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东汉会要卷二十二

职官四

集议

凡国有大造大疑太尉与司徒司空通而论之【百官志】

议典礼

光武立亲庙祀父南顿君以上至舂陵节侯五官中郎将张纯与太仆朱浮奏议当除今亲庙四愿下有司议大司徒戴渉等议宜为南顿君立皇考庙上至舂陵节侯羣臣奉祀时议有异者上可涉等议【详见祭祀志及纯传】元和三年博士曹褒以为宜定文制着成汉礼太常巢堪以为一世大典非褒所定不可许班固以为宜广集诸儒共议得失帝曰谚言作舍道邉三年不成议礼之家名为聚讼昔尧作大章一防足矣【详见褒传】

和帝西祠园陵诏大将军窦宪防长安及宪至尚书以下议欲拜之伏称万嵗韩棱正色曰礼无人臣称万嵗之制议者皆慙而止【韩棱传】

安帝永初五年谒者刘珍上言窃见永平初梁松言皇太后宜入庙与陛下交献孝明皇帝使公卿博士议邓禹奏如松言光烈皇后扵是入庙惟皇太后圣徳通灵与神合契宜如光烈皇后故事事下公卿佥曰宜如珍言六年正月皇太后亲祭宗庙与皇帝交献【袁宏传】旧制公卿二千石刺史不得行三年丧元初中邓太后诏长吏以下不为亲行服者不得典城选举时有上言牧守宜同此制诏下公卿议者以为不便司徒刘恺独议曰非所以师表百姓宣美风俗太后从之【刘恺传】元初三年有诏大臣得行三年丧陈忠因此上言宣帝旧令人从军屯及给事县官者大父母死未满三月皆勿徭尚书令祝讽尚书孟布等奏以为光武皇帝絶告宁之典不可改忠复上防云云宦官不便之竟寝忠奏而从讽布等议【陈忠传】

宦者孙程等既立顺帝诛灭诸阎议郎陈禅以为阎太后与帝无母子恩宜徙别馆絶朝见羣臣议者咸以为宜周举谓司徒李郃曰诸阎新诛太后幽在离宫若悲愁生疾何以令扵天下郃即上疏陈之太后由此以安【周举传】

永和元年灾异数见诏召公卿中二千石尚书诣显亲殿问曰北乡侯亲为天子而塟以王礼故有灾异宜加尊諡列扵昭穆议者多谓宜如诏防司周举独对曰北乡侯无它功徳以王礼葬之扵事已崇不宜称諡司徒黄尚太常桓焉等七十人同举议帝从之【同上】

梁太后临朝诏以殇帝防崩庙次宜在安帝下太常马访奏宜如诏书諌大夫吕勃以为应依昭穆之序先殇后安诏下公卿周举议曰殇帝在先扵秩为父安帝在后扵秩为子吕勃议是也太后从之【同上】

元嘉元年桓帝欲褒崇大将军梁冀使中朝二千石以上防议其礼特进胡广太常羊溥司祝恬太中大夫邉韶等咸称冀之勲徳其制度赏赉宜比周公黄琼独建议曰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扵霍光朝廷从之【黄琼传】

熹平元年将塟窦太后常侍曹节等欲别塟太后而以冯贵人配祔诏公卿大防朝堂令中常侍赵忠监议坐者数百人各瞻望中官莫肯先言忠曰议当时定陈球曰皇太后以盛徳良家母临天下宜配先帝是无所疑公卿以下皆从球议帝曰窦氏虽为不道而太后有徳扵朕不宜降黜扵是议者乃定【陈球传】

议防立

质帝崩大将军梁冀召三公中二千石列侯大议所立李固胡广赵戒杜乔皆以为清河王蒜明徳着闻又属最尊亲宜立为嗣而中常侍曹腾说冀曰将军秉摄万几多有过差清河王严明若果立则将军受祸不乆矣不如立蠡吾侯富贵可长保也冀然其言明日重防公卿自胡广赵戒以下莫不慑惮皆曰惟大将军令独李固杜乔坚守本议冀说太后先防免固持节迎蠡吾侯志即皇帝位是为桓帝【李固传】

董卓为司空集议废立百僚大防卓乃奋首而言欲依伊尹霍光故事更立陈留王如何公卿以下莫敢对卓又抗言昔霍光定防延年按剑有敢沮大议者以军法从事坐者震动尚书卢植独曰今上富扵春秋行无失徳卓大怒罢明日复集羣僚扵崇徳前殿遂脇太后防废少帝立陈留王是为献帝【卓传】

议厯

安帝延光二年亶诵言当用甲寅元梁丰言当复用太初下公卿详议太尉恺等上侍中施延等议甲寅元与天相应可施行博士黄广大行令任佥议如九道河南尹祉等四十人议四分厯最得其正不宜易恺等八十四人议宜从太初尚书令忠上奏云云上纳其言遂改厯事

顺帝汉安二年尚书侍郎邉韶上言厯事诏书下三公百官杂议太史令虞恭治厯宗防等议宜如甲寅诏书故事奏可

灵帝熹平元年冯光陈晃言厯元不正诏书下三府与儒林明道者详议羣臣防司徒府议议郎蔡邕议云云司徒隗司空训以邕议劾光晃不敬诏勿治罪【蔡邕集载三月九日百官防府公殿下东面校尉南面侍中郎将大夫千石六百石重行北面议郎博士西向户曹令史当坐中布陈诏书公议蔡邕前坐侍中西北近公卿与光晃相难问是非焉案此可见东都集议之制】熹平以后宗绀孙诚及张恂宗整言月食事诏书下太常其详案注记平议术之要效验虚实太常就耽上选侍中韩说等扵太常府覆校记注平议难问耽以说等议奏闻事下永安台覆实皆不如恂诚等言劾奏欺谩诏书报各以二月奉赎罪【并厯志】

议都邑

董卓秉政议迁都长安太尉黄琬与司徒杨彪同諌不从琬退而驳议之曰昔周公营洛邑以宁姬光武卜东都以隆汉大业既定岂宜妄有迁动时人惧卓暴怒琬必及害琬竟坐免【黄琬传】

议食货

明帝欲置常平仓公卿议者多以为便刘般对以常平仓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置之不便帝乃止【刘般传】

章帝时谷贵县官经用不足尚书张林上言谷所以贵由钱贱故也可尽封钱一取布帛为租又言官自防盐及复均输法扵是诏诸尚书通议朱晖奏林言不可施行事遂寝【朱晖传】

肃宗议复盐鐡官郑众以为不可【郑众传】

桓帝时有上书言宜改铸大钱者事下四府羣僚及太学能言之士刘陶上言曰当今之忧不在扵货在扵民饥岂谓钱货之厚薄铢两之轻重哉帝竟不铸钱【陶传】

议选举

章帝时陈事者多言郡国选举悉非功次有诏下公卿朝臣议韦彪上议曰士宜以才行为先不可纯以阀阅其要归在于选二千石贤则二千石贡举皆得其人帝深纳之【韦彪传】

议刑法

建武二年三月诏曰顷狱多寃人用刑深刻其与中二千石中大夫博士议郎议省刑法【纪】

十二年梁统上疏以为法令既轻下奸不胜宜重刑罚事下三公廷尉议者以为隆刑峻法非帝王急务不宜开可【梁统传】

永平中窦固击匈奴骑都尉秦彭在别屯而輙以法斩人固请诛之显宗引公卿朝臣平其罪科郭躬以明法律召之议者皆然固奏躬独曰扵法彭得斩之帝从躬议【郭躬传】

章帝建初七年三月诏曰吏多不良擅行喜怒或案不以罪迫脇无辜致令自杀者一嵗且多扵防狱甚非为人父母之意也有司其议纠举之【纪】

司校尉晏称劾奏太尉张酺有怨言天子以酺先帝师有诏公卿博士朝臣防议司徒吕盖奏酺位居三公作色大言不可以示四逺扵是防免【张酺传】

安帝时河间人尹次颍川人史玊皆坐杀人当死次兄初及玉母军并诣官曹求代其命因缢而物故尚书陈忠以罪疑从轻议活次玉应劭追驳之据正典刑为驳议三十篇【应劭传】

安帝初叔孙光坐赃扺罪遂增锢三世是时范邵复犯赃罪诏下三公廷尉议司徒杨震司空陈褒廷尉张皓议依光比太尉刘恺独以为春秋之义善善及子孙恶恶止其身有诏太尉议是【刘恺传】

献帝时论者多欲复肉刑孔融建议曰末世陵迟风化坏乱而欲绳之以古刑非所谓与时消息者也朝廷善之卒不改焉【孔融传】

议邉事

建武中匈奴薁鞬日逐王比自立为呼韩邪单于欵塞称藩事下公卿议者皆以为天下初定中国空虚夷狄情伪难知不可许五官中郎将耿国曰宜如孝宣故事受之帝从国议遂立比为南单于【传下同】

建武二十八年北匈奴遣使贡马及裘更乞和亲帝下三府议酬答之宜班彪曰可加赏赐畧与所献相当帝从之

北单于遣使贡献求和亲诏问羣僚议者以为不可班固议曰汉兴已来兵纒夷狄绥御不一建武之世修复旧典至于其末始乃暂絶永平八年复议通之廷争连日异同纷回臣以为宜依故事复遣使者为防近长建初元年大旱谷贵杨终以为广陵楚淮阳济南之狱徒者万数又逺屯絶域吏民怨旷上防云云肃宗下其章司空第五伦亦同终议太尉牟融司徒鲍昱校书郎班固难伦以施行既乆先帝所建不宜回异终复上书帝从之【杨终传】

元和三年南单于与北单于战斩获而还武威太守孟云言北单于前既和亲而南部复徃抄掠北单于谓汉欺之宜还所掠生口诏百官议扵朝堂太尉郑司空第五伦以为不可许司徒桓虞太仆袁安以为当与之因大言激厉虞曰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虞廷叱之伦及大鸿胪韦彪各作色变容司校尉举奏等皆上印绶谢诏报曰乆议沉滞各有所志盖事以议从防由众定少加屈下尚何足病其各冠履【袁安传】和帝时窦宪欲立降王阿佟为北单于事下公卿议太尉宋由太常丁鸿光禄勲耿秉等十人议可许袁安与任隗以为不可宗正刘方大司农尹睦同安议事奏未以时定安复上疏云云诏下其议安又与宪更相难折宪毁诋安安终不移【同上】

永初四年胡反乱残破并凉邓隲以军役方费事不相赡欲弃凉州并力北邉乃防公卿集议议者咸同虞诩说太尉李修曰窃闻公卿定防当弃凉州求之愚心未见其便修善其言更集四府皆从诩议【虞诩传】

熹平六年北地太守夏育请发兵出塞撃鲜卑大臣多有不同乃召百官议朝堂议郎蔡邕议曰虽或破之岂可殄尽帝不从【鲜卑传】

中平二年关陇扰攘发役不供司徒崔烈欲弃凉州议郎傅燮进曰斩司徒天下乃安有司奏燮廷辱大臣有诏问本意对曰无凉州则三辅危三辅危则京都薄矣遂从燮议亦不罪烈【袁纪】

侍讲【劝学】

赵典拜议郎侍讲禁内【本传】

桓郁复入侍讲【本传】

张酺子蕃以郎侍讲【酺传】

桓彬为议郎侍讲禁中

黄琼为太常以选入侍讲禁中

杨秉为任城相以明尚书召入劝讲【并传】

建宁初灵帝当受学杨赐侍讲于华光殿中后帝徙南宫得赐前侍讲注籍乃下诏封赐临晋侯赐与太尉刘寛司空张济同入侍讲不欲独受封赏乃上书愿分户邑扵寛济帝嘉叹复封寛及济子【杨赐传】

马严拜御史中丞劝学省中【马严传】

上计

郡国嵗尽遣吏上计【百官志卢植礼注曰计防九月因秦以十月为正故】

众郡奉计【明纪永平二年诏】

和帝永元四年初复郡国上计补郎官【本纪按东都之制郡国遣吏上计其计吏即补郎官如王逸赵台之类是也中问罢之至是始复而纪注乃引武帝令郡国举孝亷与计偕其事不相类是注误也】

桓帝时郡国计吏多留拜为郎杨秉上言宜絶横拜自此终桓帝世无留拜者【杨秉传】

臣天麟按武帝毎因封禅泰山即受计扵甘泉通典云汉制郡守嵗尽遣上计掾史各一人条上郡内众事谓之计簿严助传云助守防稽愿奉三年计最如淳谓旧法当使丞奉计今助躬自愿入奉也至百官志则第言遣吏上计而所遣计吏遂补郎官盖与西都遣丞奉计已不同矣西都天子亲受计而所谓计帐则计相上之【张苍传】东京但使司徒受计吏至扵长揖不拜【赵壹传】则其制浸以轻矣

给事中

永平中郑众辟司空府以明经给事中再迁越骑司马复留给事中【本传】

桓谭拜议郎给事中【宋传】

臣天麟按汉世给事中必用儒学之臣此意甚美后世虽以名官而其职乃在外庭非复东都之本意也待诏

鲁恭待诏公车【本传】

待诏马援【冦恂传】

世祖即位召桓谭待诏【本传】

图功臣

永平三年明帝思中兴功臣乃图画二十八将扵南宫云台以邓禹为首次马成吴汉王梁贾复陈俊耿弇杜茂防恂傅俊岑彭坚镡冯异王霸朱祐任光祭遵李忠景丹万修盖延邳彤铫期刘植耿纯臧宫马武刘隆又益以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合三十二人马援以椒房之亲独不与焉【功臣封爵见封功臣条下】

灵帝思胡广旧徳乃图画广及太尉黄琼扵省内诏议郎蔡邕为其颂云【颂见本传注】

省官

建武六年六月辛卯诏曰夫张官置吏所以为人也今百姓遭难户口耗少而县官吏职所置尚繁其令司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并合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扵是条奏并省四司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是嵗初罢郡国都尉官

七年省长水射声二校尉官

九年省关都尉官复置防羌校尉官

十一年四月省大司徒司直官是嵗省朔方牧并并州十三年四月罢左右将军官

十五年复致屯骑长水射声三校尉官改青巾左校尉为越骑校尉【致当作置】

十八年罢州牧置刺史

十九年复致函谷关都尉【致当作置】

二十七年五月丁丑诏曰昔契作司徒禹作司空皆无大名其令二府去大又改大司马为太尉

明帝永平十二年罢益州西部郡县【并纪】

官数

内外文武官七千五百六十七人【一千五十五人内六千五百一十二人外】内外诸色职掌人一十四万五千四百一十九人都计内外官及职掌人十五万二千九百八十六人其郷有里魁里数及命数未详【通典】

猜你喜欢
  高祖纪上·薛居正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十一·李心传
  ◎孙科派·恽逸群
  读史剩言卷二·秦笃辉
  卷三·苏辙
  史记集解卷三十·裴骃
  ●凤洲杂编二·王世贞
  大历·周绍良
  永淳·周绍良
  文帝纪·令狐德棻
  卷九十九·阿桂
  卷二十一·佚名
  卷三十七·雍正
  卷一百七十三·雍正
  卷八十七之卷九十八并阙文·宋敏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曹休斋·唐圭璋

      曹休斋生平仕履未详。以其词乃和元人刘近道者,疑为元人。顷细检翰墨大全全书,壬集卷六有曹休斋题熊退斋熊源书堂诗(熊退斋即熊禾),其人殆亦自宋入元者。   贺新郎   海棠次刘草窗韵   旧事凭谁诉。记锦宫、初试

  • 拾得诗附·寒山

    自从到此天台寺经今早已几冬春山水不移人自老见却多少后生人君不见三界之中分扰扰只为无明不了绝一念不生心澄然无去无来不生灭我见顽钝人灯心拄须弥蚁子啮大树焉知气力微学咬两茎菜言与祖师齐火急求忏悔从今辄莫迷君

  • 卷一百一十八·列传第五·宋濂

        特薛禅   特薛禅,姓孛思忽儿,弘吉剌氏,世居朔漠。本名特,因从太祖起兵有功,赐名薛禅,故兼称曰特薛禅。女曰孛儿台,太祖光献翼圣皇后。子曰按陈,从太祖征伐,凡三十二战,平西夏,断潼关道,取回纥寻斯干城,皆与有功。

  • 卷三百十 元豐三年(庚申,1080)·李焘

      起神宗元豐三年十一月盡是年十二月   十一月己丑朔,翰林天文院言,日食,雲陰不見。又言,巳時六刻,雲開見日,不及所食分數。宰臣王珪等上表賀。(舊紀書日食不見,新紀削去。)   辛卯,詔提舉教習馬軍所,見教諸將下馬軍兵級,除

  • 平定三逆方略卷十四·佚名

    卷十四   康熙十四年四月己丑朔,命总兵官张和善率所部兵还真定。上谕兵部曰:曩者一有贼警,即遣真定官兵赴楚防守已阅年余,备极劳苦。今武昌见有满洲蒙古及抚标城守水师兵,可令真定总兵官张和善率所部仍回原汛。   乙未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四·佚名

    天顺三年六月辛亥朔建州左卫右都督董山建州卫都督同知李古纳哈建州右卫都督同知纳郎哈三人俱奏乞迁职事下兵部尚书马昂等言董山李古纳哈世受朝廷厚恩不思图报乘间潜受朝鲜国官职赏赐今不加诛幸矣乃又恣无厌之求希意外

  • 卷之一百十七·佚名

    光绪六年。庚辰。八月。丁酉朔。上诣钟粹宫。问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安。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乙丑皆如之。内记  ○祭先师孔子。遣协办大学士沈桂芬行礼。外记  ○以舆情未洽。降

  • 卷二十三·陈均

    <史部,编年类,九朝编年备要钦定四库全书九朝编年备要巻二十三  宋 陈均 撰哲宗皇帝【起己巳元祐四年止癸酉元祐八年】己巳元祐四年春正月罢回河及修减水河范百禄赵君锡行视东北二河见东流髙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四十二·纪昀

    列传唐 【四十二】○唐四十二高适 元结 李承韦伦 薛珏【存庆】崔汉衡戴叔伦王翃【正雅 翊 凝】徐申郗士美辛秘高适元结李承韦伦薛珏崔汉衡戴叔伦王翃徐申郗士美辛秘△高适高适字达夫沧州渤海人少落魄不治生事客

  • 七一六 谕内阁和珅着充四库馆正总裁·佚名

    七一六 谕内阁和珅着充四库馆正总裁乾隆四十五年十月十五日乾隆四十五年十月十五日内阁奉上谕:和珅着充四库馆正总裁。钦此。(军机处上谕档)

  • 渚宫旧事卷五·余知古

    (唐)余知古 撰○晋代王澄为刺史始镇江陵初汉置荆州虽刺史乘传车犹以江陵为治所汉末刘表作牧阻江南宗贼遂镇襄阳由是魏刺史皆因之葢郡城之东南已压呉境故也呉置军督于江陵陆抗迁治乐乡【乐乡在江南去江陵五十里】晋初羊

  • 第五十八章 汉中行营期中对战后局势的预测·李宗仁

    一1943年9月,委员长忽然将我自第五战区司令长官调升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驻汉中行营主任。汉中行营是一所新成立的介于中央与各战区之间的军事机关。表面上的职权是负责指挥第一、五两个战区,后来中央把大别山游击

  • 卷十二·李光地

    <经部,春秋类,日讲春秋解义钦定四库全书日讲春秋解义卷十二庄公二十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如莒【谷梁传】妇人旣嫁不逾竟逾竟非正也妇人旣嫁不逾境父母没不得归宁文姜十五年如齐尚爲越礼况频年如莒乎文姜爲禽兽之行与闻

  • 观众生业缘品第三·佚名

    尔时佛母摩耶夫人。恭敬合掌问地藏菩萨言:圣者,阎浮众生造业差别。所受报应其事云何。地藏答言:千万世界乃及国土。或有地狱或无地狱。或有女人或无女人。或有佛法或无佛法。乃至声闻辟支佛亦复如是非但地狱罪报一等。摩

  • 弥沙塞羯磨本·佚名

    大开业寺沙门爱同录五分羯磨夫羯磨众轨溥应圣凡秉告详唱称为办事。事既尘沙法宁限局。规猷浩博岂可胜言。且开十法以总诸务。各依其位具列轨仪。  第一作法缘起  第二诸界结解  第三诸戒受舍  第四衣药受净 

  • 卷第十二·佚名

    禅林类聚卷第十二 游山 驰书 缘化 应化 神异 因果 沐浴 偃息 游山(辞送附) 百丈海禅师侍马祖游山归。忽然哭。同事问云忆父母邪。师云无。云被人骂耶。师云无。云哭作甚么。师云问取和尚。同事往问马祖。祖云

  • 王家营志·张震南

    记述淮安历史上漕、河、盐、榷、驿等方面内容的专志

  • 明画录·徐沁

    中国清代徐沁(生卒年不详)编著。中国画史传著作,8卷。约成书于康熙年间。一说当在康熙十六年(1677年)之后。作者自谓是继《宣和画谱》、《图绘宝鉴》而作。首以时代为序,列明帝及亲王能绘者13人。次以画科分,计有道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