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奈良说到佛法之本源
──十四年十一月在日本奈良兴福寺讲──
奈良、为日本古文化之中心点,而在座诸君,都系各宗长老,以太虚之浅学,何敢在诸君前饶舌?盖奈良为日本佛化之发祥地,吾人借境生情,而推征原始佛教之思想勃生。盖诸佛为何而说经欤?菩萨以何而造论欤?夫原始佛教,曰苦、曰集、曰灭、曰道、斯四圣谛,为根本法轮。经云:‘所谓苦,逼迫性。所谓集,招感性。所谓道,可修性。所谓灭,可证性’。苦为逼迫而厌苦欣乐,人之恒情,然倒行逆施之苦恼众生,以苦而为乐。经又云:‘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道,汝应修。此是灭,汝应证’。盖知苦必断集,慕灭必修道,四圣谛中唯此道为关要,故佛说三十七道品法,而令之离苦断集,人间世始有究竟出苦法门。佛说此四圣谛时,正在波罗奈国之鹿野园;而奈良多鹿,今日与诸君聚谈,不禁联想到我佛昔日之鹿苑法会。鄙人此次到贵国,参观各地,觉得奈良为东亚佛法之源泉。更以法相、三论各宗之根本道场,均在奈良,吾人以大乘佛法之教义推之,所谓境行果三,括之殊尽,为学之始,在明所观境,由境起行,由行证果。大乘各宗,详于境者,不外乎三论、法相,三论宗遮破一切,而法相宗则建设一切,一破一立,不落有无;故谈大乘佛法,必先以三论、法相为根本。明境之后,当继之以行,所修法行,莫尚律宗,如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自他两利,惟律宗之三聚戒具之。
三宗之根本道场,均在奈良,故奈良是日本佛教之发祥地。然于大乘之无上果法言之,则莫善乎华严,一部华严经,无一字一句不是显佛功德庄严之圆圆果海者。奈良东大寺,为日本华严宗初祖所兴道场,由此种种推征,则奈良于佛法中位置之重要,更不待言。
由三论、法相以明境,大乘律宗以起行,华严以明果,境行果三法为一佛法藏之大纲,奈良佛教兼而有之,洵大观也。
日本佛教,表面上是与中国一致,而于施设上则与中国异。日本佛教是政教一致,神佛一致,然此皆为应用上之方便,克实的考究,吾望全日本都以奈良之大乘各宗为准绳,则与佛法之真,庶几日近!(满智记)(见海刊六卷十二期)(附注) 原题“奈良兴福寺之演讲辞”,今改题。
猜你喜欢 杂阿含经卷第十九·佚名 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佚名 大乘百法明门论解卷下·窥基 卷第二十九·普瑞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九下·道宣 卷三十一·佚名 卷第一百九十五·佚名 道宣律师感通录·道宣 卷第二十三·晦翁悟明 圣金刚手菩萨一百八名梵赞·佚名 介庵进禅师语录卷一·介庵悟进 相续解脱地波罗蜜了义经一卷·佚名 卷五百六十六·佚名 杂阿含经卷第十七·佚名 由职志的种种国际组织造成人世和乐国·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