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原文】
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1)。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2)。
道之尊也,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3),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4)。生而弗有,为而弗恃,长而弗宰,是谓玄德(5)。
【题解】
本章,老子又一次阐述“道”以“无为”的方式生养万物的思想。
“道”生长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协助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引导万物而不去宰制它们。这种品格,就叫做幽深玄远的德———玄德。
注释:
(1)马王堆本甲乙本如此,乙本夺前“而”字,两本“形”字均作“刑”,古“形”“刑”通。诸通行本均无两“而”字,“器”作“势”。蒋锡昌说:“势指各物所处的环境而言。”任继愈《老子新译》译作“对立的势力”。高亨《正诂》:“物形之,势成之二句,义不可通,文必有误。疑此四句当作‘物,道生之,形之;德畜之,成之’。盖转写‘物’字窜入下文,‘形之’二字亦窜入下文,读者以意增‘势’字耳。”张松如《校读》:“高说固颖,而臆断无据。今帛书作‘器’,正好把这一矛盾解决了。
‘器’,就是器械,就是工具。万物各因‘物’赋形,而又由‘器’以成之也。”复旦大学《老子注释》:“器,有形象的具体事物。”
(2)马王堆本甲乙本如此,甲本“德”字损掩。严遵、敦煌同马王堆本。河上、王、傅、范及唐宋诸通行本,于“万物”下多“莫不”二字。程大昌“是以”作“故”,无“而”字。景福亦省“而”字。开元“万物”作“圣人”。
(3)参照马王堆本甲乙本写定如此。甲本“道”字损掩,无前“也”字。乙本“爵”字后有“也”字。傅、范、开元、敦煌,无三“也”字。河上、诸王、景福诸本,“爵”字作“命”,河上一作“命也”。诸通行本,“恒”皆作“常”。
(4)河上、诸王本如此。马王堆本甲乙本无“故”字,夺“德”字。甲本“育”作“遂”,“毒”字及“养之覆之”四字损掩;乙本,“畜”字后四字及末一“之”字损掩。
敦煌夺“畜之”二字。范夺“德”字,作“道生蓄之”。注云:“蓄,积也,古本如此。”
畜、蓄古字通,训积,引申为繁殖。“亭之毒之”,景龙、开元、敦煌、景福四本,作“成之熟之”,傅、范与诸王本及《释文》悉如马王堆本乙本作“亭之毒之”。劳健《古本考》:“亭毒与成熟,声韵皆相近,或古有互训之义。亭毒:犹成熟也。”“养之覆之”,傅、范作“盖之覆之”,他本皆同马王堆本乙本作“养之覆之。”
(5)依据马王堆本及王、傅诸本写定如此。马王堆本甲本作:“(生)而弗有也,为而弗寺也,长而勿宰也,此之谓玄德”。乙本只残留“弗宰是胃玄德”六字,余尽损掩。通行本俱无三“也”字,三“弗”字皆作“不”。奚侗说:“此四句已见第十章,此复出。”朱谦之说:“罗卷‘恃’误作‘怅’,严本‘谓’作‘为’,又唐李约本无‘长而不宰’句。”
【今译】
“道”生长万物,而“德”繁殖万物;体质构成万物的形状,而型范完成万物的品类。因此万物都尊崇“道”而贵重“德”。“道”之所以被尊崇,“德”之所以被贵重,并没有谁给它们高贵的地位,而是它们永远就是如此自然而然。所以,“道”生长万物,“德”繁殖万物,使万物生长、发育,使万物结籽、成熟,对万物抚养、保护。生长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帮助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引导万物而不宰制它们,这就叫做幽深玄远的德———玄德。
猜你喜欢 白马论第二·公孙龙 卷三 五性三·孙星衍 卷十九·胡广 卷六上·吴澄 《诗三百》之文辞·傅斯年 卷五百九十八·佚名 卷四百九十九·佚名 卷八·佚名 卷四十八·佚名 大般若經第二分方便般若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优婆塞戒经讲录上(一)·太虚 能知的地位差别上之所知诸法·太虚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三·佚名 瓶沙王问事品第十三·佚名 长爪梵志请问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