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30章

【原文】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1)。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军(2)。故善战者果而已矣,勿以取强焉(3)。果而勿骄,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得已居(4),是谓果而不强(5)。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6)。

【题解】

这一章,老子继承前期兵家的军事理论和战争指导思想,作了哲学的概括,具有朴素的军事辩论法色彩。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不严格区分战争的性质是否符合正义,一味加以反对,这是错误的。

注释:

(1)马王堆本甲乙本及景福、《群书治要》皆如此。河上、王、傅及诸通行本,“主”下有“者”字“强”下无“于”字。

(2)王、傅及诸通行本如此。马王堆本乙本无“大军之后,必有凶年”两句,前三句亦多损掩,惟“所处”作“所居”,“荆棘生焉”作“楚棘生之”,合两本对照,尚可辨识。景龙、龙兴碑及唐人写本残卷无“焉”字,亦无后二句,与马王堆本同。

还,报应,反应。荆棘,带刺的小灌木,酸枣之类。

(3)马王堆本甲乙本如此,惟无“故”字“故”字据傅、范及诸唐宋本增补。傅本“勿”作“不敢”。诸唐本多无“矣”字及“焉”字。王本亦无“故”字,两句作“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成功,胜利。

(4)马王堆本甲本如此。景龙、景福、敦煌与道藏龙兴碑本大致相同,惟“勿得已居”作“不得已”。他本如王、傅等多以“果而勿骄”移作第三句。诸本均无“居”字。张松如说:“居,句末助词,与‘乎’同,见王引之《经传释词》及杨树达《词诠》。”伐,夸耀。

(5)马王堆本甲本如此,乙本夺“不”字。范应元及黄茂林、程大昌、吴澄、明太祖诸本,大致相同,惟“不强”作“勿强”。傅及景龙、古观楼、《道德真经》诸本无“谓”字,王弼及诸他本,并无“是”字,诸本“不强”均作“勿强”。

(6)河上、王弼如此。马王堆本甲本作“物壮而老,是胃(谓)之不道,不道蚤(早)已”,乙本无“是”字。景龙、敦煌、龙头碑诸本,“是谓”作“谓之”。傅奕、成玄英及景龙、敦煌、《道德真经》诸本,两“不道”悉作“非道”。龙兴碑及邓锜《道德真经三解》,无下“不道”二字。易顺鼎说:“《内经》卷一王冰注引作‘不道早亡’,疑唐时本有作‘亡’者。”马叙伦说:“《臧疏》‘已’作‘亡’。《藏疏》河上注曰:‘不行道者早亡。亡,死也。’较今本河上注,多两‘亡’字,是河上作‘亡’,亡与强明韵。”姚鼐说:“‘物壮则老’十二字衍,以在下篇《含德》章‘心使气日强’下,诵者误入此‘勿强’句下。”三说各有所见,录以备考。

【今译】

用“道”辅佐君主的人,不靠武力逞强于天下。用兵这种事情,很容易得到报应:军队驻扎的地方,荆棘丛生;大战之后,必有荒年。所以会打仗的人,获得胜利就适可而止,不要用武力逞强。胜利了不要骄傲,胜利了不要自高自大,胜利了不要夸耀,胜利了要认为这是出于不得已啊。这就叫做胜利而不逞强。物类壮大了,就会走向衰老。这样就叫做不合乎“道”,不合乎“道”就会很快灭亡。

猜你喜欢
  卷第十六·董仲舒
  授受第五凡十一章·湛若水
  神迹·方以智
  卷一·佚名
  卷一论道篇·杨时
  孟子纂防卷四·赵顺孙
  卷三·陈傅良
  卷三·钱时
  卷四·王质
  伯州犁问囚(襄公二十六年)·佚名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二·欧阳竟无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九·佚名
  卷第二十六·道原
  佛说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经·佚名
  修行道地经卷第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折·高文秀

    (须贾引祗从、院公上,诗云)齐邦为使有风尘,今日驱车又入秦。人道此中狼虎地,可能容易出关门?小官须贾,此来为秦国新拜一相,乃是张禄,遣人遍告六国,各以中大夫入秦庆贺。小官到此好几日了,争奈各国使臣也还有未到的,那张禄丞

  • 卷六百二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二十五陆龟蒙袭美以纱巾见惠继以雅音因次韵酬谢薄如蝉翅背斜阳不称春前赠郎初觉顶寒生远吹预忧头白透新霜堪窥水槛澄波影好拂花墙亚蘂香知有芙蓉留自戴【桐柏真人戴芙蓉冠也】欲峨烟雾

  • 书竹斋先生诗集卷后·王冕

    书竹斋先生诗集卷後是集之传实先生曾孙壻骆大年之所自也大年端介愿慤儒素自居云栖乃别号妇王字永贞从大父山樵翁笄而命之壶彛素率配德警诫无违子三人长居安次居敬居恭闲习诗礼雍雍气谊之间居敬梅之墨妙亦精其尊人溪园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二十·佚名

    嘉靖四十二年四月戊申朔时享 太庙遣驸马都尉许从诚代○庚戌致仕大学士严嵩具奏起居并进祈鹤文检及各宗法秘 上优诏答之仍赐以银五十两彩叚四表里始嵩之致仕归也至南昌值 圣诞即铁柱宫延道士田玉等为 上建醮祈福玉自言

  • 卷之二百零五·佚名

      康熙四十年辛巳夏。四月戊午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  ○上幸畅春园诣皇太后宫、问安。  ○己未吏部题、一等公彭春、以病解退。销去二次恩诏所得拖沙喇哈番。余三等公、以其子曾寿、袭替。从之。  ○兵部

  • 卷之二百九十二·佚名

    光绪十六年。庚寅。十二月。丙申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安。至甲子皆如之。记注  ○戊戌。热河都统德福奏、驻防官兵捐修军械。拟请筹款抵拨以纾兵困。从之。  ○予积劳身故。委

  • 第四五三谕光绪十二年五月二十日一二二三○--三·佚名

    新竹县正堂方,发给谕戳与三叉河总理杨德友钦加五品衔、埔里分府、署理新竹县正堂方为给发谕戳事。缘据竹南二保三叉河职员赖元发等,禀举杨德友,明达庶务,秉正勤劳,堪充三叉河总理额缺,取结,佥请前来。据

  • 第一五五札光绪十四年四月十七日一一三二三—一三·佚名

    福建台湾巡抚刘,饬新竹县即将站兵正法头品顶戴、兵部侍郎、福建台湾巡抚部院、兼管海关、学政、一等男刘为札饬事。照得新竹营兵吴瑞启跑递公文,竟敢雇人顺带,遗失多件,例应正法,以肃军政。据该营游击

  • 自当传·宋濂

    自当,蒙古族人,英宗时由速古儿赤升监察御史。在大兴县检案情,其中有被冤枉而关押者。此人曾见有骆驼死于道旁,便拿回家腌于瓮中。恰巧当时官府骆驼被盗,搜捕甚急,不问明实情将此人抓去审问,屈打成招。自当审阅其供词,疑为冤案

  • 卷三·彭百川

    <史部,杂史类,太平治迹统类钦定四库全书太平治迹统类卷三宋 彭百川 撰太宗圣政太平兴国二年【阙】衆思广振淹滞以资其【阙】又於科塲中非敢望拔十得五之具矣建隆初三馆所藏书仅【阙】诸国尽焚其图籍惟蜀江南最多得

  • 第十二 符言 7·王诩

    【原文】 人主不可不周①,人主不周,则群臣生乱。寂乎其无常也,内外不通,安知所开。开闭不善,不见原也②。右主周③。 【注释】 ①周:周密、细致。指君主应遍知人情事理,而且处事谨慎。 ②原:源头。 ③主周

  • 慈明禅师·惠洪

    慈明禅师。出全州清湘李氏。讳楚圆。少为书生。年二十二。依城南湘山隐静寺(或云依金地寺)得度。其母有贤行。使之游方。公连眉秀目。颀然丰硕。然忽绳墨。所至为老宿所呵。以为少丛林。公柴崖而笑曰。龙象蹴踏。非驴

  • 达赖逝矣西藏将奈何·太虚

    ──二十三年一月作──达赖十三世,今阅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二十一日申报,确已逝世矣。本社为卫藏佛教之护持计,华西边陲之保障计,不胜其哀敬之情!电中:‘遗嘱主维护佛教,勿使外国基督教或其他宗教乘几侵入以混乱西藏佛教之

  • 卷第七十·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七十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一 尔时善财童子。於喜目观察众生夜神所。闻普喜幢解脱门。信解趣入。

  • 卷第二·契嵩

    传法正宗记卷第二  宋藤州东山沙门释契嵩编修&middot;天竺第一祖摩诃迦叶尊者传&middot;天竺第二祖阿难尊者传&middot;天竺第三祖商那和修尊者传&middot;天竺第四祖优波鞠多尊者传&middot;天竺第五祖提多迦尊者传&m

  • 卷第七·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目录卷第七卷三十六南岳下第十三世 法云本禅师法嗣  净慈楚明宝印禅师 长芦道和祖照禅师  云峯思慧妙湛禅师 宝林果昌宝觉禅师  资福法明宝月禅师 云峯志璿祖灯禅师  慧林常悟禅师 道场有规禅师

  • 象言破疑·刘一明

    二卷。清刘一明撰。刘一明自号栖云山素朴老叟悟元子。史传不载栖云山座落何省,亦不记刘一明及其号,故不详其爵里平生。《丹经》万卷,堪称巨帙,然皆象言。象言者,以图象示人,不明言、不直言,取象演示。其图象或伤于特简、或虽

  • 西华山陈抟高卧·马致远

    简名《陈抟高卧》。“西”一作“太”或“泰”。杂剧剧本。元马致远作。四折,末本。本事据《宋史·隐逸传》、宋庞觉《希夷先生传》、魏泰《东轩笔录》增饰而成。五代时神仙陈抟隐居避乱,借算卦之机指明赵玄朗和郑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