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 梁惠王章句上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鴈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牣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养,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曰:“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曰:“否。”“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曰:“否。吾不为是也。”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曰:“若是其甚与?”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曰:“可得闻与?”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猜你喜欢
  管子补注卷二十四·刘绩
  中庸集解原序·石墪
  第一编 上古哲学史·钟泰
  第十六章 3·辜鸿铭
  卷七·段昌武
   寓言第二十七·刘文典
  凡例·董鼎
  卷五·佚名
  卷九·佚名
  卷一百四十八·佚名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七·欧阳竟无
  妙法莲华经玄义节要卷上·智旭
  “佛教性质之确定”征文·太虚
  化 声 序·太虚
  魔境胜境之分别·印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九出 复召·洪昇

    【南吕引子·虞美人】〔生上〕无端惹起闲烦恼,有话将谁告?此情已自费支持,怪杀鹦哥不住向人提。 辇路生春草,上林花满枝。凭高何限意,无复侍臣知。寡人昨因杨妃娇妒,心中不忿,一时失计,将他遣出。谁想佳人难得,自他去后

  • 鹤年诗集卷二·丁鹤年

    (元)丁鹤年 撰○七言古诗黄鹤楼半空金碧何代楼僊人鹤驾曽一游雕槛看云楚山晓珠帘卷月湘江秋楼前云月长无恙祢赋崔诗角清壮西风忽动庾公尘僊人仍归九天上植樗轩【为天台吴处士赋】徂徕苍松干峄阳孤桐枝矫矫卧龙节娟娟栖

  • 卷六十三·吴之振

    <集部,总集类,宋诗钞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六十三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范成大石湖诗钞元日老来百味絮沾泥期会关身尚火驰几夜乡心歌枕处今年脚力上楼时酒缸幸有乾坤大丹鼎何忧日月迟莫道神仙无可学学仙犹胜簿书痴体中

  • 前集卷一·孙存吾

    钦定四库全书元风雅前集卷一     元 傅习编刘静脩先生名因字梦吉保定人裕宗皇帝在青宫闻其贤以资善大夫召至京师未几以亲老求归养居数嵗朝廷尊仰德义拜集贤学士又以疾辞逾年遂不起年才四十有五缙绅惜之黄金台燕

  • 四言十三首·阮籍

    一天地絪缊。元精代序。清阳曜灵。和风容与。明日映天。甘露被宇。蓊郁高松。猗那长楚。草虫哀鸣。鸧鹒振羽。感时兴思。企首延伫。于赫帝朝。伊衡行辅。才非允文。器非经武。适彼沅湘。托分渔父。优哉游哉。爰居爰处

  • 列传第一百一十三 杨时硃孙·欧阳修

    杨行密,字化源,庐州合淝人。少孤,与群儿戏,常为旗帜战阵状。年二十,亡入盗中,刺史郑綮捕得,异其貌,曰:“而且富贵,何为作贼?”纵之。与里人田頵、陶雅、刘威善。僖宗在蜀,刺史遣通章行在,日走三百里,如约而还。秦宗权寇庐、寿间,刺史

  • 卷之九百四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九畹史论·翟蔼

    辨方望溪淮阴传书后 淮阴功高不赏卒夷三族天下后世之所同声而太息盖尝论之人患无能信适不幸以其能常邻于死而亦不善自完者也太史迁传多微辞明信无叛逆事尝观宜兴储在陆评次史记末揭此旨甚悉及读望溪书后语所见略同而

  • 通志卷三十一·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六书略第一 六书序经术之不明由小学之不振小学之不振由六书之无传圣人之道惟借六经六经之作惟借文言文言之本在于六书六书不分何以见义经之有六书犹奕之有二棋博之有五木奕之

  • 三四 谕内阁《永乐大典》体例未协着添派王际华裘曰修为总裁官详定条例分晰校核·佚名

    三四 谕内阁《永乐大典》体例未协着添派王际华裘曰修为总裁官详定条例分晰校核乾隆三十八年二月十一日乾隆三十八年二月十一日,内阁奉上谕:昨据军机大臣议覆朱筠条奏校核《永乐大典》一折,已降旨派军机大臣为总裁,拣选翰

  • 刘玉传·张廷玉

    刘玉,字仲玺,磁州人。他天生体力过人,在曹吉祥家当仆人。他随军征讨麓川,被授为副千户,积功升至都指挥佥事。天顺元年(1457),刘玉以“夺门”功进升为都督佥事,随即充任右参将,守备氵寻州。庆远蛮劫掠博白及广东之宁川,刘玉偕同

  • 卷二十六·徐一夔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二十六 嘉礼十 皇太子纳妃 总序 皇太子纳妃所以重胤嗣也周秦已上莫考其仪汉制皇太子纳妃以奉常迎而不亲迎宋文帝时太子纳妃仪文与纳后不异百官上礼於太极殿西堂

  • 卷二十六田赋五·冯煦

    漕粮皖省额征漕粮正、耗米二十五万八千八百七十三石八斗一升二合八勺。豁除池州府铜陵县修坝,奉豁庐州府无为州建堤注缓,共米一百六十石七斗四升六合七勺,实征米二十五万八千七百一十三石六升六合一勺。随漕杂项本色米六

  • 众经撰杂譬喻·佚名

    道略集 姚秦 鸠摩罗什译众经撰杂譬喻卷上比丘道略集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一)智者思惟财物不可久保。譬如失火之家。黠慧之人明识火势。火未至时急出财物。舍虽烧尽财宝全在。更修屋宅广开利业。智人植福勤修布施亦

  • 梵天择地法·佚名

    谨案大梵天王内秘密经云。如来因地时五百万生中。作持咒仙人。每游历诸山隐居净室。常感诸梵天而来侍卫。亦有天龙八部而来现身。虽有善相仍被魔恼法事不成。或为诵咒依不梵回。或为姥陀法行。或为曼荼罗不得其地。以

  • 卷第十六·永觉元贤

    永觉和尚广录卷第十六 嗣法弟子 道霈 重编 文 戒杀生 杀生之戒。佛家首重之。此非佛家之私言也。盖缘人物之情。所最爱者莫如生。所最苦者莫如死。故恶之最大。罪之最重者。莫如杀。又闻之。天地之大德曰生。则知

  • 名疑·陈士元

    四卷。明陈士元撰。陈士元字心叔。应城(今属湖北)人。嘉靖年进士。官至泺州知州。著有《易象钩解》、《五经异文》、《孟子杂记》、《古俗字略》、《梦林元解》、《姓汇》、《姓觿》等。是书所录,上自三皇,下至元代。博

  • 摛文堂集·慕容彦逢

    十五卷。《附录》一卷。宋慕容彦逢(1067—1117)撰。慕容彦逢,字淑遇,宜兴 (今江苏宜兴)人。元祐三年 (1088)进士,调铜陵主簿。复中词科,迁淮南节度推官。崇宁元年 (1102),除秘书省校书郎,官至刑部尚书。卒谥文定。彦逢才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