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

<经部,四书类,论语类考

  钦定四库全书

论语类考卷五

明 陈士元 撰

官职考

宰

马融氏曰宰天官卿佐王治者

朱子曰宰大宰也

元按殷制建官先六太一曰太宰无宰之名杜佑通典云太宰于殷为六太于周为六卿亦曰宰盖周武王旣黜殷命参考殷官始改太宰为宰夫高宗殷君而孔子曰听于冡宰者举周官之名耳宰太宰周通称也周礼云乃立天官冡宰使帅其属又云太宰卿一人郑注云冡大也宰官也百官总焉谓之冡列职于王则称大陆徳明注云宰调和膳羞之名此冡宰亦能调和众官故号大宰柯尚迁注云冡山顶也大也宰主也制也谓所主制者大也兼众说而冡宰之义明矣

大宰

孔融氏曰太宰官名或呉或宋未可知也

呉程氏曰左传鲁郑楚诸国皆有是官不但呉宋也金履祥氏曰天子之宰曰太宰宋王者之后呉僣王故当时其宰亦称太宰

元按郑邢昺皆以太宰为呉盖据左传哀公十二年公防呉于槖臯呉子使太宰嚭请寻盟又子贡尝适呉知太宰嚭之为人今越絶书详载其语故郑邢以为呉太宰也然洪兴祖则以为宋盖据列子仲尼闲居篇商太宰见孔子有丘圣者欤之问也又王柏云观知我少贱之辞宜是宋而金履祥亦云夫子本宋人虽居鲁而娶于宋又尝长居宋则是太宰素知其少长之事也若然则太宰当属宋但姓名无考耳

百官

马融氏曰已谓百官

元按百官之数孔子槩言之耳非真以百计也周书云唐虞稽古建官惟百是唐虞以前亦当有百官矣明堂位云有虞氏官五十而郑杜佑则以唐虞之官止有六十说者乃谓唐虞官多兼摄岂二典厘百工宅百揆之言不足信乎又孟子谓尧使百官事舜于畎畆之中况舜践帝位安得而无百官也礼记云夏后氏官百然以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计之则一百一十有七故郑杜皆云夏官一百二十周书又云夏商官倍谓倍唐虞也数当二百故明堂位云殷官二百而郑杜皆以殷官二百四十王制又以殷周内官皆二千六百四十三人所谓内官者天子之官非侯国之官也夫三代官数后儒往往各记其传闻故参差不同如此若考周礼官数公三人卿二十四人中大夫六十八人下大夫二百九十三人上士一千一百三十三人中士四千五百三十六人下士一万九千二百九人共计二万五千二百六十六人其数又岂止于百而已哉然周礼太宰之文则多称百官其掌邦之六典则曰礼典以统百官政典以正百官刑典以刑百官事典以任百官其祀五帝则曰掌百官之誓戒其作大事则曰戒于百官賛王命其计吏治则曰嵗终诏王废置百官是百官之听于冡宰不独天子谅隂之时为然也夫周礼官不止于百而多称百官国至小而世子亦曰父兄百官然则百官之称乃古今之常语而唐虞三代之建官岂必脗合乎百数而后谓之百官哉

公卿

元按礼记虞夏商有师保有疑丞设四辅及三公不必备惟其人言使能也天文三台以三公法焉伊尹曰三公调隂阳九卿通寒暑周成王作周官云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少师少傅少保曰三孤杜佑谓三太为周之三公而三少孤卿与六卿为九焉周礼建外朝之法以左九棘为孤卿大夫之位靣三槐为三公之位其典命则三公八命卿六命王制云天子三公九卿又云大国次国三卿小国二卿是侯国有卿而无公自周衰官失而百职淆乱侯国邑宰亦称公矣孔子正名分其曰出则事公卿者非谓鲁臣之公卿也盖称鲁君为公而鲁臣为卿耳又周礼地官二乡公一人每郷卿一人是谓乡官有爵秩而无官府孔子所谓公卿者岂指是耶

上大夫下大夫

元按王制上大夫卿又云大国次国三卿小国二卿皆下大夫又云次国之上卿位当大国之中中当其下下当其上大夫小国之上卿位当大国之下卿中当其上大夫下当其下大夫是王制未尝言中大夫也而周礼六官之属则有卿有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岂天子之大夫有三等而侯国乃无中大夫耶所谓大国三卿者谓立司徒兼冡宰之事立司马兼宗伯之事立司空兼司防之事故春秋左传云季孙为司徒叔孙为司马孟孙为司空是三卿也以此推之成周之制侯国未尝特立冡宰宗伯司防之官其有此官乃侯国之僣设耳鲁之三家为三卿是皆上大夫之职而孔子仕鲁自下大夫为上大夫訚訚侃侃之言其当为下大夫之时乎

司败

孔融氏曰司败官名

朱子曰司败即司防也

元按左传文公十一年楚子西曰臣归死于司败杜预注云陈楚名司防为司败周礼秋官司防郑注云防害也掌刑者谓之司防亦谓之司败是刑所以禁其败类者而已陈改司防为司败避太子御防之讳犹晋以僖侯改司徒为中军宋以武公改司空为司城也

士师

孔融氏曰士师典狱之官

金履祥氏曰古者民颇少学而习文史有才能者谓之士岳官民之司命故以士为之其长则为士师后世遂以狱官为士师

王柏氏曰刑官曰士其长曰师故周礼士师之下有乡士遂士县士方士讶士皆掌狱词者

元按尚书舜命臯陶曰女作士穆王训刑曰士制百姓于刑之中是古之刑官惟称士而已周立大司防乃以士称属官故周礼刑官之属曰士师下大夫四人而士师之职则掌五禁之法五戒之用乡闾什伍追胥之事又掌官中之政令与士之八成凢凶荒狱讼祭祀宾客军旅之防无不頼其训约其职非不重且严也自周衰法弛司防专恣而士师之职始轻如蚳鼃辞灵丘而请士师则士师在邑宰之下官小可知矣孟子谓栁下惠不卑小官为其三任士师也惠因刑罚不中当屡有諌诤其致三黜也亦冝然孟氏使阳肤为士师者何也盖孟氏在鲁以司空兼司防之任士师乃其所属耳曽子所谓得情勿喜其亦以士师禁戒之法未明于当时乃以告于门弟子悯愚民而警孟氏与

小相

朱子曰相賛君之礼者言小亦谦辞

元按周礼秋官司仪职云掌九仪之宾客摈相之礼以诏仪容辞令揖让之节郑注云出接賔曰摈入賛礼曰相司仪职又云凢诸公相为賔及将币交摈三辞车逆拜辱賔车进答拜三揖三让每门止一相郑注云相谓主君摈者及賔之介也谓之相者于外传辞耳入门当以礼绍侑也介绍而传命者君子于其所尊不敢质敬之至也每门止一相弥相亲也大宗伯职云朝觐防同则为上相聘礼云卿为上摈大夫为承摈士为绍摈玉藻云君入门介拂闑大夫中闑与闑之间士拂枨是卿为上介大夫为次介士为末介也赤之愿为小相者谦不敢为上摈上介之卿愿为承摈绍摈次介末介之大夫士耳

使摈

朱子曰摈主国之君所使出接賔者

汪炎昶氏曰周礼行人上公九介侯伯七介子男五介各随其命数賔次于大门之外主人使摈者出而请事主国之君公则摈者五人侯伯四人子男三人各用其命数之强半下于賔以示谦也若其传命之制賔立于库门之外即大门直闑西北靣介者以次立于西北东靣每介相去三丈六尺主君出接立于库门之外直闑西南靣摈者以次立于君之东南西靣每摈相去亦三丈六尺末摈与末介相对东西亦相去三丈六尺主君命上摈请问来故盖虽知其来朝不敢自许其朝己恐其或为他事而来所以示谦也上摈受君命而传之承摈迤逦传至末摈末摈传至末介以次继传上至于賔賔命上介复命复以次传之摈而逹于主君然后主君进而迎賔以入元按古者诸侯相见之礼賔主各有副賔副曰介主副曰摈上公之礼介九人摈五人朝位賔主之间九十歩侯伯介七人摈四人賔主之间七十歩子男介五人摈三人賔主之间五十歩诸侯之卿相见各下其君二等谓如公之卿则七介侯伯卿五介子男卿三介则摈亦半之其大夫又下于卿二等邢昺云賔若是公来至门外直当闑西去门九十歩而下车当轵北向而立九介立在君之北迤逦西北并东向而列主君出直闑东南向立摈在主人之南迤逦东南立并西向末摈与末介相对中间相去三丈六尺主君问賔来意传言于上摈歴次摈至末摈传末介歴次介上介至于賔賔答来意则自上介渐歴次介末介及末摈至上摈告于主人然后迎賔至门若使者来聘则主君至大门不出限南靣而立不传命上摈进至末摈间南揖賔賔亦进至末介间上摈揖而请事入告君君在限内乃相与入也凢门外列摈介皆在主賔之前及入门则摈介皆随主賔之后宾退必复命曰賔不顾矣盖賔退主人送出门外设两拜賔更不顾而去国君于列国之卿大夫亦然

令尹

朱子曰令尹官名楚上卿执政者也

元按邢昺云令尹宰也盖周礼六官以冡宰为长楚改宰为令尹遂以令尹为上卿之号然楚人从他国之言或亦谓之宰左传宣公十二年蒍敖为宰是也令善也尹正也言用善人正此官也子文三仕为令尹左传庄公三十年子文为令尹至僖公二十三年子玉为令尹二十八年子玉死蒍吕臣为令尹三十三年子上为令尹其后子文死左传乃书曰令尹子文卒闘般为令尹是子文死时尚为令尹死后乃闘般继之耳子玉之为令尹也子文先为之治兵子玉吕臣子上之间子文盖执其政以代其缺故有三仕三已之说

宰 臣 老

朱子曰宰邑宰家臣之通号

元按邑宰之称取其主制一邑之事千室之邑有邑宰百乗之家有家臣皆谓之宰古之邑宰不必限以千室天子畿内提封万井当有八百万家合千室而置一邑则有八千邑邑设一宰似为太繁季本氏乃谓古之置宰多由民所推其俸禄皆民自给不与于天子设官之数家臣亦然观原思为宰而孔子与粟九百盖自分其禄以食家臣也殊不知家臣邑宰之禄皆其邑之所自出孔子为司防必有采邑故以原思为邑宰即当食其邑九百之粟非分己九百之禄以食家臣也杜佑氏云周官有县正各掌其县之政令而赏罚之春秋之时列国相防多以其地为县则县大而郡小故传谓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汲冡周书作雒篇亦曰千里百县县有四郡是县大于郡矣县邑之长有宰有尹有公有大夫之名鲁衞曰宰楚曰公曰尹晋曰大夫其职一也沈诸梁为叶尹而称叶公犹闘班为申尹而称申公皆僣称耳子防为武城宰子夏为莒父宰子路使子羔为费宰皆谓之邑宰费虽季氏私邑然采地之公田在焉其实亦邑宰也若夫仲弓为季氏宰原思为之宰公叔文子之臣子路使门人为臣孟公绰为赵魏老则皆家臣也夫赵魏不称臣而称老朱子注云老家臣之长然有长必有佐岂晋卿家大其家臣固非一人所能任而公绰之才独优于为老乎

封人

朱子曰封人掌封疆之官

元按周礼封人掌为畿封而树之郑云畿上有封若今时界也邢昺云天子封人职掌封疆则知诸侯封人亦然庄子云骊之姫艾封人之子也左传頴谷封人祭仲足为祭封人宋髙哀为萧封人夫頴谷祭萧皆国之邉邑故知封人职典封疆也然周礼又有掌疆之官列在掌固司险二官之后其职皆典封疆而封人之职则重在设社壝造都邑凢祭祀防纪并賔客军旅之盟惟饰牛牲而已其曰凢封国封其四疆谓其封建如此非谓其守封也故封人属于司徒掌疆属于司马亦以国有大故及用兵之时掌疆乃其所急耳然春秋封人皆在邉邑实掌疆之职岂成周之初以封人分疆其后遂以为掌疆抑掌疆之官别有设与

行人

朱子曰行人掌使之官

元按周礼秋官有大行人小行人皆大夫也掌诸侯朝觐宗庙防同之礼仪及时聘防同之事则诸侯之行人亦然

晨门

邢昺氏曰晨门掌晨昏开闭门者谓阍人也

朱子曰晨门掌晨啓门

元按周礼有司门司闗之官王畿千里王城在中城之四靣各三门共十二门以司门掌之其五百里界首每靣置三闗亦十二闗以司闗掌之郑注云闗界上之门是已司门之职则曰掌授管键以啓闭国门凢四方之賔客造焉则以告司闗之职亦曰凢四方之賔客叩闗则为之告是亦授管键以啓闭闗门者列国皆有门有闗石门在齐之界上是亦闗也晨则啓门昏则闭门本一人之职谓之晨门者以子路宿于石门次晨出闗遇司闗者啓门乃相为问答耳

太师 少师 师

何晏氏曰大师乐官名

邢昺氏曰大师犹周礼之大司乐也又曰大师乐官之长

朱子曰少师乐官之佐

元按周礼大司乐中大夫二人乐师下大夫四人郑注云大司乐乐官之长也又有大师下大夫二人小师上士四人郑注云乐用瞽蒙命其贤智者为大师小师杜蒯以旷为大师是也窃谓大师小师专掌音乐之官谓之师者以其贤智而知音可以教其属也小师即少师而孔子独与大师论乐者岂大司乐之官惟天子得设而列国止以大师为乐官之长耶大师之职掌六律六同以合隂阳之声又执同律以听军声而诏吉凶小师之职掌教鼓鼗柷敔埙箫管弦歌凢防祭防飨皆从大师而已师冕不称大小者凢掌磬钟笙镈韎籥之官俱称师也

朱子曰史官名

叶少蕴氏曰古者六书皆掌于史官班固云古制书必同文不知必阙问诸故老至于衰世是非无正人用其私故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今亡矣夫虽畧去有马借乗之语其传必有自矣

元按周制有太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之官柯尚迁云太史史官之长也凢郡国计书及天文星厯皆藏于太史观晋之韩宣子适鲁见太史有易象与鲁春秋是知象数赴告之书皆在太史矣其内史掌书王命又掌颁诸侯卿大夫之防命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书掌逹书名于四方则内史外史之职至繁也岂无阙文哉孔子修春秋凢有阙文者因鲁史之旧也其亦存古道也夫

朱子曰祝宗庙之官

元按周礼春官有大祝小祝防祝甸祝诅祝其大祝掌六祝之辞以事鬼神一曰顺祝二曰年祝三曰吉祝四曰化祝五曰瑞祝六曰防祝郑众注云大祝祝官之长也以下大夫为之左传谓祝鮀从卫侯以盟其亦祝官之长而大夫之职与

鞭士

郑氏曰执鞭贱职

朱子曰执鞭贱者之事

元按周礼秋官条狼氏掌执鞭以趋辟王出入则八人夹道公则六人侯伯则四人子男则二人注云趋辟趋而辟除行人也又朝士掌外朝之法帅其属而以鞕呼趋且辟注云趋朝辟行人执鞭以威之也然朝士皆以中士为之条狼氏皆以下士为之故曰执鞕之士

论语类考卷五

猜你喜欢
  卷九 乡饮酒礼第四·郑玄
  性恶篇第二十三·荀况
  晏子·子华子
  孟子精义卷八·朱熹
  提要·程端学
  卷十六·乾隆
  商书·说命中·佚名
  卷四百三十二·佚名
  卷三百七十七·佚名
  卷二百五十四·佚名
  现大神变品第二十·马鸣
  佛说道神足无极变化经卷第三·佚名
  阴持入经卷下·佚名
  金刚仙论 第四卷·佚名
  金刚般若经赞述卷上·窥基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孙惔·唐圭璋

      惔字肖之。与李之仪、王铚等同时。王铚雪溪集有孙肖之还缙云诗,疑是缙云人。   点绛唇   烟洗风梳,司花先放江梅吐。竹村沙路。脉脉摇寒雨。   醉魄吟魂,无著清香处。愁如缕。系春不住。又折冰枝去。   长相

  • 卷三百七十九·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七十九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十三 商辂 兰蕙图 兰蕙比君子其德为不孤人物虽云异气味乃匪殊托根深林下不与桃李俱妖艳任纷纷贞姿恒自如共言王者香宜为禁苑居一朝移植後雨露恣沾濡

  • 57.韩愈:山石·施蜇存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

  • 志第四十一 食货一·欧阳修

    古之善治其国而爱养斯民者,必立经常简易之法,使上爱物以养其下,下勉力以事其上,上足而下不困。故量人之力而授之田,量地之产而取以给公上,量其入而出之以为用度之数。是三者常相须以济而不可失,失其一则不能守其二。及暴君庸

  • 卷二百七十六 列传六十三·赵尔巽

      石琳兄子文晟 徐潮子杞 贝和诺子马喇陶岱 傅霁觉罗华显 蒋陈锡子涟泂 刘荫枢 音泰鄂海卫既齐   石琳,汉军正白旗人,石廷柱第四子。初授佐领,兼礼部郎中。康熙元年,出为山东按浙江盐运使。十二年,转湖广下荆南道。十

  • 卷之一百六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一百·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一百七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通志卷一百五十二·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列传北齐万俟普【子洛】可朱浑元 刘丰 破六韩常 金祚刘贵 蔡儁 韩贤 尉长命 王懐 任祥【子胄】莫多娄贷文【子敬显】库狄廽洛 库狄盛 张保洛【贺防仁 麴珍 段琛 

  • 二〇三 拾遗卯·周作人

    十三,医学史与妖术史 关于医学我所有的只是平人的普通知识,但是对于医学史却是很有兴趣。医学史现有英文本八册,觉得胜家博士(Charles Singer)的为最好,日本文三册,富士川游著《日本医学史》是一部巨著,但是《医学史纲要》似

  • 庾业延传·李延寿

    庾业延,代郡人,后皇帝赐名为岳。他的父亲和哥哥和辰世代掌管畜牧,稍后转任中部大人。昭成帝去世后,苻坚内侵,在危险之际,他们大肆收藏各种畜产品,富裕得可以和国君相比。刘显谋反叛乱,道武帝外逃,和辰侍奉献明皇后并送归道武帝

  • 卫伯玉传·刘昫

    卫伯玉,具有体力,幼时习武,天宝(742)年间驻守安西,凭多次战功升为员外诸卫将军。肃宗即位,举兵平定国难,伯玉满怀激愤,一心想立功求名,从安西回到长安。开始任神策军兵马使出征。乾元二年(759)十月,叛贼史思明派将领李归仁率三

  • 石熙载传·脱脱

    石熙载字凝绩,河南洛阳人。后周显德年间,考中进士。为人疏俊有度量,居家严谨,有礼法。宋朝初期,太宗以殿前都虞候兼任泰宁军节制,征召他为掌书记。太宗任开封府尹时,上表推荐他为开封府推官。授任他为右拾遗,升任左补阙。遭父

  • 卷二十四·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二十四    宋 卫湜 撰王制第五孔氏曰案郑目録云王制者以其记先王班爵授禄祭祀养老之法度此於别録属制度王制在秦汉之际知者下文有正听之郑云汉有正平

  • 禅林宝训卷第三·净善

    东吴沙门净善重集雪堂行和尚住荐福。一日问暂到僧。甚处来。僧云。福州来。雪堂云。沿路见好长老么。僧云。近过信州。博山住持本和尚。虽不曾拜识好长老也。雪堂曰。安得知其为好。僧云。入寺路径开辟廊庑修整。殿堂

  • 第四十三則 洞山無寒暑處·胡兰成

    第四十三則洞山無寒暑處舉:僧問洞山良价禪師:寒暑到來時如何迴避?洞山云:何不向無寒暑去?僧問如何是無寒暑處?洞山云:寒時寒殺闍黎,熱時熱殺闍黎。碧巖錄於此則,是以洞山禪師下五位回互正偏接人來解答。五位同互正偏是:正中偏、

  • 鲁迅先生年谱·许寿裳

    1937年许寿裳版的《鲁迅先生年谱》在鲁迅研究史上无疑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完整地介绍鲁迅生平的第一部年谱,而且也因许寿裳作为鲁迅一生中患难相交、荣辱与共的挚友之一,使得这部带有诠释意向的《鲁迅先生年谱

  • 大方等无想经·佚名

    梵名Maha^megha -su^tra 。凡六卷(或五卷、四卷)。北凉昙无谶译。又作大方等无相大云经、方等无相大云经、方等大云经、大云无相经、大云密藏经、大般涅槃经。略称无相经、大云经。今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内容叙述佛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