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评改造要全部改造

这一篇本是李人杰君与朋友的一封信,那题目却是建设杂志的编辑人,照他后面一段意思加上的。但我今要评论的,在他前面一段所说“透明的、虚无的本性自然性”。李君所说透明的,虚无的本性自然性,是说内面的满足的,谓内面的满足,只要有了“我”,就可得到的;外界的满足,却不易得到。但求满足是人的本性,得不到自然要努力求他,所以又是人类进化的原素。现在的人,都在努力求满足,却都忘记了“我”,故都是无内容的努力,无实质的努力。所以他们的进化是危险的,无价值的。所以我们要先求“我”的内面的满足。由是一转说到人人的我,是一样的我,可混合相忘的。所以能得到内面的满足“我”,是大我亦是无我,不致争斗的,由是更一转说到人人的我是自然,大我是大自然,各个我是小自然。现在人类的争斗,是由坚持形体上的假我发生的,不是由自然的真我发生的。由是更一转说到自然是不能作践自然的。但人类先有了要生存的假定,遂跟著又有了牺牲异类的自然以保存同类自然的假定。因这与异类争生存的习惯,浸假行使到同类里来,所以又生出许多维持人类群众生活的种种假定学说,反将同类爱护同类的自然通有性灭尽了,所以弄成现世界种种苦恼。要脱离这种种苦恼,须将种种违反自然的制度道德法律破除净尽,使人人都得有了我方可。且有了“我”,那自然的通有性也就出来了。又加以人类求外满足的本性,则人类便不但可以安全生存,并可以安全发展进化了。由是便转到透明的、虚无的、本性自然性一个名词上;以下便只称为本性自然性了。窥其所谓本性,似是指其初所谓的“我”而言。所谓自然性,似是指其所谓“同类爱护同类”的自然通有性而言。但又有所谓“外界满足的本性”,“要使人自然发展的”等言连说在一起,却又似以本性自然性兼指外界而言的。李君这一段言论,自然有许多真理在内,然也是一种虚无主义,较之朱谦之君的虚无主义却狭小许多。朱君的可谓宇宙的虚无论,李君的可谓礼教的虚无论。由是可见李君谓返本归真到透明的虚无的本性自然性,便可安全生存及安全发展进化,终究也是个靠不住的。何故呢?依李君的理想推之,违反自然的制度道德法律虽是由圣人造成的,那圣人却不是在人类的本性自然性以外的。故所云透明的虚无的本性自然性,便是发生出世界种种苦恼的根源,决不能靠他脱离苦海的。直截根源,其余的枝叶便可以不谈了!(见海刊一卷二期)


猜你喜欢
  与柳田圣山讨论禅宗史的纲领柳田先生·胡适
  名僧传目录·宝唱
  佛说瑜伽大教王经卷第四·佚名
  重编诸天传(并序)·佚名
  犍陀国王经·佚名
  佛说佛名经卷第二十二·佚名
  四分律卷第二十七(二分之六明尼戒法)·佚名
  大乘义章 第十四卷·慧远
  不可著悲魔及欢喜魔·印光
  大乘中观释论 第八卷·安慧
  卷三十九·佚名
  卷三百五·佚名
  我的宗教经验·太虚
  佛说瑜伽大教王经卷第五·佚名
  卷之二十八·别庵性统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五百七十四·彭定求

        卷574_1 【送饶州张使君】贾岛   终南云雨连城阙,去路西江白浪头。滁上郡斋离昨日,   鄱阳农事劝今秋。道心生向前朝寺,文思来因静夜楼。   借问泊帆干谒者,谁人曾听峡猿愁。   卷574_2 【观冬设上东川

  • 卷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元音卷七王士熙【字继学东平人淛东亷使】送苏公赴岭北行省郎中居庸关头乱山积李陵台西白沙碛画省郎官貂防侧飞雪皑皑马韀湿马蹄雪深迟迟行冷月栖云塞垣明铁甲无光烽不惊万营角声如水清明年四月新草生征人

  • 卷二百三十二 列传十九·赵尔巽

      希福子帅颜保曾孙嵩寿 范文程子承勋、承斌、孙时绎、时捷、时绶、时纪、曾孙宜恒、四世孙建中 宁完我 鲍承先   希福,赫舍里氏。世居都英额,再迁哈达。太祖既灭哈达,希福从其兄硕色率所部来归。居有顷,以希福兼通满

  • 卷四百八十八 紹聖四年(丁丑,1997)·李焘

      起哲宗紹聖四年五月辛未盡其月   五月辛未,中書舍人蹇序辰言:「吏房送到吴居厚除權戶部尚書詞頭,詔令臣命詞行下。按居厚頃於元豐間被知先帝,自朝散郎除天章閣待制,充京東路都轉運使,先帝親為褒詔,稱居厚『將命一道,不

  • 卷三百八十一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起哲宗元祐元年六月甲寅盡其月   六月甲寅,下詔曰:「朕惟先帝臨御以來,講求法度,務在寬厚,愛物仁民。而搢紳之間,有不能推原朝廷本意,希旨掊克,或妄生邊事,或連起犴獄,積其源流,久乃知弊。此羣言所以未息,朝廷所以懲革也。

  • 第十六回 获渠魁扫平东突厥 统雄师深入吐谷浑·蔡东藩

      却说太宗接着捷音,即降敕一道,颁给李靖,令送萧后及杨政道入都,靖当然遵旨,遣使送二人至长安。太宗坐着便殿,召二人入见。杨政道年尚幼稚,拜伏殿前,身子却颤个不住,连话语都说不清楚。独萧后是见多识广的人,毫不惊慌,从容走

  • 一二三七 质郡王永瑢等奏查明四库全书遗失有印底本请将提调等分别议处折·佚名

    一二三七 质郡王永瑢等奏查明四库全书遗失有印底本请将提调等分别议处折乾隆五十二年七月三十日臣永瑢、臣惠龄谨奏,为查明四库全书遗失有印底本,恭折参奏事。窃臣等奉旨清查全书底本,当经派出各员分别有印无印,或全或缺

  • 李珏传·欧阳修

    李珏的字叫待价,他的祖先来自赵郡,迁居淮阴。他早年失去了父亲,侍奉母亲以行孝出名。才二十岁,考中了明经科。李绛任华州刺史,见了他,说“:你额头饱满,不是一般人的相貌,明经太平常,不适合你。”他就又考中了进士中的高等。河阳

  • 文宗本纪·欧阳修

    文宗,名昂,穆宗的次子。母亲是贞献皇太后萧氏。起初被封为江王。宝历二年(826)十二月,敬宗逝世,刘克明等诈传伪诏以绛王李悟处理军国政务。初九,内枢密使王守澄、杨承和,神策护军中尉魏从简、梁守谦奉立江王李昂,率领神策六

  • ●牧令书卷一 治原·徐栋

    安肃徐栋致初辑 设官凡以为民也而征诸民必本诸身其道自生民以来未之或易不明乎此而欲治民非空谈即杂霸耳故以治原始 汪琬 胡承诺 魏际瑞 聂继模 于成龙 严虞惇 李塨 蔡世远 李绂 熊宏备 王士俊

  • 卷三·范家相

    钦定四库全书诗沈卷三柳州府知府范家相撰国风诗何以有风之名也风起于大地之间不顷刻而千里百里其感人莫速焉触于物而成声物亦感其声以作声草木之刁骚鸟兽之好音皆风之所使也侯国之君各子其民以宣政教上行下效防于影响

  • 治兵第三·吴起

    治兵,即治理军队的意思。全篇共八节,主要讲的是进军、作战、训练、编组、指挥等问题。15、武侯问曰:“进兵之道何先?”起对曰:“先明四轻、二重、一信。”曰:“何谓也?”对曰:“使地轻

  • 卷第五十四·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五十四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随眠品第五之十如是已辩随眠并缠。世尊说为漏瀑流等。为唯尔所为更有余。颂曰。由结等差别  复说有五种论曰。即诸烦恼结缚随眠。随烦恼缠义有别故。复

  • 丛林盛事卷上·道融

    宋 沙门 道融 撰○程大卿参南禅师。南令看生缘话。法昌一日问曰。何不直下与伊剿绝去。南曰。也曾为蛇画足来。是伊自不瞥地。昌曰。和尚如何为他。南曰。咬尽生姜呷尽醋。昌曰。流俗阿师又与么去。南云。法昌作么

  • 千山剩人和尚语录卷之二·函可

    门徒比丘 今卢 今又 重梓上堂端阳,上堂,耻若问:“洞山道:‘寒时寒杀,热时热杀。’即今不寒不热,如何是及时一句?”师云:“角黍沉江底,蛟龙不敢吞。”进云:“道则恁道,学人又不然。”

  • 孔子编年·胡仔

    南宋胡仔撰。五卷。为胡仔奉其父胡舜陟之命编撰。以《论语》为主,采《礼记》、《左传》、《公羊》、《穀梁》、《史记》及《孔子家语》等所载有关孔子言行事迹,按年编排,实即年谱,不称年谱而曰“编年”,意在尊圣。是编于孔

  • 不空罥索陀罗尼经·佚名

    唐北天竺婆罗门李无谄译,一十六品,与《不空罥索心咒王经》同,末后心印品第十七,沙门慧日翻,续附,总有二十二印法。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宗泐

    佛典注疏。明宗泐、如玘奉敕撰。八卷。是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的注释书。书前有明洪武十一年(1378)七月初十日的“圣旨”及宗泐、如玘的《进新注楞伽经序》,书后有翰林学士宋濂的《新撰楞伽经后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