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八

△初分转生品第四之二

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得四静虑。及四无量四无色定。於九等至次第超越。顺逆入出。自在游戏。非诸声闻独觉等境。是菩萨摩诃萨。有时入初静虑。从初静虑起入灭尽定。从灭尽定起入第二静虑。从第二静虑起入灭尽定。从灭尽定起入第三静虑。从第三静虑起入灭尽定。从灭尽定起入第四静虑。从第四静虑起入灭尽定。从灭尽定起入空无边处定。从空无边处定起入灭尽定。从灭尽定起入识无边处定。从识无边处定起入灭尽定。从灭尽定起入无所有处定。从无所有处定起入灭尽定。从灭尽定起入非想非非想处定。从非想非非想处定起入灭尽定。从灭尽定起入初静虑。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於诸等至方便善巧。次第超越自在游戏。然於其中无染无著。

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虽已得四念祝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虽已得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愿解脱门。虽已住苦集灭道圣谛。虽已得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而不取预流果。若一来果。若不还果。若阿罗汉果。若独觉菩提。是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令诸有情修行四念祝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修行空无相无愿解脱门。安住苦集灭道圣谛。修行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得预流果。若一来果。若不还果。若阿罗汉果。若独觉菩提。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虽已修行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虽已住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虽已住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祝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虽已修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虽已修极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雲地。虽已修五眼。六神通。虽已修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虽已修无忘失法。恒住舍性。虽已修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而不取无上正等菩提。是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令诸有情修行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乃至修行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舍利子,一切声闻独觉果智。即是菩萨摩诃萨忍。舍利子,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住不退转地。安住般若波罗蜜多能为斯事。

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久已安住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及馀无量无边佛法。严净睹史多天宫。舍利子,当知是菩萨摩诃萨。此贤劫中定得无上正等菩提。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虽已得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已得四念祝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已修空无相无愿解脱门。已修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已修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已修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已修菩萨摩诃萨地。已修五眼。六神通。已修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已修无忘失法。恒住舍性。已修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而於圣谛。现未通达。舍利子,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一生所系。

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修行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游诸世界。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严净佛土。安立有情於无上觉。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要经无量无数大劫。乃证无上正等菩提。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安住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常勤精进饶益有情。口常不说引无义语。身意不起引无义业。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修行六种波罗蜜多。常勤精进饶益有情。从一佛国至一佛国。断诸有情三恶趣道。方便安立善趣道中。

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虽住六种波罗蜜多。而以布施波罗蜜多常为上首。勇猛修习。施诸有情一切乐具。常无懈息。一切有情须食与食。须饮与饮。须乘与乘。须衣与衣。须花香与花香。须婴珞与婴珞。须房舍与房舍。须床榻与床榻。须卧具与卧具。须灯明与灯明。须财穀与财穀。须珍宝与珍宝。须伎乐与伎乐。须侍卫与侍卫。随其所须。种种资具。欢喜施与令无所乏。施已劝修三菩提道。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虽住六种波罗蜜多。而以净戒波罗蜜多常为上首。勇猛修习。具身语意清净律仪。劝诸有情亦令修习如是律仪。令速圆满。

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虽住六种波罗蜜多。而以安忍波罗蜜多常为上首。勇猛修习。远离一切忿恚等心。劝诸有情亦令修习如是安忍。令速圆满。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虽住六种波罗蜜多。而以精进波罗蜜多常为上首。勇猛修习。具足修行一切善法。劝诸有情亦令修习如是精进。令速圆满。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虽住六种波罗蜜多。而以静虑波罗蜜多常为上首。勇猛修习。具修一切胜奢摩他。劝诸有情亦令修习如是胜定。令速圆满。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虽住六种波罗蜜多。而以般若波罗蜜多。常为上首。勇猛修习。具修一切毗钵舍那。劝诸有情亦令修习如是胜慧。令速圆满。

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化身如佛。遍入地狱傍生鬼界若人若天。随其类音为说正法。令获殊胜利益安乐。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安住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化身如佛。遍至十方克伽沙等诸佛世界。为诸有情宣说正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诸佛世尊,於诸佛所听闻正法。严净佛土。周览十方最胜佛土微妙净相。而便自起最极庄严清净佛土。於中安处一生所系诸大菩萨。令速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修行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具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好圆满庄严。诸根猛利。最胜清净。众生见者无不爱敬起清净心。因斯劝导。随其根欲。令渐证得三乘涅槃。如是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应学清净身语意业。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修行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虽得诸根最胜明利。而不恃此自重轻他。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乃至未得不退转地。恒住施戒波罗蜜多。於一切时不堕恶趣。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乃至未得不退转地。常不舍离十善业道。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安住施戒波罗蜜多。作转轮王。成就七宝。以法教化不以非法。安立有情於十善道。亦以财宝施诸贫乏。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安住施戒波罗蜜多。受多百千转轮王报。值遇无量百千诸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无空过者,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安住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常为邪见盲冥有情。作法照明。亦持此明常以自照。乃至无上正等菩提。此法照明曾不舍离。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由此因缘。於诸佛法常得现起。是故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於身语意三有罪业。无容暂起。

尔时舍利子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诸菩萨摩诃萨。有罪身业。有罪语业。有罪意业。佛告具寿舍利子言: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念。此是身我。由此故而起身业。此是语我。由此故而起语业。此是意我。由此故而起意业。舍利子,如是名为诸菩萨摩诃萨有罪身业。有罪语业。有罪意业又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得身及身业。不得语及语业。不得意及意业。又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得身语意及彼业者,便起慳贪犯戒忿恚懈怠散乱恶慧之心。若起此心不名菩萨摩诃萨。是故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生此念者无有是处。又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起身语意三种粗重无有是处何以故?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六种波罗蜜多。能净一切身粗重故。能净一切语粗重故。能净一切意粗重故。尔时舍利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能净身语意三种粗重。佛告具寿舍利子言: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六种波罗蜜多。不得身及身粗重。不得语及语粗重。不得意及意粗重。如是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六种波罗蜜多。能净身语意三种粗重。又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常乐受持十善业道。不起声闻心。不起独觉心。於诸有情。恒起悲心欲拔其苦。恒起慈心欲与其乐。舍利子,我亦说如是菩萨摩诃萨。能净身语意三种粗重。利乐有情心力胜故。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修行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净菩提道。尔时舍利子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菩提道。佛告具寿舍利子言: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六种波罗蜜多。不得身业及身粗重。不得语业及语粗重。不得意业及意粗重。不得布施波罗蜜多。不得净戒波罗蜜多。不得安忍波罗蜜多。不得精进波罗蜜多。不得静虑波罗蜜多。不得般若波罗蜜多。不得声闻。不得独觉。不得菩萨。不得如来。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菩提道。何以故?以菩提道於一切法皆不得故。

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修行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趣菩提道无能制者,尔时舍利子白佛言:世尊,何缘菩萨摩诃萨修行六种波罗蜜多。趣菩提道无能制者,佛告具寿舍利子言: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六种波罗蜜多时。不著色。不著受想行识。不著眼处。不著耳鼻舌身意处。不著色处。不著声香味触法处。不著眼界。不著耳鼻舌身意界。不著色界。不著声香味触法界。不著眼识界。不著耳鼻舌身意识界。不著眼触。不著耳鼻舌身意触。不著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不著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不著地界。不著水火风空识界不著因缘。不著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及从缘所生法。不著无明。不著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不著布施波罗蜜多。不著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不著内空。不著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不著真如。不著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祝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不著四念祝不著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不著苦圣谛。不著集灭道圣谛。不著四静虑。不著四无量。四无色定。不著八解脱。不著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不著空解脱门。不著无相无愿解脱门。不著一切陀罗尼门。不著一切三摩地门。不著极喜地。不著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雲地不著五眼。不著六神通。不著佛十力。不著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不著三十二大士相。不著八十随好。不著无忘失法。不著恒住舍性。不著一切智。不著道相智。一切相智。不著预流果。不著一来。不还。阿罗汉果。独觉菩提。不著一切菩萨摩诃萨行。不著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舍利子,由是缘故诸菩萨摩诃萨修行六种波罗蜜多。增长炽盛趣菩提道。无能制者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安住般若波罗蜜多。速能圆满一切智智。成胜智故。关闭一切险恶趣门。不受人天贫穷下贱。诸根具足形貌端严。世间天人阿素洛等。咸共尊重恭敬供养。尔时舍利子白佛言:世尊,何等名为是菩萨摩诃萨所成胜智。佛告具寿舍利子言: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成此智故。普见十方克伽沙等诸佛世界一切如来应正等觉。普闻彼佛所说正法。普见彼会一切声闻菩萨僧等。亦见彼土清净功德庄严之相。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成此智故。不起世界想。不起如来想。不起正法想。不起菩萨想。不起声闻想。不起独觉想。不起自想。不起他想。不起佛土想。又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由此智故。虽行布施波罗蜜多。而不得布施波罗蜜多。虽行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而不得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由此智故。虽住内空。而不得内空。虽住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而不得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诸菩萨摩诃萨由此智故。虽住真如。而不得真如。虽住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祝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而不得法界乃至不思议界。诸菩萨摩诃萨由此智故。虽修四念祝而不得四念祝虽修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而不得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诸菩萨摩诃萨由此智故。虽住苦圣谛。而不得苦圣谛。虽住集灭道圣谛。而不得集灭道圣谛。诸菩萨摩诃萨由此智故。虽修四静虑。而不得四静虑。虽修四无量。四无色定。而不得四无量。四无色定。诸菩萨摩诃萨由此智故。虽修八解脱。而不得八解脱。虽修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而不得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诸菩萨摩诃萨由此智故。虽修空解脱门。而不得空解脱门。虽修无相无愿解脱门。而不得无相无愿解脱门。诸菩萨摩诃萨由此智故。虽修一切陀罗尼门。而不得一切陀罗尼门。虽修一切三摩地门。而不得一切三摩地门。诸菩萨摩诃萨由此智故。虽修极喜地而不得极喜地。虽修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雲地。而不得离垢地乃至法雲地。诸菩萨摩诃萨由此智故。虽修五眼。而不得五眼。虽修六神通。而不得六神通。诸菩萨摩诃萨由此智故。虽修佛十力。而不得佛十力。虽修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而不得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诸菩萨摩诃萨由此智故。虽修三十二大士相。而不得三十二大士相。虽修八十随好。而不得八十随好。诸菩萨摩诃萨由此智故。虽修无忘失法。而不得无忘失法。虽修恒住舍性。而不得恒住舍性。诸菩萨摩诃萨由此智故。虽修一切智。而不得一切智。虽修道相智一切相智。而不得道相智。一切相智。诸菩萨摩诃萨由此智故。虽修一切菩萨摩诃萨行。而不得一切菩萨摩诃萨行。虽修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而不得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所成胜智。诸菩萨摩诃萨由成此智。速能圆满一切佛法。虽能圆满一切佛法。而於诸法无执无龋以一切法自性空故。

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修行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得净五眼。何等为五。所谓。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尔时舍利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得净肉眼。佛告具寿舍利子言: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得净肉眼。明了能见百逾缮那。有菩萨摩诃萨得净肉眼。明了能见二百逾缮那。有菩萨摩诃萨得净肉眼。明了能见三百逾缮那。有菩萨摩诃萨得净肉眼。明了能见四百五百六百乃至千逾缮那。有菩萨摩诃萨得净肉眼。明了能见一赡部洲。有菩萨摩诃萨得净肉眼。明了能见二大洲界。有菩萨摩诃萨得净肉眼。明了能见三大洲界。有菩萨摩诃萨得净肉眼。明了能见四大洲界。有菩萨摩诃萨得净肉眼。明了能见小千世界。有菩萨摩诃萨得净肉眼。明了能见中千世界。有菩萨摩诃萨得净肉眼。明了能见大千世界。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得净肉眼尔时舍利子复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得净天眼。佛告具寿舍利子言: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得净天眼。能见一切四大王众天。天眼所见。亦如实知。能见一切三十三天。夜摩天。睹史多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天眼所见亦如实知。诸菩萨摩诃萨得净天眼。能见一切梵众天。天眼所见。亦如实知。能见一切梵辅天。梵会天。大梵天。天眼所见。亦如实知。诸菩萨摩诃萨得净天眼能见一切光天。天眼所见。亦如实知。能见一切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净天。天眼所见。亦如实知。诸菩萨摩诃萨得净天眼能见一切净天。天眼所见。亦如实知。能见一切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天眼所见。亦如实知。诸菩萨摩诃萨得净天眼能见一切广天。天眼所见。亦如实知。能见一切少广天。无量广天。广果天。天眼所见。亦如实知。诸菩萨摩诃萨得净天眼。能见一切无想有情天。天眼所见。亦如实知。诸菩萨摩诃萨得净天眼。能见一切无繁天。天眼所见。亦如实知。能见一切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天眼所见。亦如实知。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天眼所见。一切四大王众天。乃至色究竟天。所得天眼。皆不能见。亦不能知。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得净天眼。能见十方克伽沙等诸世界中。诸有情类死此生彼。亦如实知。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得净天眼。

尔时舍利子复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得净慧眼。佛告具寿舍利子言: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得净慧眼。不见有法若有为若无为。不见有法若有漏若无漏。不见有法若世间若出世间。不见有法若有罪若无罪。不见有法若杂染若清净。不见有法若有色若无色。不见有法若有对若无对。不见有法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不见有法若欲界系。若色界系。若无色界系。不见有法若善若不善若无记。不见有法若见所断。若修所断。若非所断。不见有法若学若无学若非学非无学。乃至一切法若自性若差别都无所见。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得净慧眼。於一切法。非见非不见。非闻非不闻。非觉非不觉。非识非不识。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得净慧眼尔时舍利子复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得净法眼。佛告具寿舍利子言: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得净法眼。能如实知补特伽罗种种差别。谓如实知。此是随信行。此是随法行。此是无相行。此住空。此住无相。此住无愿。又如实知。此由空解脱门起五根。由五根起无间定。由无间定起解脱智见。由解脱智见永断三结得预流果。萨迦耶见。戒禁取疑。是谓三结。复由初得修道。薄欲贪瞋得一来果。复由上品修道。尽欲贪瞋得不还果。复由增上修道。尽五顺上分结。得阿罗汉果。色贪无色贪。无明。慢。掉举。是谓五顺上分结。又如实知。此由无相解脱门起五根。由五根。起无间定。由无间定起解脱智见。由解脱智见永断三结得预流果。复由初得修道。薄欲贪瞋得一来果。复由上品修道。尽欲贪瞋得不还果。复由增上修道。尽五顺上分结得阿罗汉果。又如实知。此由无愿解脱门起五根。由五根起无间定。由无间定起解脱智见。由解脱智见永断三结得预流果。复由初得修道。薄欲贪瞋得一来果。复由上品修道。尽欲贪瞋得不还果。复由增上修道。尽五顺上分结得阿罗汉果。又如实知。此由空无相解脱门起五根。由五根起无间定。由无间定起解脱智见。由解脱智见永断三结得预流果。复由初得修道。薄欲贪瞋得一来果。复由上品修道。尽欲贪瞋得不还果。复由增上修道。尽五顺上分结得阿罗汉果。又如实知。此由空无愿解脱门起五根。由五根起无间定。由无间定起解脱智见。由解脱智见。永断三结得预流果。复由初得修道。薄欲贪瞋得一来果。复由上品修道。尽欲贪瞋得不还果。复由增上修道。尽五顺上分结得阿罗汉果。又如实知。此由无相无愿解脱门起五根。由五根起无间定。由无间定起解脱智见。由解脱智见永断三结得预流果。复由初得修道。薄欲贪瞋得一来果。复由上品修道。尽欲贪瞋得不还果。复由增上修道尽五顺上分结得阿罗汉果。又如实知。此由空无相无愿解脱门起五根。由五根起无间定。由无间定起解脱智见。由解脱智见。永断三结得预流果。复由初得修道。薄欲贪瞋得一来果。复由上品修道。尽欲贪瞋得不还果。复由增上修道。尽五顺上分结得阿罗汉果。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得净法眼。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得净法眼。能如实知。如是一类补特伽罗。由空无相无愿解脱门起五根。由五根起无间定。由无间定起解脱智见。由解脱智见能如实知。所有集法皆是灭法。由知此故。得胜五根。断诸烦恼展转证得独觉菩提。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得净法眼。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得净法眼。能如实知。此菩萨摩诃萨最初发心。修行布施波罗蜜多。修行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成就信根。精进根。及方便善巧。故思受身增长善法。是菩萨摩诃萨。或生刹帝利大族。或生婆罗门大族。或生长者大族。或生居士大族。或生四大王众天。或生三十三天。或生夜摩天。或生睹史多天。或生乐变化天。或生他化自在天。住如是处。成熟有情。随诸有情心所爱乐。能施种种上妙乐具。亦能严净种种佛土。亦以种种上妙供具。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诸佛世尊,不堕声闻独觉等地。乃至无上正等菩提终不退转。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得净法眼。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得净法眼。能如实知此菩萨摩诃萨。於无上正等菩提已得受记。此菩萨摩诃萨。於无上正等菩提正得受记。此菩萨摩诃萨。於无上正等菩提当得受记。此菩萨摩诃萨。於无上正等菩提得不退转。此菩萨摩诃萨。於无上正等菩提犹可退转。此菩萨摩诃萨。已住不退转地。此菩萨摩诃萨。未住不退转地。此菩萨摩诃萨。神通已圆满。此菩萨摩诃萨。神通未圆满。此菩萨摩诃萨。神通已圆满故。能往十方克伽沙等诸佛世界。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及诸菩萨摩诃萨众。此菩萨摩诃萨。神通未圆满故。不能往十方克伽沙等诸佛世界。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及诸菩萨摩诃萨众。此菩萨摩诃萨。已得神通。此菩萨摩诃萨。未得神通。此菩萨摩诃萨。已得无生法忍。此菩萨摩诃萨。未得无生法忍。此菩萨摩诃萨。已得殊胜根。此菩萨摩诃萨。未得殊胜根。此菩萨摩诃萨。已严净佛土。此菩萨摩诃萨。未严净佛土。此菩萨摩诃萨。已成熟有情。此菩萨摩诃萨。未成熟有情。此菩萨摩诃萨。已得大愿。此菩萨摩诃萨。未得大愿。此菩萨摩诃萨。已得诸佛共所称誉。此菩萨摩诃萨。未得诸佛共所称誉。此菩萨摩诃萨。已亲近诸佛。此菩萨摩诃萨。未亲近诸佛。此菩萨摩诃萨。寿命无量。此菩萨摩诃萨寿命有量。此菩萨摩诃萨。当得无上正等菩提时刍僧无量。此菩萨摩诃萨。当得无上正等菩提时刍僧有量。此菩萨摩诃萨。当得无上正等菩提时有菩萨僧。此菩萨摩诃萨。当得无上正等菩提时无菩萨僧。此菩萨摩诃萨。专修利他行。此菩萨摩诃萨兼修自利行。此菩萨摩诃萨。有难行苦行。此菩萨摩诃萨。无难行苦行。此菩萨摩诃萨。为一生所系。此菩萨摩诃萨。为多生所系。此菩萨摩诃萨。已住最後有。此菩萨摩诃萨。未住最後有。此菩萨摩诃萨。已坐妙菩提座。此菩萨摩诃萨。未坐妙菩提座。此菩萨摩诃萨。无魔来尧。此菩萨摩诃萨。有魔来尧。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得净法眼。

尔时舍利子复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得净佛眼。佛告具寿舍利子言: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菩提心无间。入金刚喻定。得一切相智。成就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殊胜功德。尔时成就无障无碍解脱佛眼。诸菩萨摩诃萨。由得如是清净佛眼。超过一切声闻独觉智慧境界。无所不见。无所不闻。无所不觉。无所不识。於一切法见一切相。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得净佛眼。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要得无上正等菩提乃得如是清净佛眼。

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欲得如是清净五眼。当勤修习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舍利子,如是六种波罗蜜多。总摄一切清净善法。谓声闻善法。独觉善法。菩萨善法。如来善法。舍利子,若正问言:何法能摄一切善法。应正答言: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舍利子,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是诸善法。生母。养母。能生能养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及五眼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胜功德故。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欲得如是清净五眼。当学般若波罗蜜多。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欲得无上正等菩提。当学如是清净五眼。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能学如是清净五眼。定得无上正等菩提。

猜你喜欢
  菩萨地持经 第五卷·佚名
  卷二十五·赞宁
  书 赠 海 定·太虚
  卷第八·佚名
  卷十五·道世
  卷第十八·德清
  卷二百九十五·佚名
  道行经善知识品第十九·佚名
  成唯识宝生论卷第一(一名二十唯识顺释论)·护法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三十·念常
  卷第七十七·佚名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十九卷·湛然
  阿毗昙心论卷第四·佚名
  初品第一·佚名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十三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八出 诳姻·李渔

    〖番卜算〗(老旦上)俊眼相才郎,没个堪留意。一年好景负桃夭,又是摽梅际。我家小姐自从京里回来,那些冰人月老足不离门,把男子的才貌,说得天花乱坠。谁想走到面前,不是读死书的秀才,就是卖油腔的浪子,所以小姐甚是厌烦。如今坐在

  • 第二十七章 誓死不从·屠隆

    〔生上从人随上〕淸都在人境。飞仙不难遇。欲寻匡庐峯西泛九江去。来到此处。已是江边了。从人可叫江船来。〔丑叫介净末外小生扮江船上〕乘舟九江水。不是九江人。结就靑丝网。中原收凤鳞。客官要往那裏去

  • 岭云海日楼诗钞卷六·丘逢甲

    (己亥稿下)(清光绪二十五年秋、冬)南武山人丘逢甲仓海著同怀弟瑞甲、兆甲编辑·观芷谷居士画,有怀其兄菽蕃先生梅水东流系别思,披图如见古须眉。遥知忆弟看云日,应是疲农待雨时。寥落音书黄耳犬,艰难世局白衣夔。画中省

  • 卷三百十四·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十四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菊磵小集高翥字九万余姚人有菊磵小集春日即事人间闲日月春后乍晴隂半夜雨声急一溪流水深鸟啼花自发诗就客能吟短策西湖路幽芳信意寻送别老去情懐怕别

  • 卷三百八十三·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八十三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十七 周旋 辟雍诗 湜彼其流有环辟雍天子戾止穆穆其容 穆穆其容於焉问道弗烦弗勤有师有保 有师有保圣学缉熙烝哉元后允怀于兹 右三章章四句 送李学士

  • ●卷八·叶梦珠

    ◎冠服一代之兴,必有一代冠服之制,其间随时变更,不无小有异同,要不过与世迁流,以新一时耳目,其大端大体,终莫敢易也。如前朝职官公服,则乌纱帽,圆领袍,腰带,皂靴。纱帽前低后高,两傍各插一翅,通体皆圆,其内施网巾以束发,则无分贵贱,公

  • 卷二·陆以湉

    ◎忠义传卢奕在《忠义传》,其孙元辅以能绍其祖附焉,其子杞乃入《奸臣传》。得罪于名教,虽有贤父令子,不能逭其恶也。◎李方叔苏文忠公典贡举遗李方叔,吕大防有“失此奇才”之叹。文忠殁,方叔哭之恸,且为相地卜兆,作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六十二·佚名

    嘉靖四十五年九月戊子朔○礼部进明年祀册○己丑祭历代帝王遣镇远侯顾寰行礼○蓟镇总兵胡镇久病不视事抚按官劾其旷官黩货宜罢斥 上请镇先年有战功令以原职餋病升副总兵王孟夏代之○辛卯 孝恭章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

  • 第二节 物权之物体·佚名

    第一 禀呈 第二 札饬 第三 碑文 第四札饬 第五 谕示 第六 谕示 第七 谕示 第八 谕示 第九 谕示 第一○ 执照 第一一 执照 第一二 执照 第一三 奏折 第一四 执照 第一五 奏折 第一六 谕示 第一七 招耕字

  • 后周纪·张居正

    太祖太祖皇帝,姓郭名威,邢州尧山人,仕汉为枢密副使。及隐帝遇害,将士拥而立之。建国号后周,在位三年而崩。原文广顺元年,以监国即皇帝位,国号周。周主出汉宫宝器,悉毁之于庭,曰:“凡为帝王,安用此物。”直解广顺,周太祖

  • 二四 日常生活·许寿裳

    鲁迅出学校以后,从事战斗的新文艺工作,亘三十年。这三十年间始终维持着最朴素的学生和战士的生活,“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节衣缩食以购图书,以助穷苦青年的学费。景宋说得好:“‘囚首垢面而谈诗

  • 朱天光传·李延寿

    ..朱天光,是..朱荣的从祖哥哥的儿子。从小勇敢,有决断,..朱荣对他特别亲近,常让他参与军队的谋划。孝昌末年,..朱荣占据并州、肆州,任天光为都将,总统肆州的兵马。孝明帝驾崩,..朱荣率军至京城,将后方的事委托给他照料。建义初

  • 卷一百十五·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十五日本山井鼎物观撰礼记注疏第三凡为君使者至而受命【曲礼上】考异宋板注君有言则以束帛如飨礼君作若飨作享谨按宋板为是 古本如飨礼下于其臣下于其君下共有也字博闻强识至以全

  •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九·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九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第三持究竟瑜伽处地品第三如前所说十三住中。应知随彼建立七地前之六种唯菩萨地。第七一种菩萨。如来。杂立为地。何等为七。一种性地。二胜解行地。三净胜

  • 提要·黄道周

    【臣】等谨案坊记集传二卷明黄道周撰道周有三易洞玑别着録此书乃道周在经筵日纂辑进呈之本其自序以为圣人之坊乱莫大于春秋故是书之体以坊记为经而每章之下皆胪举春秋之事以证之但国语所载若内史过之论虢亡近于语怪而

  • 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五·佚名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五年同利养别说戒白二具寿邬波离请世尊曰。大德。于某聚落有一长者。造一住处。诸事具足。舍与四方僧伽。是时长者被王拘执。苾刍闻已弃寺他行。有三宝物及诸资具。被贼偷去。长者得脱。知寺被贼

  • 父师善诱法·唐彪

    清代唐彪著,是一部专论教法、兼谈学法的语文教学著作。书中认为读书除益于作文外,还益于身心:“不读经史古文,则腹内空虚,文必浅陋。且经史之益,更在身心,读之其用又不止于作文已也。”建议“欲读一书,宜问有学者”,教师就应起

  • 道德真经次解·佚名

    二卷。无名氏撰。此书作者经遂州,见龙兴观石碑上刻有《道经》、《德经》二经,与今本有别,并且全无注释,错字颇多,意义相背,所以作此书。此书 《道经》注下称: “此本 (作者所据传本)与旧本虽不同,自有义理,细而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