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安时传
庞安时字安常,蕲州蕲水人。儿时就能读书,过目不忘。父亲是家传的医生,把《脉诀》一书传授给他。庞安时说:“这本书不值得研究。”只拿来黄帝、扁鹊的脉书研究它们,不久,已能贯通他们的学说,时常提出些新见解,辩论问难,不能使他屈服,父亲十分惊奇,当时他还不到二十岁。不久,他患耳聋病,就更加用功阅读《灵枢》、《太素》、《甲乙》诸书,凡是经传百家涉及医道的,没有不贯通的。他曾说“:社会上的人所说的医书,我都看了,只有扁鹊的言论深奥。所谓《难经》,是扁鹊把医术寓于这本书中,但说的不详细,想来大概是让后人自己探求它!我的医术就出于这本书。用它看病的轻重,判断生死,像拼合符节一样,丝毫不差。观察脉象的要领,在于人迎、寸口二脉。这二脉阴阳相应,像两根对拉的绳子,阴阳均匀,则脉的大小相同。故此,通过观察喉部、手部来确定阴阳的充足与否,通过按视尺脉、寸脉来考察阴阳出入是否正常,通过观察浮、沉脉象来确定各种病因及诊治,通过观察伤寒的变化来确定温病的发生。这都是扁鹊大略开个头,而我是用《内经》等书参验、比较研究而得到的这种学说。慎重地运用它,顺应病情去治病,病就能治好。”他又想把医术传给后世,所以写了数万字的《难经辨》。观察药性与内脏的相应关系,即某药适宜治某脏的病,分清脏器的职能,分清药性的寒热,分清奇方和偶方的用法,来治百病,著《主对集》一卷。古今不同的事宜,医药学著作没有记载的,他都根据阴阳的变化,补充张仲景的《伤寒论》。后代才发现的药,是古人不知道的,当代人也不能分辨,经过试验有效的,不可遗漏的,他写了《本草补遗》。
他为人治病,一般十愈八九。到他家来求诊治的,他就腾出房间让病人住下,亲自察看饮食药物,一定治愈病人而后送走他们;他不能医治的,一定会以实相告,不再给他治。他救活了无数病人。病人家属拿金帛来致谢,他不全收取。
他曾到舒州的桐城给人治病,有一妇女将要临产,七天了但孩子还没生下,各种办法都不见效。庞安时的弟子李百全正好在邻家,请庞安时去看。他刚见到孕妇,就连声说不是死症,让她的家人用热水暖她的腰、腹部,他自己为孕妇上下抚摩。孕妇感到肠胃微痛,呻吟着生一男孩。她家人惊喜,不知怎么回事。庞安时说:“胎儿已出胞,但一只手误抓母亲肠子不能挣脱,所以不是..符和药物所能解决的。我隔着母腹按到胎儿手的位置,用针扎他的虎口,虎口一疼就缩回手,所以就很快生下来了,没别的办法。”抱新生儿看,右手虎口的针痕仍存。他的医术奇妙如此。
有个人拿华佗的事问他,他说:“医术达到这样的水平,不是他人能做到的。大概是史书的虚诬不实吧!”庞安时五十八岁时病情发作,他的学生请求庞安时自己给自己诊脉,他笑着说:“我看得很明白了。况且呼吸也是脉象,现在我的胃气已不再恢复正常,我将要死了。”于是,他摒却药饵。过了数日,他同客人坐着谈话而死。
猜你喜欢 ●补遗·李心传 第十三回 玄武门同胞受刃 庐江王谋反被诛·蔡东藩 铁围山丛谈卷第二·蔡絛 雍正实录卷之六十九·佚名 卷之二百八十八·佚名 第二卷 明清荐辟·缪荃孙 第十一卷 宋·缪荃孙 钦定续通志卷十四 唐纪十四·纪昀 清高宗实录选辑四·佚名 弁言·应廷吉 齐太公世家第二·司马迁 刘守光传·欧阳修 卷六十七·佚名 卷十三·佚名 第十章 英法联军之役·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