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51章

【原文】

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1)。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2)。

道之尊也,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3),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4)。生而弗有,为而弗恃,长而弗宰,是谓玄德(5)。

【题解】

本章,老子又一次阐述“道”以“无为”的方式生养万物的思想。

“道”生长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协助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引导万物而不去宰制它们。这种品格,就叫做幽深玄远的德———玄德。

注释:

(1)马王堆本甲乙本如此,乙本夺前“而”字,两本“形”字均作“刑”,古“形”“刑”通。诸通行本均无两“而”字,“器”作“势”。蒋锡昌说:“势指各物所处的环境而言。”任继愈《老子新译》译作“对立的势力”。高亨《正诂》:“物形之,势成之二句,义不可通,文必有误。疑此四句当作‘物,道生之,形之;德畜之,成之’。盖转写‘物’字窜入下文,‘形之’二字亦窜入下文,读者以意增‘势’字耳。”张松如《校读》:“高说固颖,而臆断无据。今帛书作‘器’,正好把这一矛盾解决了。

‘器’,就是器械,就是工具。万物各因‘物’赋形,而又由‘器’以成之也。”复旦大学《老子注释》:“器,有形象的具体事物。”

(2)马王堆本甲乙本如此,甲本“德”字损掩。严遵、敦煌同马王堆本。河上、王、傅、范及唐宋诸通行本,于“万物”下多“莫不”二字。程大昌“是以”作“故”,无“而”字。景福亦省“而”字。开元“万物”作“圣人”。

(3)参照马王堆本甲乙本写定如此。甲本“道”字损掩,无前“也”字。乙本“爵”字后有“也”字。傅、范、开元、敦煌,无三“也”字。河上、诸王、景福诸本,“爵”字作“命”,河上一作“命也”。诸通行本,“恒”皆作“常”。

(4)河上、诸王本如此。马王堆本甲乙本无“故”字,夺“德”字。甲本“育”作“遂”,“毒”字及“养之覆之”四字损掩;乙本,“畜”字后四字及末一“之”字损掩。

敦煌夺“畜之”二字。范夺“德”字,作“道生蓄之”。注云:“蓄,积也,古本如此。”

畜、蓄古字通,训积,引申为繁殖。“亭之毒之”,景龙、开元、敦煌、景福四本,作“成之熟之”,傅、范与诸王本及《释文》悉如马王堆本乙本作“亭之毒之”。劳健《古本考》:“亭毒与成熟,声韵皆相近,或古有互训之义。亭毒:犹成熟也。”“养之覆之”,傅、范作“盖之覆之”,他本皆同马王堆本乙本作“养之覆之。”

(5)依据马王堆本及王、傅诸本写定如此。马王堆本甲本作:“(生)而弗有也,为而弗寺也,长而勿宰也,此之谓玄德”。乙本只残留“弗宰是胃玄德”六字,余尽损掩。通行本俱无三“也”字,三“弗”字皆作“不”。奚侗说:“此四句已见第十章,此复出。”朱谦之说:“罗卷‘恃’误作‘怅’,严本‘谓’作‘为’,又唐李约本无‘长而不宰’句。”

【今译】

“道”生长万物,而“德”繁殖万物;体质构成万物的形状,而型范完成万物的品类。因此万物都尊崇“道”而贵重“德”。“道”之所以被尊崇,“德”之所以被贵重,并没有谁给它们高贵的地位,而是它们永远就是如此自然而然。所以,“道”生长万物,“德”繁殖万物,使万物生长、发育,使万物结籽、成熟,对万物抚养、保护。生长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帮助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引导万物而不宰制它们,这就叫做幽深玄远的德———玄德。

猜你喜欢
  白马论第二·公孙龙
  卷三 五性三·孙星衍
  卷十九·胡广
  卷六上·吴澄
  《诗三百》之文辞·傅斯年
  卷五百九十八·佚名
  卷四百九十九·佚名
  卷八·佚名
  卷四十八·佚名
  大般若經第二分方便般若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优婆塞戒经讲录上(一)·太虚
  能知的地位差别上之所知诸法·太虚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三·佚名
  瓶沙王问事品第十三·佚名
  长爪梵志请问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三折 捕义·李玉

    [外扮公差上]五鼓传呼急,朱单发内堂;犯人难捉获,伙计细商量。自家苏州府堂快手是也。清早五更,只听得敲门甚急,是传大爷呼唤,内衙立等。飞奔到府,进了宅门,太爷当面发下朱单,要拿五个钦犯。又密语分付,如此如此,不可泄漏,我想此事,

  • 蜕庵集卷二·张翥

    (元)张翥 撰○五言律诗登歌风台君王逝已久遗构在彭城空阔青徐坼苍茫楚汉争荒山尚云气乔木有风声无限登临意长歌慷慨生黄河■〈木虏〉后风才顺桅头日未斜旧河通瓠子新浪涨桃花得鲙因沽酒闻鹃更忆家迢迢云气外北望是京华

  • 列传第二十 元坦 元斌 元孝友 元晖业 元弼 元韶·李百药

    元坦,祖魏献文皇帝,咸阳王禧第七子。禧诛后,兄翼、树等五人相继南奔,故坦得承袭,改封敷城王。永安初,复本封咸阳郡王,累迁侍中。庄帝从容谓曰:“王才非荀、蔡,中岁屡迁,当由少长朕家,故有超授。”初,禧死后,诸子贫乏,坦兄弟为彭城王

  • 卷十八·本纪第十八·柯劭忞

      ○英宗   英宗睿圣文孝皇帝,讳硕德八剌,仁宗长子也。母日庄懿慈圣皇后宏吉刺氏。以大德七年二月甲子生。   仁宗延祐三年,议立皇太子,兴圣太后属意于帝。帝入见太后固辞日:“臣幼,宜立臣兄和世王束。”太后不从。

  • 投瓮随笔·姜南

    ○贫富不爱钱 钱昕字景寅,苏州常熟人。正统乙丑进士,历官湖广布政使,以廉慎著称。同时有鱼侃者,亦常熟人。永乐二十二年进士,历官开封知府,亦有廉名。然昕故富家,而侃则贫士,人尤以为难。盐山王文肃公翱为吏部尚书,常称之曰:&ld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八·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进新唐书纠谬原表·吴缜

    ●进新唐书纠谬原表臣缜言凖尚书省劄子节文资政殿学士太中大夫守吏部尚书兼侍读胡宗愈奏昨蒙恩命侍读迩英窃虑将来当次读唐书按新唐书乃欧阳修宋祁据旧史所撰修与祁皆当世名儒所撰唐书亦杂采诸家异说修撰帝纪表志而祁

  • 赵贵传·令狐德棻

    赵贵字元贵,天水南安人。曾祖赵达,曾任魏朝库部尚书,封临晋子。祖父赵仁,以家世清白而镇守武川,就把家安在这里。赵贵从小就聪慧过人,有志节气概。魏孝昌年间,天下战乱,赵贵带领乡人南迁避难。正值葛荣攻陷中山,于是被拘禁。葛

  • 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之一·佚名

    官吏门申儆咨目呈两通判及职曹官真西山某猥以庸虚,谬当阃寄,朝夕怵惕,思所以仰答朝廷之恩,俯慰士民之望。惟赖官僚协心同力,庶克有济。区区輙有所怀,敢以布于左右。盖闻为政之本,风化是先,潭之为俗,素以淳古称。比者经其田里,见

  • 第六十一章 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北平行辕·李宗仁

    一抗战胜利的消息一出,中央便任命我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北平行营主任。该机构于1946年9月1日改称国民政府主席北平行辕,其组织与人事除增加一调查处,处长由中央直接委派之外,余均照旧。 按中央所颁组织章程,北平行

  • 礼三二·徐松

    后丧二章献明肃皇后献:原作「宪」,据《宋史》卷二四二《章献明肃刘皇后传》、本书礼三七之五七、《太常因革礼》卷九七改。仁宗明道二年三月二十七日夜三鼓,皇太后崩于宝慈殿,迁座于皇仪殿。遗诰曰:「吾受遗先朝,保助今圣,绵

  • 第五章 商代的政教·吕思勉

    商代是兴于西方的。其始祖名契(xiè),封于商,即今陕西的商县。传十四世而至成汤。《史记》说:自契至于成汤,八迁。汤始居亳(bó),从先王居。八迁的事实和地点现在不大明了。其比较可靠的:《世本》说契居于蕃;其子昭明,居于砥石,迁

  • 十二年·佚名

    (庚戌)十二年大明宣德五年春正月1月1日○壬寅朔,上率世子及百官,行賀正禮,御勤政殿,受王世子及百官朝賀。諸道進箋獻方物,議政府進表裏鞍馬。○遣知申事許誠,邀使臣至,上迎入勤政殿慰宴,日暮乃罷。御勤政門,與使臣觀放火砲。○命

  • 君子以文会友·孔子

    【原文】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译文】 曾子说:“君子用文章学问来聚会朋友,用朋友来帮助修养仁德。” 【读解】 以文会友,而不是以酒会友。 这大概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意思吧。 《庄子。山木》说:“君

  •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第二卷·安慧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第二卷安慧菩萨糅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二何等名为心不相应行。谓得无想定灭尽定无想异熟命根众同分生老住无常名身句身文身异生性流转定异相应势速次第时方数和合

  • 卷第三十一·呆翁行悦

    列祖提纲录卷第三十一 武林十八涧理安禅寺住持娄东行悦集 为住持迁化佛事法语 圆悟勤禅师为佛眼和尚秉炬。如来涅盘日。娑罗双树间。放出三昧火。阇维金色身。有条攀条。无条攀例。故褒山佛眼禅师道播四海名闻九洲。

  • 故宫漫载·佚名

    宣统二年,庚戌十一月十五日,予因贡呈书籍赴京。约随俞李两君,乘驷轮马车,出京西二十余里之海甸挂甲屯工业教养学堂,当承该堂范雨农监督,介绍至颐和园。经门房太监总管,派一宫监孙石者,导之前往。由东角门,过仁寿门,见殿宇巍巍,上

  • 钦定皇舆西域图志·傅恒

    边疆地理著作。清傅恒奉敕修,褚廷璋纂,英廉(1707—1783)增纂。四十八卷,首四卷。恒有《皇清职贡图》已著录。廷璋字左莪,号筠心,长洲(今苏州)人。乾隆进士,官翰林院侍读学士。英廉姓冯氏,汉军镶黄旗人。雍正举人,官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