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一千五百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嘉庆四年。己未。春。正月。庚申朔。太上皇帝御乾清宫。受皇帝庆贺行礼王、贝勒、贝子、公、文武大臣、于丹陛上行礼三品以下官员、外藩蒙古回部暨朝鲜。暹罗等国使臣俱于乾清门外行礼  

○辛酉。太上皇帝圣躬不豫。上年十一月冬至后。太上皇帝筹办军务。心体焦劳。以勤致疾少间。犹训政无倦。召见臣工如常是日、早圣制望捷诗曰三年师旅开。实数不应猜邪教轻由误官军剿复该领兵。数观望残赤不胜灾执讯迅获丑。都同逆首来。  

○皇帝侍疾寝宫。问视弥谨。太上皇帝握手眷爱。拳拳弗忍释。向夕大渐。  

○壬戌。辰刻。太上皇帝崩。  

○遗诰曰、朕惟帝王诞膺天命。享祚久长必有小心昭事之诚。与天无间。然后厥德不回。永绥多福是以兢兢业业。无怠无荒。一日履乎帝位。即思一日享乎天心。诚知夫持盈保泰之难。而慎终如始之不易易也。朕仰荷上苍鸿佑。列圣贻谋。爰自冲龄即蒙皇祖钟爱非常皇考慎选元良付畀神器。即位以来。日慎一日当重熙累洽之期不敢存豫大丰亨之见敬思人主之德。惟在敬天、法祖、勤政、爱民而此数事者非知之艰行之惟艰数十年来严恭寅畏弗懈益虔每遇郊坛大祀。躬亲展恪备极精禋不以年齿日高稍自暇豫。中间四诣盛京恭谒祖陵。永惟创业之艰。益切守成之惧。万几躬揽宵旰忘疲。引对臣僚。批答奏章从无虚日各省雨旸丰歉。刻萦怀抱凡六巡江浙相度河工海塘。轸念民依。如保赤子普免天下钱粮者五。漕粮者三。积欠者再间遇水旱偏灾蠲赈并施不下亿万。万惟期藏富小民治臻上理仰赖天祖眷贻海<宀禹>昇平版图式扩。平定伊犁回部大小金川缅甸来宾安南臣服以及底定廓尔喀。梯航所至稽首输忱。其自作不靖者悉就殄灭。凡此肤功之叠奏。皆不得已。而用兵而在位日久经事日多祇惧之心因以日切初不敢谓已治已安稍涉满假也回忆践阼之初。曾默祷上帝若能仰邀眷命。在位六十年即当传位嗣子不敢有逾皇祖纪年之数。其时朕春秋方二十有五。豫计六十年时日方长。若在可知不可知之数。乃荷昊慈笃祜。康强逢吉。年跻望九亲见五代元孙周甲纪元。竟符初愿抚衷循省欣感交加。爰于丙辰正旦。亲授玺皇帝自称太上皇以遂初元吉天之本志。初非欲自暇自逸深居高拱为颐养高年计也。是以传位之后。仍日亲训政。盖自揣精力未至倦勤若事优游颐养则非所以。仰答天祖深恩。不惟不忍亦实所不敢。训政以来犹日孜孜于兹又逾三年近因剿捕川省教匪筹笔勤劳。日殷盻捷已将起事首逆紧要各犯骈连就获其奔窜伙党亦可计日成擒蒇功在即。比岁寰宇屡丰祥和协吉衷怀若可稍纾而思艰图易之心实未尝一刻弛也越岁庚申。为朕九旬万寿昨冬皇帝率同王公内外大臣等豫请举行庆典情词恳切实出至诚业降敕旨俞允夫以朕年跻上耋诸福备膺。皇帝合万国之欢申亿龄之祝固为人子为人臣者。无穷之愿。然朕之本衷实不欲侈陈隆轨过滋劳费每思洪范以考终列福之五从古帝王躬享遐龄史册相望终归有尽且人生上寿百年今朕已登八十有九即满许期颐亦瞬息间事朕惟庄敬日强修身以俟岂尚有所不足而奢望无已耶朕体气素强从无疾病上年冬腊偶感风寒调理就愈精力稍不如前新岁正旦。犹御乾清宫受贺。日来饮食渐减视听不能如常老态顿增皇帝孝养尽诚百方调护以冀痊可第朕年寿已高。恐非医药所能奏效。兹殆将大渐。特举朕在位数十年翼翼小心承受天祖恩佑之由永贻来叶皇帝聪明仁孝能深体朕之心。必能如朕之福付托得人实所深慰。内外大小臣工等其各勤思厥职精白乃心。用辅皇帝郅隆之治。俾亿兆黎庶咸乐昇平朕追随列祖在天之灵庶无遗憾矣其丧制悉遵旧典。二十七日而除。天地宗庙、社稷之祭。不可久疎百神群祀。亦不可辍特兹诰诫其各遵行  

○是岁四月乙未恭上尊谥曰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庙号高宗。  

○九月。庚午。辰时葬裕陵。  

○太上皇帝在位六十年训政三年。圣寿八十有九太上皇帝亶聪于天。受命于天。荷天之笃眷。合天之全体天鉴在十二龄福当过子之谕。天贶在廿五龄升香让善之诚是以六十三年中。登郅治。付鸿业。积日筴三万一千九百而赢乾縡穆清。贞符悠远。致此躬阅四朝。亲见七代。嘏崇九袠。谋诒万叶之洪庥盖内圣外王之治法道法显着于亿兆人之耳目。沦浃于数十年之心髓而超出于千万端之拟议形容。固有宥密所不能仰窥。言动所不能悉记者敬维天心歆享。莫严于事天之礼。莫精于格天之忱。南郊大飨六十次祈谷五十九次常雩创举凡四十一次云汉八阕撰舞辞。惠雨四呼制祝版。通感翕应对越无间。贯之以一气。和之以四时。万物成而百昌遂。此体天覆育宙合之大纲也。言必称天。脩必念祖。申太王贻孙之鉴。笃大舜、终身之慕见于纪恩堂雨记文中是为天祚绳承之本始晨读五朝实录。四谒盛京诸陵瞻先世铠甲弓剑。以及糠灯角椅之遗修葺城郭宫阙之旧规。赋咏物产土风之淳古。战绩书厨峰卧碑勒箭亭。开国阐方略储贰着金鉴。藏太室之册宝展雝宫之神御。所以昭在天灵爽之式凭即以志天造经纶。基禔于勿替。而若睿忠诸王之复封爵。褚英支裔之衍宗牒。洎惇叙乾清之授筵几、锡寇带者普及二千余人。所谓一举事而见天亲之爱。胥如天之仁、所照灼而怙冒及之者。也若夫敕天之命。因天之道顺天之时。惟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当承平日久。生齿日繁。有政有民天位天禄天职所与共治。初年帑数三百亿。后且增至七百亿有畸。藏富之本也。初年丁口不二万万。后多至三万万。有畸广生之徵也。初年宫中度支岁七万。后且仅以二万计。节俭之原也。普免钱粮者五。普免漕赋者三。普免积欠者再博施之惠也。耆民百廿甲子□□孖产三男四男。见元孙者二百家。萃同居者八九世。登酺者盈八千叟人瑞之骈徵。天庥之丕应也。社新荐玉。耤勤秉耒。咨稼穑卜雨旸。河海楗筑。亟为小民计农四衣食之安。其或旱涝不时。发镪发粟无少靳。赤子之依春台之乐。熙熙然皞皞然不啻游天之化宇也。天生民而使司牧内自部旗大臣百司庶府外至文武疆吏监司郡守以上畴咨咸及以时得觐天颜。聆天语指示周详。唯丛脞恬嬉之戒驿章阁本随事批答无稍稽时遇军务河务赈务诸大端尤廑宸怀。到即遄发每秋谳具。词精核再三勿使畸轻畸重。或特施法外之仁。眚灾肆赦。民之协中。天之好生也省方举典幸江浙者六莅台怀者五而嵩而岱。近惬就瞻津淀之壤接畿辅兰塞之岁事狝围。控辔御舻喁于延企帷宫帐殿储偫不烦端本于克已而总不出南巡记敬天明理之一言至夫天纵多能。缉熙懋学。天章之富。文成三集千三百五十余篇诗成五集。四万一千八百余首。而乙卯后三年。复得文三十六篇诗七百五十首荟为余集上与典谟雅颂嫓美千古乃若仰观天文。因以化成天下礼乐制度精意具存厘卤簿之威仪定朝会之典则正陶匏于祼献谐镈特于中和盛矣备矣群书搜辑评隲考订一禀睿裁四库七阁之储。太学石经石鼓之刻。以至阙里颁周器庙学易黄瓦释奠加。三献右文重道天之所以宠君师彰教泽也肇建辟雍锡宴翰院周览棘闱又且五举制科七开恩榜召试第颂耄儒奏召设滦水之庠置玉门之驿蒸。我髦士弥广作人天之所以培文运而振士风者有加厚焉天锡智勇幼善骑射大西门张彀廿发连中十九内府宝藏虎绅花准诸器肄武习劳审机无星斗之差藩部拱观罔不慑服事会所值肃将天威。肤功迭奏。拓疆二万余里惟天与迺致人归盖信天主人知几之神有以握成谋操左券也平准噶尔为二定回部为一扫大小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安南缅甸各一降廓尔喀前后为二十全之记十全老人之宝进古稀耄念而上之天之助顺喜玉昭华虹篆辉映远至暹罗南掌琉球苏禄荷兰<口英>咭唎诸国莫不航海来朝叩天效祝而若郊台之树胜纛紫光之绘功臣香山之简佽飞长河之练火器京营之增巡校上驷之抡八骏十骝。藉以奋武选奇则又保泰乂民之实政也天运健行圣诚无息旦明宵旰惟日孜孜。屏服饵。却导养鸠玉不扶。叆叇弗御淳庞敦固无逸克寿之理信而有徵四得论所云无一日因微疾而不理事者。由于天赋孔厚。而又能以庄敬自持。康强自适。方冀天保九如。为太上皇帝期颐益算鬯天家之鸿庆贺。天祜之久长惟天为大。惟太上皇帝则之天其申命用休曷有既极乃放勋徂落遽成。粤若稽古之辞攀龙髯而莫追怆麟笔之顿绝。至矣哉巍巍荡荡统天大圜。仰高宗之高一如天之高赞天德之纯。永慕纯皇帝之德之纯上下古今畴克臻兹苍旻昊上之全量所由光被六合泽流世世万子孙。亘京垓正载其未有艾者矣  

卷之一千五百

猜你喜欢
  卷四十四 漢紀三十六·司马光
  平定三逆方略卷五十二·佚名
  绥广纪事·高拱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三十三·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九十五·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一·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五十三·佚名
  一四○一 福建巡抚浦霖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佚名
  金佗稡编卷十六·岳珂
  补编二·佚名
  卷二十九 沟洫志 第九·班固
  慕容彦超传·欧阳修
  卷一百五十二·杨士奇
  唐纪二十八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上之下开元六年(戊午,718)·司马光
  十五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赵翼

      ○陆放翁诗  古来作诗之多,莫过於放翁,今就其子子ね所编八十五卷计之,已九千二百二十首。然放翁六十三岁在严州刻诗,已将旧稿痛加删汰。六十六岁家居,又删订诗稿,自跋云:"此予丙戌以前诗十之一也,在严州再编,又去十之九

  • 第二折·佚名

    (范仲淹领张千上,云)博览群书贯九经,凤凰池上敢峥嵘。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小官姓范名仲淹,字希文。生而寒门,长居白屋,曾于僧舍讲书,受清贫苦进学业,一举进士及第,除翰林秘书教授。因母丧去官,复起之后,迁吏部员外郎

  • 梁启超·龙榆生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清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正月二十六日生。为南海康有为弟子。光绪间,与有为鼓吹变法,世号《康梁》。戊戌政变后,亡命日本。民国初,一任财政总长,旋复漫游欧陆。晚岁主讲清华大

  • 卷十二·胡文学

    <集部,总集类,甬上耆旧诗> 钦定四库全书 甬上耆旧诗卷十二 监察御史胡文学编 大理寺卿蔡公锡 字廷宇永乐中举于乡在太学仁宗诏择国子生有学行者吴信等六十人命翰林院严试之拔其尤者二十人充近侍官公与焉授兵科给事中

  • 國語卷第十三·韦昭

      晉語七   1 既弒厲公,欒武子使智武子、彘恭子如周迎悼公〔一〕。庚午,大夫逆于清原〔二〕。公言於諸大夫曰:「孤始願不及此〔三〕,孤之及此,天也〔四〕。抑人之有元君,將稟命焉〔五〕。若稟而棄之,是焚穀也〔六〕;其稟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五十六·佚名

    万历二十一年正月丙辰朔元旦免百官朝贺○赐二辅臣上尊珍馔○吏部尚书孙鑨等题今距京察非远论劾益多恐拾遗不足以致摉抉太过流为刻核令科道毋复有所论劾其抄到者一切不覆俱候考察自陈取自 上裁以后凡遇京察年分自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三 列传二十三·纪昀

    列传唐 【二十三】○唐二十三王方庆【俌遂】 韦思谦【承庆 嗣立 恒济 宏景】陆元方【象先 景倩 景融希声 余庆 璪】 王及善李日知 杜景俭 李怀远【景伯彭年】豆卢钦望【史务滋 崔元综周允元】王方庆韦思

  • 十国春秋卷六十七·吴任臣

    检讨呉任臣撰楚一武穆王世家武穆王【林崇禧庙碑作武威王今从五代史十国世家】姓马名殷字覇图许州鄢陵人也【三楚新録云殷上蔡人通鉴云扶沟人】自云伏波之后唐中和时忠武决胜指挥使孙儒与龙骧指挥使刘建锋【或作峯非新

  • 卷二十一 魏书二十一 王卫二刘傅传第二十一·陈寿

    (王粲传、卫觊传、刘睼传、刘劭传、傅嘏传)王粲传,(附徐睷等传)王粲,字仲宣,山陽郡高平县人。曾祖父王龚,顺帝时为太尉;祖父王畅,灵帝时为司空,他们都是位列三公的汉室重臣。父亲王谦,当过大将军何进的长史。因为是名公后裔,何进

  • 柳宗元传·刘昫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后魏侍中济阴公柳旦的远代子孙。他的曾伯祖父柳..,高宗朝任宰相。父柳镇,曾任太常博士,最后官至侍御史。柳宗元从小聪明机警过人,尤精于写作西汉体诗赋。下笔构思,能与古人相比。精心剪裁细密安排,像珠贝

  • 李煜堂·佚名

    李煜堂先生小传李先生煜堂广东台山县人早年经商美洲回国后在香港创设金利源南北行持身接物一秉至诚旋倡办中国保险事业如联益公司联泰公司上海联保公司中国康年人寿公司均充主席及总理要职自留美时深恶帝王专制政体因

  • 二十一年·佚名

    (丙戌)二十一年大明嘉靖五年春正月1月2日○乙酉,臺諫啓前事。憲府啓曰:「福城君奴子城中騎馬,爲府禁亂書吏孫世亨所捉。其被捉時事,未可知也,福城君以此吏爲不恭,呈單子于刑曹,刑曹決罪右吏,已定役徒一年半。京城之內,賤隷不得騎

  • 卷九 檀弓下第四·郑玄

    [疏]正义曰:案郑《目录》云:“义同前篇,以简策繁多,故分为上下二卷。”君之?长殇,车三乘。公之庶长殇,车一乘。大夫之?长殇,车一乘。(皆下成人也。自上而下,降杀以两,成人遣车五乘,长殇三乘,下殇一乘,尊卑以此差之。庶子言公,卑远之

  • 经济文衡前集卷三·佚名

    宋 滕珙 撰两仪四象类论两仪四象之义答程可久【逈】此段谓以两仪为乾坤初爻四象为初二相错而成之説未莹两仪四象之説闽中前辈尝有为此説者鄙意亦窃谓然初未敢自信也今得来示斯判然矣但谓两仪为乾坤之初爻谓四象为乾

  • 宗镜录卷第六十二·延寿

    夫平等真心。群生佛智。虽然等有。信解难生。多抱狐疑。少能圆证。以辟支佛之利智。舍利弗之上根。乃至不退位中诸大菩萨。尽思竭力。罔测其原。巧辩妙通。靡知其际。更希再明教理。确实指陈。显大旨于目前。断纤疑于

  • 尼克·亚当斯故事集·海明威

    短篇小说是海明威最有价值的文学遗产。尼克·亚当斯是海明威众多短篇中的一个男主角,这个令人难忘的角色从孩子成长为青少年,又成为士兵、复员军人、作家和父亲——这个过程与海朗威本人生活中发生的大事亦步亦趋,清晰地

  • 全梁文·严可均

    《全梁文》是清人严可均所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之一集,74卷,是一部全梁文章总集。其对于研究全梁一代的历史、文化、文学的重要价值,已为学界广泛肯定。

  • 明儒言行录·沈佳

    十二卷,清沈佳著。正录十卷,续录二卷。此书仿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的体例,收入明代儒学家共计二百一十七人,各自征引诸书,述其行事,并间摘语录附之。此书带有明显的崇朱抑王的倾向。“其书一宗朱子,故是编大旨,以薛瑄为明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