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29章

【原文】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1)。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2)。为者败之,执者失之(3)。凡物或行或随,或噤或吹,或疆或剉,或培或堕(4)。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5)。

【题解】

这里老子宣扬“无为”的思想,主张人们顺应物性,听任自然;干任何事情不要走极端,不要奢侈,不要过分。

注释:

(1)马王堆本甲乙本如此,甲本“得已”二字损掩,乙本“将欲取”下九字损掩。

他本“弗”作“不”。傅、范、王羲之、赵孟頫本“为之”下有“者”字。道藏《宋张太守汇刻四家注》在“为之”句下,王注有“为造为也”四字,他王本脱去此句。彭耜说:“《纂微》、苏、曹、陈、程,并无‘者’字”。毕沅说:“河上公、王弼无‘者’字。”

(2)马王堆本乙本如此,甲本前三字损掩。王弼本无“夫”字,傅奕本有“夫”字,王、傅并无前“也”字。明太祖《御注道德真经》及《永乐大典》本有前“也”字;诸本下句皆作“不可为也”。景龙、景福、龙兴碑、唐人写本残卷及唐李荣《老子道德经注》,并无两“也”字,下句作“不可为”,无“者”字。易顺鼎说:“按‘不可为也’下当有‘不可执也’一句。请举三证以明之。《文选》干令升《晋纪总论》引《文子》称《老子》曰:‘天下,大器也,不可执也,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其证一。王注云:‘故可因而不可为也,可通而不可执也。’王注有,则本文可知。

其证二。下篇六十四章云:(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无为’即‘不可为’,‘无执’即‘不可执’。彼文有,则此文亦有。其证三。

盖有‘执者失之’一句,必先有‘不可执也’一句明矣。”马叙伦说:“彭耜引黄茂材曰:‘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至于人身,独非神器乎?’是黄见本有此一句。”易、马二说甚是,当据补。

(3)河上、王、傅、范及诸通行本如此。马王堆本甲乙本两“者”字前有两“之”字。龙兴碑上“者”字作“故”。《群书治要》下“之”作“也”。

(4)傅奕如此。王弼“凡”作“故”,“噤”作“觑”,“剉”作“羸”,“培”作“挫”、“堕”作“隳”。“凡”字,范与开元作“故”,同王弼;景龙、敦煌作“夫”。马王堆本省为三句,乙本作“物或行或隋,或热或,或陪或堕”,{甲本“热”作“灵”,字多损掩。

(5)河上、王、傅、范及诸通行本悉如此。马王堆本乙本作“是以圣人去甚、去大、去诸。”甲本“圣”作“声”,“诸”作“褚”。按,“大”、“泰”古通,“诸”、“褚”乃“奢”字音假。

【今译】

谁要想占有天下而且按照自己的意思去治理它,我看他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天下,这个神圣的东西,是不可以随便去摆弄的。谁勉强去摆弄,谁就会把天下搞乱,谁想把持下去,谁就会丧失天下。大凡天地间一切事物,有的前行,有的后随,有的屏息,有的急吹,有的强壮,有的衰弱,有的增益,有的损毁。因此圣人必须不走极端,杜绝奢侈,不要过分。

猜你喜欢
  第十四卦 大有 火天大有 离上乾下·佚名
  第二章 论妇女之苦古今无救者·梁启超
  榕村语録卷二十三·李光地
  榕村语録卷二十一·李光地
  松阳讲义卷十一·陆陇其
  第四篇 力量的源泉 第二十七章 袭明·林语堂
  卷八·江永
  第二十卦:《观卦》·佚名
  卷九·吕祖谦
  卷二十二·盛世佐
  第八节 论权利思想·梁启超
  华严隆禅师·惠洪
  憍陈如品馀·佚名
  覆英国三真社书·太虚
  佛说长者音悦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鲜于太常枢(困学斋集)·顾嗣立

    枢字伯机,渔阳郡人。至元间,以材选为浙东宣慰司经历,改江浙行省都事。意气雄豪,每晨出则载笔椟,与其长廷争是非。一语不合,辄飘飘然欲置章绶去,渔猎山泽间而后为快。轩骑所过,父老环聚指目曰:此我鲜于公也。及日晏归,焚香弄翰,取

  • 列传第二十 高窦·欧阳修

    高俭,字士廉,以字显,齐清河王岳之孙,父励乐安王,入隋为洮州刺史。士廉敏惠有度量,状貌若画,观书一见辄诵,敏于占对。隋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皆宿臣显重,与为忘年友,繇是有名。自以齐宗室,不欲广交,屏居终南山下。吏部侍

  • 卷一百九十二·列传第八十九·柯劭忞

      安藏 迦鲁纳答思 大乘都 唐仁祖 洁实弥尔 兀玉笃实 脱烈海牙 燕只不花 忙兀的斤 普颜   安藏,字国宝,畏兀氏,世居别失八里。幼习浮屠法,兼通儒学,一目十行俱下,日诵万言,宪宗闻其名,召之,奏对称旨,赐坐。   世祖即位,

  • 卷六十一 后秦録九·崔鸿

    吉成诜 吉成诜南安人也建初元年苌攻拔秦州刺史王统羌胡应之者二万余户诜因进曰臣州人殷地险隽杰如林用武之国也王秦州不能收拔贤才三分鼎足而坐玩珠玉以至于此陛下宜散秦州金帛以施六军旌贤表

  • 歴代通畧序·陈栎

    余自弱岁弄柔翰而观羣书窃好通鉴为用世所资如紫阳全书系统既详属辞复博诚有功圣门与六经并垂不易矣但通人过眼有得而小学辄苦汗漫罕能旁彻不无望洋自失之叹定宇先生学有本领析理精实尝取歴代通略而増广之钻研补益不倚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佚名

    自本卷起至卷二隆庆六年六月甲子止未校神宗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 显皇帝讳 穆宗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 庄皇帝子也母 孝定贞纯钦仁端肃弼天祚圣皇后以 嘉靖癸亥八月十七日酉时生 上先是

  • 卷之五百·佚名

    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六月。己丑朔。上诣宁寿宫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戊午皆如之。外记注  ○谕军机大臣等、顺天府奏、京师米贵。请拨米平粜一摺。着户部拨给米三万石。交顺天府

  • 一三八九 军机大臣奏遵旨询问李潢关于朱载堉乐谱情形片·佚名

    一三八九 军机大臣奏遵旨询问李潢关于朱载堉乐谱情形片乾隆五十六年七月初二日臣等遵旨询问李潢。据称:案朱载堉乐谱五调,依月令春角夏火中央土秋商冬羽之序,分配四诗,独商调不依其次,专配《商颂》。是以宫商之商,为夏商之

  • 史记集解卷六十八·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公叔痤知其贤未及进防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痤之中庶子公孙

  • 吴均传·李延寿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家世寒贱,吴均好学有才气,沈约曾见到吴均的文章,很是赞赏。梁天监初年,柳恽作吴兴太守,召吴均任主簿,每天带他一块儿赋诗。吴均文体清新超拔,有古人气韵,一些好事的人就模仿他,称之为“吴均体”。吴均曾

  • 刘崇传·薛居正

    刘崇,太原人,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堂弟。小时游手好闲,爱好陆博意钱的游戏。成年后参加河东军队。后唐长兴年中,迁任虢州军校。汉高祖镇守并州、汾州时,上奏章任刘崇为河东步军都指挥使。一年后,授麟州刺史,又任河东马步军指挥

  • 齐纪十 和皇帝中兴元年(辛巳、501)·司马光

    齐纪十 齐和帝中兴元年(辛巳,公元501年) [1]春,正月,丁酉,东昏侯以晋安王宝义为司徒,建安王宝寅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1]春季,正月,丁酉(初二),东昏侯任命晋安王萧宝义为司徒,任命建安王萧宝寅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

  • 卷七十六·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七十六雍正六年十二月上谕二十八道初三日江苏廵抚尹继善题参前任吴县知县蔡益仁贪婪不法奉上谕蔡益仁着革职其贪赃各欵及本内有名犯证该督一并严审究拟具奏蔡益仁系陈时夏奏请带往苏

  • 卷六十五·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六十五土田志四土田规制畿辅规制四【乾隆二十八年至五十六年】二十八年八月奉上谕上年因八旗回赎旗地积至一万余顷之多降旨令户部会同内务府及八旗大

  • 濮登靑·周诒春

    濮登靑 字卓云。年四十岁。生于上海。本籍通信处。上海西门外黄家阙路一号。已婚。子一。初学于上海汇英书馆。及天津北洋大学。光緖二十九年。自费游美。入加利佛尼大学。习铁路工程。光緖三十三年。得学士学位。是

  • 卷二十七·佚名

    释初品中大慈大悲大慈、大悲者,四无量心中已分别,今当更略说。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慈以喜乐因缘与众生,大悲以离苦因缘与众生。譬如有人,诸子系在牢狱,当受大辟。其父慈恻,以若干方便,令得免苦,是大悲;得

  • 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卷第四·佚名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第四子摄颂曰。烟筒坏色衣  鼻筒饮水器针筒非宝物  眼药合并椎尔时佛在室罗伐城。具寿邬波离白世尊言。如世尊说。开诸苾刍畜歙烟筒。不知何物是所应作。佛言。唯除宝物余皆得畜。如

  • 伤寒舌鉴·张登

    一卷 清张登(生卒年不详)撰。诊法著作。张登字诞先,江苏吴江人。张倬之兄。其父张璐为当时名医,对伤寒颇有研究,著有专书。张登曾与其弟张倬一同参订由其父诠次的《伤寒缵论》、《伤寒绪论》。对其父的学术思想多有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