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春秋亿序

说经者宜莫难于春秋匪说之难能明圣人之意之难也盖自秦人灭学之后六经之阙佚者十六七矣独春秋哉而春秋为甚汉儒喜以其意补经即于他经悖理乱真者不少苟以理绌之其诬可立辨也春秋事词也事词在千载之前有无疑似即有増损无从质之矣故曰说经者宜莫难于春秋也今之说春秋者类以左氏为之证而叅以公谷二家彼其因事以属词縁词以命例事同则词同词同则命例宜无不同然而正变相错权衡互异若继弑一也或书即位或不书即位纪元一也或书王正月或不书王正月或单书春王而不书正月伐国一也或名或不名或爵或不爵専将帅师一也或去其公子或不去其公子弑君一也或明其为弑或不明其为弑乃三家各就其词而为之说求之春秋之本文其说皆无有也即以春秋之本文独行于世千载之下虽圣人复起不能指其词之所之也故学者不得不据传以求经夫经之为言常也简易明达之谓也圣人作之将以垂宪于无穷而乃故为防暧难明之词若置覆焉而须传以为之射则何异于日月之借光于爝火乎必不然矣按班固艺文志云仲尼伤杞宋之亡徴以鲁周公之国礼文备物与左丘明共观史记而脩春秋当其时祗以口授弟子左氏惧其异言失真乃因本事以作传信斯言也则经与传有辅车之倚焉不当独推尊孔氏矣即令附春秋而作其事词已无不可信而又何有于公谷二家乃汉初鼎列于学官而尹氏君氏盟蔑盟与筑郿筑微厥憗屈银之文又輙与左氏相龃龉者不可胜纪夫经文一也然且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况其有无疑似微暧难明者乎故知三家各受师承以口说流行即左氏亦孔子以后之书自汉以来经从传出马端临以意増损之疑不为无谓而南宋大儒顾复取其以意増损之词为之悬想臆度断以圣人之特笔在是以其可觧者谓之正例而以其不可觧者强名之曰变例至谓仲尼见诸行事之实以天自处削天于王夺位于国去氏族于卿大夫略无顾忌虽一时进御之言意在纳约然谓之说传则可谓之说经则不可亦何怪乎求之愈深而失之愈逺也圣人之意其尚可得而见耶圣人之意简易明达要以仍人道正王法善善恶恶是是非非删繁举要据事直书如斯而已者也故系王于天则文武之威灵犹在托笔于史则周公之衮钺具存即有所褒讳贬损皆天子之事史官之职也而举不以乙与焉夫是以二百四十二年诸侯卿大夫之功罪不必屑屑焉衡较于爵氏名族之予夺而其情固莫之能遁矣故曰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其义则丘窃取之于乎尽之矣说春秋者孰有深切着明于孟氏者哉愚故以易起家少不自揆间尝旁窥是经辄苦其难通迄今三十余年髪鬖鬖短矣兹以填郧之隙因感杜征南在襄阳时笺释左氏乃重掇三氏并范杨何孔诸家疏觧与胡氏之传猥加裒辑稍畧其正变之例其有无疑似之文祗来其说之不诡于理者以符防孔氏窃取之义而彚为一书名之曰春秋亿凡如干卷亦知其不可以幸中第无敢狥传蔑经随人射覆以坐失圣人之意云尔

猜你喜欢
  博与专的问题·孔子
  白沙语录精选·陈献章
  华工学校讲义·蔡元培
  第四篇 力量的源泉 第三十九章 全道·林语堂
  卷十八·秦蕙田
  五、出世的思想·胡适
  大司寇·佚名
  礼记要义卷第十七·魏了翁
  除狭第三十二·桓宽
  问慧品第一·佚名
  卷四·佚名
  药师本愿经讲记序·太虚
  从香港的感想说到香港的佛教·太虚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佚名
  佛本行经车匿品第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八十三·彭定求

        卷683_1 【幽窗(以下《香奁集》)】韩偓   刺绣非无暇,幽窗自鲜欢。手香江橘嫩,齿软越梅酸。   密约临行怯,私书欲报难。无凭谙鹊语,犹得暂心宽。   卷683_2 【江楼二首】韩偓   梦啼呜咽觉无语,杳杳微微望

  • 余集卷十四·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余集卷十四古今体三十四首【丁巳六】夜雨【六月十七日】昨夜微零晓放晴山田趁润利兴耕幸逢时若即虞过【去声 恐雨过甚也】独盼捷来更缱情傍未於乾飞以阵【未刻阵雨自西

  • 列传九·薛居正

    氏叔琮,尉氏人也。唐中和末,应募为骑军,初隶于庞师古,为伍长。叔琮壮勇沈毅,胆力过人。太祖讨巢、蔡于陈、许间,叔琮奋击,首出诸校,太祖壮之,自行伍间擢为后院马军都将。时东伐徐、郓,多历年所,叔琮身当矢石,奋不顾命,观者许焉。累

  • 后汉书补逸卷十三·姚之骃

    薛莹后汉书第一光武论王莽之际天下云乱英雄并发其跨州据郡僭制者多矣人皆有冀于非望然考其聪眀仁勇自无光武俦也加以寛博容纳计虑如神是以任光窦融望风景附马援一见覩顔识竒故能以十数年间扫除羣凶清复海内岂非天人之

  • 卷之二百八十·佚名

    成化二十二年秋七月甲辰朔享 太庙○遣内官祭司门之神○祭历代帝王陵寝遣太常寺乐舞生赍香祝付所在有司行礼○以湘阴县河泊所课钞赐吉王见浚三年时王奏请湘潭县税课局河泊所并湘阴县河泊所课钞户部覆奏湘潭无税课局而

  • 卷之一千五百·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沂阳日记·佚名

    ●武皇 武皇南征,驻跸留都,大将江彬等统领边军数万扈从,屯处京城。彬恃恩跋扈,权侔至尊,下视公卿,怀不轨心。乔公白岩,时为大司马,独任留守之重,持正镇静,每事裁抑,彬亦敬惮,不敢肆,隐然虎豹在山之势。一日晚,彬遣官兵索各城门锁钥,

  • 卷二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二十八礼部仪制清吏司进表凡进表之礼元日长至在京王公百官在外将军都统总督廵抚提督副都统总兵官恭行庆贺进表皇帝皇太后进笺皇后均由内阁撰拟定式颁发王公百官恭进表笺先期仪制司官豫由内

  • 中学修身教科书(上篇)·蔡元培

    (第一章 修己)(第一节 总论)人之生也,不能无所为,而为其所当为者,是谓道德。道德者,非可以猝然而袭取也,必也有理想,有方法。修身一科,即所以示其方法者也。夫事必有序,道德之条目,其为吾人所当为者同,而所以行之之方法,则不能无先后

  • 卷十七·佚名

    复次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善知胜义谛。何等为十。一者成就不生法故。二者成就不灭法故。三者成就不坏法故。四者成就不出不入法故。五者成就超言境界故。六者成就无言诠法故。七者成就无戏论法故。八者成就不可说法

  • 佛学会应注重于学·太虚

    ──二十四年十二月在广州佛学会讲──各位都是佛学会的会员,对于佛学当然已有相当的修学。佛学虽差别无量,而其宗旨是一贯整个的,所谓‘归源无二路,方便有多门’。所以我现在要讲的佛学,也许就是各位已听过的。佛学会之学

  •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第一·窥基

        窥基撰总料简章第一总辨诸教.业.宗.体.名。于中略以五门分别。一教益有殊。二时利差别。三诠宗各异。四体性不同。五得名悬隔。第一教益有殊。复分为二。初明轮益。后辨义益。明轮益中。复分为二。先明异计。后明

  • 卷第七·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七尊者世亲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分别根品第二之五广说因已。缘复云何。颂曰。说有四种缘  因缘五因性等无间非后  心心所已生所缘一切法  增上即能作论曰。于何处说。谓契经中。如契经中说

  • 佛性论 第二卷·世亲

    佛性论 第二卷天亲菩萨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显体分第三中三因品第一复次佛性体有三种。三性所摄义应知。三种者。所谓三因三种佛性。三因者。一应得因。二加行因。三圆满因。应得因者。二空所现真如。由此空故。

  • 应德琏应休琏集·应玚

    应瑒,字德琏,应劭之从子(侄),父应珣,官至司空掾。汉献帝建安时期,与刘桢一起为曹操征为丞相掾属,转平原候庶子。曹丕为五官中郎将时,应瑒任将军府文学,着有诗赋多章,是汉末“建安七子”之一。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关中大疫,陈

  • 东城杂记·厉鹗

    清厉鹗(1692—1752)撰。二卷。鹗有《樊榭山房集》已著录。作者居东园三十余年,喜搜旧闻遗事,多参古籍,常与宾朋闲谈,成是书。凡九十五条,四万七千字,约成书于嘉庆间。内容专记杭州东城历代名人轶事、名胜古迹、土物风

  • 孚远县乡土志·佚名

    作者佚名。 清末奉饬而纂。不分卷,列14目,约2000余字,孚远,今吉木萨尔。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置丞,光绪二十九年(1903)升格为县。简明记述了该县的历史、地理、民族、物产等,是志行文虽简,然叙同治、光绪年间该地民团

  • 春秋公羊经何氏释例·刘逢禄

    十卷。清刘逢禄撰。刘逢禄是清代著名今文经学家庄存与的外孙。庄存与治《公羊春秋》,著有《春秋正辞》,兼采众家,而以《公羊传》为主。刘逢禄受庄存与的影响,精通《春秋公羊传》,撰成《春秋公羊经何氏释例》三十篇,分为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