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我的宗教经验

──二十九年二月在舍卫国对佛教访问团团员讲──

我初出家,虽然有很多复杂的因缘,而最主要的还是仙佛不分,想得神通而出家。所以受戒、读经、参禅,都是想得神通。当出家的最初一年,是在这样莫明其妙的追求中。第一年已经读熟了法华经,每日可背诵五六部。第二年夏天听讲法华经,始知佛与仙及天神不同。曾住禅堂参禅,要得开悟的心很切,一方读楞严经,一方看语录及高僧传等。第三年又听讲了楞严经,对于天台教观已有大体的了解。并旁研及贤首五教仪、相宗八要等。而参究话头的闷葫芦,仍挂在心上。

秋天去住藏经阁看藏经,那时喜欢看憨山集、紫柏集,及其他古德诗文集与经论等。如此经过了几个月,同看藏经的有一位老首座告诉我说:“看藏经不可东翻西找,要从头依次的看到尾”。当时我因找不到阅藏头路,就依他的话,从大藏经最前的大般若经看起。

看了个把月,身心渐渐的安定了。四百卷的大般若尚未看完,有一日、看到‘一切法不可得,乃至有一法过于涅槃者,亦不可得’!身心世界忽然的顿空,但并没有失去知觉。在这一刹那空觉中,没有我和万物的世界对待。一转瞬间明见世界万物都在无边的大空觉中,而都是没有实体的影子一般。这种境界,经过一两点钟。起座后仍觉到身心非常的轻快、恬适。在二三十天的中间,都是如此。

大般若阅后改看华严经,觉到华藏刹海,宛然是自心境界,莫不空灵活泼;从前所参的禅话,所记的教理,都溶化无痕了。我从前的记忆力很强,只要用心看一遍就能背诵。但从此后变成理解力强而没有记性了。

我原没有好好的读过书,但从那一回以后,我每天写出的非诗非歌的文字很多。口舌笔墨的辩才,均达到了非常的敏锐锋利。同看经的有后作金山方丈的静观和尚等,他们疑我得了憨山大师所说一般的禅病,但我自心中实很安定。

我现在想起来,当时如从这种定慧心继续下去,三乘的圣果是可以成就的。可惜当时就改了途径,因为遇到了一位华山法师,他那时就在杭州办僧学校,暂来藏经阁休息。大家说起我的神慧,他与我谈到科学的天文、地理、与物理、化学等常识;并携示天演论、康有为大同书、谭嗣同仁学、章太炎文集、梁启超饮冰室等书要我看。我起初不信,因为我读过的书,只是中国古来的经史诗文与佛教经籍。当时与他辩论了十几天,积数十万言。后来觉他颇有道理,对于谭嗣同的仁学,尤极为钦佩。由此转变生起了以佛法救世救人救国救民的悲愿心。

当时、以为就可凭自所得的佛法,再充实些新知识,便能救世。

次年乃从八指头陀办僧教育会;冬天又同去参加镇江所开的江苏僧教育会;继又参加杨仁山居士预备复兴印度佛教的祇园精舍。

自此以后, 就没有依了以前的禅定去修,这样从光绪三十四年,一直到民国三年。欧战爆发,对于西洋的学说及自己以佛法救世的力量发生怀疑,觉到如此的荒弃光阴下去,甚不值得,遂到普陀山去闭关。

闭关二三个月后,有一次晚上静坐,在心渐静时,闻到前寺的打钟声,好像心念完全被打断了,冥然罔觉,没有知识,一直到第二天早钟时,才生起觉心。最初、只觉到光明音声遍满虚空,虚空、光明、声音浑然一片;没有物我内外。嗣即生起分别心,而渐次恢复了平凡心境。自此、我对于起信、楞严的意义,像是自己所见到的,所以我当时就开始著成了楞严摄论。

经过这次后,继续看经,著书,坐禅。这一年中专看法相唯识书。当时其他的经论虽亦参看,但很注意看唯识述记。述记中释“假智诠不得自相”一段,反复看了好多次,有一次又入了定心现观。这与前两次不同,见到因缘生法一一有很深的条理,秩然丝毫不乱。这一种心境,以后每一静心观察,就能再现。

从此于思想文字等都有改变,从前是空灵活泼的,以后则转入条理深细坚密的一途;在此时所写出的文章不同,亦看得出。

上述经过定境三次,都因后来事缘纷集的时间太多,致不能有长时的深造成就。自从经过第一次后,我的记忆力便没有以前好,但理解力很深。那年头发已变白,眼已近视,但后来头发转青了,眼睛到现在未变。经过第二次后,起信、楞严的由觉而不觉的缘起相,得了证明。第三次现观唯识的因果法相。古人所谓不昧因果,实在一一皆有条理、秩然而不紊乱的因果。

经过这三次的定境,每一次心理生理都有改变,并曾偶然有过天眼、天耳、他心通的征兆;六通可能,则建基天眼、宿命通上的业果流转相续亦决可信。因为悲愿心太重,未能向禅定去继续深进。所以没有次笫,可为别人修证的依止。

这里是佛说金刚般若经的舍卫国,我所以把自己的定心境界,从前没有对人讲过的,也同佛与须菩提谈家常一般,因昨晚高文大的请说禅定,专向自家人谈一点。(苇舫记)(见佛教访问团日记)

(附注)觉音作“习禅心要”,正信作“大师之自证境界”,今改题。

  


猜你喜欢
  宗镜录卷第十四·延寿
  指月录卷之十三·瞿汝稷
  第五十一章 二王章·佚名
  法镜经·佚名
  佛学之心理卫生·太虚
  总目卷第一·智旭
  佛说转女身经·佚名
  中观论卷第一·龙树
  卷第三十七·佚名
  卷第二十五·李遵勖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二十二卷·圆照
  卷一·佚名
  卷第十七·佚名
  吹万禅师语录卷二十·吹万广真
  二无我论·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李重元·唐圭璋

      忆王孙   春词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又   夏词   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沉李浮瓜冰雪凉。竹方床。针线慵拈午梦长。   又  

  • 第二十出·李开先

    【贺圣朝】(僧上唱)俺本是披袍贯甲将军,翻做披缁削发僧人。不平事陡起杀人心,因此上不避风尘。(白)念我鲁达是也。今日兄弟林冲,解配沧州,必从野猪林经过。此处乃是个险要的去处,高俅必遣奸细人来,害我兄弟性命。不免在此林中隐

  • 秋天的梦·戴望舒

    迢遥的牧女的羊铃,摇落了轻的树叶。秋天的梦是轻的,那是窈窕的牧女之恋。于是我的梦静静地来了,但却载着沉重的昔日。哦,现在,我是

  • 卷493 ·佚名

    张耒 送子野大夫罢兖倅归汶上 爱君读览老不衰,日日早起先鸣鸡。 白头未蒙国士知,佐郡秩满寂寞归。 我辞魑魅得一麾,逢君话旧相嗟咨。 几年东壁无光辉,不知武库实在兹。 上书荐君非我职,临分一醉当

  • 卷一百十·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十众水类五言古太子状落日望水     【梁】刘孝绰川平落日迥落照满川涨复此沦波地派别引沮漳耿耿流长脉熠熠动防光寒乌逐查漾饥鹈拂浪翔临泛自多美况乃还故乡榜人夜理檝櫂女

  • 卷之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一百四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序·缪荃孙

    苏省邦交,其在春秋,实始吴晋。会柤之后,遂遍中夏,勾践承之。周王致伯,无疆之败,地属于楚,不专苏境,自可不录。吴濞既王,亦通诸粤。七国之变,削弱宗藩,南边诸郡,不隶王国,邦交遂绝。汉鼎三分,孙吴为国,蜀汉而外,颇通外徼。西晋灭之,邦交

  • 李杲传·宋濂

    李杲字明之,出身镇之富豪家。幼好医学,曾捐千金就学于燕赵名医易人张元素,数年就学到了张元素的医术。因家境富裕,不愿以行医为业,只作为业余爱好,所以人们不敢称他为医生。士大夫也怕他禀性清高正直,很少圆通,如非危急之症,也

  • 刑法三·徐松

    定赃罪国朝之制,凡犯赃者,据犯处当时物准上估绢平赃。如所犯赃去见禁处千里外及赃已费用者,皆于事发处依犯时中估物价约估,亦依上估绢平赃,兼具赃物已费、见在,其生产之类有无蕃息,及以赃转易得物,皆具言之。内有经赦,即言在赦

  • 十六年·佚名

    (戊寅)十六年大明崇祯十年春正月1月1日○乙丑朔,上於宮庭設位,西向中原哭拜,爲皇明也。是時,內外文書,多用淸國年號,而祭享祝辭,仍用大明年號。〈史臣曰:「聖上哭拜之禮,出於朝宗之誠。苟能擴充此心,終始不懈,則雪恥亦可期矣。今日

  • 君子卷第十二·扬雄

    或问:“君子言则成文,动则成德,何以也?”曰:“以其弸中而彪外也。般之挥斤,羿之激矢。君子不言,言必有中也;不行,行必有称也。”或问:“君子之柔刚。”曰:“君子于仁也柔,于义也刚。”或问:“航不浆,冲不荠,有诸?”曰:“有之。”或曰:“

  • 礼记析疑卷十二·方苞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郊特牲郊血大飨腥疏谓祭天七献有尸而后有献献者生人饮食之道也天地至广大灌且不用不敢以神道求之也乃设尸而以生人饮食之道献焉可乎其礼始宜荐璧以礼神次用乐以降神次荐血以告幽全次实柴以达馨香齐

  • 至诚佛品第十五·佚名

    佛言:乃往昔时复有佛。名萨遮那摩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时有比丘名和轮。其佛般泥洹後。是比丘持是三昧。我尔时作国王刹利种。於梦中闻是三昧。觉已便行求持是三昧。比丘即从作沙门。欲得於是比丘所一反闻是三昧。

  •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三·自融

    虎丘隆禅师禅师和之含山人也。名绍隆。机投佛果勤禅师。出世开圣。次迁彰教。果还□移居虎丘。时佛果门贤虽有妙喜辈。尚庵居。楚吴衲子惟趋虎丘。故虎丘法筵之盛。无异佛果之住蒋山也。师凡见学流。必以湛堂死心诸宗

  • 卷第十七·元来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十七 住博山法孙 弘瀚 汇编 首座法孙 弘裕 同集 开示偈(三) 示汪省庵居士 假心地主汪居士。今日相逢有甚奇。解道圣凡同一体。夙缘密行少人知。疑情隐隐天机现。华藏光明祇一线。洞彻曹源滴水时

  • 第十三品·佚名

    第一章 劫住论今称劫住论。此处,言“破和合僧者一劫煮于地狱”,即破和合僧者一劫间完全住于地狱,乃王山部之邪执。一(自)劫住者得住一劫耶?(他)然。(自)劫之初耶?[同时]佛陀生于世间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

  • 铁道游击队·刘知侠

    长篇小说。刘知侠著。写于1952年至1953年,1954年由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出版后被改编成电影、连环画、电视连续剧等,并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作品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鲁南枣庄的一批煤矿工人和铁路工人,不堪忍受日军的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