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春秋纂言总例卷七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纂言總例卷七    元 吳澄 撰

吉禮

四月三卜郊不從乃免牲【襄七】

四月四卜郊不從乃免牲【僖三十一】

四月四卜郊不從乃不郊【襄十一】

四月四卜郊不從乃不郊【成十】

正月郊牛之口傷改卜牛牛死乃不郊【宣三】

正月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鼷鼠又食其角乃免牛不郊【成七】

正月鼷鼠食郊牛牛死改卜牛四月辛亥郊【定十四】正月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四月辛巳郊【哀元】九月辛丑用郊【成十七】

【經書天神之祀此其一趙氏曰郊者天子所以事上帝也魯曷為有之成王尊周公故錫天子之禮不於日至避王室也卜用夏正於農耕之始也啖氏曰天子以冬至祭上帝又以夏之孟春祈穀於上帝謂之郊魯以周公之故得以孟春祈穀於郊郊皆用辛二月卜三月上辛不吉則卜中辛又不吉則卜下辛陸氏曰卜三旬皆不吉則不郊凡牲必養二牲一以祀上帝一以祀后稷帝牛有變則改卜稷牛以代之而别以他牛為稷牛者卜稷牛不吉及稷牛又死亦皆不郊凡不郊皆卜免牲卜免牲吉則免之不吉則但不郊而已不敢免繫牲待明年元牲時不用未成牲曰卜牲傷者亦曰牛澄按經之書郊者九龜違者四牛災者四非時大不敬者一□魯郊雖僭然行之已久視為常事故亦不書惟卜之不從牛之有變及時之大異於常而後書因以見其僭郊之非禮也三卜不從而不郊正也三不吉而至四卜四不吉而乃免牲瀆甚矣牛災洊作亦可見魯郊之僭鬼神亦弗之與也四月之郊固為不時然猶是夏時之春也九月則孟秋建申之月豈郊之時乎不卜日不卜牲而彊用其禮焉故特書曰用非時之甚不敬之大也】

大雩【二十】

【七月上辛大雩一季辛大雩附趙氏曰季辛不言大從上文可知也昭二十五八月大雩四○僖十一○襄二十八○昭三○昭二十四】

【九月大雩七○僖十三○襄八○襄十七○昭六○昭十六○定元○定七】

【秋大雩七○桓三○成三○襄五○襄十六○昭八○定七○定十二】

【冬大雩一○成七】

【經書天神之祀此其二雩祀為祈澤設諸侯雩于境内山川則祭地示也唯天子雩于上帝者為祀天神魯郊既僭王禮故其雩祀亦僭王禮經特書曰大雩以表其為天子祀上帝之雩而非諸侯祭山川之雩也左傳謂龍見而雩過則書龍見者孟夏建已之月經無書六月雩者盖得禮則不書七月八月九月則皆過時故書也書秋者史失其月然不出乎七八九之三月書冬則建酉之月穀已成熟尤為非時也魯有舞雩壇盖祀帝于壇如郊焉而用盛樂歌舞於壇上故名其壇為舞雩而日亦如郊之用辛也月令大雩帝在仲夏彼盖秦禮與古異】

日食鼓用牲于社【莊二十五○莊三十○文十五】

大水鼓用牲于社于門【莊二十五】

【經書地示之祭此其一社者祭地示也其祭存常祭其日有常日其事為常事故皆不書經所書社凡四非為社書也以遭日食大水之變而乃用牲于社為非禮故書爾】

乃免牲猶三望【僖三十一】

乃不郊猶三望【宣三】

乃免牛不郊猶三望【成七】

【經書地示之祭此其二望者望祭山川也天子祭四望謂望東西南北四方之山川而祭之每郊祀上帝必望祭山川天子郊禮舉則祭四望魯諸侯也以成王之賜雖許用王禮然郊祀不得用冬至而但得為孟春之郊郊後不得祭四望而闕其一方但祭三望皆殺於王禮也望祭在郊祀之後因郊而望也郊禮既廢則望禮可以不舉魯既不郊而猶三望故書以譏其非傳云猶者可以已之辭也又云不郊亦無望可也】

禘于太廟【禘者廟享之大禮自昔帝王之興推其基業功德之所起者為太祖太祖居第一廟曰太廟其尊蔑以加矣猶以報本反始之意為未足又推太祖之所自出追享于太祖之廟而太祖降居子孫之位以配食是之謂禘后稷為周太祖后稷出自帝嚳故禘嚳於太祖后稷之廟而以后稷配嚳也成王賜魯得禘則以文王為周公所自出故禘文王於太祖周公之廟而以周公配文王也逸禮有禘于太廟禮今篇名存而其禮亡】用致夫人【禘于太廟之禮雖大然經不書所以書者因用致夫人之非禮而書也用致夫人義見經註此不重釋僖八】○吉禘于莊公【夫禘者追享無廟之上世位于太廟之尊位而本廟之正主降居卑位以配食也此乃享新祔之莊公于其廟而已非别有所追饗而降莊公為配食也然則何以謂之禘欲尊莊公故僭用禘禮之盛樂於其廟而因名之曰禘爾非禘而曰禘書之以見僭用禘樂竊用禘名之罪喪未二十七月而遽吉祭故加吉字於禘之上新祔未可以稱宫故不曰莊宫而曰莊公其時閔公幼事出亂臣淫妻之所為無知不孝非禮非義而其名非實一舉而五惡具書法五字諸罪畢見真聖筆也閔二】

【經書人鬼之享此其一按吉禘于莊公有禘之名無禘之實雖是僖公以前事因其竊用禘名而附于僖公禘太廟之後以著其非焉】

大事于太廟【大事者祫也祫亦廟享之大禮亞於禘者也天子四親廟之上有二祧廟四親二祧為三昭三穆矣太祖之廟而七二祧之上親盡廟毁不與時享矣若有功德則别立為宗其廟百世不毁與太祖同非百世不毁之宗者其主皆藏於太廟之夾室三年一祫則太祖而下祧廟而上毁廟之主皆合食於太廟是之謂祫斯禮也天子有之諸侯則否魯既得禘又得祫是以毁廟之主亦有時合食於太祖之廟經所書大事于太廟是也先儒名此禮為大祫盖以又有時享之祫故加大字以别於時祫有祫者四親廟之主共享于太廟而毁廟之主不與也今正其名不以時享之祫為祫惟此大祫得專祫之名既專其名則不須加大字以别之也】躋僖公【有事于太廟之禮雖大然經亦不書所以書者因躋僖公之非禮而書也文二】○從祀先公【從者順也先公謂閔僖二公也文公時躋僖公於閔公之上後君位于前前君位于後是為逆祀今再復閔公位僖公之上而昔之逆者順矣故曰從祀定八】

【經書人鬼之享此其二因躋僖公而附從祀先公於後以備一事之始終】

時享

六月辛巳有事于太廟【大事者祫享之大禮也有事者時享之常禮也先儒名此為時祫禮記孔氏疏云迎高曾祖禰於太祖之廟合祭秦溪楊氏云為四時禴祠烝嘗祭羣廟禮煩乃於太祖之廟合高曾祖禰之主共祭之澄按時享之禮或分享於五廟或合享於太廟分享煩而難合享簡而易合享則書有事于太廟分享則書四時祭名或分或合均為時享故今謂此禮不得名為祫也】仲遂卒于垂壬午猶繹萬入去籥【有事于太廟常事不書為卿卒猶繹之非禮而書也宣八】

二月癸酉有事于武宫【諸侯惟祭禰祖曾高四親廟成公之時宣公文公僖公閔公為親廟上距武公十二世矣廟已久毁乃於戰鞌之後復祭其廟武公既有廟則亦以時而行享禮故書有事于武宫】籥入叔弓卒去樂卒事【有事于武宫本不書因為叔弓卒於祭所其事非常故書昭十五】

正月己卯烝五月丁丑烝【建子之月冬烝得禮無譏為下建辰之月再烝非時而黷祀故先書正月之烝以起下文桓八】

八月壬申御廪災乙亥嘗【趙氏曰譏不時又不改卜也澄按不時謂夏之季夏而秋嘗也改卜謂御廪災之後當用改卜次月之日也桓十四】

【經書人鬼之享此其三按王制所紀四時禴祠烝嘗之禮或特或祫程子云祭諸廟禮煩故每年四祭之中三祭合食於祖廟張子云天子七廟一日而行則力不給故禮有一特一祫之說特則祭一祫則徧祭春祭高祖夏祫羣廟秋祭曾冬又祫來春祭祖夏又祫秋祭禰冬又祫秦溪楊氏云張子一特一祫之說雖可通但言特者只祭一廟遺其餘廟恐有所不安不若程子之言簡而意備澄謂程子之言雖簡而意亦未備盖不言七廟之享是一日而行禮乎抑各日而行禮乎一日行禮則力不給若各日行禮諸廟皆須卜日齋戒必兩三月始可畢七廟之祭若諸廟不復卜日齋戒但連日接續行禮亦精神困憊無復可交神明今以張子特則祭一之說而釋之曰祭一者謂人君自祭此一廟也餘廟則大臣攝行其人君自祭之廟今年一時祭高一時祭曾明年一時祭祖之時祭禰周而復始四時四享一年特祠特嘗一年特禴特烝不專是春秋特而夏冬祫也如此庶幾近之又按有事于武宫叔弓涖事亦是以臣攝行君不在也姑附論于此俟精深於禮者議之】

廟【公羊傳曰周公稱太廟魯公稱世室羣公稱宫】

取郜大鼎于宋納于太廟【桓二】

【經書太廟者四其三見前并此凡四】

世室屋壞【文十三】

【經書世室者一左氏穀梁世作大非也今從公羊】

立煬宫【定元】○立武宫【成六】○丹桓宫楹【莊二十三】○刻桓宫桷【莊二十四】○桓宫僖宫災【哀三】○新宫災【成三】○考仲子之宫【隱五】

【經書宫者八煬宫一武宫二其一見前桓宫三僖宫一新宫一仲子之宫附見】

作僖公主【此主謂栗主也桑主作於虞祔之時栗主作於小祥之時既有栗主則埋其桑主僖公三十三年十二月薨文公元年十二月及一朞矣二年二月喪已十五月始作粟主怠慢於喪事無孝敬之心也文二年三月丁丑】

【天子諸侯之廟享必有主故以此附於宫廟之後】

告朔

閏月不告朔猶朝於廟【趙氏曰天子常以今年冬頒明年正朔於諸侯諸侯受之每月奉月朔甲子以告于廟所謂禀正朔也文公以閏非正不行告朔禮但以其朔日至廟拜謁而已不告朔而至廟謁故譏之文六】○五月公四不視朔【文公齊昭公之壻也文十四年齊昭公卒其弟懿公商人弑昭公之子舍而簒立執魯臣魯女以辱魯又侵伐不已文公遣季文子往求盟齊懿弗與之盟要文公親出文公憚於一往託為有疾以詐齊而不視其年二月三月四月五月之朔詐稱有疾不能出乃遣襄仲納賂求盟而後得盟既盟之後又復來伐至十七年文公強勉一出親與齊懿盟而後得免侵伐次年齊懿被弑矣視朔者告朔朝廟畢退而視朝聽政也前時閏月雖不告朔而朝廟聽政自若今既詐齊而不視朔則不告朔不朝廟可知文十六】

【告朔者一月一至太廟也故亦附於宫廟之後】

【初獻六羽隱五肆大眚莊二十二】

【以上事之無例可附者二附綴八十八例之終云】

春秋纂言總例卷七

猜你喜欢
  陈士义第十四·孔鲋
  提要·周宗建
  卷七十二·程公说
  卷七·车垓
  气寿篇第四·王充
  春秋传卷四·胡安国
  卷六十九·王与之
  禹贡指南六韵·毛晃
  卷三十五·佚名
  妙法莲华经序品第一·佚名
  体念观音菩萨的精神·太虚
  覆日本佐伯定胤书·太虚
  太子须大拏经·佚名
  卷七十六·佚名
  佛说佛名经卷第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灵 感·林徽因

    是你,是花,是梦,打这儿过,此刻像风在摇动着我;高阁古松,望着天上点骄傲;难怪阶前人忘掉黄昏,脚下草,长长流在天上一千首歌!铺香花,叫人心和心合着唱;衫裾飘忽映影在山溪前;给人的理想和理想上细香常伴着圆月静天里挂;直到灵魂舒展成

  • 卷六·梅鼎祚

    <集部,总集类,古乐苑钦定四库全书古乐苑卷六明 梅鼎祚 编燕射歌辞【一晋 宋 齐】【周礼大宗伯之职曰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宾射之礼亲故旧朋友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大行人掌大宾之礼大客之仪以亲诸侯以九仪辨

  • 卷二百四十九·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四十九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翠防南征録【八】华岳热中呈楚南僧炎帝执鞭驱赤龙火车万乗烧长空长空万里俱蕴隆流金烁石天地同我来亭亭日当午欲避骄旸竟无所愿求一洒杨栁枝化作东

  • 小诗二首记老友申无量语·刘半农

    一我竟再也找不出这样的一个人, 我就不得不付之于冥空的理想了。 冥空的理想足以陷我于“徒自苦”, 但若随便找个人来我就更苦了。二她黯然的向我说: “当初我爱你,你没法儿爱我; 现在你爱我,天啊!我又没法儿爱你。” 我相信

  • 列传第一百四十八 奸臣·欧阳修

    许敬宗,字延族,杭州新城人。父善心,仕隋为给事中。敬宗幼善属文,大业中举秀才中第,调淮阳书佐,俄直谒者台,奏通事舍人事。善心为宇文化及所杀,敬宗哀请得不死,去依李密为记室。武德初,补涟州别驾。太宗闻其名,召署文学馆学士。贞

  • 卷一百三十四·毕沅

      ◎宋纪一百三十四 ∷起重光大荒落正月,尽九月,凡九月。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绍兴三十一年金正隆六年   春,正月,甲戌朔,日有食之。   壬午,金主以将如南京,命司徒、御史大夫萧玉为

  •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一百十四·乾隆

      明  庄烈帝  【戊辰】崇祯元年春正月诏中官非命不得出禁门  尊熹宗皇后为懿安皇后  三月徳陵  諡曰悊皇帝庙号熹宗  【明史赞曰明自嘉靖而后纲纪日以陵夷神宗末废坏极矣虽有刚明英武之君已难复振而

  • 卷二十三下·徐一夔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二十三下 嘉礼 皇太子加元服 总序 孔子曰世子冠於阼以着代也醮於客位加有成也三加弥尊喻其志也冠而字之敬其名也虽天子之元子犹士也其礼无变天下无生而贵者故也唐开元礼皇太子冠临轩以命宾赞黄

  • 卷第廿七·佚名

    續日本紀卷第廿七〈起天平神護二年正月、盡十二月。〉右大臣從二位兼行皇太子傅中衛大將臣藤原朝臣繼繩等奉勅撰」高野天皇二年春正月甲子。詔曰。今勅〈久〉掛畏〈岐〉近淡海〈乃〉大津宮〈仁〉天下所知行〈之〉天皇

  • 春秋辨义卷首二·卓尔康

    明 卓尔康 撰经义二唐应徳曰春秋之难明也其孰从而求之曰孔子尝自言之矣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斯民三代所以直道而行者也春秋者圣人有是非而无所毁誉之书也直道之所是春秋亦是之直道之所非春秋亦非之春秋者所以寄人直道

  • 第二章 22·辜鸿铭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辜讲孔子说:“我不知道人如果没有信誉,如何与之相处?大马车没有挽具如何拉车?小马车没有马具如何行进?”

  • 卷一百二十一·卫湜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一百二十一  宋 卫湜 撰坊记第三十孔氏曰案郑目録云名曰坊记者以其记六艺之义所以坊人之失者也此於别録属通论严陵方氏曰君子之坊民舍礼何以哉故经解曰礼禁乱之所由生犹坊止水之所自来也当

  • 卷四·王元杰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谳义卷四     元 王元杰 撰闵公公名开庄公子惠王十六年即位闵谥也在国逢难曰闵经元年春王正月胡氏曰不书即位内无所承上无请命也谳曰庄公既薨子般继卒鲁国内乱而无君庆父利幼而立闵是不得承国

  • 卷十五·赞宁

    ◎明律篇第四之二(正传十九人附见三人)○唐余杭宜丰寺灵一传释灵一,姓吴氏,广陵人也。神清气和,方寸地虚,与大和元精合其纯粹。年肇九岁,僻嫌朽宅,决入梵园,堕息慈之伦,禀出家之制。暨乎始冠,受其具足,学习无倦,律仪是修。示见谈笑

  • 相宗络索·王夫之

    八识前五识 &ldquo;眼&rdquo;,九缘生。&ldquo;耳&rdquo;,八缘生,不择明暗,故不缘明缘。&ldquo;鼻&rdquo;&ldquo;舌&rdquo;&ldquo;身&rdquo;三,俱七缘;香、味、触俱合境方取,不缘空缘。第六意识 即意即识,五缘生。不倚五根,别

  • 波罗奈人身贸供养缘品第四·佚名

    【古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国中有大长者。生一男儿。面首端正。既生数日。复能言语。问其父母。世尊在不。答曰故在。复更问曰。尊者舍利弗阿难等。悉为在不。答言悉在。父

  • 玉蟾记·崔象川

    又名《十二缘玉蟾记》、《十二美女玉蟾缘》、《十二缘评话》。章回小说。署“通元子黄石著”,据孙楷第考证疑为清崔象川著。六卷五十三回。叙明嘉靖间大将军张经受严嵩奸党陷害,满门抄斩。其子张昆被家人救出,通元子赠其

  • 金方镇年表·吴廷燮

    军事史书。清吴廷燮撰。作者有感于前代金史多有散亡,遂将正史中之诸方镇(总管)析出,汇成此表。凡一卷。所记事始于金收国元年(1115年),止于天兴三年(1234年),此百多年间诸方镇之姓名、兵战、升擢、贬谪等事皆有所录。因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