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如来赞叹品第六

尔时世尊举身放大光明。遍照百千万亿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出大音声普告诸佛世界一切诸菩萨摩诃萨及天龙鬼神人非人等。听吾今日称扬赞叹地藏菩萨摩诃萨。於十方世界现大不可思议威神慈悲之力。救护一切罪苦之事。吾灭度後汝等诸菩萨大士。及天龙鬼神等。广作方便卫护是经。令一切众生证涅槃乐。说是语已会中有一菩萨。名曰普广。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今见世尊赞叹地藏菩萨。有如是不可思议大威神德。唯愿世尊为未来世末法众生。宣说地藏菩萨利益人天因果等事。使诸天龙八部及未来世众生顶受佛语。尔时世尊告普广菩萨及四众等。谛听谛听吾当为汝略说地藏菩萨利益人天福德之事。普广白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佛告普广菩萨。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地藏菩萨摩诃萨名者,或合掌者赞叹者,作礼者,恋慕者,是人超越三十劫罪。普广。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彩画形像。或土石胶漆金银铜铁。作此菩萨一瞻一礼者,是人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堕於恶道。假如天福尽故下生人间。犹为国王不失大利。若有女人厌女人身。尽心供养地藏菩萨画像。及土石胶漆铜铁等像。如是日日不退。常以华香饮食衣服缯采幢幡钱宝物等供养。是善女人尽此一报女身。百千万劫更不生有女人世界。何况复受。除非慈愿力故要受女身度脱众生。承斯供养地藏力故及功德力。百千万劫不受女身。复次普广。若有女人厌是鬼陋多疾病者,但於地藏像前志心瞻礼。食顷之间。是人千万劫中所受生身相貌圆满。是鬼陋女人如不厌女身。即百千万亿生中。常为王女乃及王妃宰辅大姓大长者女。端正受生诸相圆满。由志心故瞻礼地藏菩萨获福如是,复次普广。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对菩萨像前。作诸伎乐及歌咏赞叹香华供养。乃至劝於一人多人。如是等辈现在世中及未来世。常得百千鬼神日夜卫护。不令恶事辄闻其耳。何况亲受诸横。复次普广。未来世中若有恶人及恶神恶鬼。见有善男子善女人。归敬供养赞叹瞻礼地藏菩萨形像。或妄生讥毁。谤无功德及利益事。或露齿笑或背面非。或劝人共非。或一人非或多人非。乃至一念生讥毁者,如是之人贤劫千佛灭度。讥毁之报尚在阿鼻地狱受极重罪。过是劫已方受饿鬼。又经千劫复受畜生。又经千劫方得人身。纵受人身贫穷下贱诸根不具。多被恶业来结其心。不久之间复堕恶道。是故普广。讥毁他人供养尚获此报。何况别生恶见毁灭。复次普广。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久处床枕求生求死了不可得。或夜梦恶鬼乃及家亲。或游险道或多魇寐。共鬼神游。日月岁深转复尫瘵眠中叫苦惨凄不乐者,此皆是业道论对未定轻重。或难舍寿或不得愈。男女俗眼不辨是事。但当对诸佛菩萨像前。高声转读此经一遍。或取病人可爱之物。或衣服宝贝庄园舍宅。对病人前高声唱言:我某甲等为是病人。对经像前舍诸等物。或供养经像或造佛菩萨形像。或造塔寺或然油灯。或施常祝如是三白。病人遣令闻知。假令诸识分散至气尽者,乃至一日二日三日四日至七日已来。但高声白高声读经。是人命终之後宿殃重罪至于五无间罪永得解脱。所受生处常知宿命。何况善男子善女人。自书此经或教人书或自塑画菩萨形像。乃至教人塑画。所受果报必获大利。是故普广。若见有人读诵是经。乃至一念赞叹是经或恭敬者,汝须百千方便。劝是等人勤心莫退。能得未来现在千万亿不可思议功德。复次普广。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或梦或寐见诸鬼神乃及诸形。或悲或啼或愁或叹或恐或怖。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过去父母男女弟妹夫妻眷属在於恶趣未得出离。无处希望福力救拔。当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愿离恶道。普广。汝以神力遣是眷属。令对诸佛菩萨像前。志心自读此经或请人读。其数三遍或七遍。如是恶道眷属。经声毕是遍数当得解脱。乃至梦寐之中永不复见。复次普广若未来世有诸下贱等人或奴或婢。乃至诸不自由之人。觉知宿业要忏悔者,志心瞻礼地藏菩萨形像。乃至一七日中念菩萨名可满万遍。如是等人尽此报後。千万生中常生尊贵。更不经三恶道苦。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中阎浮提内。刹利婆罗门长者居士一切人等。及异姓种族有新产者,或男或女七日之中。早与读诵此不思议经典。更为念菩萨名可满万遍。是新生子或男或女。宿有殃报便得解脱。安乐易养寿命增长。若是承福生者转增安乐及与寿命。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众生。於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是诸日等诸罪结集定其轻重。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何况恣情杀害窃盗邪淫妄语百千罪状。能於是十斋日。对佛菩萨诸贤圣像前读是经一遍。东西南北百由旬内无诸灾难。当此居家若长若幼。现在未来百千岁中永离恶趣。能於十斋日每转一遍。现世令此居家无诸横病衣食丰溢。是故普广当知。地藏菩萨有如是等不可说百千万亿大威神力利益之事。阎浮众生於此大士有大因缘。是诸众生闻菩萨名见菩萨像。乃至闻是经三字五字或一偈一句者,现在殊妙安乐。未来之世百千万生。常得端正生尊贵家。尔时普广菩萨闻佛如来称扬赞叹地藏菩萨已,胡跪合掌复白佛言:世尊,我久知是大士有如此不可思议神力及大誓愿力。为未来众生遣知利益故问如来唯然顶受。世尊当何名此经。使我云何流布。佛告普广此经有三名。一名地藏本愿。亦名地藏本行。亦名地藏本誓力经。缘此菩萨久远劫来。发大重愿利益众生。是故汝等依愿流布。普广闻已,合掌恭敬作礼而退。

猜你喜欢
  卷第二十七·佚名
  序(御制)·佚名
  天学初征·智旭
  卷第二·佚名
  新唯识论语体文本再略评·太虚
  吹万禅师语录卷之十五·吹万广真
  卷第二十九·居顶
  卷十六·佚名
  卷第一·佚名
  大般涅槃经疏 第十二卷·灌顶
  大乘止观法门释要卷第四·智旭
  胜族品第三·佚名
  摩诃般若钞经卷第五·佚名
  顯揚聖教論大科·欧阳竟无
  卷第四十·志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四十·彭定求

        卷140_1 【变行路难】王昌龄   向晚横吹悲,风动马嘶合。前驱引旗节,千里阵云匝。   单于下阴山,砂砾空飒飒。封侯取一战,岂复念闺阁。   卷140_2 【塞下曲四首】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

  • 附录 《批本随园诗话》批语·袁枚

      鄂西林以寒士起家,深于阅历,能容众,能知人,由举人初为拜唐阿,贫甚,因世宗在藩邸相识,为心膂中第一人。其督云贵改土归流一事,非君臣俱有大本领,而又深相知合者,不能办到。曾见其小照,身长骨大,方面长髯。生五子,四为督抚,最少者

  • 诗债·闻一多

    小小的轻圆的诗句,是些当一的制钱——在情人的国中贸易死亡的通宝。爱啊!慷慨的债主啊!不等我偿清诗债就这么匆忙地去了,怎样也挽留不住。但是字串还没毁哟!这永欠的本钱,仍然在我帐本上,息上添息地繁衍。若有一天你又回来,爱

  • 卷二百五十一·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五十一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翠防南征録【十】华岳寄敬甫叶兄嵗次丁夘秋八月既生魄于时谪建安脱去未有防忽覩星鳯光慨然陪履舄自谓入闽建阅人几千百间有知功名所建复邪僻否则茍

  • 卷八十三 后凉录三·崔鸿

    吕隆 吕隆字永基光弟右将军宝之子也美姿貌善骑射光末年拜北部护军稍歴显位声称并着超既杀纂让位于隆隆有难色超曰今如乘龙上天岂得中下隆遂以晋安帝隆安五年春二月僭即天王位超先以番禾得小鼎

  • ◎宋教仁一死所关·刘以芬

    宋教仁先生为近代政治家。辛亥革命成功,先生即力主将同盟会改组为正式政党,与各小党合而成立国民党。迨国会选举,国民党颇占优势,先生遨游各省,力倡政党内阁之说。袁世凯闻之大恐,乃购人刺杀先生于京沪车站。 先生虽为国民

  • 二百七十九 内务府奏御用褂面落色请将曹(兆页)等罚俸一年摺·佚名

    雍正五年六月二十四日 总管内务府谨奏:为遵旨查覆事。 雍正五年闰三月二十九日,奏事员外郎张文彬等传旨:朕穿的石青褂落色,此缎系何处织造?是何官员、太监挑选?库内许多缎疋,如何挑选落色缎疋做褂,现在库内所有缎疋,若皆落色,即

  • 蕅益大师年谱·弘一

    弘一大师 撰依大师自撰八不道人传。及成时续传录写。复检宗论中诸文增改。并参考别行诸疏序跋补订焉。己未。居钱塘。初稿。辛酉。掩室永嘉。改纂。乙亥。住温陵月台再治。老病缠绵。精力颓弊。未能详密校理。殊自恧

  • 绎史卷一百五十九上·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名物训诂【上】瑞防尔雅璲瑞也玉十谓之区【説文玉石之美有五徳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防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専以达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鋭防而不技洁之方也 二玉相合为一珏】 璆琳玉也

  • 卷三百四十九·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四十九明 杨士奇等 撰四裔宋孝宗隆兴元年显谟阁直学士虞允文论敌遂衰弱乞和四州不可弃上奏曰臣今日伏准三省枢密院劄子卢仲贤齎北界书回议

  • 进鬻子表·鬻熊

    臣行珪言:臣闻结绳以往,书疏蔑然;文字之初,教义斯起。记言之史设,褒贬之迹聿兴;书事之官置,劝诫之门由启。於是国版稠迭,谟训昭彰,唱赞之道以弘,阐扬之理兹畅。德业弥缛,英华日新,雕琢性情,振其徽烈。逮乎周文作#1圣,鬻子称贤,意合道

  • 原序·陈则通

    春秋一经说者亡虑数十百家其皆绘天地而图日月似则似矣於化工之妙容光之照则亡也愚读是经茫无津涯及见此编櫽括诸传苞举无遗颇於圣人之意若沧海之有畔可以济其濶而极其际伏读之余因思儒者之行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

  • 目录·毛奇龄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二尚书广听録目録    书类卷一总论       二十五条卷二三十一条卷三十三条卷四三十三条卷五四十三条【臣】等谨按尚书广听录五卷国朝毛奇龄撰奇龄欲注尚书而未及因取旧所杂记者

  • 卷之四十九·邵经邦

    弘道录卷之四十九信君臣之信《晋书》:羊佑之镇襄阳,缓怀远近,甚得江汉心,与昊人开布大信,其降者後欲去,皆听之。在军尝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之下,侍卫不过十数人。专务以德信怀昊,每交兵,刻曰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计者

  • 阿输迦施土缘品第二十七·佚名

    【古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晨与阿难。入城乞食。见群小儿于道中戏。各聚地土。用作宫舍。及作仓藏财宝五谷。有一小儿。遥见佛来。见佛光相。敬心内发。欢喜踊跃。生

  • 中观论疏卷第四(本)·吉藏

    释吉藏撰去来品第二问二十七品为有次第为无次第。若无次第则颠倒说法。若有次第何故次有去来品。答一切经论必有次第。但次第有二。一随义次。二随根次。随根次者凡有三义。随义次第则有七门。合十意也。随根次有三义

  • 日本考略·薛俊

    明薛俊辑。一卷。俊字梓山,浙江定海人。庠生。历官训导、宗正。嘉靖初目击倭寇猖獗,为御边计, 乃历稽载籍,博访故老而成是书。一万三千余字。分沿革、疆域、州郡、属国、山川、土产、世纪、户口、制度、风俗、朝贡、

  • 储光羲诗集·储光羲

    诗集。唐储光羲(707—约760)撰。五卷。光羲,族望兖州(今山东曲阜)籍贯润州延陵(今属江苏)。开元进士。曾任微官,退隐终南。后复出,迁监察御史。安禄山陷长安,受伪官,乱平下狱,贬死岭南。原有文篇赋论凡七十卷,乃其子储溶乞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