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神迹

神而明之,不可迹也。迹迹者泥,不泥则迹亦神矣。偏言迹,其神失;偏言神,其神亦尘。以不生灭之神寓生灭之迹,以增减之迹存不增减之神。以不迹迹,以不神神;迹仍可以救迹,神祗贵于传神。知此者,知圣人真有大不得已者乎?

六经传注,诸子舛驰,三藏、五灯,皆迹也;各食其教而门庭重——门庭,迹之迹也。名教寓神于迹,迹之固非,犹可以循;真宗者,欲忘其神迹,迹之则毫厘千万里矣。

庄子实尊六经,而悲“一曲”“众技”,“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故以无端崖之言言之,其意岂不在化迹哉?若泥其平泯而任之,则民泯仁义,不泯嗜欲,是人而兽也;养生为全天,则颜不如彭矣。

尝试论之,自五帝以前,道术止贵知足,而安于相忘。老子之言,先出于《管子·内业》篇,而《艺文志》又别载《内业》之书,则上古久相传者,明矣。醇醇闷闷之生民,防其嗜欲,则知足为急,而易以相忘。其后智巧渐出,圣人不得不繁为节文以劳之,使乐费其智巧以养生,而他乱不作;此以凿救凿之道也。司马迁徒见其迹,以为儒者“博而寡要,劳而无功”,又乌知其“神而明之”之本要,而无功之功在万世乎?日月江河之法,与日月江河同尽而已矣;所以为法,即所以为日月江河者,岂有生灭邪?

永平之榆傥来白马,而奘、显继取,与传注等。佛愍人之缠缚嗜欲,不得已示雪山苦行,立一脱离之极,犹伯夷可以不饿而以饿立清极,屈原可以不沉水而以必沉立忠极也。佛之心止欲人出生死、利害之家耳。泥其桑下马麦之迹,则近于墨子之“天下不堪”矣。

禅宗以机迫直心,诱疑激顿,能救颂习之汗漫。若守其上堂小参、狐嗥鬼呓之迹,专售海外之禁方,何异于别墨之“倍谲”“不仵”乎?

理学出而以实辟虚,已又慕禅之玄;而玄其言以胜之者,皆不知天地之大而仲尼即天地也,其所执之实与玄,皆迹也。金锁玄关,闪烁电拂,惟在扃逼之,幂蒸之;而扩充学问,遂在所略。既与教分,则专家捷巧之技,以回避为高玄。且曰傍教说禅,昔人所诃,不知离教与宗,早已迹其教而并迹其宗,魈夔踸踔,自熠燿其磷火,区瞀甚矣!傍禅说禅,不当诃耶?贩禅涂说,不当诃耶?

说以救世,贵通其变;合并为公,如何可望?不过曰人皆有为我无为,尊之曰无为,诚尊于有为矣。好尊者,因守无为之迹,六分之,犹然六迹也。惟天无为,而七曜五星皆有为以承天;惟君无为,而百职司皆有为以事君;惟心无为,而耳目手足各效技能以奉心。岂能令举世皆无为乎?一家皆无为则一家废,一国皆无为则一国废。故学者有为而始能无为。专主无为以督责天下之学者,而网捕有为者,是安知有生以后当然之则,其无为者在有为中,所以无为者,为即无为,犹心忘手、手忘笔之行押书也?世既不知真无为之所为,于是遂尊伪无为者。恶赜以为易简,非真易简也。《则阳》曰:“匿为物而愚不识,大为难而罪不敢,重为任而罚不胜,远其涂而诛不至,民知力竭,则以伪继之。日出多伪,士民安取不伪?”子休早知后世好高争胜,诬民之弊必至此矣。老氏流为惨礉者,为其坚忍也。橛者坚忍已甚,又设陷虎之机,迅利险毒,其流必中卤莽之祸。今又以伪教伪,惟我独尊,成一北宫黝矣。弊可胜痛哉?

儒之弊也,迂而拘,华而荏;以故鲜能神化,通昼夜而知者寥寥。然循序门堂,道德寓于文章,学问事功,皆不容以多伪,孰与自欺欺人而无忌惮者乎?彼非始愿欺也,专主空悟,禁绝学问,惟争儵忽以胜;胜不可得,瞢焉以老,无可自食,不得不护此技以食。既难真者,欲不自欺欺人,其可得耶?是殆不如二乘、净土,说戒、讲经为其职也。

公是非曰:道德、事功、学问、文章,本一也,后日益分,分则好高。其道愈高,其伪愈多。惟学问九真而一伪,淹洽者、疏漏者,博能约者、博未约者、统博约者,大小精粗,分毫莫掩。故圣人藏“何言”于“行生”,寓“罕言”于“雅言”,可以化人,可以养人,可以深造。官肢效功,而不知帝力,非必榜真君而割戮奴隶也。诊九候者,惟讯大小溲,时其饮啖,此岐黄哉!愤竭忘忧之药,内外始终备矣,圣人惟立中道而悬其高者,以学传神,迹偏于下而达于上,神游于下而上无上,究竟难言何上何下。以言设施,设施大哉!

吾所谓补救其弊者,正以代明错行,无一不可也:厚貌饰情,方领矩步,食物不化,执常不变,因因循循,汨汨没没,非霹雳签磹以汋发之,纵横侧出以波翻之,坐牛皮中,几时抑搔苛痒乎?是谓以禅激理学。

悟同未悟,本无所住,《易》《庄》原通,象数取证,明法谓之无法,犹心即无心也,何故讳学,以陋橛株?是谓以理学激禅。

惟我独尊之弊,可以知白守黑之药柔之,是谓以老救释。

然曳尾全生之说既深,惟有退缩、死于安乐者,偃溷偷匿,匿焉已;又藉口谿谷之学,以苟免为明哲。悲乎,悲化山河大地而肉矣,是谓以释救老。

嗟乎!各便一察,各神其迹,必不肯虚心以全矣。

解曰:山自山,海自海,补毋乃迂?又解曰:丘陵本乎山,百川至于海,况山无不可登,海无不可泛,即不尽登、不尽泛,而禁人言山有苏迷、海有沃焦,岂不悖哉?谁其直天地之气,见天地之心,心尽自知,五至三无,慎和其中,以劳天下,通乎时变,厚载以不息,是谓天符,是谓神化,是谓真宗。

动忍者,专直之锥也;愤竭者,倚天之剑也。大畜即空空也,直塞即泯应也,戒慎即放旷也,扩充即保任也。有、无二无,无、二亦无。谓直有一“有”,不知有“无”也,可;死生齁息耳,曷足道哉?已无生死,又何不可为哉?可而不可,不可而可;出为无为,则为出于不为;万即一,一即万;神与迹不二矣,何断何别?庖丁、轮扁,皆无为为也。因二以济,握天符乎何有?

今而后儒之、释之、老之,皆不任受也,皆不碍受也。迹者不信,不必与语;神者专己守残,而不欲其全,此为可慨。何不曰天地大矣,或亦当有此无用之用,如新考河源吐蕃,与河源大雪山等,金鱼火鸟,增益二千五百星者乎?姑一听之,庸何伤?

猜你喜欢
  第十一卦 泰 地天泰 坤上乾下·佚名
  卷五十九 投壶第四十·郑玄
  不自夸,不居功·孔子
  第三篇 道的描摹 第二十二章 争之无益·林语堂
  第十三章 11·辜鸿铭
  春秋集传详説卷二十三·家铉翁
  目录·赵汸
  卷五·江永
  还·佚名
  先识览第四·吕不韦
  原经·章太炎
  贤愚经卷第五·佚名
  第九年海潮音之回顾·太虚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下·佚名
  大寒林圣难拏陀罗尼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杨氏·唐圭璋

      杨氏女,嫁罗姓,螺川(江西吉安)人。景炎元年(1276),为敌所掠。   沁园春   题樟镇清江桥和无闻翁   便归去、懒东涂西抹,学少年婆。   满庭芳   题樟镇清江桥和无闻翁   错应谁铸。

  • 卷四十四·阮阅

      ●卷四十四·怨嗟门  王元之精于四六,同时在玉堂而大拜者,元之启贺曰:“三神山上,曾陪鹤驾之游;六学士中,空有渔翁之叹。”以白乐天尝有诗云:“元和六学士,五相一渔翁。”〔《青箱杂记》〕 

  • 第二折 岳侯涅背·冯梦龙

    【南吕引金莲子】[生冠带上]泼无云雾,密匝的围断英雄生路。国难显忠臣,免不得后文先武。自信素晓韬钤,直前无惧。苍天佑,佑我尽扫胡尘,把金瓯重补。【鹧鸪天】血性无惭力自胜,咸池洗日岂难凭。上方利剑应须带,下泽车闲未可乘

  • 卷三十五·陈焯

    <集部,总集类,宋元诗会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三十五兵部主事陈焯编高 登【字彦先漳浦人少孤力学宣和间为太学生汴京被围登与陈东等上书乞斩六贼及夺李纲兵柄再诣阙争之钦宗即位相吴敏张邦昌将复用李邦彦登力陈为不

  • ●南楼月·沈泰

    (楚中时泉许潮编西湖孟朱炜评钱江珂月卓人月、叔荐张鹗举阅) (〔副末扮南楼大使上〕黄鹄矶边水落时,白苹红蓼满江湄。免寒蟾皎天如洗,正是诗人咏月期。念吾非别,乃武昌江夏驿南楼大使是已。今夕是八月十五中秋夜,庾府参佐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四十五·阿桂

    十二月癸酉上谕内阁曰西南两路军营音信已通自此合兵防平定小金川之后即应移师金川歼厥渠魁以杜边陲后患此时兵粮充裕应分三路进发用壮军威温福着授为定边将军阿桂丰升额均授为副将军其将军及副将军之印着派侍郎福康

  • 一五 杂谈著作·许寿裳

    据我所知,鲁迅的著作有好多篇是未完成的。他对我说过,想要做一部《中国字体发达史》,在开始说明字的起源,就感觉得资料不足。甲骨文中所见的象形,&ldquo;都已经很进步了,几乎找不出一个原始形态。只在铜器上,有时还可以看见

  • 苏腢传·刘昫

    苏腢,字昌容,京都武功人。他是隋尚书右仆射苏威的曾孙。他的祖父苏夔,是隋鸿胪卿。他的父亲苏..,贞观年中曾任台州刺史。苏腢,二十岁在台州举进士,授予王府录事参军。长史王德真、司马刘..之都很器重他。长安年中(702),升任

  • ●宋人轶事汇编卷三·丁传靖

    高宗 徽宗梦钱武肃王乞还两浙,且曰:&ldquo;我好来朝,何故留我?当遣第三子居之。&rdquo;觉而与郑后言之,郑后曰:&ldquo;妾梦亦然。&rdquo;须臾韦妃报诞,即高宗也。既三日,徽宗临视,抱膝间,甚喜,戏妃曰:&ldquo;酷似浙脸。&rdquo;钱

  • 第六节 剿夷派又抬头·蒋廷黻

    在鸦片战争以前,广州与外人通商已经三百多年,好像广州人应该比较的多知道外国的情形,比别处的中国人应该更能与外人相安无事,其实不然,五口通商以后,惟独广州人与外人感情最坏,冲突最多。此中原因复杂。第一,英国在广州受了多

  • 第七章 秦始皇与秦帝国·张荫麟

    第一节吕不韦与嬴政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额鼻象五岳

  • (二十五)朱子论读书·钱穆

    以上略述朱子论学。主博文,主格物穷理,主多方以求,自然要教人读书。但在理学家中,正式明白主张教人读书,却只有朱子一人。后人汇集其语,名为朱子读书法者,不止一家。本章当再摘要撮述为朱子论读书。当时理学家风气,务于创新说

  • 原经·章太炎

    古之为政者,必本于天,殽以降命。命降于社之谓殽地,降于祖庙之谓仁义,降于山川之谓兴作,降于五祀之谓制度。故诸教令符号谓之经。挽世有章学诚,以经皆官书,不宜以庶士僭拟,故深非杨雄、王通。案《吴语》称挟经秉枹。兵书为经。

  • 贤护分觉寤品第十六·佚名

    尔时世尊复告贤护菩萨言:贤护。我念往昔过多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名萨遮那摩如来应供等正觉。十号具足。时有比丘名曰和轮。於佛灭後称扬广说是三昧经。我於尔时为大国王。一心专求是妙三昧。即於梦中闻有告言:是三昧

  • 指月录卷之八·瞿汝稷

    六祖下第三世 ▲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福州长乐人王氏子。儿时随母入寺拜佛。指佛像问母曰。此为谁。母曰佛也。师曰。形容与人无异。我后亦当作佛。丱岁离尘。三学该练。参马大师为侍者。檀越每送斋饭来。师才揭开盘盖

  • 卷三十六·佚名

    释习相应品第三之二【经】舍利弗白佛言:&ldquo;云何菩萨摩诃萨过声闻、辟支佛地,住阿毗跋致地,净佛道?&rdquo;【论】问曰:舍利弗何因作此问?答曰:舍利弗上问众智无异,佛既种种譬喻,明菩萨智胜,意既已解;今问云何能过二乘,住

  • 卷第二十三·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二十三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兜率宫中偈赞品第二十四 初来意者。前明化主赴感。今明助化赞扬。及显位体所依。故次来也

  • 爱力圈外·张资平

    长篇小说。张资平著。列入“创作丛书”。上海乐华图书公司1929年11月初版。作品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描写了北洋政府某高级官员家庭中的种种奇闻丑事,诸如姐姐与妹夫通奸,妹妹与家丁同居,姐夫高升后提携妹夫当公使等等。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