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会应注重于学
──二十四年十二月在广州佛学会讲──
各位都是佛学会的会员,对于佛学当然已有相当的修学。佛学虽差别无量,而其宗旨是一贯整个的,所谓‘归源无二路,方便有多门’。所以我现在要讲的佛学,也许就是各位已听过的。
佛学会之学,就是依佛法修学的学。因为学,然后才能产生出信心,故信心实为学的第一结果。因为学,所以什么是佛,什么是法,什么是佛子,如何修行及其所成的种种功德,都可以明晰清楚的知道。但如何能明晰清楚的知道呢?这、就要随时听人演说佛法,或者自己研读佛经,然后才能明白什么是佛,什么是法,什么是佛子。知道佛是世出世间最尊无上的大圣人;法是佛所证所说的,依之修行便可离苦得乐,返妄归真;佛子是秉承佛法而行的行者,也是现实人间的导师。对于三宝有这样的认识而后产生的信心,方是坚固而有力量的正信;这信仰所以成功,还是由于学佛的结果。所以学佛不但在行和证方面不容易学到,即学到如此真正的信心,亦是非常不容易。佛学会之成立,也就是适应此种需要。
学佛学到有真正的信心不容易者,就因为这信心是由了解佛法而发生的。因为正解的不容易,所以正信亦难能了。然而正解正信是学佛的首要,譬如开门的钥匙,没有钥匙就走不进佛法的大门。若没有正解正信,根本就谈不上学佛,所以正解正信是最重要的。有了正解正信,使可依之修习佛法的行门。
佛法的行门甚多。广言之,有三十七道品,乃至在家二众之五戒、十戒,出家二众之二百几十戒或三百几十戒,都是修行的行门。若收摄之,这许多的行门,都不出戒、定、慧三学。浅显的说,就是我们平常念佛,亦是修习戒、定、慧行:念佛的人,当然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善人,这就是戒;念兹在兹,收散乱心,专注一境,就是定;由于定把心力集中,思维观察到诸法的真理,认识诸法的真相,就是所发的智慧。由是可知平常说的行门有五戒、十善、六度、四摄,皆不出戒、定、慧三学。
因此,佛学会应注重于学。由学而正解,才生起信心,此信心即非糊糊涂涂的迷信,而是明明白白的正信。由此正信所起的行,当然也是正确的行;由正行行到相当的时候,就可以证到真理了。所以学佛始于信,终乎证,都离不开一个学字。平常所谓“生到老,学到老”,学佛亦是如此。从最初皈依佛法,信仰佛法学起,一直学到证悟成佛为止,都要在这“学”字上用工夫。
末了,希望各位修学佛法,由学入手!先学到正信正解,由正信解而求得正行和正果。 十二、二十五。(大厂记)(见海刊十七卷三期)
猜你喜欢 涅槃玄义发源机要卷第三·智圆 卷第十九·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三十一·唐慧琳 例言·行策 卷第十七·元来 覆梅埔六属佛学院筹备处书·太虚 中观论疏卷第一(本)·吉藏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三·玄奘 顯揚聖教論卷第九·欧阳竟无 卷第一·佚名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第一卷·佚名 卷第八·道世 俱舍论疏 第二十四卷·法宝 卷六·佚名 兀庵和尚语录目次·兀庵普宁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