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16章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1)。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2)。归根曰静,静曰复命(3),复命曰常,知常曰明(4)。不知常,妄,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5),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6),没身不殆(7)。

【题解】

此章老子提出“致虚”、“守静”、“归根”,“复命”四个问题。在老子的哲学体系中,“虚”指“道”的本体,“静”指“道”的运用;由体显用,由用返体,虚极静笃,可以谛观万物之变,老子具有一定水平的辩证法思想,认为对立是过程,是相对的,统一是归宿,是绝对的。老子这里的所谓“常”,主要指“静”,而在“静”中,又包含着“动”。“静”指“统一”,“动”指“对立”。老子强调“静”,也就是强调“统一”。他虽然看到了矛盾的对立和转化,但他并不认为必须揭露矛盾,解决矛盾,以促进自然的改造和社会的发展,而是主张调和矛盾,保持统一,以求得到内心的平静和生活的安定。于是在理论上便形成了历史的循环论和保守主义的观点。

注释:

(1)傅奕及枟淮南子·道应训枠枟文子·道原枠篇所引悉如此。河上公本“以”下有“是”字。王弼本无“其”字。景福本“致”作“至”,古字通。马王堆本一、二、四句末都有“也”字。甲本“静笃”作“情表”,“并作”作“旁作”。乙本“静笃”作“静督”,“并作”亦作“旁作”。盖音假。

(2)河上及诸王本悉如此。傅、范“夫”作“凡”,“芸芸”作“’,无“复”字。

马王堆本乙本作“夫物,各复归于其根”。甲本“芸芸”省作“云云”,“根”字损掩。芸芸,众多。根,根源,指“道”。高亨说:“‘复’字疑上下文而衍,傅本可据。此言‘各归其根’,下文云‘归根曰静’,正相承,故知‘复’字为衍文,‘归’字非衍文也。归根,犹云返本,谓复其本性也。”

(3)傅、范、景龙、开元、敦煌皆如此。河上与诸王本“静曰复命”作“是曰复命”。马王堆本乙本作“曰静。静,是胃(谓)复命”。显有讹夺。甲本“曰静”二字损掩。奚侗说:“‘静曰’各本作‘是谓’,与上下文例不合。”命,指本性。

(4)河上公、王弼与傅、范、景龙、开元、敦煌皆如此。马王堆本作“复命,常也;知常明也”。甲本同。高亨说:“常,乃自然之义。归根复命,是全其本性之自然,故曰复命曰常。”

(5)马王堆本如此。惟“妄”字甲本假作,乙本假作“芒”。他本皆无前“妄”字。景龙“妄”作“忘”,“乃”作“能”,以下四“乃”字皆作“能”。龙兴碑及李荣并同。

(6)劳健《古本考》如此。诸本“全”作“王”。马王堆本同。马王堆本乙本“王”字模糊,甲本尚清楚。甲本“道乃久”三字损掩。乙本亦脱“久”字。劳健说:“‘知常容,容乃公’,以容、公二字为韵。‘天乃道,道乃久’,以道、久二字为韵。

独‘公乃王,王乃天,’二句韵相远。‘王’字义本可疑,王弼注此二句云:‘荡然公平,则乃至于无所不周普也,无所不周普,则乃至于同乎天也。’‘周普’显非释‘王’字。道藏龙兴碑本‘公能生,生能天’,‘生’字更不可通。按《庄子·天地》云:‘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圣人之道也。’此二句‘王’字盖即‘全’字之讹。‘公乃全,全乃天’,全、天二字为韵。王弼注云‘周普’是也。

又《吕览·本生》篇‘天子之动也,以全天为故者也’,高注‘全,犹顺也’,可补王注未尽之义。今本‘王’字,碑本‘生’字,当并是‘全’之坏字,‘生’字尤近于‘全’,可为蜕变之验也。”劳说甚是。今据改。

(7)马王堆本乙本及诸今本皆如此。马王堆本甲本“没”作“沕”,“殆”作“怠”,皆音假相通。开元、傅、范诸本“没”作“殁”。没身,犹言终身。殆,危险,刑辟。

【今译】

努力追求心灵虚寂,切实保持清静。万物都生长,我就此而观察它们的往复循环。万物蓬蓬生息,最后各自都回到自身的根源。回复到自身的根源,就叫清静,清静就叫恢复本性,恢复本性就叫“常”(自然),认识自然就叫高明。不认识自然,就会轻举妄动,一轻举妄动,就会招惹灾祸。认识了自然,就能包容一切,包含一切,才能大公无私,大公无私才能圆通周遍,圆通周遍才能合于自然,合于自然才能符合“道”,符合“道”才能持久,一辈子才不会遭遇危险。

猜你喜欢
  防欲第二·佚名
  卷二十三·纳兰性德
  卷五·卫湜
  卷十八·吴澄
  卷三十六·鄂尔泰
  卷七十一(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卷三十·佚名
  附錄唯識二十論頌·欧阳竟无
  大般若經第二分方便般若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卷三十五·赜藏主
  庐山莲宗宝鉴念佛正愿卷第七(七章)·优昙普度
  访问团南来之意义及其成就·太虚
  大方广如来秘密藏经卷上·佚名
  以身谤法罪过无量·印光
  禅宗决疑集·智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一十四·彭定求

        卷414_1 【陪张湖南宴望岳楼,稹为监察御史张中丞知杂事】元稹   观象楼前奉末班,绛峰只似殿庭间。   今日高楼重陪宴,雨笼衡岳是南山。   卷414_2 【岳阳楼】元稹   岳阳楼上日衔窗,影到深潭赤玉幢。

  • 第四折·王实甫

    (洁引聪上,云)今日二月十五日开启,众僧动法器者。请夫人小姐拈香。比及夫人未来,先请张生拈香。怕夫人问呵,则说道贫僧亲者。(末上,云)今日二月十五日,和尚请拈香,须索走一遭。 【双调】【新水令】梵王宫殿月轮高,碧琉璃瑞烟

  • 卷六百三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三十陆龟蒙水国诗【以下杂体诗】水国不堪旱斯民生甚微直至葭菼少敢言鱼蟹肥我到荒村无食啗对案又非梁谢览况是乾苗结子疎归时只得藜羮糁井上桐美人伤别离汲井长待晓愁因辘轳转惊起双栖鸟

  • 卷之二百九十七·佚名

    康熙六十一年。壬寅。三月。丙戌朔。转兵部右侍郎王度昭、为左侍郎。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张大有、为兵部右侍郎。○升正黄旗护军统领苏尔法、为正红旗汉军都统。正红旗满洲副都统觉罗德尔金、为正黄旗护军统领。○升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九 四夷传五·纪昀

    四夷传 【五】 两衅蛮【徒莫祇蛮等】 黎州十二蛮 昆明蛮【牂柯蛮等】东谢蛮【南谢蛮等】 西南者夷泸州徼外蛮 黔涪徼外蛮 松外蛮西洱河蛮等 雅州蛮巂州六姓蛮 叙州三路蛮 威州蛮茂州诸部落 南平獠 永昌 蛮两

  • 卷七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七十二工部营缮清吏司城垣凡都城之制内城周四十里辟九门南曰正阳崇文宣武东曰朝阳东直西曰阜成西直北曰安定德胜四维角楼各一四周修七千八百七十九丈八尺崇三丈五尺各有奇堞广五尺有八寸趾

  • 論衡校釋卷第二十六·黄晖

      實知篇   盼遂案:論語為政篇:「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此篇實即發揮其義。末引見說用不能解不可解之結,尤為善譬。   儒者論聖人,以為前知千歲,後知萬世,有獨見之明,獨聽之聰,事來則名,不

  • 卷五十三·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五十三    宋 卫湜 撰五庙之孙祖庙未毁虽为庶人冠取妻必告死必赴练祥则告族之相为也宜吊不吊宜免不免有司罚之至於賵赙承含皆有正焉郑氏曰死必赴赴告

  • 经典释文纠谬第十·康有为

    元朗生当隋、唐,今学尽亡,耳濡目染,师友讲授,皆伪古学,盖五百余年矣。习非成是,不足纠绳。唯其书甚重于世,经学家所共钻仰,不可使留伪说以惑众听也。今条其瞀谬,劾之如下:次第五经六籍,圣人设教,训诱机要,宁有短长?然时有浇淳,随病投

  • 书经集传卷六·蔡沈

    宋 蔡沈 撰周官【成王训迪百官史録其言以周官名之亦训体也今文无古文有○按此篇与今周礼不同如三公三孤周礼皆不载或谓公孤兼官无正职故不载然三公论道经邦三孤贰公化非职乎职任之大无逾此矣或又谓师氏即太师保氏

  • 管子轻重九·马非百

    山至数何如璋云:&ldquo;目曰山至数者,山有金玉可以立币,以币准穀,以穀权物,以物应币,操币以衡穀物,轻重在上,如环无端,故名为至数。&rdquo;张佩纶云:&ldquo;此篇文已错乱。《事语篇》&lsquo;桓公问管子曰:事之至数可闻乎?管子曰何

  • 卷第一百五十五·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五十五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根蕴第六中等心纳息第四之五欲界殁生欲界时。几根灭。乃至广说。此中显示多门差别。谓界差别。补特伽罗差别。根差别。死有差别。中有差别。生

  • 大乘止观法门卷第二·慧思

        南岳思大禅师曲授心要  问曰。违本起违末便违不二之体。即应并有灭离之义也。何故上言法界法尔具足二性不可破坏耶。答曰。违本虽起违末。但是理用故与顺一味。即不可除。违末虽依违本。但是事用故即有别义

  • 卷第四(应始终佛部第一)·宝唱

    经律异相卷第四(应始终佛部第一)梁沙门僧旻宝唱等集  &middot;得道师宗一 &middot;托生王宫二&middot;现迹成道三  &middot;阿难问葬法四 &middot;现般涅槃五&middot;摩耶五衰相现六得道师宗一如来昔在久远劫时

  • 益州名画录·黄休复

    又称《成都名画记》。 品评。宋代黄休复。三卷。1006年。有《画苑》本。 收录自唐乾元初至北宋乾德( 758~968)间于益州(今四川成都及周围地区)所见画迹和在蜀画家五十八人。品评分为逸、神、妙、能四格(妙、能两格又各

  • 书学·钱泳

    一篇。书论。清代钱泳撰。泳初名鹤,字立君,号梅溪、台仙、梅花溪居士。清代书法家。金匮(今江苏无锡)人,后居常熟,官侯选府经历。人评其书说“梅溪工于八分,尤精隶古”,是篇分钟鼎文、小篆、隶书、书法分南北宗、六朝

  • 丹阳神光灿·马钰

    金人马钰(1123—1184)撰。一卷。钰有《洞玄金玉集》已著录。此集约成书于大定十五年(1175),计收诗词歌谣等九十九首。以劝世之作为主。历述全真教派源流、教义,宣扬弃俗入道、清静无为的精神。其中答赠之作居多。有社会

  • 读易大旨·孙奇逢

    五卷。清孙奇逢(1585—1675)撰。奇逢字君泰,号钟元,又号复峰,容城人 (今河北容城),前明万历庚子举人。此书乃入清后流寓河南管门山时所作。前有序言云,至苏门山始学易,年老才尽,偶据所得之见,撮其体要,以示门人子弟,原非逐句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