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十八

△舍利目连因缘品下

尔时王舍大城。去城不远。有一山。名祇离渠呵。於彼山中。常有一时施设大会。其会即名祇离渠呵。复有山。名离师祇离。亦常设会。其会亦名离师祇离。复有一山。名倍呵罗。如是般涂山。如是毗富罗山。各有一会。其会亦名毗富罗等。如是彼山祇离渠呵。随节设会。於彼会处。聚集大众。时有无量千数无量百千数。乃至亿数人民交集。乘种种乘。所谓象马车步。从八方来。欲观彼会。其王舍城。一切人民。莫不皆出。於彼时间。去王舍城那罗陀村。去拘离迦聚落。可半由旬。时低沙童子,作是思惟。我於今者,可至祇离渠呵处。诣彼观看。若至彼者,令我必当克获一事。谓心厌离。於时优波低沙童子,乘四象车。从那罗陀聚落而出。至祇离渠呵设会之所。为观看故。其拘离多童子,亦作是念。我於今者,可往诣彼祇离渠呵大会之处。乃至心生厌离。乘其象背。渐进而行。是童子前使诸人戏。或歌或舞。从拘离迦聚落而出。至祇离渠呵设会之处。为观看故。

时彼二人。颜容端正。能悦人心。乃至技艺。莫不了达。堪为众首。时彼会中。敷诸高座。彼人至已,各昇高座。是时优波低沙童子,见彼大众。以种种伎。作诸音乐。或歌或舞。嬉戏受乐。既见此已,即作是念。此事希奇未曾有也。今是人民。乃能於此苦恼之中。诸秽浊内。衰老垢处。受乐放逸。如是病垢。无有安隐。如是死秽。命非久长。如是大众。而生乐想。放逸自恣。种种歌舞。作众音乐。受诸戏乐。时优波低沙。观大众已,作如是念。过百年已,如是大众。无一在者,作是念时。即生悔恨。不生欣慕。便从胜座。安徐而起。渐离会处。至空闲林。诣一树下。怅怏而坐。诸根闭塞。思惟禅定。

时彼会中。有一技人。以戏弄故。令大众喜。

时拘离多童子,见彼大众呵呵大笑。即作是念。今此大众。於百年已,颔车颊骨。更可合不。作是念已,生大忧苦。不生贪乐。便从坐起。觅优波低沙童子,即作念言:优波低沙童子,今何所在。四向顾觅。遥见优波低沙童子,在彼林树。安坐思惟。其心不乐。诸根闭塞。思惟念定。顾瞻见已,即便诣彼。而白言曰:汝今何故。其心不悦。於此之处。独坐思惟。汝於今者,得无灾怪不祥之恼殃苦事耶。即说偈言:

鼓瑟等音声,男女歌咏声。应听是妙音,何故不生乐。此时应欢喜,勿得怀忧恼。此是受乐时,非应作啼哭。

但听是音声,如天玉女作。此会如天会,何故情不欣。

尔时优波低沙童子,告拘离多童子,奇哉亲友。汝见如是大会事不。以於种种音声歌咏。受大喜乐。是大会众。於百年已,无有一在。即说偈言:众人贪爱境,是境不能救。

诸物不久固,愚痴辈何乐。此诸众生等,染著五欲心。不久堕地狱,命终成灰土。我今心内无一欣,恐怖愁忧甚增长。

汝等音乐虽有乐,如我意见乐法心。天人修罗紧那罗,多时心中受欢乐。不能厌离便命尽,是故我应修法行。

尔时拘离多童子,复白优波低沙童子言:优波低沙我之心念。亦复如是,即说偈言:苦乐相同者,忧喜亦复同。智者所赞叹,今我亦同汝。

汝欲心所好,我意亦当随。宁可共汝死,不欲生离汝。

尔时拘离多童子,复问优波低沙童子言:我等今者欲何所作。时优波低沙童子,报拘离多童子,作如是言:知友若尔。今者我等。应当出家求胜甘露。时拘离多童子。便报优波低沙童子,作如是言:如汝意乐。我亦随喜。优波低沙。我等今者,既已舍家。宜从此去求索出家。时优波低沙童子,告拘离多童子言:汝拘离多。应当知时。我等今者,众人识知。若家不许。谁度我等。彼恐父母。生留难心。我等於今。宜谘父母。时二童子,遂从众会。还至家中。尔时优波低沙童子,诣父母所。而白言曰:善哉父母。我今意者,乐欲出家。唯愿听许。尔时父母。私共评论。今者家内。谁为继嗣。一切资生。以谁为主。如是童子,我等爱念。将欲舍我。出家求道。我有何心。而能别彼。於时父母。共评论已,即告优波低沙童子言:童子,我等今日虽有众子。於汝偏爱。蹔时不见。生大忧恼。常乐见汝。不欲相离。汝从生来。未曾勤苦。如我等意。乃至绝命。不欲相离。况我现存而当相放。若许出家。终无是事。如是二请。乃至三请。亦不听许。如是三请。不蒙许已,尔时优波低沙童子,既不蒙许。遂於一日。不饮不食。乃至七日。尔时父母。一切亲属。及诸知识。各共集会。白父母言:善哉圣者,汝等应许优波低沙舍家出家。其人若得舍家出家。乐彼求道。容存活路。身命若存。汝等何忧而不见耶。若不乐彼会自当归。勿令汝前取命终耳。尔时童子父母。即告言曰:若必然者,我今听许。尔时拘离多童子,即诣父母。而白言曰:善哉父母。我今将欲舍家出家。唯愿听许。是拘离多父母。唯有一息。爱之甚重。不欲蹔舍。若少不见。生大忧愁。时拘离多童子父母。昔於家内先有要誓。汝等家内大校於拘离多童子边有所作者,勿得违也。凡所发言:皆悉从命。於时彼等。善知时已,告拘离多童子言:随汝意乐。任情所作。

尔时王舍大城。有一外道。名波离阇婆删阇耶。住在彼城。有五百眷属。尔时优波低沙童子,及俱离多童子未有归依。不知何去。时二童子,遂剃须发。於删阇耶(隋云彼胜)外道之所。出家学道。时彼二人。念行捷利。少欲知足。智慧深远。其删阇耶毗罗瑟智(隋云别异杖)之子。遂向二人。说己道术。种种技艺。医方药草。非想禅定。时二童子既闻是已,於七日七夜。皆悉通达。时彼二人。通达是已,於波离婆阇迦外道之所。及五百眷属。为教授师。时彼二人。如是次第。主领大众虽复如此。而於内心。未得安静。时优波低沙童子,告波离婆阇迦(隋云远离)拘离多曰:善哉拘离多。此删阇耶波离婆阇迦法。不究竟穷尽苦际。拘离多。汝应共我更求善师。时拘离多波离婆阇迦童子,告优波低沙波离婆阇童子言:如优波低沙所言:我不违也。虽然此师亦复不得全弃舍之更馀别觅。时彼二人。同心立誓。我等二人。若复更得胜是师者,为我等说甘露胜道者,必相启悟。

尔时世尊,因频婆娑罗等。教化十二那由他众生已,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之内。与大比丘众一千人俱。皆悉剃发。舍家出家尔时有一长老比丘。名优婆斯那。威仪庠序。诸比丘中。最为第一。於晨朝时。著衣持钵。入王舍城。於其城中。次第乞食。摩诃僧祇师。作如是说。

自馀诸师。又复说言:时阿输波逾祇多(隋云马星)。於晨朝时。日在东方。著衣持钵。入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食。威仪庠序。进止有方。著僧伽梨及涅槃僧。严持食器。皆悉齐整。巧摄诸根。安心视外思惟诸法。正念直行尔时王舍大城。一切人民。目所见者各共评论。而说偈言:

巧摄诸根识,进止恒静定。含笑出美言,此必释种子。

尔时优波低沙童子,见彼长老阿湿波逾祇多比丘。於王舍城。次第乞食。威仪庠序。进止有方著僧伽梨及涅槃僧。严持食器。悉皆齐整。巧摄诸根。安心谛视思惟诸法。正念直行而为诸人。说此偈故。

尔时优波低沙波离婆阇迦。即作是念。世间所有诸阿罗汉。一切圣人及成向道。今是大德。应在一数。我当诣彼问其心疑尔时优波低沙波离婆阇迦。复作是念。若往问者,今非其时。所以者何。以乞食故。夫求法者,应舍我慢。宜当随逐诣何方所。作是念已,其优波低沙波离婆阇迦。即随後行。观觅去所。

尔时阿湿波逾祇多比丘。从王舍大城。乞食已,持食出城。时优波低沙波离婆阇迦。即诣大德阿湿波逾祇多比丘之所。到已共彼长老阿湿波逾祇多比丘。对自慰喻。共谈说已,卻住一面。

时优波低沙波离婆阇迦。白大德阿湿波逾祇多比丘言:仁者,汝是正师。为当是他声闻弟子耶。说是语已,时长老阿湿波逾祇多。告优波低沙波离婆阇迦言:别有大师。我是馀尊声闻弟子。

尔时优波低沙波离婆阇迦。问大德阿湿波逾祇多比丘言:大德。汝师是谁。依谁出家乐谁法行。

尔时世尊,初成正觉。时诸人辈。皆悉号佛。为大沙门。是摩诃沙门也。作是名号。尔时阿湿波逾祇多大德比丘。告优波低沙波离婆阇迦言:善哉仁者,有大沙门。是释种子。於释迦种类。於彼出家。彼是我师。依彼出家。喜乐彼法。尔时优波低沙波罗婆阇迦。复白大德阿湿波逾祇多言:善哉仁者,彼汝大师。颜容端正。於汝胜不。所有德术。亦胜汝也。

尔时长老阿湿波逾祇多即说偈言:如芥对须弥,牛迹比大海。蛟虻并金翅,我与彼亦然。假使声闻度彼岸,成就诸地犹弟子。

於彼佛边不入数,与佛世尊威德别。

然彼我师。於三世法。皆悉明了。得无碍智。仁者,我师於一切法。事皆成就。尔时优波低沙波离婆阇迦。白大德阿湿波逾祇多言:仁者,汝师说何等法。论何等事。即说偈言:

我见斯威仪,身心甚寂定。是故我疑网,愿为说是事。汝今莫疲倦,我心怀疑网。汝师说何法,愿为解说之。

见是婆罗门,恭敬起是问。报言我师者,甘蔗种大姓。一切智无胜,是我无上师。

尔时大德阿湿波逾祇多告忧波低沙言:仁者,我生年幼。学法初浅。少知少闻。岂能广说。今当为汝略言之耳。尔时忧波低沙。白阿湿波逾祇多言:善哉大德。要略说之。如我今者不好多语。而说偈言:

我唯取真理,不好名与句。智者爱实义,依义我修行。

尔时大德阿湿波逾祇多。告优波低沙言仁者,我彼大师。说因缘法。谈解脱路。我师偈说如是之法。摩诃僧祇师。作如是说迦叶惟师。又复别说。是义云何。仁者,我师说是法句。

诸法从因生,诸法从因灭。如是灭与生,沙门说如是,

尔时优波低沙波离婆阇迦。善达文字之法。时大德彼阿湿波逾祇多比丘。能解文义。又能摄彼义及文字。是何多耶。诸法因生者,彼法随因灭。

因缘灭即道,大师说如是,

时优波低沙波离婆阇迦。观见如此法行之时,即於是处。远尘离垢。尽诸烦恼。得法眼净。诸有为法。皆得灭相。如实观知。譬如净衣。无有垢染。远离黑腻。易受染色。如是如是,优波低沙波离婆阇迦。观此行法。即於是处。远尘离垢。乃至如实观知时已,彼优波低沙波离婆阇迦。如实观见彼诸法已,得诸法已,观诸法已,入诸法已,度诸法已,无复疑网。是非之心。皆悉灭没。得无畏地。不随他教。自然能知如来法已,即说偈言:

如是之法行,如我所得者,数劫那由他,未曾得此法。

尔时优波低沙波离婆阇迦。已见诸法。已得诸法。已得生智。舍三奇木。整理衣服。向大德阿湿波逾祇多。顶礼足下。礼已还起。右绕三匝。从是别去。诣拘离多波离婆阇迦所。到已其拘离多波离婆阇迦。遥见优波低沙波离婆阇迦。面目清净。仪容光泽。见已白言:仁者优波低沙波离婆阇迦。汝於今者,诸根已净。皮肤光泽。面目清净。汝於今者,颇证甘露不。颇得甘露道耶。时优波低沙波离婆阇迦。告拘离多波离婆阇迦言:仁者,我已值遇甘露胜法。得甘露道。时拘离多。即报彼言:仁者,如是甘露谁边所得。时优波低沙波离婆阇迦报言:仁者,我於彼大沙门边所得。拘离多波离婆阇迦复言:仁者,彼大沙门。说何等事。论何等法。汝於今者,云何而得甘露胜道。尔时优波低沙波离婆阇迦。向拘离多波离婆阇迦。而说偈言:

诸法因生者,彼法随因灭。因缘灭即道,大师说如是,

尔时拘离多波离婆阇迦。闻是偈已,即於是处。远尘离垢。尽诸烦恼。得法眼净。一切行法。皆得灭相。如实能知。如实能解。譬如净衣无有垢染。远离黑腻。易受染色。乃至如实能观知已,而说偈言:

如是之行法,如我今所得。数劫那由他,未曾获此法。时拘离多。复以偈颂告优波低沙波离婆阇迦言:汝遇甘露故,面目净光泽。

汝赞说是法,闻已得净眼。

尔时拘离多告优波低沙波离婆阇迦言:善哉仁者,速往速往。宜从此到大沙门所。当行梵行。彼佛世尊,是我教师。

尔时优波低沙波离婆阇迦。告拘离多言:仁者,我等今日不得失恩。应诣本师删阇耶所。何以故?彼於我等。多作利益。先於我边。有大重恩。救度我等。令得出家。应诣彼别。又复五百眷属徒党。依附我等。修学行法。复告彼知。若彼印可。我亦共行。

尔时优波低沙波离婆阇迦。共拘离多波离婆阇迦。往诣彼师删阇耶波离婆阇迦边。到已白言:善哉仁者,我等今欲至大沙门佛世尊所行於梵行。时删阇耶波离婆阇迦。告优波低沙波离婆阇迦等言:仁者,彼所莫往。我共汝等。教习此众。如是第二。优波低沙波离婆阇迦。复告删阇耶波离婆阇迦言:善哉仁者,我等欲去至大沙门佛世尊所行於梵行。时删阇耶波离婆阇迦。再语优波低沙波离婆阇迦等言:仁者,莫至彼所。是诸弟子。付嘱於汝。我於今者,独到一边。纵情无预。如是第三。时优波低沙波离婆阇迦。共拘离多波离婆阇迦等。语删阇耶波离婆阇迦言:我等不欲是诸弟子。但我唯愿。速诣彼师大沙门边。行於梵行。彼大沙门。是我世尊,是我教师。说是语已,即於此处。背删阇耶。而去不还尔时彼五百波离婆阇迦外道之众。即作是念。此优波低沙拘离多。是二人等。多解多知。聪明细意。我等多年。疲劳励意。读诵技艺咒术等事。然是二人。於七日七夜。一切通达。此非凡庶。此等应晓能求胜处。若彼求处。我亦随求。其所行法。我亦当行。所修梵行。我亦随修。作是思惟已,便即随行。时删阇耶波离婆阇迦。复告於彼大众言曰:汝等人辈。莫去莫去。虽复如是言说遮断。不能留碍。遂尔而去。时删阇耶波离婆阇迦。即作是念。今此大众。必定舍我。以此大众舍离因缘故。大愁恼。即从口中。吐大热血。而取命终。

尔时优波低沙波离婆阇迦。与拘离多波离婆阇迦。将五百眷属。诣迦兰陀竹林之处。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汝诸比丘,应善知时。於此院内。须敷净座。彼诸比丘白佛言:世尊唯然受教。时诸比丘,即为世尊,於其院内。敷设净座。世尊於是坐彼座。时长老憍陈如。遥望见彼优波低沙及拘离多二人。与彼外道徒众。左右围绕。欲来至已即白佛言:世尊,今此二人优波低沙波离婆阇迦拘离多波离婆阇迦等。有大技艺。多闻多知。於诸道术。无复疑网。名闻流布。遍至四方。今若来至世尊前者,如我意见。量此二人。决欲共佛论议来也。作是语已,佛告长老憍陈如言:汝憍陈如。我今知彼二人之心。求胜故来。不以论议尔时世尊,遥见彼等优波低沙波离婆阇迦拘离多波离婆阇迦等二人因缘。而说偈言:

见诸圣为乐,共居亦复乐。不见群痴辈,是则名常乐。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作如是言:汝诸比丘,见此二人波离婆阇迦。一名优波低沙。二名拘离多不。时诸比丘,而白佛言:见也世尊,佛复告彼诸比丘言:汝诸比丘,今此二人。是我声闻弟子之中。各有第一。一者智慧第一。二者神通第一。而说是偈言:

彼等遥见二人来,弟子围绕及眷属。雲雷尊音告比丘,如此二人外道生。今来诣我大众处,汝等比丘应当知。

一者智慧最为胜,二者神通复第一时佛复告诸比丘言:汝诸比丘,一切过去。所有诸佛多陀阿伽度三藐三佛陀。於此声闻大众之中。更无胜也。今此二人。当亦如是,诸比丘,若未来世诸佛如来三藐三佛陀。更无胜我。今此一双声闻弟子。汝等比丘。亦可敷设。宜令彼坐。而有偈说。

二人牛王得深智,已舍一切诸邪道。虽未至此大林中,世尊遥授彼人记。

於时二人渐进而来。欲到彼林。遥见长老阿湿波逾祇多。在一树下。视地经行。即诣彼所。到已顶礼。卻住一面。时憍陈如。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云何今此优波低沙波离婆阇迦等。舍彼胜生放荡之处。及多闻处。发最上心。於长老阿湿波逾祇多所。起最下心。作是语已,佛告长老慧命憍陈如。夫有智者,随得智处。常起报恩。系念不忘。若少得恩。常忆无失。况多得也。憍陈如。是优波低沙波离婆阇迦等。於阿湿波逾祇多所。得法眼净。以是因缘。说此法句。

诸佛所说法,谁边听解知。是处起恭敬,如梵志事火。

尔时优波低沙波离婆阇迦等。与诸波离婆阇迦等。诣向佛所。顶礼佛足。长跪白言:善哉世尊,我等今者,欲世尊前出家修道。唯愿世尊,听我出家。受具足戒。佛告彼言:善来比丘。今来入我自证法中。行於梵行。尽诸苦故。作是语已,彼诸比丘,自然即得三衣著身。各执瓦钵。须发自落。状如童儿初剃其发始经七日。时诸长老。即成出家。具足众戒。

尔时长老优波低沙。在佛右边。长老拘离多在佛左边。各坐一面。而是长老优波低沙。从出家後。始经半月。尽诸结漏。现神通力。及得神通智波罗蜜。证罗汉果。时拘离多。止经七日。即尽结漏。现神通力。及得神通智波罗蜜。证罗汉果。

时彼长老优波低沙。及拘离多等。如是因缘渐次而有五百眷属。悉得出家。成具足戒尔时长老优波低沙母名舍利(隋言鹦鹆)。以是因缘。世间号曰舍利弗多(弗多者隋言子)。其彼长老目揵连延。是彼种姓。以是义故。世间号曰目揵连延。又复世尊,而记之言:汝诸比丘,於我声闻弟子之中。大智慧者,舍利弗多。最为第一。神通之内。目陀揵连最为第一。

尔时诸比丘白佛言:世尊,其长老舍利弗目揵连等。彼於往昔。种何善根。乘是因缘。今得出家。具足众戒。证罗汉果。世尊复记。於大智慧声闻之中舍利弗胜。神通之中目连为最。作是语已,佛告比丘。作如是言:诸比丘,我忆往昔。於波罗奈城。时有二人。一者是兄。二者是妹。其兄名曰苏毕利耶(隋言善爱)。其妹亦名苏毕利耶。时兄善爱。舍家出家。既出家已,即得成其辟支佛道。其妹善爱。於波离婆阇迦外道之中。出家学道。其兄善爱辟支佛尊。於一时间。往诣外道妹善爱所。既到彼已,敷座而坐。其妹善爱。备办百味饮食之具。手自供设。令食饱满饭食已讫。复持一刀及以一针。奉施其兄辟支佛尊。其辟支佛。饭食已讫。将妹善爱所施之物刀子及针。於彼妹前。飞腾而去。其妹善爱。眼自见彼尊者辟支佛腾空而去。欢喜踊跃。遍满身心。不能自胜。合十指掌。遥敬礼彼辟支佛尊。寻作是愿。愿我将来值是教师及胜此者,彼所说法。速得解悟。不生恶道。如施利刀无不割者,以此断割因缘业故。令我来世一切烦恼。莫不断坏。又如此针。遍能贯穿。令我来世一切烦恼。具足穿彻。汝等比丘。於彼时中。善爱外道。波离婆阇迦施辟支佛刀子及针。岂异人乎。即舍利弗比丘是也。

复次诸比丘,我念往昔。波罗奈城。有一商人。恒於大海。捕螺而卖。是时商人。作如是念。我今所作求财自活。是大苦业。今日应造将来世因功德之事。时波罗奈。有辟支佛。依城而祝时辟支佛。日在东方。於晨朝时。著衣持钵。便往入於波罗奈城。於其城内。次第乞食。卖螺商人。遥见尊者辟支佛来。威仪庠序。进止安审。舒颜平视。既见此已,心得清净。即为作礼。请辟支佛。往诣其家。尊重供养。施诸餚膳。供给所须。时辟支佛。受彼所施饭食已讫。而辟支佛。理无说法。唯以神通。而用化物。不以馀法。时辟支佛。受彼商人供给所须饭食讫已,怜愍彼故。即从是处。飞腾虚空。时彼商人亲自遥见辟支佛尊腾空飞已,欢喜踊跃。遍满身心。不能自胜。合十指掌。遥向顶礼彼辟支佛。遂发是愿。愿我将来。值是教师或复胜者,彼所说法。速得领悟。生生之处。勿堕恶道。如彼所得。愿我亦得。同是圣者,腾空飞行。令我将来。亦复如是,汝等比丘。於意云何。彼时人捕螺而卖。以自存活。後时供养辟支佛者,岂异人乎。即目捷连比丘是也。

诸比丘,此舍利弗目捷连延。往昔种彼诸善根故。今得出家。证罗汉果。我复授记。於我声闻诸弟子中。智慧胜者,舍利弗是。神通胜者,揵连是。

猜你喜欢
  论寺庙不能拨用或借用问题·太虚
  第二十九品 威仪寂净分·佚名
  苏悉地羯啰经卷上·佚名
  卷第十九·祖琇
  佛说四品法门经·佚名
  卷一·佚名
  天童和尚辟妄救略说目录·密云圆悟
  卷第四·如卺
  佛法要在起行·太虚
  八大菩萨经正文·佚名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一之一(有序)·智旭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澄观
  大毗卢舍那成佛神变加持经莲华胎藏悲生曼荼罗广大成就仪轨卷下·佚名
  卷第二十八·佚名
  西余端禅师·惠洪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人间词话·王国维

    [一]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二]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

  • 第二十二出 旅寄·汤显祖

    【捣练子】〔生伞、袱、病容上〕人出路,鸟离巢。〔内风声介〕搅天风雪 梦牢骚。这几日精神寒冻倒。“香山<山奥>里打包来,三水船儿到岸开。要寄乡心 值寒岁,

  • 元明事类钞卷十九·姚之骃

    释道门佛白伞 元史世祖以帝师言于大明殿御座上置白伞葢一顶用素縀泥金书梵字于上毎嵗二月十五日启建白伞葢佛事用诸色仪仗迎引伞葢周游皇城士女聚观防檀像 辍畊录京师防檀佛像以灵异着相传其像无所倚着人君有道则至

  • 通志卷八十七·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周异姓世家第二越 赵 田氏越越王句践其先禹之苖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后二十余世至于允常允常之时与吴王阖庐战而相怨伐允常卒子

  • 一一七 谕内阁着窦光鼐随同校办《日下旧闻考》·佚名

    一一七 谕内阁着窦光鼐随同校办《日下旧闻考》乾隆三十八年九月二十九日乾隆三十八年九月二十九日,内阁奉上谕:现在纂订《日下旧闻考》,着窦光鼐随同校办。钦此。(军机处上谕档)

  • 志第二十四 百官一(原文)·范晔

    太傅 太尉 司徒 司空 将军汉之初兴,承继大乱,兵不及戢,法度草创,略依秦制,后嗣因循。至景帝,感吴楚之难,始抑损诸侯王。及至武帝,多所改作,然而奢广,民用匮乏。世祖中兴,务从节约,并官省职,费减亿计,所以补复残缺,及身未改,而四海从风

  • 薛道衡传·魏徵

    薛道衡,字玄卿,河东汾陰人。 祖父薛聪,西魏齐州刺史。 父亲薛孝通,常山太守。 道衡六岁就成了孤儿。 他专精好学。 十三岁时,读《左传》,见子产相郑国之功,写下了《国侨赞》,文辞、情致都很不错,看见的人都感到很惊奇。 此后才

  • 焦礼传·张廷玉

    焦礼,字尚节,蒙古人。父亲把思台,洪武年间归附,任通州卫指挥佥事。儿子胜承袭,传到义荣,他没有儿子,便以胜的弟弟谦承袭,积功升到都指挥同知。谦去世后,儿子管失奴年幼,他的弟弟焦礼借袭他的职位,备御辽东。宣德初年,焦礼应当还职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一·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一 洪武二十三年夏四月甲午朔,上以湖广、四川人民及水陆驿夫连年供亿征南之兵,命户部遣官诣所在,发官库给钞赐之,民人一锭,驿夫人五锭。 乙未,皇第三十二孙尚灴生,秦王第五子也。 丙申,潭王梓讣闻

  • 122.桓温北伐·林汉达

    陶侃平定了苏峻的叛乱以后,东晋王朝暂时获得了安定的局面。这时候,北边却乱了起来。后赵国主石虎(石勒儿子)死了以后,内部发生大乱,后赵大将冉闵称帝,建立了魏国,历史上称为冉魏;鲜卑族贵族慕容皝(huǎng)建立的前燕又灭了冉魏。

  • 卷十二·黄仲炎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通说卷十二    宋 黄仲炎 撰定公元年春王谷梁子谓定无正非正始也是不然桓宣之纂立皆书正月岂正始哉然定无正月者昭公薨于乾侯嗣子未立季氏虽专国而其分则人臣不当授正朔於其国故不书正月也此春

  • 卷二·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春秋直解卷二【庚午】桓王九年【在位二十有三年子庄王立】桓公名允隐公之弟亦惠公之庶子也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继故不书即位而桓即位何也桓自正其即位之礼盖以罪归寪氏为贼已就讨又以嫡自居本宜立也圣

  • 贤护分三昧行品第二·佚名

    尔时世尊复告贤护菩萨摩诃萨言:贤护。若诸菩萨摩诃萨具行四法,则能得是现前三昧。何等为四。一者不坏信心。二者不破精进。三者智慧殊胜。四者近善知识。贤护。是为菩萨具足四法则得成就现前三昧也。贤护菩萨摩诃萨复有

  • 卷二·佚名

    佛告迦叶波。若诸菩萨。具足三十二法。名为菩萨。迦叶白言:云何三十二法。所为益一切众生。一切智智种子。不量贵贱令得智慧。为一切众生低心离我。真实愍念其意不善友恶友心行平等。虽到涅槃思念爱语。先意问讯愍见重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六百·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第十六般若波羅蜜多分之八   復次善勇猛若諸菩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行色開顯不開顯不行受想行識開顯   不開顯.不行眼開顯不開顯不行耳鼻舌身意開顯不開顯.不行色開顯不開顯不行

  • 翻译名义序·法云

    宋唯心居士荆溪周敦义述余阅大藏。尝有意效崇文总目。撮取诸经要义。以为内典总目。见诸经中每用梵语。必搜检经教。具所译音义表而出之。别为一编然未及竟而显亲深老。示余平江景德寺普润大师法云所编翻译名义。余一

  • 雪關禪師語錄卷之十三·雪关智訚

    門人成巒錄法孫開詗編詩山行孤笻無事遶林行,高樹涼風細細生;天遠望窮雲落片,山空坐徹水流聲。竹窗幽放茶煙出,石几香飄柏子清;秖此一間風味足,幾人能得此中情?懷李龍石使君當年為郡握銅符,臨政猶參狗子無;已羡急流能勇退,直趨大

  • 增广贤文·周希陶

    清代以后流行的启蒙书。编著者不详。原名《昔时贤文》,又称《古今贤文》,后来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始定今名。清同治年间周希陶按音韵对此书作了重新编排,使之更易诵记。内容大多采自古代典籍和民间谚语,主要是人生和道德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