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提要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八

四书纂疏       四书类

提要

【臣】等谨案四书纂疏二十八卷宋赵顺孙撰顺孙字格庵括苍人其父雷尝师事朱子门人滕璘故顺孙之学一本于朱子是书备引朱子之说以畅章句集注之旨所旁引者黄干辅广陈淳陈孔硕蔡渊蔡沈叶味道胡泳陈埴潘柄黄士毅真徳秀蔡模凡一十三家皆为朱子之学者也可谓笃守师说矣昔之论者颇病此书之冗滥然经师著述体例各殊注者辞尚简明疏者义存曲证顺孙书以疏为名而自序云陪颖达公彦后则固疏体也繁而不杀于理亦宜畧其芜杂取其宗防之正可矣乾隆四十三年九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猜你喜欢
  卷十一 泰誓下第三·孔颖达
  杂论第六十·桓宽
  卷一百八 朱子五·黎靖德
  卷四十一·乾隆
  卷八十三·秦蕙田
  卷十·刘瑾
  卷八十一·顺治
  卷首上·顺治
  庄公·庄公二十二年·左丘明
  论语正义卷十二·刘宝楠
  谈合作·梁漱溟
  合部金光明經品目·欧阳竟无
  律学要略·李叔同
  美国佛教之中国佛教史观序·太虚
  注大乘入楞伽经 第一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零三·彭定求

        卷503_1 【留辞杭州姚合郎中】周贺   波涛千里隔,抱疾亦相寻。会宿逢高士,辞归值积霖。   丛桑山店迥,孤烛海船深。尚有重来约,知无省阁心。   卷503_2 【酬吴之问见赠(一作酬吴处士。一作寄朱庆馀)】周贺

  • 卷五十六·彭定求

        卷56_1 【圣泉宴】王勃   披襟乘石磴,列籍俯春泉。兰气熏山酌,松声韵野弦。   影飘垂叶外,香度落花前。兴洽林塘晚,重岩起夕烟。   卷56_2 【寻道观】王勃   芝廛光分野,蓬阙盛规模。碧坛清桂阈,丹洞肃松

  • 第四十三出  荣封·陆采

    【荷叶铺水面】〔末众随上〕承圣旨。到蜀中。蜀中花柳春正融。万紫千红。看游人夹道逢。锦江水通。画船似龙。绣阁珠帘。十里香风。太平时。乐事浓。下官王遂中是也。侄儿王仙客。去年寻取古押衙。偷得无双出宫。更

  • 卷二百八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八十三李益竹窗闻风寄苖发司空曙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一作沿】堦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緑琴埃赋得垣衣漠漠复霏霏为君垣上衣昭阳辇下草应笑此生非掩蔼

  • 卷三十一·杨士奇

    永乐二年五月辛丑朔 礼部言国子监祭酒徐旭坐书奏不谨当降 上问吏部尚书蹇义旭为人何如对曰有文学持守而于人寡合 上曰持守之人固当寡合盖其中有所主而不能脂韦依阿于外况兼有文学宜寘之近侍遂命为翰林修撰 巡按北

  • 第一册 丁未年至庚戌年·佚名

    第一册 丁未年至庚戌年【李原档残缺】欲杀我兵①遣万兵拦阻。扈尔汉侍卫遇其阻截之兵,将所携五百户结寨於山顶,派百兵守护,并遣人将乌拉兵截路情形往报领兵三贝勒。是夜,乌拉之一万兵到来。见此到来之乌拉兵後,聪睿恭敬汗

  • 一四四九 军机大臣奏于《通鉴辑览》凡例增入小国年号后黏签进呈片·佚名

    一四四九 军机大臣奏于《通鉴辑览》凡例增入小国年号后黏签进呈片乾隆五十七年七月十四日查「附庸小国,岁首不载年号」一节,《通鉴辑览》凡例内未经叙入。臣等遵旨于凡例所载历代纪年一条下增入。谨黏贴黄签进呈,恭候钦

  • 志卷第十 高丽史五十六·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地理一。○惟我海东三面阻海一隅连陆辐员之广几于万里。 高丽太祖兴于高勾丽之地降罗灭济定都开京三韩之地归于一统。 然东方初定未遑经

  • 王竞传·脱脱

    王竞,字无竞,彰德人。机警聪敏,勤奋好学,十七岁就借助于父祖的功绩补官。宋宣和年间,王竞在太学两次考试合格,被任屯留主簿。进入当朝后,授职大宁县令,历任宝胜盐官,又转为河内县令。这一年地方发生了饥荒,盗贼四起,王竞想方设法

  • 目录·湛若水

    钦定四库全书     子部一 格物通目録      儒家类 卷一 诚意格 审几上 卷二 审几下 卷三 立志上 卷四 立志下 卷五 谋虑上 卷六 谋虑下 卷七 感应上 卷八 感应下 卷九 儆戒一 卷十 儆

  • 卷四·佚名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十法。名不忘失菩提之心。何等为十。心无谄伪亦无幻惑。心常吉实澄清净白。於佛法僧终不生疑。受持佛法者亦不生疑。不生师想而吝於法。除卻法慳终不作灭佛法因缘。言行相应终不虚妄受持大乘。若

  • 金刚仙论 第七卷·佚名

    金刚仙论 第七卷须菩提。以要言之。此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者。此是大段中第九名为利益分。此经所以来者。前第八段中。明一切众生虽皆有真如佛性平等无差。要修行者见。不修行者则不能见。上已明依此

  • 卷第三·道忞

    禅灯世谱卷第三 南岳第四世沩仰宗世系图 (四世)沩山灵佑(卍进本四世为五世。已下递次准之) (五世)仰山寿寂 韶州怀化人。叶氏子。昭宗大顺元年庚戌示寂。寿七十七。谥智通。塔曰妙光。 (六世)仰山光穆 (七世)资福如

  • 雲峨喜禪師語錄卷上·佚名

    嗣法門人智恒等編住霍丘大別山普濟禪寺語錄師在陽山受請,於順治七年庚寅十月八日進院。至山門。以拄杖指云:「我此法門廣大甚深,不入而入,水赴雲奔,且道:向上關捩子在甚麼處?」拽拄杖便入。佛殿。云:「三身、四智、八解、六通

  • 卷七·野竹福慧

    嘉兴大藏经 益州嵩山野竹禅师后录益州嵩山野竹禅师后录卷七梁州门人宗钊编杂偈示彻元张居士道无两涂事非一向孰圣孰凡何顺何障月印幽潭云生东山可明可暗把火自看示彻庞黄道婆知是插钗何贵掩门抛糍起舞芝茁兰荪佛理

  • 道德真经解·陈象古

    二卷。宋陈象古撰。宋人研究《道德经》者,有的主张道德分别,有的主张道德混一。陈象古认为道包于德,德和于道,没有分别,主张道德一体。他认为百姓受情欲所牵,巧伪万端,失道德之本,不能全生,不能救死,“太上悯于苦趣,

  • 绣襦记·徐霖

    传奇剧本。明徐霖作。一说薛近兖作。取材于唐白行简传奇小说《李娃传》。情节较同一题材的元石君宝、明朱有燉所作同名杂剧《李亚仙花酒曲江池》有所发展。写书生郑元和与妓女李亚仙相爱。元和金尽,鸨母遂用计拆散二人

  • 原强·严复

    中国严复著。原发表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天津《直报》。系甲午战争后,作者主张自强变法一系列论文中之最重要者。较集中地反映了作者进化论观点和积极提倡西学思想。阐明国家强弱存亡之大要在民力的强弱、民智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