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百九十八

△第十六般若波罗蜜多分之六

复次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不缘色清净而行。亦不缘受想行识清净而行。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已能遍知色乃至识所缘本性清净故。若诸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不缘眼清净而行。亦不缘耳鼻舌身意清净而行。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已能遍知眼乃至意所缘本性清净故。若诸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不缘色清净而行。亦不缘声香味触法清净而行。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已能遍知色乃至法所缘本性清净故。若诸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不缘眼识清净而行。亦不缘耳鼻舌身意识清净而行。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已能遍知眼识乃至意识所缘本性清净故。若诸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不缘名色清净而行。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已能遍知名色所缘本性清净故。若诸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不缘我清净而行。亦不缘有情命者生者养者士夫补特伽罗意生儒童作者使作者起者等起者受者使受者知者使知者见者使见者清净而行。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已能遍知我乃至使见者所缘本性清净故。若诸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不缘颠倒清净而行。亦不缘见趣诸盖清净而行。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已能遍知颠倒见趣诸盖所缘本性清净故。若诸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不缘缘起清净而行。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已能遍知缘起所缘本性清净故。若诸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不缘欲色无色界清净而行。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已能遍知欲色无色界所缘本性清净故。若诸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不缘布施慳贪清净而行。亦不缘持戒犯戒安忍忿恚精进懈怠静虑散乱般若恶慧清净而行。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已能遍知布施慳贪乃至般若恶慧所缘本性清净故。若诸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不缘地界清净而行。亦不缘水火风空识界清净而行。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已能遍知地界乃至识界所缘本性清净故。若诸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不缘过去未来现在清净而行。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已能遍知过去未来现在所缘本性清净故。若诸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不缘无著清净而行。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已能遍知无著所缘本性清净故。若诸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不缘念住清净而行。亦不缘正断神足根力觉支道支无量神通清净而行。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已能遍知念住乃至神通所缘本性清净故。若诸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不缘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清净而行。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已能遍知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所缘本性清净故。若诸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不缘明及解脱清净而行。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已能遍知明及解脱所缘本性清净故。若诸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不缘尽智无生智一切智清净而行。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已能遍知尽智无生智一切智所缘本性清净故。若诸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不缘一切有情诸法清净而行。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已能遍知一切有情诸法所缘本性清净故。若诸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不缘一切清净而行。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通达一切所缘本性清净故。若诸菩萨通达一切所缘本性清净。为行般若波罗蜜多。

复次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不见此是色乃至识。此由色乃至识。此属色乃至识。此从色乃至识。是诸菩萨不如是见色等法故。便於色等不举不下。不生不灭。不行不观。於色等所缘亦不行不观。若诸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不见此是眼乃至意。此由眼乃至意。此属眼乃至意。此从眼乃至意。是诸菩萨不如是见眼等法故。便於眼等不举不下。不生不灭。不行不观。於眼等所缘亦不行不观。若诸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不见此是色乃至法。此由色乃至法。此属色乃至法。此从色乃至法。是诸菩萨不如是见色等法故。便於色等不举不下。不生不灭。不行不观。於色等所缘亦不行不观。若诸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不见此是眼识乃至意识。此由眼识乃至意识。此属眼识乃至意识。此从眼识乃至意识。是诸菩萨不如是见眼识等法故。便於眼识等不举不下。不生不灭。不行不观。於眼识等所缘亦不行不观。若诸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复次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不行色是过去未来现在。亦不行受想行识是过去未来现在。则不行眼是过去未来现在。亦不行耳鼻舌身意是过去未来现在。则不行色是过去未来现在。亦不行声香味触法是过去未来现在。则不行眼识是过去未来现在。亦不行耳鼻舌身意识是过去未来现在。若诸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复次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不行色是我我所。亦不行受想行识是我我所。则不行眼是我我所。亦不行耳鼻舌身意是我我所。则不行色是我我所。亦不行声香味触法是我我所。则不行眼识是我我所。亦不行耳鼻舌身意识是我我所。若诸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复次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不行色是乐是苦等。亦不行受想行识是乐是苦等。则不行眼是乐是苦等。亦不行耳鼻舌身意是乐是苦等。则不行色是乐是苦等。亦不行声香味触法是乐是苦等。则不行眼识是乐是苦等。亦不行耳鼻舌身意识是乐是苦等。若诸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

复次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不行色属我非馀。亦不行受想行识属我非馀。则不行眼属我非馀。亦不行耳鼻舌身意属我非馀。则不行色属我非馀。亦不行声香味触法属我非馀。则不行眼识属我非馀亦不行耳鼻舌身意识属我非馀。若诸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复次善勇猛。若诸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於色乃至识不行集不行灭。不行深不行浅不行空不行不空。不行有相不行无相。不行有愿不行无愿。不行有造作不行无造作。於眼乃至意亦不行集不行灭。不行深不行浅。不行空不行不空。不行有相不行无相。不行有愿不行无愿。不行有造作不行无造作於色乃至法亦不行集不行灭不行深不行浅不行空不行不空。不行有相不行无相。不行有愿不行无愿。不行有造作不行无造作。於眼识乃至意识亦不行集不行灭。不行深不行浅。不行空不行不空。不行有相不行无相不行有愿不行无愿。不行有造作不行无造作。何以故?善勇猛。如是诸法一切皆有恃执动转戏论爱趣。谓我能行如是动转。我於此行如是戏论。我由此行如是爱趣。我依此行如是恃执。此中菩萨了知一切恃执动转戏论爱趣。害诸无知无所恃执。无恃执故都无所行亦无执藏。无执藏故无所系缚亦无离系。无所发起亦无等起。如是菩萨害诸恃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复次善勇猛。若诸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於色乃至识不行常无常。不行乐无乐。不行我无我。不行净不净。不行空不空。不行如幻。不行如梦。不行如光影。不行如谷响。於眼乃至意亦不行常无常不行乐无乐。不行我无我。不行净不净。不行空不空。不行如幻。不行如梦。不行如光影。不行如谷响。於色乃至法亦不行常无常。不行乐无乐。不行我无我。不行净不净。不行空不空。不行如幻。不行如梦。不行如光影。不行如谷响。於眼识乃至意识亦不行常无常不行乐无乐。不行我无我。不行净不净不行空不空不行如幻。不行如梦。不行如光影。不行如谷响。何以故?善勇猛。如是诸法有寻有伺有行有观此中菩萨了知一切有寻有伺有行有观。害一切行。遍知诸行。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是为宣说诸菩萨行。

尔时善勇猛菩萨摩诃萨便白佛言:世尊,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可思议。於是佛告善勇猛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善勇猛。色乃至识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眼乃至意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色乃至法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眼识乃至意识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名色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缘起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杂染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业果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颠倒见趣诸盖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欲色无色界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我有情命者生者养者士夫补特伽罗意生儒童作者使作者起者等起者受者使受者知者使知者见者使见者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地水火风空识界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有情界法界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布施慳贪持戒犯戒安忍忿恚精进懈怠静虑散乱般若恶慧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贪瞋痴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念住正断神足根力觉支道支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无量神通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静虑解脱等持等至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苦集灭道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明及解脱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尽智无生智无造作智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声闻独觉菩萨佛地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声闻独觉菩萨佛法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过去未来现在智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无著智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涅槃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佛法僧宝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何以故?善勇猛。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非心所生故名不可思议。亦不生心故名不可思议。

复次善勇猛若谓心生是为颠倒。谓心不生亦是颠倒。若能通达心及心所俱无所有则非颠倒。善勇猛。非心本性有生有起有尽有灭。善勇猛。颠倒相应谓心心所有生有起有尽有灭。善勇猛。当知此中心可开示。由颠倒起亦可开示。善勇猛。愚夫异生不能觉了心可开示。及不觉了从颠倒起亦可开示。由不觉了可开示故。於心远离不能正知。亦不正知所缘远离。由斯执著心即是我。心是我所。心依於我。心从我生。彼执心已,复执为善或执非善。或执为乐。或执为苦。或执为断。或执为常。或执见趣。或执诸盖。或执颠倒。或执布施慳贪。或执持戒犯戒。或执安忍忿恚。或执精进懈担或执静虑散乱。或执般若恶慧。或执三界。或执缘起。或执名色。或执贪瞋痴。或执嫉慳等。或执我慢等。或执苦集灭道。或执四大空识。或执有情法界。或执念住正断神足根力觉支道支。或执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或执无量神通。或执明及解脱。或执尽无生智。或执无造作智。或执佛法僧宝。或执声闻独觉菩萨佛地。或执声闻独觉菩萨佛法。或执无著智。或执般涅槃。或执佛智。或执相好。或执佛土。或执声闻圆满。或执菩萨圆满。或执诸馀杂染清净。善勇猛。诸菩萨众於如是等种种法门不生执著。知见有情所起颠倒心心所法。於一切处终不发起颠倒之心。亦不依心起诸颠倒。何以故?善勇猛。诸菩萨众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远离颠倒心心所法。证心本性清净明白。於中都无心心法起。善勇猛。愚夫异生依所缘境。起心心所执有所缘。执有一切心及心所。诸菩萨众知彼所缘及彼所起心心所法都无所有。是故不生心心所法。菩萨如是观察一切心心所法。本性清净本性明白。愚夫颠倒妄生杂染。复作是念。由所缘境心心所生。了知所缘无所有故。心心所法皆不得生。既不得生亦无住灭。心心所法本性明净。离诸杂染清白可乐。心性不生亦无住灭。亦不令法有生住等。但诸愚夫妄执斯事。如是菩萨知心心所本性不生亦不住灭。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若诸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如是行时不作是念。我行般若波罗蜜多。我今依此而行般若波罗蜜多。我今由此而行般若波罗蜜多。我今从此而行般若波罗蜜多。若诸菩萨作如是念。此是般若波罗蜜多。此由般若波罗蜜多。此依般若波罗蜜多。此属般若波罗蜜多。彼由此念非行般若波罗蜜多。若诸菩萨於诸般若波罗蜜多。无见无得而行般若波罗蜜多。是行般若波罗蜜多。尔时善勇猛白佛言:世尊,菩萨如是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是无上行。菩萨如是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是清净行。菩萨如是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是明白行。菩萨如是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是无生行。菩萨如是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是无灭行。菩萨如是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是超出行。菩萨如是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是难伏行。谓诸恶魔若魔眷属。若馀有相有所得行。若我有情命者生者养者士夫补特伽罗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见者所有诸见。若断常见。若诸蕴见。若诸处见。若诸界见。若诸佛见。若诸法见。若诸僧见。若涅槃见。若证得想。若增上慢。若贪瞋痴行。若颠倒盖行。若越道路而发趣者皆不能伏。是故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超诸世间无能及者最尊最胜。尔时世尊告善勇猛。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如是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超诸世间无能及者最尊最胜。一切恶魔若魔天子眷属军众皆不能伏。乃至执著涅槃相性所有诸见亦不能伏。一切愚夫异生等行。於此菩萨所行之行皆不能伏。善勇猛。此菩萨行愚夫异生皆所非有。有学无学独觉声闻亦所非有。善勇猛。声闻独觉若有此行。应不说名声闻独觉应名菩萨。当得如来四无畏等无边功德。善勇猛。声闻独觉无此行故不名菩萨。不得如来四无畏等无边功德。善勇猛。菩萨所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是诸如来应正等觉四无畏等功德之地。诸菩萨众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以能证得四无畏等为所作业。若诸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疾能证得四无畏等如来功德。善勇猛。若诸菩萨未证无上正等菩提。由大愿力或诸如来护持之力。行深般若波罗蜜多。速能摄受四无畏等无边功德。善勇猛。声闻独觉不能愿求四无畏等诸佛功德。诸佛世尊亦不护念令彼证得四无畏等。善勇猛。诸菩萨众由大愿力及诸如来护持之力。当能证得四无畏等。何以故?善勇猛。诸菩萨众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定能获得四无碍解。何等名为四无碍解。义无碍解。法无碍解。词无碍解。辩无碍解。如是名为四无碍解。诸菩萨众成就如是四无碍解。虽未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由大愿力即能摄受四无畏等诸佛功德。诸佛世尊知彼成就四无碍解胜善根故。知彼已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功德地故。以神通力勤加护念。令彼摄受四无畏等诸佛功德。是故菩萨欲求证得四无碍解。欲求摄受四无畏等功德善根。应学般若波罗蜜多。应行般若波罗蜜多勿生执著。

复次善勇猛。若诸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通达诸法若因若集若没若灭。无有少法不合般若波罗蜜多。是诸菩萨如实了知诸法因集灭道之相。知法因集灭道相已,於色不修不遣。於受想行识亦不修不遣。於眼不修不遣。於耳鼻舌身意亦不修不遣。於色不修不遣。於声香味触法亦不修不遣。於眼识不修不遣。於耳鼻舌身意识亦不修不遣。於名色不修不遣。於染净不修不遣。於缘起不修不遣。於颠倒见趣诸盖爱行不修不遣。於贪瞋痴不修不遣。於欲色无色界不修不遣。於地水火风空识界不修不遣。於有情界法界不修不遣。於我有情命者生者养者士夫补特伽罗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见者不修不遣。於断常见不修不遣。於布施慳贪持戒犯戒安忍忿恚精进懈怠静虑散乱般若恶慧不修不遣。於念住正断神足根力觉支道支不修不遣。於静虑解脱等持等至不修不遣。於断颠倒不修不遣。於苦集灭道不修不遣。於无量神通不修不遣。於尽智无生智无造作智不修不遣。於异生声闻独觉菩萨佛地不修不遣。於异生声闻独觉菩萨佛法不修不遣。於止观不修不遣。於涅槃不修不遣。於过去未来现在智见不修不遣。於无著智不修不遣。於佛智不修不遣。於无畏等诸佛功德不修不遣。何以故?善勇猛。色无自性不可修遣。受想行识亦无自性不可修遣。眼无自性不可修遣。耳鼻舌身意亦无自性不可修遣。色无自性不可修遣。声香味触法亦无自性不可修遣。眼识无自性不可修遣。耳鼻舌身意识亦无自性不可修遣。名色无自性不可修遣。染净无自性不可修遣。缘起无自性不可修遣。颠倒见趣诸盖爱行无自性不可修遣。贪瞋痴无自性不可修遣。欲色无色界无自性不可修遣。地水火风空识界无自性不可修遣。有情界法界无自性不可修遣。我有情命者生者养者士夫补特伽罗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见者无自性不可修遣。断常见无自性不可修遣。布施慳贪持戒犯戒安忍忿恚精进懈怠静虑散乱般若恶慧无自性不可修遣。念住正断神足根力觉支道支无自性不可修遣。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无自性不可修遣。断颠倒无自性不可修遣。苦集灭道无自性不可修遣。无量神通无自性不可修遣。尽智无生智无造作智无自性不可修遣。异生声闻独觉菩萨佛地无自性不可修遣。异生声闻独觉菩萨佛法无自性不可修遣。止观无自性不可修遣。涅槃无自性不可修遣。过去未来现在智见无自性不可修遣。无著智无自性不可修遣。佛智无自性不可修遣。无畏等诸佛功德无自性不可修遣。何以故?善勇猛。无少法性是圆成实。一切皆是世俗假立。非於此中有少自性。无自性故皆非实有。诸法皆以无性为性。是故诸法无实无生。何以故?善勇猛诸颠倒法皆非实有。诸法皆从颠倒而起。诸颠倒者皆无实性。何以故?善勇猛。以一切法皆离自性。寻求自性都不可得。是故皆以无性为性。善勇猛。无性者无实无生故名无性。此则显示性非实有故名无性。若性非有则不可修亦不可遣。颠倒所起非实有故。既不可修亦不可遣。何以故?善勇猛。以一切法无性为性。远离自性则非实物。非实物故无修无遣。善勇猛。若时菩萨摩诃萨众。於诸法中住如实见。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於一切法无修无遣。名修般若波罗蜜多。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能如是祝修行般若波罗蜜多速得圆满。

复次善勇猛。若诸菩萨摩诃萨众。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起色相应相心。亦不起受想行识相应相心。不起眼相应相心。亦不起耳鼻舌身意相应相心。不起眼识相应相心。亦不起耳鼻舌身意识相应相心。不起色相应相心。亦不起声香味触法相应相心。不起栽蘗俱行之心不起瞋恚俱行之心。不起慳贪俱行之心。不起烦恼俱行之心。不起忿恚俱行之心。不起懈怠俱行之心。不起散乱俱行之心。不起恶慧俱行之心。不起欲结俱行之心。不起缘色执俱行之心。不起无色执俱行之心。不起贪欲俱行之心。不起离间俱行之心。不起邪见俱行之心。不起执著财位俱行之心。不起执著富贵俱行之心。不起执著大财胜族俱行之心。不起执著生天俱行之心。不起执著欲界俱行之心。不起执著色无色界俱行之心。不起声闻地心。不起独觉地心。不起执著诸菩萨行俱行之心。乃至不起执涅槃见俱行之心。是诸菩萨摩诃萨众成就如是清净心故。於诸有情虽起遍满慈悲喜舍而能遣除诸有情想。於有情想无执而祝於四梵住亦无执著。成就妙慧方便善巧。彼由成就如是法故能无执著。修行般若波罗蜜多速得圆满。是诸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速圆满故。便於诸色无取无执。於受想行识亦无取无执。於眼无取无执。於耳鼻舌身意亦无取无执。於色无取无执。於声香味触法亦无取无执。於眼识无取无执。於耳鼻舌身意识亦无取无执。於名色无取无执。於染净无取无执。於缘起无取无执。於颠倒见趣诸盖爱行无取无执。於贪瞋痴无取无执。於欲色无色界无取无执。於地水火风空识界无取无执。於有情界法界无取无执。於我有情命者生者养者士夫补特伽罗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见者无取无执。於断常见无取无执。於布施慳贪持戒犯戒安忍忿恚精进懈怠静虑散乱般若恶慧无取无执。於念住正断神足根力觉支道支无取无执。於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无取无执。於苦集灭道无取无执。於无量神通无取无执。於尽智无生智无造作智无取无执。於异生声闻独觉菩萨佛地无取无执。於异生声闻独觉菩萨佛法无取无执。於奢摩他毗钵舍那无取无执。於涅槃界无取无执。於过去未来现在智见无取无执。於无著智无取无执。於佛智力无畏等无边佛法无取无执。於断颠倒见趣盖等无取无执。何以故?善勇猛。以一切法不可随取不可执受。无能随取无能执受。何以故?善勇猛。无有少法应可执受。亦无少法能有执受。所以者何。若能执受若所执受俱不可得。何以故?善勇猛。以一切法皆不坚实如幻事故。以一切法皆不自在。坚实之性不可得故。以一切法皆如光影不可取故。以一切法皆悉虚伪无自性故。以一切法皆如聚沫不可撮摩故。以一切法皆如浮泡起已速灭故。以一切法皆如阳焰颠倒所起故。以一切法皆如芭蕉中无坚实故。以一切法皆如水月不可执取故。以一切法皆如虹虚妄分别故。以一切法皆无作用不能发起故。以一切法皆如空拳无实性相故。善勇猛。诸菩萨如是观察一切法已,於一切法无取无执无住无著。善勇猛。诸菩萨於一切法不深保信。不起取著不生固执。无所贪爱而行般若波罗蜜多。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能如是住修行般若波罗蜜多速得圆满。

复次善勇猛。若诸菩萨如是学时不於色学。不为超越色故学。不於受想行识学。不为超越受想行识故学。不於色生学。不於色灭学。不於受想行识生学。不於受想行识灭学。不为调伏色故学。不为不调伏色故学。不为调伏受想行识故学。不为不调伏受想行识故学。不为摄伏移转色故学。不为趣入安住色故学。不为摄伏移转受想行识故学。不为趣入安住受想行识故学。善勇猛。若诸菩萨如是学时。不於眼学。不为超越眼故学。不於耳鼻舌身意学。不为超越耳鼻舌身意故学。不於眼生学。不於眼灭学。不於耳鼻舌身意生学。不於耳鼻舌身意灭学。不为调伏眼故学。不为不调伏眼故学。不为调伏耳鼻舌身意故学。不为不调伏耳鼻舌身意故学。不为摄伏移转眼故学。不为趣入安住眼故学。不为摄伏移转耳鼻舌身意故学。不为趣入安住耳鼻舌身意故学。善勇猛。若诸菩萨如是学时。不於色学。不为超越色故学。不於声香味触法学。不为超越声香味触法故学。不於色生学。不於色灭学。不於声香味触法生学。不於声香味触法灭学。不为调伏色故学。不为不调伏色故学。不为调伏声香味触法故学。不为不调伏声香味触法故学。不为摄伏移转色故学。不为趣入安住色故学。不为摄伏移转声香味触法故学。不为趣入安住声香味触法故学。善勇猛。若诸菩萨如是学时。不於眼识学。不为超越眼识故学。不於耳鼻舌身意识学。不为超越耳鼻舌身意识故学。不於眼识生学。不於眼识灭学。不於耳鼻舌身意识生学。不於耳鼻舌身意识灭学。不为调伏眼识故学。不为不调伏眼识故学。不为调伏耳鼻舌身意识故学。不为不调伏耳鼻舌身意识故学。不为摄伏移转眼识故学。不为趣入安住眼识故学。不为摄伏移转耳鼻舌身意识故学。不为趣入安住耳鼻舌身意识故学。

猜你喜欢
  博山和尚参禅警语卷之上·元来
  维摩诘经卷下·佚名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十五·圆晖
  与大圆居士书(六通)·太虚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三(末)·窥基
  扶乩绝非正法·印光
  见相别种辨释难·太虚
  目次·佚名
  地藏菩萨本愿经开题(附大科)·太虚
  卷七十一·道世
  卷第十五·佚名
  能显中边慧日论第四·慧沼
  中国之民间教化何在·太虚
  大智度論卷第三十三·欧阳竟无
  卷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五十三·彭定求

        卷153_1 【杂诗六首】李华   黄钟叩元音,律吕更循环。邪气悖正声,郑卫生其间。   典乐忽涓微,波浪与天浑。嘈嘈鸱枭动,好鸟徒绵蛮。   王吉归乡里,甘心长闭关。   玄黄与丹青,五气之正色。圣人端其源,上下

  • 卷七百六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六十周庠周庠唐龙州司仓後事王建累官御史中丞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王衍嗣位进司徒诗一首寄禅月大师昨日尘游到几家就中偏省近宣麻水田铺座时移画金地谭空说尽沙傍竹欲添犀浦石栽松更碾味江茶

  • 附刻臣諡类钞后序·鲍应鳌

    国朝用汉制帝諡皆称孝又袭唐故以字繁为贵要不离于天道文武间有惜孝字及武字者坤仪冠孝而聨称奉慈逊嫡而均字或益之过而青宫之号羡于诸王或损之深而兴宗之名几于追废意者礼时为大古人所以贵阙疑也洪武诸王不避荒厉之属

  • 第七章 西征前之花剌子模·冯承钧

    花剌子模军前锋万五千骑进向火勒汪,第二军继进;时值秋初,忽天降大雪,前锋军经行山中,士马多冻死。已而复为突厥蛮、曲儿忒等部之众所邀击,大蒙损害,几至全军覆没。十二世纪下半叶中,伊兰之地为群藩所割据,其最强者曰薛勒术克朝

  • 崔彧传·宋濂

    崔彧字文卿,小字拜帖木儿,弘州人。为人自负有才,刚直敢言,深受世祖的器重。至元十六年(1279),奉诏与牙纳木到江南访求阴阳占卜之人。第二年从江南回京,向朝廷报告使臣忽都带儿追索原宋朝的财货,烦扰百姓等情形。世祖尚不能判

  • ●皇朝通典卷十·佚名

    食貨十 ○食貨十 錢幣 △錢幣 (臣)等謹按國朝錢幣目太祖太宗應運龍興即已頒鑄錢文所以足國裕民之規模至為宏遠矣逮定鼎燕京府事孔修內則設寶泉寶源二局外則設各省局凡開停鼓鑄增減鑪座無時不以便民為計邇自回疆底定月竁

  • 既往不咎的宽恕精神·孔子

    【原文】 哀公问社①于宰我②。宰我对曰:“夏后氏③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④。” 【注释】 ①社:土神。这里指得是社主,即土神的牌位,用木头制成。哀公问用什么做社主好

  • 温故而知新·孔子

    【原文】 子曰:“温故①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注释】 ①温故:温习旧知识,也就是”学而时习之”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而能够获得新知识,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读解】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悦在哪

  • 原序·俞皋

    左氏傳序春秋者魯史記之名也記事者以事繫日以日繫月以月繫時以時繫年所以紀遠近别同異也故史之所記必表年以首事年有四時故錯舉以為所記之名也周禮有史官掌邦國四方之事達四方之志諸侯亦各有國史大事書之於策小事簡牘

  • 卷二十三·张廷玉

    欽定四庫全書欽定春秋傳說彚纂卷二十三【丙簡王子元年】六年【晉景十五年齊頃十四年衛定四年蔡景七年鄭悼二年曹宣十年陳成十四年杞桓五十二年宋共四年秦桓二十年楚共六年吳子夀夢元年】春王正月公至自會集說【汪氏克

  • 诗传遗説卷二·朱鉴

    宋 朱鉴 编序辨诗序起闗雎后妃之徳也止教以化之大序起诗者志之所之也止诗之至也【游儆录】诗説所欲修改处是何等类因书告略及之比亦得间刋定大抵小序尽出后人臆度若不脱此窠臼终无缘得正当也去年略修旧説订正为多尚

  • 御制孝经衍义序·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孝经衍义序朕缅惟自昔圣王以孝治天下之义而知其推之有本操之有要也夫孝者百行之源万善之极书言奉先思孝诗言孝思维则明乎为天之经地之义人性所同然振古而不易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以之教人则乐而易从以

  • 卷二十四目录·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览经史讲义卷二十四目録礼记君子庄敬日强安肆日偷编修【臣】龚学海君子庄敬日强监察御史【臣】孙宗溥子言之事君先资其言拜自献其身以成其信给事中【臣】刘方蔼事君大言入则望大利小言入则望小利监察御

  • 大慧普觉禅师赞佛祖 第十二卷·蕴闻

    大慧普觉禅师赞佛祖 第十二卷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 上进释迦出山相正觉山前折却本。三七日内心头闷。却来鹿苑讨便宜。好与拽翻椎一顿文殊问疾居士何曾病。是病因问有。两眼对两眼。世医咸拱手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王力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是1961年王力教授受教育部委托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中的一部分(第八、九单元的通论部分)。《古代汉语》书稿的原始基础是 1959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讲义》。讲义分为文选、常用词和通论三

  • 史载之方·史堪

    方剂著作。二卷。宋·史堪(字载之)撰。约刊于1101年以前。书中论四时正脉、运气生病,及大府泄、大府秘、小府秘、身热、身寒、头痛、腹痛等三十余种内科、妇科等病症及治疗方剂,并结合作者临床经验。书中对疫疠病因十

  • 鉴诫录·何光远

    轶事小说集。五代何光远撰。《宋史·艺文志》、《郡斋读书志》著录3卷,《四库全书总目》作10卷,现存为10卷本。有《知不足斋丛书》本、《学海类编》本、《说郛》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明初刊本、崇文书局汇刻本。所

  • 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佚名

    具名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三卷,赵宋绍德等译。诸法无行经之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