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礼记析疑卷四十一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

儒行

儒有衣冠中

传记所称有髙冠长佩以自异者有短衣厉饰以自雄者儒者则循礼随俗而不使见者怪诧所谓中也

其大让如慢小让如伪

大让如慢如不受爵禄君大夫请见而谢不可之类小让如伪如毎饭必先告饱待侑然后加投壶之礼宾必再辞之类

大则如威小则如愧

涖大事则方严肃厉故如威临小事则畏抑谦下故如愧

淹之以乐好

人于嗜欲暂或自闲久与为縁将不复能持故必淹之以乐好然后可以察所安也

鸷虫攫搏不程勇者引重鼎不程其力

此谓儒者见义必为非谓其材勇之过人也如赴君父之难岂可程勇量力而后进哉

徃者不悔来者不豫

儒者之行身一安于义命故虽遭危困而徃事一无可悔来者不豫素位而行无入而不可以自得也

流言不极

极抵也至也凡事有其实则言有归宿儒者即时被流言而礼义不愆流言应时而自息矣

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

众人之情亲之则可劫以非义以内无特操也近之则可迫而狎焉以外无廉隅也儒者以义理自防故免此

其过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数也

李光地曰微辨细核也面数明指也其过失之小仅可细核无可明指所以谓之刚毅者非不屈于欲无由寡过如斯所谓自胜者强也诸觧似失之 如冉有之与原思之辞晏婴之俭辨义至精微始觉少过若可面数之过则恶也儒者不应有此

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

甲胄干橹皆所以自卫而非求胜于人也忠信者周身之防礼义者应物之节故义各有取

虽有暴政不更其所

暴政如楚王戊胥靡申公窦太后使辕固生刺豕之类独举暴政以处此极难若横逆之加则惟三自反而已

上答之不敢以疑

急于求进者多以疑事尝试于君君子无苟得之心故咨以计谋不敢以理所未信陈也委以职事不敢以材所不宜任也 或曰既见答则正言不讳不敢以身家之私患自疑虑也

儒有今人与居古人与稽

虽与今人居不敢同流合汚必以古人自处之道与已所行相稽考

虽危起居竟信其志犹将不忘百姓之病也

危起居谓系累囚奴流放起居不得自由而安之若素困而不失其所亨是谓竟信其志也身之危若此而犹不忘百姓之病盖所忧者大所思者逺也谗谄之民比党以危君子则患必及民而忧在君国故志终不夺此古人与稽后世为楷之实徳也

上通而不困

学不足以应上之求则上通而困矣非达不离道之谓

礼之以和为贵忠信之美优游之法

以者用也犹生死以之之以守礼者多不能和君子则礼之用而能以和为贵忠信者多直遂而不能优游君子则忠信为美而又能以优游为法

毁方而瓦合

瓦形正方以微倨故可规而为圎而体之方自若也儒者内方以自守外微曲以和众类此

儒有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

友以辅仁故必欲其自强于善一与已同见亲于闻示切于告其平居相砥朂如此则爵禄相先患难相死自有不能自已者

静而正之上弗知也麤而翘之又不急为也

静而正之谓格君心之非止邪于未形故君不知麤而翘之又不急为者务潜移黙化而不急以口舌争也

不临深而为髙不加少而为多

以众人之卑下自矜行谊之髙临深以为髙也以众人之寡陋自骋学问之博加少以为多也

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

方所向也故于志言之术路也故于道言之志分善利专于善故所向之方同道有小大取其大故所由之路同

闻流言不信其行

韩子引此以不信其行为句按之文义亦安

敬慎者仁之地也

敬为徳之聚诸徳诸行必以敬慎承载之然后静而安动而顺故曰仁之地也 或曰礼卑者业广必敬慎然后有基可据

不充诎于富贵

充者既得而自满也诎者患失而气馁庄子所谓操之则栗春秋传载程郑求降阶而然明以为将死而忧是也

孔子至舎哀公馆之

观此则防谓哀公就见孔子而命席误矣

猜你喜欢
  卷三 公孙丑章句上·孟子
  修身第六十一(缺)·管仲
  能天第十八·鹖冠子
  泾野子内篇卷二十·吕柟
  卷一百三十七·陈祥道
  论语商卷上·周宗建
  卷二十一·孙瑴
  第十二章 18·辜鸿铭
  难岁篇第七三·王充
  晋献公之丧(1)·戴圣
  覆魏斯逸書·欧阳竟无
  了众生所品第十二·佚名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四·宗喀巴
  佛法一味论之十宗片面观·太虚
  佛说须真天子经卷第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卓世清·唐圭璋

      世清,津阳令。   卜算子   题徐仙亭   流水一湾西。晚坐孤亭静。不见高人跨鹤归,风竹摇清影。   往古与来今,休用重重省。十里梅花雪正晴,月挂遥山冷。

  • 韵语阳秋卷九·葛立方

    宋 葛立方 撰徐师川诗云楚汉纷争辨士忧东归那复割鸿沟郑君立义不名籍项伯胡顔肯姓刘谓项伯籍之近族乃附刘而背项郑君已为汉臣乃违汉而思楚也余尝论之曰方刘项之势雌雄未决也其间岂无容容狡诈之士首防两端以观成败而

  • 卷十七·乾隆

    卷十七襄阳杜甫诗九移居夔州郭伏枕云安县。迁居白帝城。春知催柳别。江与放船清。农事闻人说。山光见鸟情。禹功饶断石。且就土微平。原选者评。黄庭坚曰。好作奇语自是文章一病。但当以理为主。理得而词顺。文章自然

  • 提要·杭淮

    【臣】等谨案双溪集八巻明杭淮撰淮字东卿宜兴人治己未进士官至南京总督粮储右副都御史淮与兄济并负诗名与李梦阳徐祯卿王守仁陆深诸人相唱和其诗格清体徤严整而婉约在治正徳之际不高谈古调亦不沿袭陈言颇谐中道此

  • 太祖纪三·薛居正

    开平元年正月丁亥,帝回自长芦,次于魏州。节度使罗绍威以帝回军,虑有不测之患,由是供亿甚至,因密以天人之望切陈之。帝虽拒而不纳,然心德之。壬寅,帝至自长芦。是日,有庆云覆于府署之上。甲辰,天子遣御史大夫薛贻矩来传禅代之意

  • 卷三十四·志第四·兵卫志上·脱脱

        ◎兵卫志上   轩辕氏合符东海,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兵为营卫。飞狐以北,无虑以东,西暨流沙,四战之地,圣人犹不免于兵卫,地势然耳。辽国左都辽海,右邑涿鹿,兵力莫强焉。其在隋世,依纥臣水而居,分为十部

  • 第四十回 徙建州晋太后绝命 幸邺都汉高祖亲征·蔡东藩

      却说辽永康王兀欲,在恒州擅立为帝,便即率兵北向,归承大统。到了石桥,正遇辽太后遣来的兵士,为首的乃是降将李彦韬。彦韬随辽主北去,进谒辽太后,太后见他相貌魁梧,语言伶俐,即令他隶属麾下。以貌取人,失之彦韬。此时闻兀欲

  • 第十九回 定云南沐英留镇 征漠北蓝玉报功·蔡东藩

      却说太祖既磔死惟庸,复将陈宁等一律正法,涂节虽自首,究属与谋,亦加以死刑,僚属党羽,连坐甚众,诛戮至万余人。惟李善长、陆仲亨、费聚三人,因患难初交,不忍加罪,特置勿问。嗣闻云奇伤重身亡,大为悼惜,追封右少监,赐葬钟山。翰

  • 卷之三百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五 天命元年正月至三年十二月·佚名

    ●大清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实录卷之五◆天命元年正月至三年十二月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臣觉罗勒德洪总裁官光禄大夫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

  • 稽古录卷十四·司马光

    宋 司马光 撰晋哀帝【丕】隆和元年【秋桓温表求北伐不许】兴宁元【夏进桓温大司马都督中外○凉张天锡杀靓而自立】○【甲子】二【帝因饵长生药有疾禇太后复览万几】三【秦建元元○春帝崩太后立帝弟琅邪王奕燕太宰

  • 一一○八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历代职官表》底稿全竣协修等可否议叙折·佚名

    一一○八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历代职官表》底稿全竣协修等可否议叙折乾隆五十年七月十四日臣永瑢等谨奏:窃臣等于乾隆四十五年九月内钦奉谕旨,同总纂等纂辑《历代职官表》。当经臣等酌拟凡例,呈蒙钦定,随派协修、誊录等

  • 史记集解卷五十七·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五十七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绛侯周勃者沛人也其先卷人【徐广曰卷县在荥阳】徙沛勃以织薄曲为生【苏林曰薄一名曲月令曰具曲植】常为人吹箫给丧事【如淳曰以乐防家若俳优瓒曰吹箫以乐丧宾若乐人也】材

  • 余珊传·张廷玉

    余珊,字德辉,桐城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授官行人,提升为御史。庶吉士许成名等完成教习任务后,留在翰林的有十七人。余珊以为过滥,上疏论这件事。语词侵犯内阁,不被皇帝采纳。乾清宫发生火灾,余珊上疏陈讲弊政,极力指出义子

  • 卷十三 学七·黎靖德

      ◎力行   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祖道〕以下践行。   善在那里,自家却去行他。行之久,则与自家为一;为一,则得之在我。未能行,善自善,我自我。〔节〕   人言匹夫无可行,便是乱说。凡日用之

  • 杂篇·渔父第三十一·庄子

    [题解]《渔父》以虚拟人名名篇。本篇的主旨是通过渔父批判了孔子的作为和儒家的仁义、忠贞、慈孝、礼乐的思想。在“孔子游乎缁帷之林”段落中,指出孔子的仁是“苦心劳形以危害其真”的有害的观点,相距

  • 你往何处去·显克维奇

    长篇小说。显克微奇著。作于1896年。故事发生在尼禄统治下的古罗马帝国,通过一个贵族青年维尼兹尤斯和一个信奉基督教的少女莉吉娅曲折的爱情故事,反映了暴君尼禄对早期基督教徒惨绝人寰的迫害——角斗场中血肉横飞,

  • 后汉通俗演义·蔡东藩

    有汉一代,史家分为两撅,号为前、后汉,亦称东西汉,这因为汉朝四百年来,中经王莽篡国,居然僭位一十八年,所以王莽以前,叫作前汉,王莽以后,叫作后汉。且前汉建都陕西,故云西汉,后汉建都洛阳,故云东汉。 《前汉演义》百回,自秦始皇起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