙门 性音 重编山居三间茅屋从来住。一道神光万境闲。莫把是非来辨我。浮生穿凿不相关(隐山)。一杯晴雪早茶香。午睡初醒春昼长。拶着通身俱是眼。半窗疎影转斜阳(雪岩钦)。春山笋蕨正蒙茸。好把黄

  • 卷第十三·佚名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第十三 宋池州报恩光孝禅寺沙门法应 集元绍兴天衣万寿禅寺沙门普会续集 祖师机缘 六祖下第三世之四(南岳下第二世之四) 【增收】洪州泐潭常兴禅师。(嗣马祖)因南泉来见。师面壁而坐。泉抚师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