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毛氏传卷十四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

僖公【公名申庄公子闵公庶兄也母成风諡法小心畏忌曰僖】

元年

春王正月【不书即位说见前】

齐师宋师曹师次于聂北救邢【曹师左传作曹伯误】

此狄又伐邢而齐统诸侯以救邢之师也师虽衆而大夫帅师君不亲将故称国焉此是书例谷梁见左传经文有曹伯字而不知其误遂谓曹小国不宜称师称师则必君在师中矣夫君在师中当称曹伯其所以不称伯者以春秋欲贬桓桓不侯则曹亦不伯也其所以贬桓者以其救邢而先次聂北则缓不及事救非所救也此则抝曲揉直之已甚者揆其故皆以经文有曹伯二字误之然且不会全经不考本末此一救邢尚疑为庄三十二年冬狄伐邢之事则距此救时已三年矣公谷二传遂奋然曰邢亡曰灭邢曰封邢曰邢复见竟忘前此伐邢已有闵元年齐人救邢之经猘犬狂吠可笑已极全不思邢未尝灭其但书再救而不书再伐者以邢不来告再伐故也若其先次而後救者正以救之之速狄尚在国杂然相持是必次师其地略觇动静而然後邢人知所向往立散其衆而奔诸侯之师于是玉石分明师遂迸力逐狄狄弃邢而逃乃得收狄所俘之器物而迁邢而还之故传曰诸侯救邢邢人溃【散也】师遂逐狄人具邢器用而迁之师无私焉此与襄二十三年叔孙豹帅师救晋次于雍榆有同例者胡氏吠声又谓先次後救讥救之缓夫公羊所谓缓不及事者谓邢亡也今邢亡否也所谓不及事者谓狄去而救始至事不相及也今事不相及否也然且曲为之例以杜人之口曰齐桓伐楚次于陉与其慎也此则讥其缓夫伐师可以缓而救师必不可以慎此何说耶聂北邢地名

夏六月邢迁于夷仪【公羊作陈仪】

此齐迁邢如邢自迁者传曰邢迁如归

齐师宋师曹师城邢

【远宗曰谷梁以前救邢称曹师为贬桓此又曰美桓何也岂曹原可称师乎】

秋七月戊辰夫人姜氏薨于夷齐人以归

闵二年传哀姜孙于邾齐人取而杀之于夷以其尸归僖公请而葬之据此则哀姜在邾齐桓以伯主行诛乱之典不讳亲恶故取姜至夷而杀之夷者齐地也既杀于夷竟以尸归齐谓义当与鲁絶不当还鲁僖公不忍谓子无絶母之义请尸还葬夫然後桓公许之而姜氏丧归杜氏云齐侯既杀哀姜以其屍归絶之于鲁而僖请丧还则此书以归者归于齐非归于鲁也公谷不善解经谓为归鲁而胡氏又遵之然则十有二月夫人氏之丧至自齐岂七月已归十二月又归耶岂七月已归鲁十二月反至自齐耶夫传春秋者当读春秋予尝谓公谷胡氏全然不读春秋者春秋有本经有前後经传七月之经而不知有十二月此不读本经者也乃经有前後可以比例如经书以归不一皆是归其国非归他国者隐七年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是归戎也昭十三年晋人执季孙意如以归是归晋也蔡灭沈以沈子嘉归是归于蔡郑灭许以许男斯归是归于郑若来归我则必如庄六年齐人来归卫俘归之他国则必如成八年晋侯使来言汶阳之田归之于齐以明明有例之书法而全不一解传春秋谓何

楚人伐郑

前此皆称荆此春秋书楚之始也其伐郑者传曰郑即齐故也即者就也

八月公会齐侯宋公郑伯曹伯邾人于柽【公羊邾作邾娄柽作朾】传盟于荦谋救郑也荦即柽宋地

九月公败邾师于偃【公羊邾作邾娄偃作缨】

传公败邾师于偃虚丘之戍将归者也虚丘之戍无解服?云虚丘鲁邑鲁有乱邾遣兵戍虚丘鲁与邾无怨因其将还要而败之所以恶僖公也夫僖公与季友同奔于邾邾方为之主则德之不暇况虚丘为鲁戍而归而败之则狗豖豺狼不若矣且前一月方同盟于柽而可遽为瘈噬乎若公羊谓怨邾以夫人与齐为母复雠则齐召姜氏邾安能禁齐杀姜氏与邾何涉公不雠齐而雠邾是恶杀而责刃也故杜氏谓邾还姜氏後因戍虚丘思以侵鲁及僖以姜氏请齐齐将归姜邾人始撤其戍去而鲁乃要而败之虽似近理然亦何据焉况偃属邾地则与戍鲁要败情事不合凡此者概当以阙疑置之可耳

冬十月壬午公子友帅师败莒师于郦获莒挐【郦公作犂谷作丽】

传莒人来求赂【以还庆父也】季友败诸郦郦鲁地则莒师至鲁矣夫赂可也求赂不可也况以师求赂乎挐莒子弟名

谷梁公子谓莒挐曰吾二人不相悦士卒何罪屏左右而相搏公子处下左右曰孟劳孟劳者鲁之宝刀也公子遂取而杀之称获者恶其绐也夫经明书败其师获其人而以搏杀乎考书例搏杀与战杀称获不同

十有二月丁巳夫人氏之丧至自齐

丧自齐来以姜屍在齐也其得来自齐以公曾请之也礼丧至必告庙此以告故书则礼也而文亦寓焉【丧至不再告则前以归非归鲁更可知矣】若氏无姜字明系阙文既已讳恶则例无可贬必欲有贬则不去夫人字而单去姜字不可也况书薨书葬夫人小君称谓历然夫葬将祔庙小君之主将入祢室彼时尚不贬而独于告庙时一贬之世无此理若公羊谓丧至最重则夫人之丧至自他国事当极变变礼何重轻也

二年

春王正月城楚丘

楚丘卫邑也此与前城邢例同然彼言城邢此不言城卫者以邢迁夷仪而齐所城者则即其所迁之地所谓迁而後城者也其所城即邢也今卫迁于漕而齐所城者乃在别邑之楚丘则是城而後迁者也其所城时非卫也故曰迁有先後城则一焉胡氏不解迁与不迁之说妄谓邢未灭故迁卫灭故不迁未灭可封灭即不可封【未灭诸侯可相恤灭则须天王封之】因以此定封邢封卫之褒贬则又大梦矣邢与卫同被狄伐同一徙都又同一封国而城邢则美救患城楚丘则刺擅权亦思其一灭一不灭何所分别何所徵验胡所信从者惟此公谷前师次聂北时公谷谓邢灭因救缓而胡亦遂以次师为缓救罪今又未灭耶然则何以定辞也

夏五月辛巳葬我小君哀姜

虞师晋师灭下阳【下公谷作夏】

传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公曰宫之奇存焉对曰宫之奇懦而不能强谏虽谏将不听乃使荀息假道于虞虞公许之宫之奇谏不听遂起师晋里克荀息会虞师伐虢灭下阳【虢名】先书虞贿故也【时虞请先导故先虞然传以文例言】

按此晋师为晋献公公不亲将故称师虞公者太王次子仲雍之後武王克商封于虞史记名周北虞公是也虢公王季子虢仲之後名虢公丑国语虢公梦神执钺传帝命曰使晋袭于尔门公不戒至是晋果至後六年虢亡

秋九月齐侯宋公江人黄人盟于贯【公羊作贯泽宋地】

江黄楚与国来盟则楚党离矣人者其大夫也

冬十月不雨

楚人侵郑

三年

春王正月不雨夏四月不雨

杜氏云一时不雨必书首月故此连上冬十月春正月夏四月而统记之至下六月然後雨则已二百四十日不雨矣第传谓不曰旱不为灾也史之书此但以记异而谷梁谓君有志于民则书之夫史记灾祥岂以君意为详略乎

徐人取舒【徐舒小国名徐在下邳僮县舒在庐江舒县】

六月雨

秋齐侯宋公江人黄人会于阳谷【阳谷齐地】

传谋伐楚也公羊桓公曰无障谷【即孟子无曲防】无储粟【即无】

【遏籴】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

冬公子友如齐涖盟【公子友谷作公子季友涖公谷作莅】

传齐侯为阳谷之会来寻盟故季友如齐涖盟公羊曰来盟来盟乎我也涖盟往盟乎彼也

楚人伐郑

传楚人伐郑郑伯欲成孔叔不可曰齐方勤我弃德不祥乃止

四年

春王正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侵蔡蔡溃遂伐楚次于陉

传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先是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絶之也而蔡人嫁之至是以蔡与楚近先侵蔡而後伐楚遂者继事之词也楚子使与师言曰不虞君之涉吾地也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汝实征之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尚书包匦菁茅为祭时滤酒之用】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楚于僖立三年三书伐郑齐桓会柽盟贯俱未有以救之则此时进兵当直责其伐郑之罪而反扳援往事与丁零盗苏武牛羊并案何异此理绌语遁词令之最不善者然而无讥者伐楚故也若胡氏谓当请天讨不宜专伐则欲以惠王之庸弱而使之行令势必不能且讨罪救患诸侯本事谁谓齐桓不当救郑患讨楚罪者春秋无义战彼善有之此彼善者也

夏许男新臣卒

此随齐伐楚而死于师者男其爵新臣其名也【说见前】若其但书卒而不书卒于师者史文有详略无义例也胡氏袭刘敞之说谓必归许而死于其国故不书卒师则召陵之盟尚在卒後此时诸侯未散也故後屈完盟诸侯有云师次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观之然後完与诸侯盟而谓许男先归乎且胡氏不读葬许穆公传乎

楚屈完来盟于师盟于召陵

屈完楚大夫来盟者楚使之来也其可不言使者书例如此此与庄十四年单伯会伐宋二十三年祭叔来聘闵元年齐仲孙来二年齐高子来盟并同诸说谓尊完又谓尊桓又谓完有权皆不读春秋者矣特传称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屈完乃及诸侯盟则祗此一盟而经称盟师又称盟召陵则似实有两盟者传文或略之也

齐人执陈辕涛涂【辕公谷作袁】

辕涛涂陈大夫据传辕涛涂恐师还经陈郑间必费供应绐齐桓观兵东夷由郯莒徐夏而循海以归申侯告不便齐遂执涛涂命我公会江黄伐之传谓之讨不忠是也

秋及江人黄人伐陈

及者公及也伐陈说见前

八月公至自伐楚

此告至于庙故书但公伐楚後又伐陈此祗告伐楚者以公出时祗以伐楚告故也其例与後六年公伐郑又救许祗书公至自伐郑正同公羊疑伐陈後楚叛盟而公再伐故书伐楚此属梦梦而谷梁又妄自立例谓有二事偶则以後事致若後事小则以先事致此不致伐陈而致伐楚者大伐楚也此皆由不识公至告庙之礼以致有此然且六年伐郑谷梁胡氏皆与救许较大小夫救许不小于伐楚矣说见桓三年公至自唐传

葬许穆公【穆公羊作缪】

传许穆公卒于师葬之以侯礼也凡诸侯薨于朝会加一等【诸侯命有三等公上等侯伯中等子男下等】死王事加二等於是有以衮歛【公服】

冬十有二月公孙兹帅师会齐人宋人卫人郑人许人曹人侵陈【兹公羊作慈】

传叔孙戴伯【兹諡戴伯即叔牙子】会诸侯之师侵陈陈成归辕涛涂【以陈服罪而归之】

五年

春晋侯杀其世子申生

初晋献公娶于齐曰齐姜生太子申生及秦穆夫人而死【传称烝于齐姜生太子则齐姜武公妾其所生安得称太子乎若史世家谓娶齐桓之女则桓方兴伯安能不一顾所出如此】又娶戎二女大戎生重耳小戎生夷吾及伐骊戎得骊姬生夷齐其娣生卓子则嬖之甚姬欲立其子乃赂外嬖梁五与东关嬖五【嬖在外名梁五在东关名东关五晋人称二五耦】谓曲沃宗邑先君庙所在蒲边秦屈边翟当令太子居曲沃重耳居蒲夷吾居屈以镇之而夷齐卓子遂得擅有君国焉既而献公作二军自将上军太子将下军以伐霍伐魏伐耿皆灭之遂为太子城曲沃而赐赵夙耿赐毕万魏以为之大夫乃复使太子伐东山胜之还自稷桑姬乃谓公曰太子势成欲图君矣复谓太子曰君梦齐姜必速祭祭归肉于公姬寘毒而献之覆酒于地地坟与犬脯犬毙与小臣小臣亦毙乃泣曰太子忍哉君老旦暮耳曾不能待而欲弑之公杀太子傅杜原欵太子奔新城自经死姬曰二公子皆知之重耳逃翟夷吾逃梁此因晋以杀太子事告故书

?伯姬来朝其子

杜云伯姬来宁宁成风也夫僖公为成风子其年最长尚有伯姬者以庄廿五年归?至是约一十四年则姬年当在三十以往益信成风始娶在孟任先矣礼诸侯世子有相朝之义此以子尚幼故母帅而行之谓之朝其子正义曰?伯姬来絶句来者来归宁也朝其子犹言其子朝也

夏公孙兹如牟【兹公羊作慈】

传曰公孙兹如牟娶焉则因聘在牟而假聘以行娶者牟国名桓十五年有牟人来聘公孙兹见前

公及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会王世子于首止【止公谷俱作戴後同】

王世子者惠王之太子郑即襄王也惠王以惠后故将废太子郑而立王子带故齐桓帅诸侯会王太子以定其位首止卫地

秋八月诸侯盟于首止

前会王世子以定其位会之而已不敢盟也何也卑不与尊盟也至是则诸侯自为盟焉此皆书其事而美自见者其後九年公会宰周公齐侯宋公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葵丘九月戊辰诸侯盟于葵丘书例正同或又引昭十三年公会刘子及诸侯于平丘八月甲戌同盟于平丘无诸侯字遂谓复举诸侯即是尊世子而不敢与盟之义则同一王臣尊宰孔而不尊刘子不可解矣春秋书法贵实刘子与诸侯同盟则同盟耳王世子与宰周公俱不与诸侯同盟则诸侯盟耳谷梁云复举诸侯公羊曰一事再见胡氏曰书之重词之复皆不通之论也左传于首止之盟曰诸侯盟则世子不盟也于葵丘之会曰宰孔先归则诸侯自盟也

郑伯逃归不盟

传王使周公召郑伯曰吾抚汝以从楚辅之以晋可以少安【言主楚而助以晋可拒齐也】盖欲废太子而不欲定其位也郑伯遂逃归不盟

楚人灭弦弦子奔黄

弦近楚小国传曰楚使鬭谷於菟灭之

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

冬晋人执虞公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不听宫之奇以其族行八月甲戌晋围上阳十二月灭虢虢公丑奔京师晋师还馆于虞遂袭虞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而修虞祀且修其职贡于王

六年

春王正月

夏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曹伯伐郑围新城

此伐其逃盟也新城郑邑

秋楚人围许诸侯遂救许

此楚以救郑围许而诸侯即救许而释郑遂者继事之词亦速词

冬公至自伐郑

此告至也公伐郑後又救许而祗告伐郑者以告出在伐郑故也此与前四年公至自伐楚例同

七年

春齐人伐郑

前以诸侯之师伐郑郑未服而释以救许故此复伐之

夏小邾子来朝

即郳犂来也初得王命而别封于邾故称小邾此是小国新立君而相朝之礼

郑杀其大夫申侯

初辕涛涂之误军归也郑大夫申侯实沮之故齐桓执辕涛涂而赐申侯以虎牢其後涛涂劝申侯城虎牢而谮于郑伯已有间矣今齐屡伐郑郑思杀申侯以悦于齐以为申侯者本申国之甥而为楚文王所宠文王将死予之璧而使之他国曰子专利而不厌恐不免也至是城虎牢专地利而又故为楚所嬖杀楚嬖则齐憾可释矣此则专杀大夫之至无理者申侯申氏侯名

秋七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世子欵郑世子华盟于甯母【谷梁作宁母】

传曰谋郑也时郑太子请齐去泄氏孔氏子人氏三族以悦齐管仲以其奸父命不许于是太子华得罪于郑郑伯乃使人请盟于齐

曹伯班卒【班公羊作般】

公子友如齐

冬葬曹昭公

八年

春王正月公会王人齐侯宋公卫侯许男曹伯陈世子欵盟于洮郑伯乞盟【陈世子欵下公羊有郑世子华误文】

按上年闰月惠王已崩襄王虑大叔带【襄王弟惠后子】之难【惠后欲废王立带故前有首止之会】畏不立故不发丧而告难于齐齐因为此盟使襄王定位而後发丧例王人内臣之微者然亦王国通称二十九年翟泉之会以王子虎为王人是也王人亦皆可与盟文十年及苏子盟于女栗襄三年公会单子诸侯盟于鸡泽是也惟王世子不与耳【见前盟首止传】乞盟请服也乞盟在盟後则洮盟不入矣或别作他盟未可定耳

夏狄伐晋

晋伐狄败于采桑故狄报伐之

秋七月禘于太庙用致夫人

此禘所自出之禘非吉禘也礼纬称五年一禘而杜云三年大祭之名皆无定据若此夫人则传曰秋禘而致哀姜焉以哀姜既葬则殡庙祔姑礼所当有而至是始致主者以未行吉禘之礼故逡巡焉但传又以为非礼则以哀姜见杀礼有不薨于寝则不致之例姜在所不致者故非礼也公羊谓致非致主此当是朝庙之礼以夫人初至而舍荐于庙者僖本聘楚女为嫡齐女为媵乃齐先致女而胁僖公以朝庙是以妾为妻故谓非礼此不知何据云然然朝庙谒至当另有期安得藉大禘之时杂行其礼此为不合若谷梁谓以妾为妻是僖公之母成风致主宗庙则不会全经不记文四年夫人风氏薨五年葬小君成风之文谓夫人之卒葬之已是大谬而胡氏又从谷梁注刘向范甯之说以为成风未死僖公于祭庙之时立为夫人夫子无立母之义僖既为君则母以子贵在成风自为夫人何必再立况世无先君死後立夫人者又况立后自有典礼升食非策立之地出王非锡命之主宗祝祼献不能司翟褕鞶监拜赐登降之用而欲使秉鬯之子无端立母则直是猘犬狂吠而以说春秋欲春秋不亡得乎

鲁宜用禘予前已历言之胡氏必引孔子郊禘非礼一叹以为僭越夫僭越谓羣公用之耳非周公亦僭越也且礼记所引语俱未实也杂记谓孟献子曰七月日至可以有事于祖七月而禘自献子为之则此所书禘正是七月斯时献子未生也周之七月为夏之五月故曰日至是以明堂位又云季夏六月以禘礼祀周公然则大禘与时禘原是夏月礼记之不足凭如此

冬十有二月天王崩

惠王实以前年闰月崩至是来告说见前

九年

春王正月丁丑宋公御说卒【正月公谷作三月御谷作御】

夏公会宰周公齐侯宋子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葵丘此定王位也宰周公太宰而食采于周者天子之三公也传称宰孔孔其名也宋公称子者是时宋桓公卒襄公立而以桓未葬故襄公称子亦礼例也传王使宰孔赐齐侯胙【礼二王之後归膰此以尊齐故赐之】曰天子有事于文武【周七庙外别有文武庙专祭故专称文武若七庙则焉得称文武乎】使孔赐伯舅胙齐侯将下拜孔以王命止之对曰天威不违颜咫尺下拜登受

秋七月乙酉伯姬卒

不称国以未嫁也称字许嫁也惟许嫁故得书卒

九月戊辰诸侯盟于葵丘

传宰孔先归故诸侯自为盟盟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後言归于好

甲子晋侯佹诸卒

冬晋里克杀其君之子奚齐【杀公羊作弑】

传里克杀奚齐于丧次【奚齐晋骊姬子姬谮杀太子申生事见前里克晋大夫见十年传】书曰杀其君之子未葬也【献公未葬故称子】是时齐侯以诸侯之师伐晋及高梁而还讨晋乱也以告不及鲁故不书

十年

春王正月公如齐

狄灭温温子奔卫

温子即苏子司寇苏公之後也以国于温故又称温子温子叛王而居狄又不能于狄狄人伐之王不救故灭

晋里克弑其君卓及其大夫荀息【卓公羊作卓子】

里克杀奚齐【见前】荀息复立卓子【骊姬娣所生者】克又杀卓子于朝苟息死之其称君称弑者以先君既葬也【献公已葬】例未葬称子既葬称君此是书法而胡氏谓里克杀其君之子以国人不子也里克弑其君以里克君之也夫犹是弑君犹是杀国君之子而一则不子责受杀者一则君之责杀者里克己矣二子被杀有何贤否而一受责一不受责乎

及其大夫荀息与桓二年及其大夫孔父庄十二年及其大夫仇牧书例并同

按晋语晋将废太子而立奚齐大夫里克?郑荀息相见里克曰若何荀息曰吾闻事君不违命君立臣从【言君立奚齐则从之】何贰之有?郑曰不然从其义不阿其惑也必立太子里克曰我不佞虽不识义亦不阿惑【传称中立乃免】乃别则是太子之杀荀息成之向使三子者皆从义而不阿惑献虽有言谁敢承命乃曰臣从是从之者也是即孟子之所谓容悦君逢君者也即?郑之所谓阿惑也然且里克发难复告荀息息曰吾与先君言之矣则是太子之杀息与先君共谋者乃犹曰不食言夫尾生何尝食言乎然而殉难矣殉又何讥故先仲氏曰及其大夫及者比也连累也虽不美然无刺焉若里克者则在太子伐东山时极力谏公曰冢子奉冢祀君行则守有守则从今君居太子行非古制也且夫专行谋誓军旅非太子事也公不听退见太子太子曰吾其废矣克曰告之以临民敎之以军旅不共是惧何故废乎且子惧不孝毋惧不得立当时史臣亟称之谓善处父子之间而惜其中立之见胶结于中遂以观望始以偾败终然且太子临废时姬曰吾难里克假使如克者衆则新城之变未必即成故春秋于晋杀里克有恕词焉然而荀息殉难里克死辜回乎不同嗟乎死生之际可不慎与若公谷谓里克为太子之傅荀息为奚卓之傅则全然无据而胡氏又遵之夫太子将杀时先杀其傅一如汉代杀诸王之傅而其时所杀者杜原欵也太子傅已杀今公然以克当之不亦异乎

夏齐侯许男伐北戎

晋杀其大夫里克

里克既杀卓子乃与?郑召重耳于翟舅犯使重耳辞之吕甥郤称者夷吾之徒也令夷吾赂秦以求入夷吾乃遣人告赂于秦秦使公子絷吊二公子觇其贤否重耳受吊曰亡人无宝仁亲以为宝父死之谓何而因以为利拜而哭退而不私夷吾受吊则重许赂焉穆公乃欲纳重耳公子絷不可谓当置不仁以乱其国因与齐隰朋帅师纳晋惠公惠公虑克郑之属重耳也乃召克曰微子不及此虽然子弑二君一大夫为子君者不亦难乎克曰欲加之罪其无词乎臣闻命矣伏劒而死明年杀?郑

晋杀其大夫与前七年郑杀其大夫申侯後二十八年楚杀其大夫得臣书例并同【春秋讨贼则有卫人杀州吁齐人杀无知一例与此全异且後年晋杀其大夫?郑父?郑不与里克同弑君而与之同词则例可见耳】

秋七月

冬大雨雪【雪公羊作雹】

此夏之秋也大雨雪乎

 

 

春秋毛氏传卷十四

<经部,春秋类,春秋毛氏传>

猜你喜欢
  考绩 第七·王符
  墨子閒詁卷八·孙诒让
  卷十七·湛若水
  第十七章 14·辜鸿铭
  第十四章 32·辜鸿铭
  卷五·江永
  卷四十二·乾隆
  卷四十五·秦蕙田
  解除篇第七五·王充
  卷十二·夏良胜
  附錄十誦比丘衆學法三本類勘表·欧阳竟无
  清净慧菩萨·佚名
  悼玉慧观居士并勉正信会员·太虚
  复大勇禅人书·太虚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六十一·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六十一衣类【附帕】五言古新制布裘        【唐】白居易桂布白似雪呉绵软于云布重绵且厚为裘有余温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谁知严冬月肢体暖如春中夕忽有念抚裘起逡巡丈夫

  •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七·乾隆

      周  景王  【戊辰】十有二年使詹伯【詹桓伯周大夫】如晋晋使赵成【赵武之子谥景子】来致阎田【氏族畧唐叔虞之后晋成公子懿食采于阎春秋彚纂注阎属晋与甘相近之邑】甘人【甘大夫襄】与晋阎嘉【阎大夫】争阎田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二·佚名

    弘治十三年五月甲寅朔监察御史余濂言北虏犯边大同失利兵部侍郎王宗彝杨谧俱不可用乞并在京在外诸大臣之不职者同赐策免吏部覆奏请如近日京营总兵官乞休事例令大臣各自陈休致去留取自 上裁从之○增设南京太常寺协律赞

  • 卷之一百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李安传·李延寿

    李安字玄德,陇西狄道人。父李蔚,仕于周朝,任相、燕、恒三州刺史,封爵襄武县公。  李安容貌俊美,擅长骑马射箭。北周武帝天和年间,袭父爵为襄武公,授仪同、小司右上士之职。隋文帝为丞相,引之为左右,升任方中大夫。又任李安的

  • 张荣传·宋濂

    张荣,字世辉,济南历城人,相貌奇伟。曾从军作战,眼眶为箭所中,自己拔不出来,令人用脚抵其额而拔出,他却神色自若。金末,山东盗贼蜂起,张荣也率乡民占据济南之..堂岭。后来人渐多,便攻占章丘、邹平、济阳、长山、辛市、蒲台、新城

  • 野史无文卷十·郑达

    鲁监国诸臣传(上)张名振传 张名振传张名振字侯服,南直隶应天府江宁县人。世居青溪浮桥,以戎籍徙陕西富平县。伯兄名拱,武进士,仲名扬,季名斌,皆死于王事。名振少孤,习儒不成。喜游侠,好骑射,不事生产。冬月葛衣,意肃如也。天启癸

  • 工部·佚名

    连越用水相连或越河而连壤也滩价沙滩种植芦苇所交之租价也摊价(摊满汉本作滩)河工所用物料估价用工分征于民也风埽遮风之埽也坚实地面地皮坚厚土性结实之处也地势高洼地之形势或高或低也工料工价料值也土方每土一立方

  • ●牧令书卷五 事上·徐栋

    安肃徐栋致初辑 能用人斯能行政矣而未也成我者惟上格我者亦惟上无亢无卑不激不随可不协于宜乎是在所以事之 袁守定 熊宏备 汤 斌 王植 陈宏谋 叶镇 陈庆门 栗毓美 汪辉祖 王凤生 周际华 何士祖

  • 卷二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通礼卷二十九嘉礼颁朔之礼钦天监豫推来歳时宪书成式二月恭进御览乃镌于版四月驿送省各布政司依式刋造均以嵗十月朔日颁行是日鸿胪寺钦天监官设案于午门外正中左右各一均东西肆又设二案于甬道左

  • 卷十一 泰誓中第二·孔颖达

    惟戊午,王次于河朔。次,止也。戊午渡河而誓,既誓而止于河之北。[疏]传“次止”至“之北”○正义曰:“次”是止舍之名,《穀梁传》亦云:“次,止也。”序云“一月戊午,师渡孟津”,则师以戊午日渡也。此戊午日次于河朔,则是师渡之日

  • (三十一)朱子学之流衍·钱穆

    以上略述朱子之杂学,即游艺与格物之学。至是而朱子学术之大体,已约略分述。此下当再略述朱子学之流衍。朱子生时,四方学者响附云集。及其身后,其学流衍益广。所著书,如《四书集注章句》及诗易两种,元明清三代皆悬之功令,定为

  • 不和合品第四十八·佚名

    佛告须菩提,有人乐听乐受般若波罗蜜。为法师者身体疲极不能所说,当觉魔事。佛言:若法师者身体安隐欲有所说,而受法者著馀因缘各自罢散。当觉魔事。须菩提,受经之人欲书般若波罗蜜。为法师者欲有所至。是为魔事。为法师者欲

  •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二十三·圆晖

      从此第三。明四念住。就中分二。一明别相念住。二明总相念住。且初明别相者。论云。如是已说入修二门。由此二门。心便得定。心得定已。复何有所修。颂曰。  依已修成止  为观修念住  以自相共相  观身受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十五卷·湛然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十五卷唐毗陵沙门湛然述释二十五方便。初且通明渐顿二种。次今就下。方始别明今文方便。初文通论顿方便者。初释名云善巧。回向令成妙因故名善巧。又泛引证及功能等。未的委示二十五相。故名

  • 刻支那鼓山为霖禅师还山录序·为霖道霈

    (侍者)兴灯.心亮.法云.性朗 录寿山禅师见住萨州玉龙山。千指围绕清规肃整。俨如古丛林。顷因有故於大府路经京师出所赍之支那鼓山为霖禅师还山录付锲人版行於京师。而为霖禅师先年所赐於卑僧。独语序与偈阻乎国制。但得

  • 道教史·许地山

    许地山编。1934年6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新版,收入“终极关怀系列”第十一。作者是台湾台南人,1934年于广州中山大学图书馆完成此书。书的副标题为“道的源起与发展”,分为七部分。一《道的意

  • 云峨喜禅师语录·佚名

    《云峨喜禅师语录》由清行喜说,智恒等编,共二卷。卷前有序。卷上收住霍丘大别山普济禅寺语录、住河南光山县普福禅寺语录、住萝山县国祥山龙池禅寺语录、住湖广随州落黄法兴寺语录,住河南府汝州风穴禅寺语录,卷下收陕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