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牧令书卷五 事上

安肃徐栋致初辑 

能用人斯能行政矣而未也成我者惟上格我者亦惟上无亢无卑不激不随可不协于宜乎是在所以事之 

袁守定 

熊宏备 

汤 斌 

王植 

陈宏谋 

叶镇 

陈庆门 

栗毓美 

汪辉祖 

王凤生 

周际华 

何士祖 

○袁守定 【见治原】 

事上 

△事上 

观圣人与上大夫言誾□如也则知仿上者非礼矣观中庸所谓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则知失上者非计矣故事上敬则外不久人卑而不可踰则内不失巳 

杜祁公有门生某为县令请训于公公曰切当韬晦诚以良郡守不易得不韬晦则与之争名而犯其所忌买祸之道也然惧逼上官遂如木偶以听其位置一无所措施乎非也归功于上而巳不有焉虽日行惠民之政不忌也若自诩于人曰某事吾自为之上官不知也某事吾力请而得之上官不欲也如是是掩上也斯中其所甚恶而祸作矣 

唐音为鸡泽令尝言于太守曰上司各行所见未尝亲覩民之疾苦故多操切为事所赖以调停其间者在吾有司耳若上司知操切而有司不知调停则民无所措手足矣此真厯练有得之言凡上官教令有不便于民者其间神明变化轻重疾徐自有妙用不切切遵教令乃善于遵教令也 

宋行新法苏文忠通判杭州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和籴令下崔新献与之为新城令独以时价籴于民令民自概役法初行李公琮知阳武县处事尽理旁近民相率挝登闻鼓愿视以为则法虽病民能于病民之中讲求利民之术俾民不至大病程明道所谓青苗且可放过邵康节所谓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之赐斯诚用法之微权经济之妙手也 

○熊宏备 【见治原】 

居官格言 

△居官格言 

或曰居官矢志作好事而格于长吏奈何愚曰勿虑也但虑矢志未坚耳立志不差惟有积诚动之洁身俟之且安知不作好事其祸不更有甚焉者乎当官职业一时都要尽也未能若未能尽又恐取责于上多苟合含糊欺谩将去庸臣不忠每蹈此弊 

○汤 斌 【字孔伯号潜庵河南睢州人顺治壬辰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谥文正从祀 圣庙有汤子遗书】 

答李襄水书 

△答李襄水书 

我辈爱民之心常殷而事上之才常拙任事之意常盛而弭谤之术常疏万口欢腾之时忌者即从中而起往往然也故今之吏黜弊去其太甚举事必存小心循规蹈矩无露锋铓异日当国家大任不茹不吐正在此时磨炼出来勿谓异巳者非我药石也 

○王植 【见治原】 

奉上 

应对 

△奉上 

事君如事亲事官长如事兄吕氏官箴也敢不尽礼然善事上官不恤民瘼昔人所讥故入官即当立志为贤员不必为能员倘事可将顺何必哓哓鸣异若民生利害命盗大案亲民之官所见必晰岂可唯诺随人即上有饬驳亦当更加详悉将情形具禀上官必另有妥酌所谓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葢上官于属官初观其辞气安和应对详明稍久观其办事妥协勤慎不懈再久则观其干练敏捷至诚不欺渐至上下相孚所谓获上治民者道在于此倘但趋跄跪拜迎合谄媚希恩固宠甚或剥民奉上又甚则杀人以媚人岂复士君子之所为哉 

△应对 

上官有问答之必详明又须简当如泛然有问意不在我亦勿多言若钦部案件奉发批词巳未审结俱宜开具简明手折以防遗忘然必乎日于地方事务一一留心方能洞然心口初余处乡族闲未尝以声色加人或有时当言者亦不肯径言巳而憬然曰他日或以柔靡伤吾直道乎遂有思长孺之戅以戅思自号及谬叨民社遇民命所关辄力言于上官有不见省又力争之自返于心寤寐间未尝有不慊也今追思往事亦不无太过处仕途中取余之戅而化其所偏庶为得之 

○陈宏谋 【见保甲书卷三】 

手札节要 

△手札节要 

上司交际似亦礼所不废然过求艰贵亦觉不必上司未必以此责望属员即属员之敬上司亦不尽在于此乎日恪守上宪功令凛遵上宪训谕凡有檄行悉心办覆地方情形据实上闻此正所以敬上宪固不尽在仪物间也 【寄内弟杨晦叔声显书】 

一介之士存心利物于物必有所济况堂堂百里侯耶总之下情必要上达倘奉上行必就本处民情土俗据实上闻于详尽之中寓委婉之意则于事有济而上下得体也 【同前】 

县令一职于民最亲及民甚速一切利弊风俗惟县令知之最悉行之甚便遇上司有所兴除其当者固可推广而力行之即未当者亦可酌剂而变通之 【寄刘含章书】 

○叶镇 【见治原】 

作吏要言 

△作吏要言 

事上贵诚敬言貌亦不可苟然至辨论公事如自已见到十分正当委婉力陈未可将顺若曲意依阿迨及事或不效公正上官必且见薄 

隐恶扬善盛德事也上官前尤当检点一言误对或有关碍于人故上司愈重吾言则言凡有涉于人者愈宜慎惟有益于地方者则宜尽言耳 

○陈庆门 【见治原】 

仕学一贯录 

△仕学一贯录 

官场上下相承分谊攸关其当尽礼仪及衙门体统如此唯有忠厚以尽事上之礼直躬而行本职之事一切升沈显晦非援上者所能致其万一也且上官所责望于下属下属所仰承于上宪者无非期其施行之咸宜耳顾其中利害相参是非互异上官或得之纸上未必尽悉其曲折万一见解不符事机乖错为下属者忠告以尽其诚善道以致其礼但得诚意交孚自可相助为理夫何委靡不振悦谀成风上官曰是彼亦曰是上官曰非彼亦曰非迨其后事势乖违民怨沸腾彼则曰此上官之意非距心所得为也其居心之险大非事上之敬即此一段庸懦卑鄙之态亦甚失士大夫立心制行之正矩矣 

既为上官谁不知以人事君之大义谁甘为妨贤病国之小人如其两贤相契方将以言论丰采觇人才品格果其持论忠正刚方自矢彼方欲引而进之岂肯妄加祸于守正之人乎即不然或意见相左或好尚相违甚至媢疾深恶亦不过如梁冀之恶张纲使之为广陵守耳不过如邓骘之恶虞诩使之为朝歌长耳彼原假借贼手以杀二子而二子卒能骧起事功彪名后代是杀之适以成之也葢才全则遇险为夷命在则因祸为福人各有天人各有命造化有定人其如天何其如命何哉 

○栗毓美 【见保甲书卷三】 

实政遗编 

△实政遗编 

上司有见不到处或误听人言甚至登之白简不必争辨久则自明天终不负人也 

○汪辉祖 【见保甲书卷三】 

事上 

△事上 

获上是治民第一义非承奉诡随之谓也为下有分恃才则傲固宠则謟皆取咎之道既为上官其性情才干不必尽同大约天分必高历事必久阅人必多我以朴实自居必能为所鉴谅上官之贤者使人固必以器□即非大贤未必不用守正之吏我向稳处立身办本分之事用亦可不用亦可舍亡徇人断断不可若夫属吏受上官之知可展素蕴矣然先受知者忌之将受知者嫉之求知而不得者伺隙而积之百密一疏谣□生焉上官不一不能无爱憎之别即皆爱我矣保继来者之取舍一辙乎故要人不可为私人尤不可为受宠若惊唯阅事者知之所谓私人者不特私事也名为公事而行私意于其间一有迎合便失本心为之愈熟委之愈坚其势必至丧检骫法此当于受知之初矢以朴诚不知有私惟知有公上官以为不达权宜便是立身高处 

为吏能不趋媚上官者须有定见定见有三一信得久任方可称职为州县者得百里而长之即此百里之中人情风尚非及期月断不能周知梗槩知而措之顺人情因物理信而后劳又非期月不可事事了彻方与士民有臂指之联故功令计典定以三年无速故也躁于衒鬻者厯事未几辄图调署择善而赴或无暖席其于百姓休戚漠不相关如富家屡易乳媪者其赤子终不受乳哺之益父母官之谓何二信得简僻地易尽职缺简则酬酢无多地僻则送迎绝少六时功课尽归案牍随到随办无虞壅滞日日理事常与士民相见不难取信于人而吏役无能为弊官职易尽官声易着冲繁之处劳我心力者纷至沓来日不过一二时可以亲民而此一二时又皆精神疲困之候非具兼人之才鲜能自全量而后入古人所为重致意欤三信得饮啄皆有前定牧民之职百姓倚为休戚不有宿缘安能为治缘尽则去非可以人力为也能者有迁调之势而或以发扬见抑庸者无迁调之才而或以真朴受知且有甚获上而终蹉跌甚不获上而荷提携者谋而得不谋而亦得愈谋而愈不得有定命焉知其为命而勤勤焉求尽其职则得失皆可不计即不幸而以公过挂碍可质神明可见亲友不足悔也 

天下无受欺者矧在上官岂无耳目心思安能逃其鉴察一言不实为其所疑动辄得咎无一而可故遇事有难为及案多牵窒宜输诚据实陈禀上官自获周行之示若诳语支吾未有不获谴者也至于申上之文必须委曲详明然申上有三曰验曰详曰禀验止立案详虽批回而自道以上皆经承拟批上官有无暇寓目者禀则无不亲阅过有情节繁琐不便入详及不必详办之事非禀不可宜措词委曲叙事显明上官阅之自然依允凡留意人才之上官往往于禀揭审视疏密惟事尚未定勿向上官率陈凡率陈之故有二一则中无把握姑餂上官意趣一则好为夸张冀博上官称誉不知案情未定尚待研求上官一主先入之言则更正不易至驳诘之后难以声说势必护前迁就所伤实多耳 

○王凤生 【见保甲书卷二】 

事上 

△事上 

事上有道非谓迎合趋承委曲以徇也惟居官尽职遇事尽心上官有臂指之藉腹心之倚或有委鞫要件妥速了之不致遗忧遗累倘遇难行之事尽可委婉敷陈转圜匡救是乃所以报知已即词讼钱粮上官或操之过急亦公事所宜然不应嫉怨惟别有所谓非理相加则 国体应存何难进退绰绰至于寻常规例只率旧章勿始作俑本以取于民者用于官反已平心岂宜藉为口实每见反噬之流终必一败涂地亦何益之有 

○周际华 【见治原】 

高太守青书语 

△高太守青书语 

上宪之言不可恃吾竭力以事之彼未尝不加奖借偶有不合绝不肯为我弥缝亦属何益况今日待我甚好明日已量移他处前功尽弃悔之无及故一切要自己靠得住 

○何士祖 【见保甲书卷三】 

事上 

△事上 

上司度量不同断不容属员之欺慢才具不同断不喜属员之浮华我以敬慎将事而不存虚假之心以本色相孚而不涉取巧之迹初或未能浃洽久则必能感通即或遇高华之上司未必便为许可然根底结实众论翕然终不能指瑕而弃之也 【事上宜诚敬朴实】 

事有断不可行而上司或行之有必当行而上司或难之苟确有所见必须切实禀陈即遭呵斥亦所勿计待其怒息再申前说上司亦断无始终固执者如此经理一二事庶几足以见信倘依呵逢迎虽见好目前终必为所鄙薄慎毋蹈之 【宜取重取信于上司】 

近来公牍烦多排单络绎事到即复势有所难然因此而一概忽略之诚大过矣州县饬差之谕票苟不禀复便生愤怒巳所不欲勿施于人况上司乎无论公文之紧要与否总宜敬慎遵办次第详复 【上司公文不可忽略】 

猜你喜欢
  卷二百九十·列传第一百七十八·忠义二·张廷玉
  卷二百五十六·列传第一百五十三·柯劭忞
  ●卷九·李攸
  ●卷五·刘一清
  卷四·陈燕翼
  卷三十·沈德符
  卷之一千七十四·佚名
  謇斋琐缀录六·尹直
  骨董祸·佚名
  第一卷 名宦 一·缪荃孙
  南唐书卷二十九·马令
  阿塔海传·宋濂
  台湾日记与禀启卷一·胡传
  70.司马迁写《史记》·林汉达
  明鉴易知录卷九·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乙集第四·钱谦益

    岳阁老正八首【营建纪成诗】天眷,美营建也。修焉创焉,民弗知也。天眷皇明,诞命高祖。俯监万方,定都江浒。如龙斯蟠,如虎斯踞。以朝以会,以享以祀。逖矣厥谟,钦于世世。天眷皇明,亦启文祖。为厥孙谋,聿又胥

  • 二集卷四十二·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四十二古今体九十九首【癸酉五】题静明园十六景廓然大公聼政之所虚明洞彻境与心会取程予语顔之沼宫时燕豫召对有明庭即境爱空濶因心悟逝停监呈自妍丑汲取任罍缾敷政真堪式宁惟悦性灵芙蓉晴照

  • 外集卷九·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外集卷九行旅北征赋          【汉】班 彪余遭世之顚覆兮罹填塞之阨灾旧室灭以丘墟兮曽不得乎少留遂奋袂以北征兮超絶迹而逺游朝发轫于长都兮夕宿瓠谷之?宫歴云门而反顾望通天之

  • 提要·宋绪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元诗体要       总集类提要【臣】等谨案元诗体要十四卷明宋绪编绪字公传以字行余姚人成祖时预修永乐大典时同邑被徴者五人及书成宋孟岳赵肤迪朱德茂张廷皆授官绪独辞不受是集録

  • 第二出 辞亲赴任·佚名

    【粉蝶儿】(外生)宝马金鞍,诸亲迎送,今旦即显读书人。(生)受敕奉宣,一家富贵不胡忙。举步高堂,进见椿萱。(外)身做(佐)运使离帝京,宠受君恩当刻铭。五湖(胡)四海民安乐,苍生鼓舞乐尧天。(生)圣学功夫惜寸阴,且将无逸戒荒淫

  • 卷一百五十一·列传第三十九·张廷玉

        茹瑺 严震直 张紞 王钝 郑赐 郭资 吕震 李至刚方宾 吴中 刘观   茹瑺,衡山人。洪武中,由监生除承敕郎,历通政使。勤于职,太祖贤之。二十三年拜右副都御史,又试兵部尚书,寻实授,加太子少保。及惠帝即位,改吏

  • 卷六十六 漢紀五十八·司马光

      起屠維赤奮若(己丑),盡昭陽大荒落(癸巳),凡五年。   孝獻皇帝建安十四年(己丑、二O九年)   春,三月,曹操軍至譙。   孫權圍合肥,久不下。權率輕騎欲身往突敵,長史張紘諫曰:「夫兵者凶器,戰者危事也。今麾下恃盛壯之氣,忽強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九十二·杨仲良

      哲宗皇帝   讲读   元丰八年四月丁丑,资政殿大学士、银青光禄大夫吕公著兼侍读。公著时知扬州,召用之,遵先帝意也。朝奉郎、秘书少监孙觉兼待讲。   五月己亥,诏资政殿大学士、银青光禄大夫兼侍读吕公著乘传赴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五十三·佚名

    嘉靖二十八年十月丁酉朔时享太庙命驸马都尉邬景和代○钦天监奏进二十九年大统历颁赐百官○戊戌 孝洁皇后忌辰 内殿行祭礼遣长宁伯周大经祭 陵寝□八○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徐阶引罪乞罢不许是岁应天府乡试阶子墦倩人

  • 澄斋日记 宣统元年己酉·恽毓鼎

    宣统元年,岁次己酉(余年四十七岁)正月初一日晴和无风,天色清朗。辰初三刻,青长袍褂,帽摘缨,恭诣皇极殿几筵前行礼。辰正一刻,恭诣观德殿几筵前行礼。皆三跪九叩,如朝贺礼。礼部成案,清明、中元、冬至、岁暮,王公百官有齐集,元旦则

  • 吴均传·李延寿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家世寒贱,吴均好学有才气,沈约曾见到吴均的文章,很是赞赏。梁天监初年,柳恽作吴兴太守,召吴均任主簿,每天带他一块儿赋诗。吴均文体清新超拔,有古人气韵,一些好事的人就模仿他,称之为“吴均体”。吴均曾

  • 元年·佚名

    (己亥)元年大明永樂十七年春正月1月1日○丙午朔,日暈有珥。○上以冕服率群臣,遙賀帝正,以遠遊冠、絳紗袍,御仁政殿,受群臣朝賀,僧徒、回回、倭人亦與賀。議政府獻遞手帕,各道畢獻方物。上以冕服率群臣,詣上王殿行賀禮,獻表裏、鞍

  • 广喻·吕坤

      剑长三尺,用在一丝之铦刃;笔长三寸,用在一端之锐毫,其馀皆无用之羡物也。虽然,使剑与笔但有其铦者锐者焉,则其用不可施。则知无用者,有用之资;有用者,无用之施。易牙不能无爨子,欧冶不能无砧手,工输不能无钻厮。苟不能无,则与

  • 变虚篇第十七·王充

    【题解】本篇驳斥了天能感应人间善恶,并进行赏罚的虚假说法。王充抓住传书上说宋景公时候,火星迫近心宿以示要祸害宋景公,后来宋景公说了三句好话,感动了上天,便使火星离开心宿,免除惩罚,并延寿二十一年的典

  • 菩提資糧論卷第一·欧阳竟无

      聖者龍樹本  比丘自在釋   隋天竺三藏達摩笈多譯   今於諸佛所 合掌而頂敬. 我當如教說 佛菩提資糧。   佛者於一切所應知中得覺此爲佛義.如所應知而知故.又於無智睡眠中覺故.覺   者寤爲義以離無智

  • 卷八·普济

      青原下七世瑞岩彦禅师法嗣南岳横龙和尚南岳横龙和尚,初住金轮。僧问:  “如何是金轮第一句?”师曰:“钝汉。”问:“如何是金轮一只箭?”  师曰:“过也。”问:“如何是祖师灯?”师曰:“八风吹不灭。”曰:  “恁么则暗冥

  • 摄大乘论释 第六卷·世亲

    摄大乘论释 第六卷世亲菩萨释陈天竺三藏真谛译释应知胜相之二十五卷成论曰。云何得知此依他性。由分别性显现似法。不与分别性同体释曰。此问言分别性显现似法。此似法不离依他性。应与依他性同体云何言不同体

  • 北极真武佑圣真君礼文·佚名

    北极真武佑圣真君礼文。撰人不祥。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称真武为玄天上帝,当撰于元。述忏仪,杂入修真十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