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从奈良说到佛法之本源

──十四年十一月在日本奈良兴福寺讲──

奈良、为日本古文化之中心点,而在座诸君,都系各宗长老,以太虚之浅学,何敢在诸君前饶舌?盖奈良为日本佛化之发祥地,吾人借境生情,而推征原始佛教之思想勃生。盖诸佛为何而说经欤?菩萨以何而造论欤?夫原始佛教,曰苦、曰集、曰灭、曰道、斯四圣谛,为根本法轮。经云:‘所谓苦,逼迫性。所谓集,招感性。所谓道,可修性。所谓灭,可证性’。苦为逼迫而厌苦欣乐,人之恒情,然倒行逆施之苦恼众生,以苦而为乐。经又云:‘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道,汝应修。此是灭,汝应证’。盖知苦必断集,慕灭必修道,四圣谛中唯此道为关要,故佛说三十七道品法,而令之离苦断集,人间世始有究竟出苦法门。佛说此四圣谛时,正在波罗奈国之鹿野园;而奈良多鹿,今日与诸君聚谈,不禁联想到我佛昔日之鹿苑法会。鄙人此次到贵国,参观各地,觉得奈良为东亚佛法之源泉。更以法相、三论各宗之根本道场,均在奈良,吾人以大乘佛法之教义推之,所谓境行果三,括之殊尽,为学之始,在明所观境,由境起行,由行证果。大乘各宗,详于境者,不外乎三论、法相,三论宗遮破一切,而法相宗则建设一切,一破一立,不落有无;故谈大乘佛法,必先以三论、法相为根本。明境之后,当继之以行,所修法行,莫尚律宗,如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自他两利,惟律宗之三聚戒具之。

三宗之根本道场,均在奈良,故奈良是日本佛教之发祥地。然于大乘之无上果法言之,则莫善乎华严,一部华严经,无一字一句不是显佛功德庄严之圆圆果海者。奈良东大寺,为日本华严宗初祖所兴道场,由此种种推征,则奈良于佛法中位置之重要,更不待言。

由三论、法相以明境,大乘律宗以起行,华严以明果,境行果三法为一佛法藏之大纲,奈良佛教兼而有之,洵大观也。

日本佛教,表面上是与中国一致,而于施设上则与中国异。日本佛教是政教一致,神佛一致,然此皆为应用上之方便,克实的考究,吾望全日本都以奈良之大乘各宗为准绳,则与佛法之真,庶几日近!(满智记)(见海刊六卷十二期)(附注) 原题“奈良兴福寺之演讲辞”,今改题。


猜你喜欢
  杂阿含经卷第十九·佚名
  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佚名
  大乘百法明门论解卷下·窥基
  卷第二十九·普瑞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九下·道宣
  卷三十一·佚名
  卷第一百九十五·佚名
  道宣律师感通录·道宣
  卷第二十三·晦翁悟明
  圣金刚手菩萨一百八名梵赞·佚名
  介庵进禅师语录卷一·介庵悟进
  相续解脱地波罗蜜了义经一卷·佚名
  卷五百六十六·佚名
  杂阿含经卷第十七·佚名
  由职志的种种国际组织造成人世和乐国·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一 芬陀利室存稿·刘鹗

    自序予少年多病废学,于诗文涉猎尤浅。中年饥驱,奔走于四方,学益废。匪惟境遇所牵,不好学亦其天性也。今也荏苒四十于兹矣。已及后生不足畏之年。功业、文章庸有望乎!兴之所至,任意咏歌;非惟无术求工,并无求工之想。杂录于下,聊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十三·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三十有一年冬十月庚子朔诏曰朕履运中微遭家多难八陵废祀可胜坏土之悲二帝蒙尘莫赎终天之痛皇族尚沦于沙漠神京犹陷于草莱衔恨何穷待时而动未免屈身而事小庶期通好以弭兵属强敌之无厌曾信盟之弗顾怙其

  • ●卷第十八·胡三省

    【汉纪十】起着雍滩,尽柔兆执徐,凡九年。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下元光二年(戊申,公元前一三三年)①冬,十月,上行幸雍,祠五畤。〔雍,于用翻。畤,音止。〕②李少君以祠灶却老方见上,〔祠灶者,祭灶以致鬼物,化丹砂以为黄金,以为饮食器,可以延

  • 卷之一百二十二·佚名

    成化九年十一月戊子朔钦天监进化十年大统历 上御奉天殿受之给赐亲王及文武臣颁行天下 以明日 万寿圣节遣驸马都尉石璟樊凯谒告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己丑 万寿圣节 上诣 奉先殿 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奉天殿

  • 一○一二 吏部为知照四库全书馆记过人员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附抄单)·佚名

    一○一二 吏部为知照四库全书馆记过人员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附抄单)乾隆四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吏部为遵旨查议事。考功司案呈,吏科抄出本部题前事等因。乾隆四十八年十二月十八日题,本月十九日奉旨:励守谦、钱樾、汪镛、何

  • 卷四十四·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四十四乾隆二十二年秋九月丙午命革驻防将军锡特库职留巴里坤披甲効力上谕军机大臣曰阿里衮奏称盐池台站被贼窃取马驼拒捕伤死兵丁因患病未汗遣总兵官丑达前往查拏等语盐池去巴里坤甚

  • 卷一百四·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一百四 唐 张守节 撰 田叔列传第四十四    史记一百四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其先齐田氏苗裔也叔喜劒学黄老术於乐巨公所叔为人刻亷自喜喜游诸公【喜许记反诸公谓丈人行也】赵人举之赵相赵

  • 顺宗本纪·欧阳修

    顺宗,名诵,德宗的长子。母亲是昭德皇后王氏。最初封为宣城郡王,大历十四年(779)六月,晋封为宣王。十二月十九日,被立为皇太子。顺宗为人宽厚仁爱,好学技艺,擅长隶书,对师傅重礼,见到师傅就先叩拜。随从德宗赴奉天,常常手执弓箭

  • 仇胒传·脱脱

    仇胒,字泰然,益都人。考中大观三年(1109)的进士,被任命为..州司法,处理案件时,他审判定罪慎重而宽恕,救活很多人。仇胒为邓城县令,任职期满后,县中老人和小孩都哭着阻拦他不让他离开。仇胒调任武陟县令,恰好朝廷往燕山调兵数十

  • 卷八十二·湛若水

    <子部,儒家类,格物通>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八十二    明 湛若水 撰 屯田上【受闲田水利附】 国语周语虢文公曰民之大事在农上帝之粢盛于是乎出民之蕃庶于是乎生事之供给于是乎在和

  • 春秋诸国统纪序·齐履谦

    读三百五篇之诗曰有美有刺也读二百四十二年之春秋曰有襃有贬也盖夫子既殁而序诗传春秋者固已云然则非秦汉以后之儒创为是説也説经而迷于是也千年矣逮自朱子诗传出人始知诗之不为美刺作若春秋之不为襃贬作则朱子无论著

  • 奇怪篇第十五·王充

    【题解】本篇是在驳斥各种天生圣人的奇谈怪论,故篇名曰“奇怪”。汉儒认为帝王、圣人不是人的后代,而是神奇古怪之类的龙、燕卵与人交配,薏苡、大人迹之类感于人而产生出来的。王充认为这些都是没有根据

  • 卷四·佚名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十法。名不忘失菩提之心。何等为十。心无谄伪亦无幻惑。心常吉实澄清净白。於佛法僧终不生疑。受持佛法者亦不生疑。不生师想而吝於法。除卻法慳终不作灭佛法因缘。言行相应终不虚妄受持大乘。若

  • 卷四十四·赜藏主

      ○宝峰云庵真净禅师住金陵报宁语录上堂:“今朝欲入室。侍者报言参。锺并击鼓。分明为指南。非但锺鸣鼓响。飞禽走兽草木丛林森罗万象。昨日仁上人设斋。一一为诸人彻困。还有知恩报恩者么?老僧亦在其间。”良久云:“

  •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五·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中阿含晡利多品(有十经)(第五后诵)持斋.晡利多罗摩.五下分心秽.箭毛二随摩那修学法乐比丘尼拘絺罗在后(二○二)中阿含晡利多品持斋经第一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于东园鹿子母堂。尔时。

  • 梦溪笔谈·沈括

    北宋沈括撰。二十六卷,《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总三十卷。括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仁宗嘉祐进士,累官太子中允。翰林学士,著名的自然科学家、政治家。他在王安石变法期间,参与制定新法。晚年遭保守派迫害,一再贬

  •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

    明清之际王夫之著。凡10卷。为作者读明代胡广等人奉钦命编纂的《四书大全》的札记,作于清康熙四年(1665年)后收入《船山遗书》,1975年中华书局点校出版单行本。在伦理思想方面,坚持气一元论,反对宋儒分性为天命、气质

  • 消除一切闪电障难随求如意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佛在舍卫国,向阿难说四方电名,并说神咒,观自在、金刚手、梵王、帝释、四王亦各说咒,佛又敕龙王等而说一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