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优婆塞戒经讲录上(一)

──二十四年五月在南京中国佛学会讲──

 悬论    一 佛法与人生之关系     甲 人生难得佛法难闻     乙 人道为罪福圣凡枢纽     丙 降生人间成佛说法    二 此经在佛法中之位置     甲 五乘共法与大乘不共法     乙 在境行果中特重在行     丙 优婆塞戒中心之佛法     丁 在家菩萨中心之佛法    三 本人在佛法中之意趣     甲 非研究佛书之学者     乙 不为专承一宗徒裔     丙 无求即时成佛贪心     丁 为学菩萨发心修行者    四 今讲此经之所为     甲 为建立人间大乘佛教     乙 为提倡实践修行     丙 为从基本之戒学修起     丁 为从普通之六度修去    五 本经译传之略史     甲 昙无谶法师在北凉姑臧译     乙 与此经类似各经之辨别     丙 本经与优婆塞戒本   释经    甲一 叙启分     乙一 追叙嘉会     乙二 问启纲宗      丙一 本事问答       丁一 问礼六方       丁二 答修六度      丙二 决择问答       丁一 辨能供养之菩萨性       丁二 辨所发生之菩提心        戊一 明十种能发因        戊二 示三种所发心        戊三 辨发心无定性       丁三 辨菩萨性之因缘生        丙三 揭示纲宗       丁一 彰一切菩萨之义类       丁二 显在家菩萨之殊胜    甲二 正说分     乙一 明能行六度之菩萨      丙一 广说修成菩萨之行       丁一 策发心愿        戊一 策发总心         己一 明发心相          庚一 善生问          庚二 世尊说           辛一 分别广说            壬一 信解发菩提心            壬二 修习发菩提心

          壬三 真正发菩提心                           辛二 结示正宗                            己二 辨发心因                              庚一 大悲生因                               辛一 问答发因                               壬一 通问发因                              壬二 广答因义                               癸一 泛说多种因相                            癸二正辨悲是生因                          辛二 问答修悲                               壬一 善生问修悲法                            壬二 如来说修悲相                             癸一 三十六因明生悲                           癸二 别以四因明大悲                          壬三 结示修悲利益                             癸一 总明修悲菩萨益             癸二 别显在家菩萨益             癸三 结成修悲广大益          庚二 解脱了因           辛一 承前起说           辛二 问答推明            壬一 问得体义            壬二 问方便得             癸一 辨得不得             癸二 得解脱时             癸三 得解脱人            壬三 问得法相             癸一 正明相得             癸二 广辨得人              子一 就五趣辨

            子二 就三乘辨             癸三 作菩提种             癸四 明佛难得             癸五 显在家胜        戊二 别策胜愿         己一 辨胜策发          庚一 辨三种菩提策发           辛一 善生问           辛二 如来答            壬一 就所问三义答            壬二 别增举八事辨            壬三 广明佛功德辨             癸一 总示佛功德             癸二 别显身心力             癸三 列举诸德号             癸四 结非声缘比            壬四 结在家菩萨胜          庚二 修三十二相策发           辛一 善生蹑问           辛二 如来广说            壬一 正答得成身力            壬二 总明修相功德             癸一 略明功德             癸二 较显功德             癸三 出修相人             癸四 示修相时            壬三 别明修相次第             癸一 泛说先修何相             癸二 正明修相次第            壬四 结在家菩萨胜

       己二 正发胜愿                庚一 善生问答               庚二 广说发愿                辛一 发愿所因               辛二 正陈愿言               辛三 显示愿果                壬一 总显立愿利益             壬二 别明法财长者             壬三 结示法王自在           庚三 结在家胜            丁二 积集福智                戊一 分别名义菩萨              己一 善生问                己二 如来答                庚一 假名菩萨               庚二 实义菩萨          庚三 彰在家胜        戊二 勉为实义菩萨         己一 正明实义菩萨          庚一 善生问          庚二 如来答           辛一 列举本生行           辛二 泛明菩萨行           辛三 行时自观心           辛四 较显在家胜         己二 勉修菩萨功行          庚一 举德劝修           辛一 举自利利他劝            壬一 问答菩提及道            壬二 问答三乘同别

          壬三 分别菩提学果                                                壬四 正明自他兼利                                                 癸一 示自他兼利相                                                癸二 能自他兼利行                                                癸三 辨自他兼利人                                                 子一 从说法听法辨                                                子二 从在家出家辨                                                子三 从自行化他辨                                              壬五 显在家菩萨胜                                               辛二 举自他庄严劝                                                 壬一 问答能自他利                                                壬二 问答八事所因                                                壬三 明八事所由成                                                 癸一 三因缘                                                   癸二 八所以                                                  壬四 由八事所成德             癸一 有德不憍             癸二 处世不动            壬五 显在家菩萨胜           辛三 举福智二严劝            壬一 蹑前问答            壬二 究因问答            壬三 明二严相             癸一 以果利明             癸二 以因行明             癸三 以别相明            壬四 结在家胜          庚二 化他摄众           辛一 善生问           辛二 如来答

          壬一 总明以四摄法蓄徒            壬二 无德有德蓄徒弊利            壬三 别辨在家出家蓄徒             癸一 总明出家在家             癸二 别辨出家在家              子一 出家教二众               丑一 教出家弟子               丑二 教在家弟子              子二 在家教一众               丑一 师长教徒众               丑二 国王教民众            壬四 结显在家菩萨难胜       丁三 受持戒行        戊一 受戒         己一 善生问         己二 世尊答          庚一 受前方便           辛一 供养           辛二 请许           辛三 问答            壬一 问遮难            壬二 审至诚            壬三 示归戒            壬四 广教诫           辛四 试察          庚二 正受戒法           辛一 总授归戒           辛二 别示重轻            壬一 六重戒相             癸一 正说             癸二 结赞            壬二 廿八轻戒             癸一 列举

           癸二 结赞            壬三 结在家胜        戊二 持行         己一 持戒清净          庚一 善生问          庚二 世尊答           辛一 示能净法           辛二 辨净心时           辛三 结在家胜         己二 息除诸恶          庚一 问答息恶          庚二 问答修法           辛一 问修法           辛二 答念佛            壬一 广观佛德            壬二 结会戒净            壬三 结在家胜         己三 供养三宝          庚一 善生问          庚二 世尊答           辛一 三宝福田           辛二 住持三宝            壬一 广明佛宝             癸一 建供塔像             癸二 敬赞佛法            壬二 略显法僧           辛三 示供养益

         辛四 结在家胜      丙二 正明能行六度之相       丁一 善生问       丁二 世尊答        戊一 正答能行人相        戊二 别明各有四事        戊三 确示定有六度        戊四 出六波罗蜜相        戊五 结显在家为难     乙二 明菩萨所修之六度      丙一 施度       丁一 问答能事       丁二 广明施度        戊一 略示施体        戊二 分别施相         己一 五种施         己二 四尘施         己三 二三施         己四 除障施         己五 辨施主         己六 观施理         己七 能乐施         己八 策贫施        戊三 论施受义         己一 略明施受         己二 阴作阴受         己三 前作后受         己四 待时成受        戊四 成净施主         己一 离不净施

       己二 正明净施         己三 较量施福         己四 辨无恶果         己五 论得果别         己六 明财法施         己七 明鬼神施         己八 杂明施义         己九 施到彼岸         己十 先教后施         己十一 医药施病         己十二 广作净施       丁三 结在家难      丙二 戒度       丁一 三归        戊一 善生问        戊二 如来答         己一 明三归依义         己二 明三归次第         己三 明三归依戒         己四 明三归得失         己五 明破邪崇正         己六 结在家难行       丁二 八戒斋        戊一 善生问        戊二 世尊答         己一 总答         己二 广答          庚一 说四喻显德          庚二 正受八戒斋          庚三 明此时受胜

       己三 结胜       丁三 五戒        戊一 善生问        戊二 世尊答         己一 答得归戒         己二 分别戒相         己三 广赞戒德         己四 别详戒斋         己五 法非法住         己六 显在家难       丁四 尸波罗蜜        戊一 善生问        戊二 如来答         己一 通答坚固四法         己二 别明戒为根本          庚一 显戒持犯得失          庚二 为自为世为法          庚三 持戒到于彼岸          庚四 正明持戒诸相         己三 结成在家难胜       丁五 十善        戊一 善生问        戊二 如来答         己一 略明十善源流         己二 广说十善法义          庚一 开示业果劝修          庚二 分别善恶令持          庚三 说十不善业相           辛一 正说十不善业           辛二 分别复单轻重

         辛三 示从贪嗔痴起           辛四 止十恶修十善           辛五 就杀广辨业道           辛六 就余总略分别          庚四 证成作无作义          庚五 辨明恶戒劝离          庚六 明受戒得戒相          庚七 别辨五逆罪相          庚八 辨得报定不定          庚九 显由意成形义          庚十 明诸戒得舍相          庚十一 明善恶报寿命          庚十二 总明诸业报相         己三 结成在家难胜      丙三 忍度

     丁一 善生问       丁二 如来答        戊一 略出忍体        戊二 忍波罗蜜        戊三 示修忍法        戊四 成就忍德        戊五 结在家难      丙四 进度       丁一 善生问       丁二 如来答        戊一 正答正因        戊二 分别邪正        戊三 进波罗蜜        戊四 结在家难      丙五 禅度       丁一 善生问       丁二 如来答        戊一 略明定相        戊二 示修禅法        戊三 显禅功德        戊四 四无量定        戊五 禅波罗蜜        戊六 结在家难      丙六 慧度       丁一 善生问       丁二 如来答        戊一 显示慧相        戊二 成慧功德        戊三 慧波罗蜜        戊四 总修六度        戊五 结在家难 甲三 结成分 重示


猜你喜欢
  佛说光明童子因缘经卷第四·佚名
  维摩诘所说不可思议解脱经释会纪闻上(注一)·太虚
  昭覺丈雪醉禪師語錄卷第一·丈雪通醉
  卷三·印光
  大明高僧传卷第七·如惺
  大乘掌珍論科文·欧阳竟无
  袪世人对于佛教的误解及唤起佛教徒的自醒·太虚
  卷七十五·佚名
  法来闿士品第二十九·佚名
  佛说穰麌梨童女经·佚名
  众金刚三昧大仪轨分第九·佚名
   第五十三則 馬大師野鴨子·胡兰成
  卷七·佚名
  [第二品]蕴双论·佚名
  阅大学贯释·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王大学士·隋树森

    王大学士,生平不详。曲家有王和卿, 增补本《录鬼簿》记其名云“王和卿学士”,或即一人。元·钟嗣成《录鬼簿》又有散曲家王继学,其人曾官大学士,此或指王继学。 套数 【仙吕】点绛唇 探卷抽签,看书学剑

  • 卷一百四十六·志第九十九·仪卫四·脱脱

        ◎仪卫四   ○政和大驾卤簿并宣和增减 小驾附   政和大驾卤簿。象六,分左右。次六引:开封令、开封牧、大司乐、少傅、御史大夫、兵部尚书。次金吾纛、槊。左右皂纛各六,押衙四人,犦槊八,本卫上将军、将

  • 卷第二百三十三 唐紀四十九·司马光

      起強圉單閼(丁卯)八月,盡重光協洽(辛未),凡四年有奇。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貞元三年(丁卯、七八七年)   八月,辛巳朔,日有食之。   吐蕃尚結贊遣五騎送崔漢衡歸,且上表求和;至潘原,李觀語之以「有詔不納吐蕃使者」,受其表

  • ●卷下·张唐英

    孟知祥字保胤,邢州龙岗人。为郡衙史。以咸通十五年甲午岁四月二十一日生,有火光照室,邻里皆异之。有僧见而抚曰:“此五台山灵也。”弱冠,补太原衙内都指挥使。李克用镇太原,妻以其弟克让之女,累迁亲卫军使。天五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资治通鉴释例·司马光

    用天子例周、秦、汉、晋、隋、唐皆尝混一九州,传祚于后,子孙虽微弱播迁,四方皆其故臣,故全用天子之礼以临之。帝后称崩,王公称薨。书列国例三国、南北、五代与诸国,本非君臣,从列国之例。帝后称殂,王公称卒。秦、隋未并天下亦

  • 卷五十九 张衡列传第四十九·范晔

    (张衡)◆张衡传,张衡字平子,南陽西鄂县人。世为大姓。祖父张堪,曾任蜀郡太守。张衡少年时会做文章,曾在三辅游学,因入京师,观太学,通《五经》六艺。虽才高于世,没有骄傲之情。平常从容淡泊,不爱与俗人相交。和帝永元年间,被推举为

  • 史天泽传·宋濂

    史天泽,字润甫,史秉直之第三子。身长八尺,声如洪钟,善骑射,勇力超群,随其兄史天倪镇守真定。太祖二十年(1225),送母亲回北京时,其兄天倪在真定为武仙所害,帅府幕僚王缙、王守道忙把天泽从燕追回。天泽回来后,代行元帅之权,同时遣

  • 卷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五吏部文选清吏司铨政凡满汉出身之途由科目由贡监由廕生由荐举由吏员迁秩改除在京四品以上及翰詹官在外运使以上官列名请特简郎中道府以下循例铨选论俸序迁者曰推升不待俸满者曰即升至署职

  • 卷二十四·吕本中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解卷二十四宋 吕本中 撰昭公十年春王正月夏齐【公作晋】栾施来奔左氏传齐恵栾高氏皆耆酒信内多怨彊于陈鲍氏而恶之夏有告陈桓子曰子旗子良将攻陈鲍亦告鲍氏桓子授甲而如鲍氏遭子良醉而逞遂见文子

  • 卷二十一·张廷玉

    <經部,春秋類,欽定春秋傳說彙纂欽定四庫全書欽定春秋傳說彚纂卷二十一【甲定王子十年】十有二年【晉景三年齊頃二年衛穆三年蔡文十五年鄭襄八年曹文二十一年陳成二年?桓四十年宋文十四年秦桓八年楚莊十七年】春葬陳靈

  • 卷三·佚名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为如日。何等为十。能除无明黑闇。能令信心开敷。能令十方周匝皆暖。能令善法生长。能令有漏灭没。能作照明。能使邪道异见蔽障不现。能令高下丘坑悉显。能令善业皆悉得起。能令智者喜乐愚者增恶

  • 法华文句记卷第五·湛然

    法华论云去。引论释也。论有三文。初约三乘。意令二乘与菩萨乘同得同有。于中先引论。次论言下解释论意。云次第者。与令解释次第不违。准论文意初以无上为开。论文又云。佛知见者。如来能证如实知彼义故。经文既云为

  • 神农本草经·佚名

    本草类著作。简称《本草经》、《本经》。托名神农氏作,据专家考证,非一时一人所作,约成书于汉代。该书总结了汉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共收录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并依据药物的功效,使用目的的不同

  • 地理五诀·赵玉材

    《地理五诀》,是清代乾隆年间赵九峰所著。全书共分八卷,将唐宋以来历代的风水名著进行了整理摘录,并进行理论发展与补充,堪称风水界的最简洁的集成书与工具书。该书的特点在于归纳的系统性,龙、穴、砂、水分别归类分

  • 夷白斋诗话·顾元庆

    诗话。明顾元庆撰。一卷。元庆有《顾氏文房小说》已著录。此编以其斋名名书,总四十则。杂记元、明诗坛轶诗轶事。诸多无名诗人之作,赖此以存。间有论及唐人诗集、诗句、亦可备一说。其中介绍明人几本诗集,鲜为人知,有

  • 安徽咨议局章程·佚名

    1907年,清政府预备立宪,下令于各省设立咨议局。1909年10月,安徽省咨议局正式成立。1909年至1910年间,安徽咨议局曾召开过两次年会。辛亥革命爆发后,曾策动时任安徽巡抚朱家宝独立。后改为安徽省临时参事会。该文是针对安徽

  • 宾头卢突罗阇为优陀延王说法经·佚名

    一卷,宋求那跋陀罗译。宾头卢原为优陀延王(又云优填王)臣,既出家证阿罗汉果,还国为国王说种种之譬喻,明五欲之可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