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 伽 大 意
──十六年春在法苑楞伽祈祷会讲──
法苑同人,以世人昧于业果之理,演成争杀之事,因体我佛慈悲之意,发起上海祈祷息灾会,持诵大乘入楞伽经,于每日下午三时,请余演说楞伽大意。余思此会为时既促,而楞伽妙义重重无尽,既不堪作具体之研究,又未能为抽象之讨论。仅就余持诵时所感觉者,约略言之:相宗六经,楞伽第一。经谈五法、三自性,明法相义;八识、二无我,明唯识义。相唯识之所变,识为相之能变。能变之识,类别为三:曰异熟、思量、及了别境识。所变之相,虽则无量,赖耶所变者,有漏杂染相、名、分别,是彼诸识之所变缘。正智、真如,唯诸佛自证圣智所缘行相,非诸凡夫、外道境界,故纯善无漏。凡夫、外道所变所缘,皆烦恼有漏之法。世出世间法,漏无漏摄尽。深密经云:“诸识所缘,唯识所现”。盖离识之外,实无余法,故一切法唯识。
凡夫外道,由不了达身外之境──山河大地动植物等──唯是内识之所变,遂执能知之识以为我,而计被知之境以为法;因计我法为实有故,起惑造业,所以永沦生死苦海。诸佛悲愍众生,故施设名句文身之教法,使觉悟被知之境即能知之识所现;知境唯识,则不复贪恋迷惑,而思自造善法以成就乐境也。
盖识种有二:一为有漏种,一为无漏种。有漏种所生之果,皆杂染法,随顺有漏而受生之有情,其业重者,则所领之境纯苦无乐,其造因轻者,或苦乐参半,然终不能究竟离苦而得乐,故皆为恶果。无漏种所生之果,即诸佛之身土,故为至乐而无苦。吾人自无始以来,法尔有漏恒现;其本具之无漏种,则隐伏于赖耶识中而从未现行也。故修学佛法,其功用即在引发无漏之现行,而伏断有漏之种子。
然现行之有漏法何以能断灭?未起之无漏法何以能发生?能说明其断灭与发生之理由者,则佛菩萨所言关于唯识之经论也。证以本经,则其立名已隐含上述之二义。
盖楞伽城为譬喻辞,诸异生类为现行之烦恼所牵动,所以拘碍于生死之中,不能出离,故佛以城喻生死缚;然城所依者为海,亦即喻变现众生根身、器界之集起心也。此心为烦恼法与无漏善之所依止,亦为圣、凡产生之根本,故借海以为喻。以海有容纳万流之能,似阿赖耶识能含藏一切诸法之种子,遇缘而起诸法现行之大用,故经云:“藏识海常住,境界风所动”。楞伽城为夜叉王及其眷属之所居住,喻诸众生,无始时来即为烦恼有漏法所染污,致无漏佛种隐埋不现,所以生死相续,往来于三界之中。夜叉赋性残忍,常行杀害有情,与烦恼相类,故可为喻。佛从龙王宫出,乃至夜叉藉佛神力请佛说法而悟入一切法唯识所变之义,意显众生本有之无漏佛种,须藉佛说清净无漏名句文身以为引发之缘。综观上述,则楞伽经所显示者,应有二义:一为恶,一为善。众生心在未闻佛法以前,皆为烦恼恶法之所集聚;逮佛出世得闻妙法,则本有无漏善法为之引生,而烦恼恶法逐渐以之消灭也。
今者、大地骚然,一球六洲,宛然夜叉食肉之场,而沪滨一隅,尤为产生吾华万恶之大本营,其被祸将更甚于各地!然诸仁者今既回心向善,又得诸师持诵经咒之力,或当因此而消灭也。盖众生之业力虽不可思议,而诸佛神变加持力亦复不可思议,但专一持诵,心无他缘,为众生回向,自可于冥冥之中,转重为轻、转轻为无也。佛为究竟圆满清净之果觉,能以自证所得之神力,使用于众生八识中,而现起等流之相。如现代催眠术,以能催眠者之心,施于所催眠者,两心连续而和合发生不可思议之现象。此凡夫之心,两人结合,效力犹且如是,今吾人持诵经咒,即是以佛之大智大悲大定力而加持行者,变浊土为极乐,登凡愚于圣道,亦指顾间事也;但视行者之精诚何如耳!
楞伽言加持,即摄密教微妙义。密宗金刚藏菩萨,由佛神力之加持而能说法,盖佛之神通不可限量,不惟有情之凡夫,可由加持力而说法,即无情之草木宫殿皆可以佛之加持力而说法。今诸仁者为沪上将罹战祸,建兹道场,显密双修,亦在藉众人悔罪的同情心,及十方三世诸佛之加被力,而改变其将临之祸而为福;人或疑之,余深信焉。纵沪上人士未能一致的觉悟而将心忏悔,不足以消此将成之业果;但每日在座之净业行者,以自诵经咒力,听闻佛说力,则多闻熏习,如理作意,而增长佛种,顿现净土,殆无可置疑矣!(唐大定记)(见海刊八卷三期)(附注) 原题“楞伽祈祷会演讲纪要”,今改题。
猜你喜欢 卷第九·道忞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三·佚名 十住品第十五·欧阳竟无 散种章第一·佚名 佛鉴佛果正觉佛海拈八方珠玉集下·佚名 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卷中·佚名 杂阿毗昙心论 第十卷·佚名 卷五百三十·佚名 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灭罪经卷第一·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八·唐慧琳 法华玄论卷第十·吉藏 法华经安乐行义·慧思 卷第二十四·李遵勖 如意宝珠转轮秘密现身成佛金轮咒王经·佚名 卷七十六(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