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礼记析疑卷四十二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

冠义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顔色顺辞令容体正顔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以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君臣正父子亲长幼和而后礼义立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顔色齐辞令顺故曰冠者礼之始也

曰礼义备者虚言其理也曰礼义立以附于人身者言之也 自十年学幼仪容体顔色辞令已无日不使之习矣然幼所习手容足容行容立容之常而已至成人则事君事长接宾承祭躬身俯仰歩武疾徐各当其品节而后谓之正幼所学事亲事兄承师承长之色而已至成人则在庙在朝治军临下有丧有忧吊死问疾之色咸得其分际而后谓之齐幼所学将命传言之辞而已至成人则聘頫享觌防盟征伐之辞无一不合其机宜而后谓之顺盖始学其仪即求其所以正所以齐所以顺之礼义然必至于能正能齐能顺而后礼义始备也故制冠礼至是而后责其备则自十五入大学以后必尽志于此时自警惕而惟恐其不备矣

见于母母拜之

古者君于臣父于子舅姑于妇皆有拜礼盖责之者厚望之也深故礼之不得不重也而各有节会焉子之冠母拜之始为成人又以所执者庙中之脯也父于冠不宜答子之拜故子冠后亦无拜父之礼妇见舅姑舅姑飨妇则不惟姑答拜舅亦答焉妇馈则姑酳之拜而舅无拜盖盥馈者妇职之常也见与飨则将授之室而使为主非馈比也父之于子则冠无拜而养于庙中有拜盖始教以成人之礼未知其果克家也举奠而则以宗祊托焉且与长兄弟俱故至是始有拜礼也若非适嗣众子之拜更无答礼至于国君则大夫以上答拜而士非其臣亦答焉天子则在丧答拜而朝觐会同皆无之独屈体于师保臣于君必稽首而大夫之臣则无之乃圣人运用天理至极而不可移易者也 母拜之肃拜也按少仪妇人吉事虽有君赐肃拜平时子拜母坐受之或立受而不答重冠礼故肃拜以答也唐人礼父坐受子拜母立受 周官九拜惟稽首顿首至地其曰空首者手至地而头至手即记所谓手拜也所谓肃拜者俯手近地如今之揖也觐礼三揖及司士王揖羣臣则推手小下之耳丧大记君拜卿大夫于位于士旁三拜康王受顾命于羣臣之拜无不答而春秋传则曰二王之后天子有事燔焉有丧拜焉其説参差相抵而不合尝通论之稽首非君父无所施春秋传盟于蒙孟武伯曰非天子寡君无所稽首是也而在丧亦用于敌者杂记邻国来吊子拜稽颡孔子曰稽颡而后拜颀乎其至也三年之丧吾从其至者是也然则国君平时答卿大夫以肃拜在丧及飨食燕射以手拜天子平时答公卿侯伯以揖在丧则以手拜答二王之后则以顿首也惟成王之于周公太甲之于伊尹皆拜手稽首盖先王旧臣师保之尊不可以常礼论如太公授丹书武王北面皆以义起而偶一行之

遂以挚见于卿大夫乡先生

晋语赵武冠备见诸大夫卿大夫适子有此礼

将责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礼行焉如传所称鲁昭公习仪以亟礼与辞足观与鲁论所云论笃色庄色取仁而行违者其于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礼文非不能合也而夷考其行则实与礼悖为责四者之行于人故必敬其事重其礼以使之兴于行也

可以为人而后可以治人也

冠用士礼不惟士大夫之子成人以后有服官治人之责即庶人之子受室成家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故必可以为人而后可以治人也

猜你喜欢
  景公上路寝闻哭声问梁丘据晏子对第二·晏婴
  景公欲为晏子筑室于宫内晏子称是以远之而辞第二十三·晏婴
  提要·赵顺孙
  伪君子的丑恶嘴脸·孔子
  序·秦蕙田
  卷八十八·顺治
  卷二十三·姜炳璋
  第44章 昏义·戴圣
  曲礼下·姚际恒
  卷上·佚名
  佛祖历代通载凡例·念常
  居士学佛之程序弁言(三篇)·太虚
  答 显 教 问·太虚
  缘 成 史 观·太虚
  撰集百缘经卷第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珠玉词 全文·晏殊

    谒金门秋露坠。滴尽楚兰红泪。往事旧欢何限意。思量如梦寐。人貌老于前岁。风月宛然无异。座有嘉宾尊有桂。莫辞终夕醉。破阵子海上蟠桃易熟,人间好月长圆。惟有掰钗分钿侣,离别常多会面难。此情须问天。蜡烛到明垂泪,熏

  •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①·黄昇

    唐词凡看唐人词曲,当看其命意造语工致处,盖语简而意深,所以为奇作也。李太白名白②,贺知章号之为谪仙。菩萨蛮③二词为百代词曲之祖。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梯空仁立④。宿鸟归飞急

  • 卷十四·胡文学

    <集部,总集类,甬上耆旧诗> 钦定四库全书 甬上耆旧诗卷十四 监察御史胡文学编 胡训导庚 字文刚少孤性明粹从乡先生胡世佐授毛氏诗後与里中单仲友讨论益造渊博为文冲雅工律诗同时名士过从无虚日洪武中荐授本县训导後调

  • 剰语巻下·艾性夫

    (宋)艾性 撰○今体诗杉树牌晩憇倦童呼不诺久客坐长叹野色归烟暝秋声入雨寒阅人江树老经火路牌残近郭鱼羮饭招呼作晩餐客归髪僧行脚倦归计上心忙秋老蝉声短江空鴈影长乾坤无了日霜露感殊乡遥想梅花未还家定雪香过石泉寺

  • 卷三百五十五 元豐八年(乙丑,1085)·李焘

      起神宗元豐八年四月丁亥盡其月   四月丁亥,太皇太后曾祖贈太師、開府儀同三司、冀王瓊追封漢王,曾祖母贈冀國太夫人李氏贈漢國太夫人,贈冀國太夫人李氏贈雍國太夫人。祖贈太師、開府儀同三司、越王繼勳追封豫王,祖

  • 卷四十 至道二年(丙申,996)·李焘

      起太宗至道二年六月盡是年十二月   六月甲戌,上遣中使齎飛白書二十軸賜宰相呂端等,人五軸;又以四十軸藏祕府,字皆方圓徑尺。呂端等相率詣便殿稱謝,上謂之曰:「飛白依小草書體,與隸書不同。朕君臨天下,復何事於筆硯乎!中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五十二·佚名

    万历三十六年十一月甲申朔吏部言本部效劳各役滥冒已极乞设法裁革从之○乙酉予赠原任户部尚书陈蕖太子少保蕖应城县人隆庆戊辰进士历官户部尚书材名夙负被议可原故仍加以赠秩○礼部因天鸣示警言天之视听在民今民憔悴极

  • 平南王尚传·佚名

    尚可喜,辽东人;毛文龙养为孙,名毛永喜。勇而善谋,官游击。文龙被害,率亲兵五百自岛中归于大清,封智顺王;佐定天下,改封平南王。顺治四年,同定南王孔有德、靖南王耿仲明及噶喇赖其焦奈蓝拜(?)平湖南,所至克捷。六年,复同嗣靖王耿继茂

  • 卷九十二 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司马迁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正义】:楚州淮阴县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集解】:李奇曰:“无善行可推举选择。”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集解】:张晏曰:“下乡,县,属淮阴也。”【索隐】:

  • 卷八编俸·冯煦

    通省文职编俸额支银一万六千六百六十三两六钱一分。凡在外文职官俸与京官一例,按品级颁发。《会典》:京官正、从一品俸银一百八十两,正、从二品俸银一百五十五两,正、从三品俸银一百三十两,正、从四品俸银一百五两,正、从五

  • 卷二 天地篇·王通

    子曰:“圆者动,方者静。其见天地之心乎?”子曰:“智者乐,其存物之所为乎?仁者寿,其忘我之所为乎?”子曰:“义也清而庄,靖也惠而断,威也和而博,收也旷而肃,琼也明而毅,淹也诚而厉,玄龄志而密,征也直而遂,大雅深而弘,叔达简而正。若逢其时

  • 第六章 大学院·梁启超

      凡人自十六岁离中学而入此,至二十岁而出学,生人之学于是终焉。凡大学皆专门之学,实验之学。盖自十五岁前,于普通之学皆已通晓,至此时脑髓已通,不待束缚,不事防检,精粗高下,惟志所之,聪敏钝塞,惟人自受。从古贫人,至是时皆不

  • 卷七十七·陈祥道

    骨體周禮王之牲事冢宰太僕贊之【太宰及納亨贊王牲事太僕祭祀贊王牲事】五官共奉之内饔外饔割亨之【内饔凡宗廟之祭祀掌割亨之事外饔掌外祭祀之割亨】司士帥其屬而割羞【司士凡祭祀帥其屬而割羞俎豆】諸子正其牲體蓋司

  • 读书管见卷下·王充耘

    元 王充耘 撰泰誓亶聪眀作元后聪眀作元后盖合万国而听于一人其举直而错枉是是而非非必无纎豪过差而后足以服天下非极聪眀者不能故商书亦言惟天生聪眀时乂又言实作则于汤有光于汤有光当从孟子集注传谓于汤之心为益明

  • 卷十八·孙瑴

    钦定四库全书古微书卷十八明 孙防 编礼稽命征运有兴衰教有因革皆稽之乎礼礼也者命之元也故惟礼文质可以征命礼之动淆也与天地同气四时合信隂阳为符日月为明上下和洽则物兽如其性命天子祭天地宗庙六宗五岳得其宜则五

  • 原官第十·尉缭

    本篇首先论述了设官分职,各司其事是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根本措施。其次还阐明了君臣职权及其施政方法,特别指出:&ldquo;审开塞,守一道(统一的方针政策),为治之要也。&rdquo;这都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最后,它幻想达到一

  • 申韩第五十六·桓宽

    【题解】申,即申不害,战国时韩人。相韩昭侯15 年,内修政治,外应诸侯,终其身无侵韩者。其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与韩非并称申韩,后世并奉为法家之集大成者。本篇就&ldquo;礼治&rdquo;和&ldquo;法治&rdquo;的问题展开辩论。文

  • 佛说呵雕阿那鋡经·佚名

    东晋天竺三藏竺昙无兰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陀恒呵雕阿那鋡将五百优婆塞。至舍利弗所。作礼已却坐。舍利弗为说经。大欢喜而退。复至佛所。以头面著地。叉手绕佛三匝却坐。佛问呵雕阿那鋡。若有何功德。教化五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