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44章 昏义

婚礼,这是一种将要结合两性之好、对上关系到祭祀宗庙、对下关系到传宗接代的子L仪,所以君子很重视它。所以,在婚礼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这五个步骤中,每逢男方的使者到来时,女方家长都是在庙里铺设筵几·,然后拜迎使者于门外。进入庙门,宾主揖让升阶登堂,在庙堂上听使者传达男方家长的意见。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表示对婚礼的敬慎和郑重其事。

父亲亲自向儿子敬酒而命其迎亲,这表示男方处于主导地位。儿子奉命前去迎娶,女方的父母在庙里铺筵设几,然后到庙门外拜迎女婿。婿执雁进入庙门,宾主揖让升阶登堂,婿行再拜稽首之礼,把雁放在地上,这表示是从新妇父母手里领回了新妇。然后妇随婿下堂出门。婿亲自驾驶妇所乘坐之车,又将挽以登车的这都是有意表示亲爱的举动。婿为妇驾车,待车轮再由仆人代婿驾驶。婿乘己车前导,在自家的大门妇后给圈递三,索动绳转外等候。妇到达,婿向妇作揖,请她一同进门。进入婿之寝室,婿与妇共食同一姐中的牲肉,又各执一瓢以饮酒,这表示夫妇一体,不分尊卑,希望他们相亲相爱。

飞通过敬慎郑重其事的婚礼而后夫妇相亲,这是婚礼的基本原则,也从而确定了男女之别,建立起夫倡妇随的夫妇关系。正因为男女有别,所以才会有夫倡妇随的夫妇关系;正因为有夫倡妇、随的夫妇关系,所以才会有父子相亲;正因为有父子相亲,所以君臣才能各正其位。所以说,婚礼是各种礼的根本。

在众礼当中,冠礼是礼的开始,婚礼是礼的根本,丧礼、祭礼最为隆重,朝礼、聘礼最能体现尊敬,射礼、乡饮酒礼最能体现和睦,这就是礼的大概情况。

第二天,新妇早早起床,洗头洗澡,准备拜见舅姑。天大亮时,赞礼的人将妇弓}见给舅姑。妇手捧容器,内盛枣子、栗子和肉干,以此作为进见之礼。赞礼的人代表舅姑向妇赐以甜酒。妇先以脯酿祭先人,又以甜酒祭先人。行过以上的礼节,就表示作媳妇的礼完成了。舅姑进入室内,妇以一只煮熟的小猪向舅姑进食,这是表示新妇开始履行孝养的职责。第二天,舅姑共同用一献之礼慰劳妇,而妇应把姑酬己之酒放下不再饮。舅姑先从西阶卞堂,然后妇从东阶下堂,这表示新妇已有资格代姑主持家中内务了。

成就了妇礼,表明了妇顺,又进一步表明了妇有代姑主持家务的资格,所有这些,就是为了强调对妇在顺从上的要求。所谓妇的顺从,首先是要顺从舅姑,其次是要和家中其他女性和睦相处,然后才是让丈夫称心满意,从而完成妇女应做的女工,谨慎地守护柴米油盐等物的储藏。所以,上述对妇顺的要求都做到了,家庭内部才能和谐安定;内部和谐安定了,然后家才会长久,所以圣王很重视妇顺。

因终古时候妇女在出嫁前的三个月,如果该妇女与国君还是五服以内的亲属,就在国君的祖庙里接受婚前教育;如果已经出了五服,就在大宗子的家里接受这种教育。由女师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教成以后,要举行教成之祭,这是向祖先察告,婚前教育已经完成。祭时用鱼作姐实,用薪、藻这两种水草作羹菜,这些祭品都属于阴性一类,所以用来造成妇人的顺从飞。

古代王后设立六宫,妇官有三夫人、十尸御妻,以管理普夭之下对妇女的教育九缤、二十七世妇、八,以显扬妇女应有的顺从,所以天下家庭和睦安定。天子设立六官,男官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管理天下的政事,以显扬男子应有的教化,所以政事和谐,国家安定。所以说:”天子管理对男子的教化,王后管理对妇女顺从的教育;天子治理政务,王后治理妇女事务;天子审察三公等官是否尽职,王后审察三夫人等官是否尽职。男教与妇顺形成风俗,内外协调一致,国与家都安定有序,做到了这一步,就叫作盛德。

所以,如果男子的教化没有搞好,政事失当,上天就会表示谴责,发生曰蚀;如果妇人的顺从没有搞好,妇人的事务处理失当,上天就会表示谴责,发生月蚀。所以,发生曰蚀的时候,天子就身穿白色衣服,表示自我反省,还要督促六官改进工作,彻底除掉政事中的错误;发生月食的时候,王后就身穿白色衣服,表示自我反省,还要督促六宫改进工作,彻底除掉在妇女问题上发生的错误。所以,天子和王后,就好比曰之与月,阴之与阳,是相辅而后相成的关系。因为天子掌管男教,所以属于父辈;因为王后掌管女顺,所以属于母辈。所以说,天子和王后,就好比父亲和母亲。因此,天子死了,诸侯和大臣就要为他服斩衰,这和为父亲服斩衰是同样道理;王后死了,就要为她服齐衰,这和为母亲服齐衰是同样道理。

猜你喜欢
  君臣上第三十·管仲
  殊好第三十九·佚名
  中庸集解原序·石墪
  常语笔存·汤斌
  山公九原·冯景
  卷二十·沈棐
  第十四章 16·辜鸿铭
  第一章 醒觉·林语堂
  卷十八·曾国藩
  卷四·佚名
  卷五十七·道世
  开元释教录卷第十·智升
  跋说诸佛世尊菩萨尊者名称歌曲·太虚
  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卷中·佚名
  法华义记卷第四·法云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九·董康

      ○絡冰絲·雜劇   明季杭州人徐翽撰。事出嫏嬛記。   記曰。梁沈休文雨夜齋中獨坐。風開竹扉。有一女子攜絡絲具。入門便坐。風飄細雨如絲。女隨風引絡。絡繹不斷。斷時亦隨口續之。若眞絲焉。燭未及跋。得

  • 渺小·徐志摩

    我仰望群山的苍老,他们不说一句话。阳光描出我的渺小,小草在我的脚下。我一人停步在路隅,倾听空谷的松籁;青天里有白云盘踞——转眼间忽又不在。

  • 卷244 ·佚名

    路振 赠安邑簿伍彬归隐 考终秋鬓白,归隐旧峰前。 庭树鸟频啄,山房人尚眠。 寒岩落桂子,野水过茶烟。 已结劳生念,虔心向竺干。 闾丘泳 次袁说友巫山十二峰二十五韵 舟行观山无定姿,篷底兀坐真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八·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十年冬十月壬申朔秘书省正字温草监登闻检院马竤罢时言者论二人专守偏见讥议纷然望使各与外任庶几人知好恶国是自定乃以革通判洪州癸酉资政殿大学士知福州张浚以明堂恩复观文殿大学士 左朝请大夫范埙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三·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元年三月戊戌朔诏海州淮阳军兵马钤辖李进彦武义大夫耿进各以所部舟师听吕颐浩节制寻并以为江东安抚大使司统制官进以此月丙午除进彦以乙卯除 自驻跸南京以来军士日给食钱比数十日一犒设前是水军统制

  • 春秋战国异辞卷五十·陈厚耀

    赵烈侯烈侯元年魏文侯伐中山使太子击守之六年魏韩赵皆相立为诸侯追尊献子为献侯【史赵世家】烈侯好音谓相国公仲连曰寡人有爱可以贵之乎公仲曰富之可贵之则否烈侯曰然夫郑歌者枪石二人吾赐之田人万亩公仲曰诺不与居一

  • 谷山笔麈卷之四  相鉴·于慎行

    宋时,宰相省阅进奏文书,同列多不与闻。熙宁初,唐介参政,谓首相曾公亮曰:「身在政府而事不与知,上或有问,何辞以对?」乃与同视。后遂为常。介之请,公亮之从,皆政体也。朝廷防宰相之专,设参知以为陪贰,而不与省阅,职守安在?势之所归,不

  • 二百一十七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佚名

    康熙五十五年七月初五日 江宁织造.主事奴才曹(兆页)跪奏:恭请万岁圣安。本月初三日家奴赍捧摺子回南,伏蒙批旨:闻得浙江雨水甚多,民食维艰等语,未知是否?尔可细细访问,奏闻要密才好。钦此钦遵。奴才随遴选小心诚实家人,密往杭州

  • 第二十六卷 仕绩 一 七·缪荃孙

    常 州 府 四 清(上)庄应会庄应会,字春侯,武进入。起元子。崇祯戊辰进士,廷对二甲第一。历司仪曹,督学闽中。顺治初,以荐举补江西参政。金声垣乱,远近披靡,应会不为动,得间奔大将军谭泰营,具言贼可歼状。事平,以军功迁

  • 前集原序·宋名臣言行录

    宋名臣言行录前集原序予读近代文集及记事之书观其所载国朝名臣言行之迹多有补於世教者然以其散出而无统也既莫究其始终表里之会而又汨於虚浮怪诞之说予常病之於是掇取其要聚为此书以便记览尚恨书籍不备多所遗阙嗣有所

  • ·檄淡水谢守戎·丁曰健

    昨擒获孽丑黄来,供称台湾山后,尚有匪类三千人,皆长发执械,屯聚山窝,耕田食力,又有艘舰往来;其词甚谬。本镇治贼素严,黄来既获,自料必死,故为危言以延数月之命,岂有他哉!然君子思患预防,明知其为谬妄,亦不得以其谬妄而

  • 郭祖深传·李延寿

    郭祖深是襄陽人。梁武帝初起兵时,以门客的身份跟随。后来又跟随蔡道恭在司州。北方沦陷后南归。上书陈说边境的情况,不被采用。后被选拔为县令兼南梁郡丞,改任后军行参军。梁武帝对家人溺爱疏于教育,朝政废弛,祖深就抬着棺

  • 卷六·佚名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御选明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臣奏议卷六陈治道疏【弘治元年】      马文升臣窃惟赞襄治道固在於百司纠正百司莫先於风纪风纪正则百司自尔各尽其职百司尽职则庶绩咸熙而治道隆矣自

  • 卷十三·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十三旗分志十三八旗佐领十三【镶红旗满洲佐领 镶红旗包衣佐领管领分管】镶红旗满洲佐领下【四参领至五参领】第四参领第一佐领系国初以完顔地方来归

  • 道余录序·道衍

    余曩为僧时,值元季兵乱,年近三十,从愚庵及和尚于径山习禅,学暇则披阅内外典籍,以资才识。因观河南二程先生遗书,及新安晦庵朱先生语录。三先生皆生赵宋,传圣人千载不传之学,可谓间世之英杰,为世之真儒也。三先生因辅名教,惟以攘

  • 太上救苦天尊说消愆灭罪经·佚名

    太上救苦天尊劝人为亡人建道场,礼拜地狱十王,以求超度。地狱十王之称,始自唐末。本经于王号之后又加真君号,其出现当更迟于唐。

  • 远志斋词衷·邹祗谟

    词话。一卷。清邹祗谟撰。邹祗谟,生于明崇祯年间,清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晚年广为交际,与王士禛过从甚密。工词,有《丽农词》二卷。《远志斋词衷》共六十三则,着重论述词的体制、词牌、声韵以及风格特色诸方面,并对前人

  • 沈馆录·佚名

    《沈馆录》共7卷。朝鲜人撰。崇德元年(1636),清太宗皇太极亲征朝鲜,第二年正月,朝鲜国王李倧力尽降清,以世子李澂等作为人质留在沈阳城德胜门内(今沈阳大南门),后称“高丽馆”,历时8年。《沈馆录》即在此地由留馆诸臣撰写,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