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缘 成 史 观

一  ──十九年十一月在巴县监狱讲──

承县长与典狱长等邀来讲演,因向知各位对于人群社会之改造很具热忱,特将佛学之可应用人生实际之改良者与各位谈谈。

我前在德国柏林讲学时,曾遇一研究经济学者,他说:他对研究经济学之结果,认为马克斯之经济学不甚圆满。盖马克斯虽为德国人,当其著书时则在伦敦,其感触者皆为伦敦之环境,故其经济学之取材,完全根据伦敦社会情形之报告与调查表。然伦敦之社会是工商业最先进、最发达之社会,其情形之显而易见者有其两种:一为少数的资产阶级,一为多数的无产阶级。由生活之不平等,显然有两阶级之对峙,故其经济学,以资本为掠夺而来,主张阶级争斗,以收为社会公有。但其他欧、美、亚各国之情形颇不相侔;仅根据伦敦一特殊市场之社会情状,而决定改革全世界经济之办法,其立说之基础不能稳固,可想而知。且对于伦敦社会,亦仅为片面之观察,不能完全适用。故其经济学,实犯论理上以偏概全之错误。然此经济学者,又表示对其唯物史观,却承认为社会哲学的真理,以为社会变迁完全是以物的变迁为主因。我当时告诉他说:你于经济学研究很深,所以知道马克斯经济学有偏缺点;若于哲学方面亦能作一番深切之研究,将亦发见马克斯唯物史观的偏缺毛病。

复次、本年在北平讲佛学时,有许多大学生来听讲。有持陈某在天津大公报上的一文──大致谓:他的思想是根据于物的,而且东西洋学术与人类之道德亦皆是以物为根据的──,来问我对他这一种议论的意见。我当时遂有答复的一番谈话,亦曾登载于大公报。大意谓:他说根据于物,须先认清甚么是物。中国的“物”之一名,可成为一种很普泛之意义,自桌、凳之为物、地球之为物,以至心的现象之为物,与虚空之为物等,莫不可以叫做物。物乃是一种概念或意义,而与佛法之“法”的名义相同。如此、则思想名字言说所及之意义,无不是物,则亦无根据于物或不根据于物的区别;说根据于物,不等于废话么!世俗所谓的物,大概是指见得到、拿得到的,若一个人身、一间房屋、一个皮球等,即谓为物。然在科学上观察起来,所谓物,不过是长短、广狭、深浅、轻重等可测量的数量,其次、则软硬、涩滑、色、声、香、味等感觉之现象而已。然感觉现象随感觉之不同而异,无普遍之定相;而测算到的数量虽较为固定,然亦为意识上的现象而已。除感觉到的现象与测算到的数量之外,实别无所谓的物的存在。世俗所谓的物,不过综合感象与数量所构成的各概念而已。所以英国的罗素谓:心或物,都是感象与数量的构成品。根据此种最新的科学,旧时所谓唯心论与唯物论,皆不能成立。故现今哲学有趋重组织论之势,谓一一事物皆为许多关系条件所组成,如原子为电子集成之问题,而电子亦无离开其集团而单独存在的。由是、存在的皆团体,而集成团体的因缘,又甚复杂而交互出入相通。

从此意义上看来,即与佛所谓一切事物皆由众多因缘所生所成者相同。以之而为宇宙人生社会之变化的观察,则向来说为唯心史观的、唯物史观的、唯理史观的,皆据一方面为立足点,以偏概全,不无错误。但人之运用思想,如人走路一般,为便利起见,有归纳成简单公式,以为趋向标准的需要。然由此虽得一时便利,而如果偏执一边径行直前,则往往利犹未见而弊已先现。故吾人虽不能不有一种基本的思想,以为动作的标准,而不可不求之较为圆通贯彻的思想。由此、我今来介绍一个“缘成史观”。

缘、谓许多关系条件,由许多关系条件完备的聚集以成为各种事物,故名缘成。由众缘于离合、聚散、生灭、增减、时时变化,而事物遂亦时时变化,故谓之宇宙的缘成史观。人生为宇宙中之一部份,故人生亦由众缘关系而成种种之变化。不过、人生因有了人生特殊的函素与组织方式,故又特成人生的缘成史观。说到人生社会史观,在中国历史上的观点是政治的,可名为政治史观。政治有了变化,而全国因之而有变化。若三四百年以前之欧洲,及红海两岸诸国,可说为宗教史观;因其时此各民族之观念与行动,皆随宗教而转变的。又若德国之毕斯马克谓:德国之能战胜法国及建立联邦,是由小学教育之普及,故亦可谓为教育史观。至于近代欧美的社会,以趋重于经济,乃成为经济史观──马克斯的唯物史观亦其一种。所观察的,虽皆为整个社会的变迁,以其所依以观察的根据点不同,而其所见到变迁之情形亦异。如各人在各方面观察桌子,其所立之方向不同,或光线与视觉等等不同,而其观察到之现象亦有不同;故如上政治史观等等,皆不能得到社会变化之完全真相。举凡学术思想,往往因少数人之主张不同,致社会蒙其影响。若知政治等等皆为致社会变化的众缘中之一缘,而建立为社会的缘成史观,则较为平实可靠,且圆满可通矣。由宇宙以至人生、社会,皆为一贯的缘成史观。以之应用于实际行动,则见一个人、一阶级、一国家之利益,皆由众人、众阶级、众国家的互相利益关系所集合成功的,并不能离开对方的种种关系,而得有此方之利益存在。故一举一动所发出之各种言论思想与实施工作等,皆足影响到其他的各方面去;故欲此方之利益,须兼谋其他各方之公同利益方能达到,绝不能以损害他方为手段,而可达到自方之利益的。此所谓:利他则成自他两利,害他则成自他两害也。如战争、争斗以损人益己为目的,然欧战之结果,败者固觉痛苦,而胜者亦因生命财力之损失,其感受之痛苦殆不亚于败者。故须与其他国家谋共同之利益,方可实现国际的和平安乐,以至得成大同的世界,完美的社会。能根据缘成史观而应用到人生道德行为上,实为改善人生社会的光明坦途。我此说、是根据于佛学中“诸法众缘生”之一言的,而各种佛学大抵皆是阐发此一言之义的。诸君如感到兴趣、要想研究者,请从各种佛学书中去研究!(克全记)(见海刊十二卷一期)

──十九年十一月在成都临时执法处讲──

今天应刘处长之邀,来此向各位──指被禁人等──谈谈佛理,我很欣悦,而且是很愿意的!因为现在世界恶浊,社会虚伪,有些人于此环境中,见到或承受一种--自以为是的--理论;根据这种理论,发为言行。察其用心,甚为真实,作事甚为努力;无如他们所执之理,并非真理,故反不为社会所容而受束缚;到这般情形,言之可悲可悯!如今要抛弃从前误执之理,只凭那番真实心,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理,改作人己两利的善行,由是渐次的和平的弃邪趋正,方能完成优美极乐的世界。佛理上真美善的境界,非凭真实心不能达到,所以我今天亦乐于向各位略谈一二:佛学上所谓真理,并非佛个人所创说,而是万事万物原来如此的真实性相。真相云何?就是宇宙万有,非由其外或其内、一种单独原因所造成,每事每物,皆由许多关系条件──在佛典上谓之缘──充足完满而后发生,故宇宙非神造、非唯物、非唯心,乃众因缘展转变化而成立。宇宙如此,人生亦然。大之说到国家,说到社会,小之说到各个人,无不待种种关系条件而存在。由此原理,推察人类历史,可谓之曰缘成史观。须知诸法众缘生,并非有单独的本体为之主宰;谈到此间,就该知道唯神论、唯物论、唯心论之错误。中世纪以前,欧洲人多主唯神论、认为一神创造世界人类众生;至十六七世纪以后,始知唯神之说,在因果律上不能成立,于是多数学者主张唯心,以为宇宙乃由人人各个的精神所显现;至十八九世纪,科学比较进步,唯心论因无实证而被推倒,乃有唯物论起而代之──从宇宙说到人生,都认有简单独立的物质为基本;又于此中,注重经济,而认生产方法之变化,为社会变化之原因。然此种种,都是落伍的旧思想,入二十世纪以来,科学更为进步,最近的相对论,已证知物理的现象,皆由时间、空间、主观许多关系集于一点而显出,其中有一关系变更,则物象随之变更。哲学据此而有组织论,这就与佛理中缘生之义相接近。概括的说,就是宇宙人生,不是唯么唯甚所能表现,而是各个体相互之间,都有许多待以成功的关系。以上是谈理。

由此理论,见诸行事,既是一切彼此为缘,便无敌对,既无敌对,就用不著争斗;欲为一部份谋利益,必须为其他各部份谋利益,各阶级与各个人都是如此。有人认错,以为损害他部份,方能利益我的一部份,实属大谬。依上缘生之理,他部份都是我这一部份成立之缘──我对他亦然──。那末,害人的结果,必至人我两害。所以、对他方面,断不能认为敌对而起争斗,行为总须存普遍利益的心,行普遍利益之事,方能达于佛学上──就是真理上真美善的结果。(克全记)(见海刊十一卷十一二期)

(附注) 原题‘临时执法处禁闭室中之说法音’,今改题。

  


猜你喜欢
  第八卷·圆瑛
  卷第六·应庵昙华
  希叟和尚广录卷第一·希叟绍昙
  惟念品第六·佚名
  师质子摩头罗瑟质缘品第四十·佚名
  卷第四·函昰
  成唯识论观心法要卷第二·智旭
  卷之二·牧云通门
  妙法莲华经论优波提舍·佚名
  维摩诘所说经卷中·佚名
  卷第二十·佚名
  赵州和尚语录卷中·从谂
  卷一·赞宁
  俱舍论疏 第二十八卷·法宝
  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卷第四·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侯寘·唐圭璋

      寘字彦周,“全”已见。   水调歌头   白鹤到时节,霜信满南州。金盘露重,银潢波浪截天流。岳渎千龄钟秀,赋出人间英气,清照洞庭秋。烈日严霜操,竹简万年留。   苏属国,二千秩,若为酬。杜园阴密,未央前席动宸旒。入践

  • 第一折·王实甫

    (正末扮张生骑马,引俫人上,开)小生姓张,名珙,宇君瑞,本贯西洛人也。先人拜礼部尚书,不幸五旬之上,因病身亡。后一年丧母。小生书剑飘零,功名未遂,游于四方。即今贞元十七年二月上旬,唐德宗即位,欲往上朝取应,路经河中府过。蒲关上

  • 志第二十八 食货上·刘昫

    先王之制,度地以居人,均其沃瘠,差其贡赋,盖敛之必以道也。量入而为出 ,节用而爱人,度财省费,盖用之必有度也,是故既庶且富,而教化行焉。周有井田之制,秦有阡陌之法,二世发闾左而海内崩离,汉武税舟车而国用以竭。自古有国有家,兴亡

  • 自序·陆以湉

    学莫贵于纯,纯则不杂。著之为书,可以阐渊微之蕴,成美盛之观。此必具过人之质,复殚毕生才智以图之。用力深,斯造诣粹,理固然也。余不敏,幼惟从事举业,弱冠即以是授徒。三十五岁通籍,宦游武昌,未逾年改官归,复理旧业。三十八岁为校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七十二·佚名

    万历四十六年七月丁亥朔孟秋享 太庙○提督武汉等处学较副使葛寅亮进大学论语讲义○革山西参将董用威任以抚臣论劾之也○戊子准赠原任南京右都御史已故沉子木兵部尚书○升兴化知府徐穆为云南副使○准灵璧侯汤国祚母夫

  • 第二卷吴·缪荃孙

    二十六年,始置丹阳郡。自宛陵迁于建业。魏以吕虔为徐州刺史。二十七年,孙权自公安徙都鄂,更名曰武昌,称藩于魏。十月丁巳,魏遣太常邢贞奉策即拜孙权为吴王,加九锡。邢贞至吴,孙权受之,遣中大夫赵咨使魏谢。魏以曹休为征东将军

  • 石家奴传·脱脱

    石家奴,蒲察部的人,世代居住在案出虎水这个地方。他的祖父斛鲁短,是金世祖的外孙。桓赤皮、散达叛乱时,昭肃皇后父母兄弟都在敌人境内,斛鲁短使用计策迎回了他们。石家奴自幼时起被太祖家抚养,到长大以后,太祖把自己的女儿许

  • 王思诚传·宋濂

    王思诚,字致道,党州嵫阳人。祖辈务农。思诚天资过人,七岁拜师学《孝经》、《论语》,都能背诵。至治元年(1321)中进士,任管判官,后召至京师任国子助教,又改任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以后又转任待制。至正元年(1341),升迁为奉议大夫

  • 卷一百二十五之十三·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二十五之十三 朱批鄂尔泰奏摺 雍正八年正月十三日云贵广西总督【臣】鄂尔泰谨 奏为恭谢 圣恩事雍正七年十一月十五日【臣】齎摺家人蒙恩

  • 陈洋赞·周诒春

    陈洋赞 年二十七岁。生于美国檀香山。兄洋球。留学美国。永久通信处。广东香山县石岐安栏街二千八百二十四号。未婚。初学于檀香山英华学校。弥勒学校。毕业于圣路易学校。宣统二年。以半官费游美。入纽约学校。习理

  • 卷四十八·陈经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四十八宋 陈经 撰文侯之命【周书】幽王为犬戎所杀平王东迁之后不能自强周家遂不复兴皆自平王始也孔子定书曷为有取于此篇盖此篇之书乃平王东迁之始也文武之遗风余泽尚存如人之病元气犹在调以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九十四·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第十六般若波羅蜜多分之二   復次善勇猛菩薩摩訶薩若能於法如是覺知乃可名爲真實菩薩.言菩薩者謂能隨   覺有情無實無生增語.又菩薩者於一切法亦能如實如佛而知.云何菩薩如佛而知

  • 宗镜录卷第八十九·延寿

    夫诸佛唯一法身。云何说三身差别。答。约用分三。其体常一。识论云。如是法身。有三相别。一自性身。谓诸如来真净法界。受用变化平等所依。离相寂然。绝诸戏论。具无边际真常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亦名

  • 刻支那鼓山为霖禅师还山录序·为霖道霈

    (侍者)兴灯.心亮.法云.性朗 录寿山禅师见住萨州玉龙山。千指围绕清规肃整。俨如古丛林。顷因有故於大府路经京师出所赍之支那鼓山为霖禅师还山录付锲人版行於京师。而为霖禅师先年所赐於卑僧。独语序与偈阻乎国制。但得

  • 渤海国记·黄维翰

    《渤海国记》为清代学者黄维翰所著。全书近七万多字。内容上着重记述了唐代渤海国的国家传统、人口种族和礼仪风俗,其次描写了渤海国的地理问题、官员职称、著名人物和国家物产,最后写了渤海国的外交相关问题,还有其

  • 论用笔十法·张怀瓘

    一卷。唐·张怀瓘撰。是书为以四字一句之口诀,归纳出用笔之规则,共十项。所列用笔十法为:偃仰向背、阴阳相应、鳞羽参差、峰峦起伏、真草偏枯、邪真失则、迟涩飞动、射空玲珑、尺寸规度、随了变转。每项规则之下均有

  • 红鬃烈马·佚名

    清代秦腔剧目。又名《回龙鸽》、《王宝钏》。作者不详。见《清稗类钞》著录。现存清末刻印和手抄的部分折子。根据鼓词《龙凤金钗传》改编。写唐丞相王允的三女王宝钏彩楼招亲,选中乞丐薛平贵。王允命女退亲,宝钏不从,被

  • 雪溪集·王铚

    五卷。宋王铚(约1144年前后在世)撰。王铚,字性之,汝阴(今安徽合肥)人。生卒年不详。铚记问赅洽,长于宋代故事,曾撰《七朝国史》。绍兴初(1131),为枢密院编修官。其诗风格近温、李。王士祯《居易录》称其诗不甚工,唯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