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本愿经讲记序
释迦世尊,于娑婆秽土刚强难化之众生中,诞生成道,垂范四生,度脱九界,其无畏勇猛之精神,诚为不可思议者矣!故当时所摄化之大小乘弟子,无不具慈悲喜舍,四摄教化,狮吼象步,超然死生,游戏神通,净佛国土。法华经云:‘众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我净土不毁’,此为释迦世尊及其化众,即于娑婆秽土以建立其净土者;犹弥陀之极乐净土,药师之琉璃光土。盖十方诸佛,无不本其因中所发之无畏大愿,所修之勇猛妙行,行圆愿满,果上之主伴功德备,依正庄严成,而清净国土由之建立。
中国之有佛教,二千余年,于言教知见上,有历代古德之阐扬,微言大义,得以不坠;唯于身教行为上,渐失伟大雄壮魄力,内枯无畏之精神,外鲜有力之德行,缺乏自主,依傍他家。不能修诸佛自力之行愿,荐去净佛国土。故求生极乐之净土宗,于中国特殊发达,速死之心,切于延生,佛教至此,全成为消极颓废,失其活泼生机之天趣!如半身不活之人,非依墙靠壁,不能自立,虽有高深玄妙之教理,不能启发人生之愚昧,履霜坚冰,由来渐矣!
唯我亲教太虚大师,秉释迦世尊之行愿,现弥勒菩萨之化身,于此风雨凄迷,人心堕落之际,高踞狮座,发行正令,提示平展佛教教理为纲宗,创唱建立人间净土为归趣,二十余年来,靡间一日,作此深大行愿之运动。兹者、受四明育王寺之请,讲药师本愿经。师述讲此经三因缘中,谓:释迦世尊,‘将济生之事,付与东方之药师;度死之事,付与西方之弥陀’。又谓:‘然此资生之佛教,即为释迦付托与药师之法门,而说明在此经中者;此于过去专重度亡之佛教,有补偏救弊之功能,尤合于现代人类生活相资相养之关系’。又谓:‘故今日之学佛者,应将药师如来如何发愿修行之方法,牢记于心,孤掌难鸣,众擎易举,集众人之力量,方可转此污浊恶世娑婆为清净琉璃也’。亲教大师将个己之扶颠救危之一片婆心,缩写于此数语中;将十方诸佛自觉觉他之行愿,亦揭示于此数语中;久为一般佛弟子所遗忘之“资养现实人生之佛教”,亦活跃于此数语中。至于师之妙无碍辩,海翻波腾,作如理如量之说法,自有本讲记为证,无须赘述。将见此后佛弟子之教行,药师与弥陀并重,资生与度亡齐修,而人间净土即以本讲记立其基础焉。
芝峰愚钝,曾承亲教大师之命,于“药师加被益”之“闻名得益”一文,代讲三天,深惭意未融真,义未显理,白圭之玷也!四明延庆寺弟子芝峰谨序。
猜你喜欢 叹品第三十一·佚名 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卷下·佚名 贤愚经卷第五·佚名 卷九·佚名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十一·佚名 卷第五·佚名 佛说玉耶女经之二·佚名 起信论疏笔削记卷第六·子璇 大智度論卷第三十一·欧阳竟无 新华严经论 第九卷·李通玄 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李叔同 卷二十七(曼陀罗译)·佚名 净心诫观法序·道宣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卷第二·佚名 三峰藏和尚语录卷第十三·三峰法藏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