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昂夫,名薛超兀儿、薛超吾,回鹘(今维吾尔族)人。汉姓马,字昂夫,号九皋,故亦称马昂夫、马九皋。先世内迁,居怀庆路(治所在今河南沁阳县)。父及祖俱封覃国公。他曾师事刘辰翁,故约可推知其生年当在元初至元年 
- 职官四集议凡国有大造大疑太尉与司徒司空通而论之【百官志】议典礼光武立亲庙祀父南顿君以上至舂陵节侯五官中郎将张纯与太仆朱浮奏议当除今亲庙四愿下有司议大司徒戴渉等议宜为南顿君立皇考庙上至舂陵节侯羣臣奉祀时 
-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槁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光绪十八年。壬辰。五月。戊午朔。上御太和殿传胪。授一甲三人刘福姚为翰林院修撰。吴士鉴、陈伯陶、为编修。赐进士及第。二甲恽毓嘉等一百三十二人。赐进士出身。三甲饶宝书等一百八十二人。赐同进士出身。  ○ 
- 第四册 乙卯年乙卯年,聪睿恭敬汗五十七岁。正月,蒙古国科尔沁贝勒孔果尔送女与聪睿恭敬汗为妻。於三月,汗曰:“诸贝勒之子娶妻设宴,可宰性九只。诸大臣之子娶妻设宴,可宰牲六只。其次之诸大臣之子娶妻设宴,可宰牲三只 
- (宋)杜大珪 编吕正献公公着传实録元佑四年二月甲辰司空同平章军国重事吕公着薨公着字晦叔世本河东人自从祖蒙正相太宗因家于开封父夷简相仁宗谥曰文靖公着幼不好弄嗜学忘寝食夷简尤器之曰它日必至公辅仕为奉礼郎登庆歴 
-              台郡城乡子弟浮荡者多,皆由养蒙未得其正。大半苦无恒产,无力延师教课,及长成,或不免流为匪类;稍能知书明理,究竟作恶者少。不才之弃,殊为可叹。为农为工,即略识文字,亦不为无益。查郡城向无义塾,今饬本辕经书公立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九 洪武三年二月辛酉朔,命赏陆仲亨所部征南将士,指挥文绮、帛各三匹,千户卫镇抚各二匹,百户所镇抚各一匹,战死者倍之,病故者视战死减三之一,军士赐米有差。 上御东阁,翰林学士宋濂、待制王祎等进讲 
- 钦定四库全书北史识小録卷三    钱塘沈名荪秀水朱昆田同辑魏列传麤饭冷菜【刘仁之外似长者内多矫诈其对宾客破牀弊席丨丨丨丨○以上刘库仁传】揺唇振足【尉瑾好学吴人丨丨丨丨为人所哂见人好笑时论比之寒蝉】驰马 
-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集解卷九    宋 李樗黄櫄 撰中谷有蓷【吐雷反】闵周也夫妇日以衰薄凶年饥馑室家相弃尔中谷有蓷暵【呼但反】其乾矣有女仳【匹指反】离嘅【口爱反】其叹【平声】矣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中谷有蓷 
- 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十六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二十六明堂魏书高祖本纪太和十九年九月辛夘诏起明堂辟雍水经注温水自北苑南出厯京城内河干两湄太和十年累石结岸夹塘之上杂树交防郭南结两石桥横水为梁又南迳借田及 
- 此篇原为《示弟立志说》。【原文】每日清晨,诸生参揖毕,教读以次遍询诸生:在家所以爱亲敬长之心,得无懈忽未能真切否?温清定省之仪,得无亏缺未能实践否?往来街衢步趋礼节,得无放荡未能谨饬否?一应言行心术,得无欺妄非僻未能忠信 
- 	宗统编年卷之一	震泽祥符寺沙门释 纪荫 编纂	参学门人 (秉[白/山]秉岳秉岱秉睿)等 同校录	常州天宁寺沙门释 清如 重校	佛纪(上)	佛具十号。(如来。应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 
- 《正一法文修真旨要》,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篇原系早期天师道经典《正一法文》残卷之一,辑录十余种修真要法。包括服日月光芒法、孟先生暮卧法、恶梦吉梦祝、明耳目诀、青牛道士存日 
- 洪咨夔撰。《也是园书目》、《述古堂书目》、《佳趣堂书目》、《孝慈堂书目》、《宋六十名家词》本、明紫芝漫抄《宋元名家词》本、毛斧季校本(毛氏以孙抄本校,陆敕先又以一抄本校)、《四库全书》本、俱作《平斋词》 
- 注释书。明刘绩撰。全书24卷。今传世。此书主要是对《管子》旧注(房玄龄注或称尹知章注)本的校补。刘氏的补注既有解词、解句,也有以反切方式注音,对旧注补充刊谬,以“绩按”附于旧注之后与之区别。其“补注”推求意 
- 北宋欧阳修撰。全书十六卷,对《诗经》诸篇先以“论曰”为题,畅言前人之说,然后以“本义曰”表明作者对各诗主旨的看法。又以时世论、本末论以及豳、鲁、序三问阐述对个别诗篇及诗序的看法,书后并附《诗图总序》及《亡 
- 佛说相应相可经,一卷,西晋法炬译。说善恶之人,各以类相聚。出单卷之杂阿含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