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教之简易修持法

我到永春的因缘,最初发起,在三年之前。性愿老法师常常劝我到此地来,又常提起普济寺是如何如何的好。

两年以前的春天,我在南普陀讲律圆满以后,妙慧师便到厦门请我到此地来。那时因为学律的人要随行的太多,而普济寺中设备未广,不能够收容,不得已而中止。是为第一次欲来未果。

是年的冬天,有位善兴师,他持着永春诸善友一张请帖,到厦门万石岩去,要接我来永春。那时因为已先应了泉州草庵之请,故不能来永春。是为第二次欲来未果。

去年的冬天,妙慧师再到草庵来接。本想随请前来,不意过泉州时,又承诸善友挽留,不得已而延期至今春。是为第三次欲来未果。

直至今年半个月以前,妙慧师又到泉州劝请,是为第四次。因大众既然有如此的盛意,故不得不来。其时在泉州各地讲经,很是忙碌,因此又延搁了半个多月。今得来到贵处,和诸位善友相见,我心中非常地欢喜。自三年前就想到此地来,屡次受了事情所阻,现在得来,满其多年的夙愿,更可说是十分地欢喜了。

今天承诸位善友请我演讲,我以为谈玄说妙,虽然极为高尚,但于现在行持终觉了不相涉。所以今天我所讲的,且就常人现在即能实行的,约略说之。

因为专尚谈玄说妙,譬如那饥饿的人,来研究食谱,虽山珍海馔之名,纵横满纸,如何能够充饥?倒不如现在得到几种普通的食品,即可入口。得充一饱,才于实事有济。

以下所讲的,分为三段。

一深信因果

因果之法,虽为佛法入门的初步,但是非常的重要,无论何人皆须深信。何谓因果?因者好比种子,下在田中,将来可以长成为果实。果者譬如果实,自种子发芽,渐渐地开花结果。

我们一生所作所为,有善有恶,将来报应不出下列: 桃李种长成为桃李作善报善

荆棘种长成为荆棘作恶报恶所以我们要避凶得吉,消灾得福,必须要厚植善因,努力改过迁善,将来才能够获得吉祥福德之好果。如果常作恶因,而要想免除凶祸灾难,哪里能够得到呢?

所以第一要劝大众深信因果,了知善恶报应一丝一毫也不会差的。

二发菩提心

“菩提”二字是印度的梵语,翻译为“觉”,也就是成佛的意思。发者,是发起,故发菩提心者,便是发起成佛的心。为什么要成佛呢?为利益一切众生。须如何修持乃能成佛呢?须广修一切善行。以上所说的,要广修一切善行,利益一切众生,但须如何才能够彻底呢?须不着我相。所以发菩提心的人,应发以下之三种心:

一、 大智心: 不着我相。此心虽非凡夫所能发,亦应随分观察。

二、 大愿心: 广修善行。

三、 大悲心: 救众生苦。

又发菩提心者,须发以下所记之四弘誓愿:

一、 众生无边誓愿度: 菩提心以大悲为体,所以先说度生。

二、 烦恼无尽誓愿断: 愿一切众生,皆能断无尽之烦恼。

三、 法门无量誓愿学: 愿一切众生,皆能学无量之法门。

四、 佛道无上誓愿成: 愿一切众生,皆能成无上之佛道。

或疑烦恼以下之三愿,皆为我而发,如何说是愿一切众生?这里有两种解释: 一就浅来说,我也就是众生中的一人,现在所说的众生,我也在其内。再进一步言,真发菩提心的,必须彻悟法性平等,决不见我与众生有什么差别,如是才能够真实和菩提心相应。所以现在发愿,说愿一切众生,有何妨耶!

三专修净土

既然已经发了菩提心,就应该努力地修持。但是佛所说的法门很多,深浅难易,种种不同。若修持的法门与根器不相契合的,用力多而收效少。倘与根器相契合的,用力少而收效多。在这末法之时,大多数众生的根器,和哪一种法门最相契合呢?说起来只有净土宗。因为泛泛修其他法门的,在这五浊恶世、无佛应现之时,很是困难。若果专修净土法门,则依佛大慈大悲之力,往生极乐世界,见佛闻法,速证菩提,比较容易得多。所以龙树菩萨曾说,前为难行道,后为易行道,前如陆路步行,后如水道乘船。

关于净土法门的书籍,可以首先阅览者,《初机净业指南》、《印光法师嘉言录》、《印光法师文钞》等。依此就可略知净土法门的门径。

近几个月以来,我在泉州各地方讲经,身体和精神都非常的疲劳。这次到贵处来,匆促演讲,不及预备,所以本说的未能详尽。希望大众原谅。

本文系弘一大师一九三九年四月十六日在永春桃源殿所讲,李芳远记录。

感性抒怀

呜呼!词章!

本文一九五年秋作于日本东京,后收入李叔同编辑的《音乐小杂志》。

予到东后,稍涉猎日本唱歌,其词意袭用我古诗者,约十之九五(日本作歌大家,大半善汉语)。我国近世以来,士习帖括、词章之学,佥蔑视之。挽近西学除入,风靡一时,词章之名辞几有消灭之势……迨见日本唱歌,反啧啧称其理想之奇妙,凡我古诗之唾余,皆认为岛夷所固有,既出冷于大雅,亦贻笑于外人矣(日本学者皆通《史记》、《汉书》,昔有日本人举“史”“汉”事迹置诸吾国留学生,而留学生茫然不解其所谓,且不知《史记》、《汉书》为何物,至使日本人传为笑柄)。1907年李叔同在春柳社饰演茶花女时的造型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十二 酷吏列传第六十二·司马迁
  列传第十五·李延寿
  卷八十·列传第十八·脱脱
  卷二十七·本纪第二十七·英宗一·宋濂
  ●卷一·李攸
  读礼通考卷九十九·徐乾学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四十·佚名
  四十八 兼两淮盐课李煦奏盐课请展限奏销摺·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二 列传二百十二·纪昀
  一一八 林蔡斗争文件一·周作人
  袁洪愈传·张廷玉
  卷六十·雍正
  卷第二十·佚名
  卷一百四十一·佚名
  第三十一章 变法和党争·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上官仪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上官仪(约608—664)字游韶,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贞观进士。官弘文馆学士、西台侍郎等职。 永徽时,见恶于武则天,麟德时又被告发与废太子忠通谋,下狱死,籍其家。诗多应制、奉和之作,婉媚工整,时称“上官体”。又归纳六

  • 明诫第十一·陆贾

    君明于德,可以及于远;臣笃于义,可以至于大。何以言之?昔汤以七十里之封,升帝王之位;周公自立三公之官,比德于五帝三王;斯乃口出善言,身行善道之所致也。故安危之要,吉凶之符,一出于身;存亡之道,成败之事,一起于善行;尧、舜不易日月而

  • 卷四十九·黄以周

      徽宗   △宣和七年(乙巳,一一二五)   1、正月(案:《宋史·本纪》及李〈上直下土〉《十朝纲要》正月系癸酉朔,钱氏《四史朔闰考》同。) 丙申,金国贺正旦使、卢州观察使孛堇高居夔,副使太中大夫、守大理卿杨意见於紫宸殿

  • 雍正二年四月至雍正三年四月·蒋良骐

    雍正二年四月,以青海平定,遗官祭告诸陵。兵部参奏:允?等[奉]使口外不肯前往,揑称有旨,竟在张家口居住。得旨:廉亲王允禩议奏。寻允禩议:应行文仍令允?前往差遣之处。得旨再议。允禩又议:应革去多罗郡王,交宗人府永远禁锢。奉上谕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九十·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阉妓离婚案·李定夷

    壬子冬,北京地方审判厅判决程月贞与张静轩离婚一案。程本苏州名妓,张系前清内监,现为东安市场会贤球房主人。太监娶妓,事本离奇。而承审推事,为林君鼎章。其判决理由书,文甚藻丽。词云:此案程月贞提起离婚之诉,根据三种理由,曰

  • 十国春秋卷五十九·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南汉二殇帝本纪殇帝【五国故事作第二主】名玢髙祖第三子也初名度封賔王已改封秦王母赵昭仪素无宠是时度兄耀枢图皆先死度以次当嗣立而髙帝以度不已隂与王翷谋欲出度及其弟熈于邕容二州逾

  • 西南夷传·李延寿

    中天竺国中天竺国,在大月支东南数千里,方圆三万里,又名身毒。汉代张骞出使大夏,见到邛竹杖、蜀布,大夏人说是在身毒买的,就是天竺。从月支、高附以西,南到西海,东到盘越,排列着几十个国家,每国都有王,国名虽不同,但都属身毒。汉朝

  • 土土哈传·宋濂

    土土哈,其祖先本武平北折连川按答罕山部族,其国号曰钦察,土土哈祖先世为钦察国王,传至忽鲁速蛮归附于太宗。忽鲁速蛮之子班都察随宪宗征麦怯斯,随世祖征大理、伐宋。土土哈为班都察之子。中统元年(1260),父子二人均随世祖北

  • 冯琦传·张廷玉

    冯琦,字用韫,临朐人。幼时聪敏绝伦。十九岁,考取万历五年(1577)的进士,改任庶吉士,授职编修。参与修成《会典》,晋升为侍讲,充任日讲官,任过庶子。一并加封三王的议论兴起,他投书王锡爵与他极力争辩。晋升为少詹事,负责翰林院的

  • 卷七十三绿营四·冯煦

    江南驻京文报局江南驻京文报局委员一人。江南旧有驻京提塘,因转雇书手,积压文件,经督抚会奏裁撤,照直隶另设文报局办法,派员驻京,设立江南文报局,据光绪三十三年司卷。旋经陆军部奏准。所派文报局各员名,应先行咨部,如遇有迟延

  • 九流第五十五·佚名

    儒者,晏婴、子思、孟轲、荀卿之类也。顺阴阳之性,明教化之术,游心于六艺,留情于五常,厚葬文服,重乐有命,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尊敬其道。然而薄者,流广文繁,难可穷究也。道者,鬻熊、老聃、关尹、庄周之类也。以空虚为本,清

  • 卷一百八十七·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八十七邢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六十观象授时唐书志日躔盈缩略例曰北齐张子信积候合蚀加时觉日行有入气差然损益未得其正至刘焯立盈缩躔衰术与四象升降麟德术因之

  • 卷三·乾隆

    <子部,儒家类,御览经史讲义钦定四库全书御览经史讲义卷三周易泰小往大来吉亨监察御史【臣】张孝挰程传小谓阴大谓阳往往之于外也来来之于内也阳气下降阴气上交也阴阳和畅则万物生遂天地之泰也以人事言之大则君上小则

  • 卷二十七·赞宁

    ◎兴福篇第九之二(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三人)○唐京师光宅寺僧竭传释僧竭者,不知何许人也,生在佛家,化行神甸。护珠言戒,止水澄心。每嗟靳固之夫,不自檀那之度,乃于建中中造曼殊堂,拟摹五台之圣相。议筑台至于水际,竭惧伤生命,俾立三

  •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第二卷·安慧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第二卷安慧菩萨糅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二何等名为心不相应行。谓得无想定灭尽定无想异熟命根众同分生老住无常名身句身文身异生性流转定异相应势速次第时方数和合

  •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第一卷·蕴闻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第一卷 进大慧禅师语录奏劄(臣)僧(蕴闻)窃以佛祖之道。虽非文字语言所及。而发扬流布。必有所假而后明。譬如以手指月。手之与月。初不相干。然知手之所指。则知月之所在。是以一大藏教为世标

  • 庚申夷氛纪略·佚名

    清赘漫野叟撰。稿本。成于咸丰十年(1860)。时作者居京城,根据目睹及传闻记述了英法联军入侵的某些情况,对清朝官员文恬武嬉及外国侵略者的抢掠有所揭露,然颇有虚饰夸张之处。作者站在主和派一边,诋毁林则徐等,吹捧伊里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