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

钦定四库全书

周官总义卷十     宋 易祓 撰

旅师掌聚野之耡粟屋粟闲粟而用之

闲粟即甸地闲田所出之粟

以质剂致民平颁其兴积施其惠散其利而均其政令行之以王命则谓之施惠行之以有司之常法则谓之散利无多寡不均之患故谓之均此先王所以待凶荒之民也

凡用粟春颁而秋敛之

春颁者平颁其兴积秋敛者聚野之耡粟屋粟而用之盖凶荒之岁秋虽不熟尚有余积或可移用及春作之始苟非上之人为之补助则将有救死不赡之患此先王所以专立春颁之法汉之春和议赈贷正与同意

凡新氓之治皆聴之使无征役以地之媺恶为之等或谓旅师之新甿继于邻长之后即民之徙于他邑而为之授者然他邑居亦六遂之邑乃遂人以下剂致甿之法非旅师以质剂致民之法观旅师一职言平颁兴积以至使无征役始末皆凶荒补助之政大司徒之荒政十有二不言移民之事若食不能人二鬴有非政所能聚者然后廪人为之移民就谷凡质剂所致者悉补助之或受廛为甿则谓之新甿此所以有旅师之法 或谓新甿之治与遂人下剂致甿之説同是不然遂人致甿以下地而此之授地则以媺恶为之等不止乎下地也郑氏以下剂为家取二人而此则使人之无政役并与二人亦不役也是知遂人乃致甿之常法旅师乃凶补助之法使无征役非尽使之无也王制曰自诸侯来徙家朞不从政则从于遂者亦可知要必限以岁月之期然后以地之媺恶为之等媺谓不易之上地恶谓再易之下地以三地为轻重之等至期则征役行之

稍人掌令丘乗之政令

丘即四邑为丘乗即四丘为甸之所出总名之曰丘乗军制之始也世之言军制者曰五人为伍至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六乡六军凡七万五千人为千乘王畿十倍其数则七十五万人为万乗是每乗当用七十五人今以丘乗推之四丘为甸甸之为井者凡六十有四其为夫者凡五百七十有六以五百七十六夫而使之共出革车一乗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其军制亦止于用七十五人何也曰家出一人为正卒此徒役之大数甸出革车一乗此出军调之数是知每次调则五百七十六家共出七十五人并一革车其余未调者可以应八次调之数所谓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者非尽此六乡之人合诸乗之丘共为一军也或曰万二千五百家为一乡有比闾族党州乡之名故万有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即有伍两卒旅师军之数今合诸乗共为一军而亦有伍两卒旅师军者何也曰居乡则寓兵之制出军则部伍之数古者军国异容不明言之六遂之间既以伍两卒旅师军为万二千五百人之联及其用也亦以诸乗万二千五百人而统之以伍两卒旅师军之法使其战阵行列之际无异乎平时统率之义此丘乗之制政令于是乎出

若有防同师田行役之事则以县师之灋作其同徒輂辇帅而以至治其政令以聴于司马大防帅蜃车与其役以至掌其政令以聴于司徒

以其同井而耕同里而居帅而为役谓之同矣

委人掌敛野之赋敛薪刍凡疏材木材凡畜聚之物以稍聚待賔客以甸聚待覊旅凡其余聚以待颁赐以式灋共祭祀之薪蒸木材賔客共其刍薪防纪共其薪蒸木材军旅共其委积刍薪凡疏材共野委兵器与其野囿财用凡军旅之賔客馆焉

薪刍疏材木材之类实祭祀賔客防纪军旅之切于用者物虽至微无非大宰之式法

土均掌平土地之政以均地守以均地事以均地贡以和邦国都鄙之政令刑禁与其施舎礼俗防纪祭祀皆以地媺恶为轻重之灋而行之掌其禁令

此即闾师任民之职而均之也自农圃至薮牧皆谓之地守自耕植至畜养皆谓之地事自九谷草木鸟兽至山泽之材皆谓之地贡均之则高下媺恶重轻适其平

草人掌土化之灋以物地相其宜而为之种凡粪种骍刚用牛赤缇用羊坟壤用麋渇泽用鹿咸泻用貆勃壤用狐埴垆用豕疆防用蕡轻爂用犬

八物皆以粪化草蕡则独以草化之耳

稻人掌稼下地

职方氏辨九州之国皆有所宜之谷惟稻一种独宜于荆扬葢荆扬二州厥土惟涂泥乃沮洳下湿之地故言其谷宜稻此稻人所以掌稼下地

以潴畜水以防止水以沟荡水以遂均水以列舍水以浍写水以涉扬其芟使作田

稻稼下地宜于水而已然水所以养稼亦所以害稼使水之往来不穷而下地无早潦之忧亦恃吾之所以治水者有其道耳

凡稼泽夏以水殄草而芟夷之泽草所生种之芒种旱暵共其雩敛防纪共其苇事

种稻之有者

土训掌道地图以诏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诏地求王巡守则夹王车

诵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掌道方慝以诏避忌以知地俗王巡守则夹王车

此二官为王巡守设也且地图掌于司徒方志掌于外史更何与于此二官之职今土训总言天下之地图以诏地事之利害诵训分言天下之方志以诏观事之媺恶非巡守而何然王者巡守四方虽万乗之尊仪卫严备无不顺适其所欲至于五方异气寒燠燥湿异候刚柔轻重异齐茍不为之精察其利害媺恶则非臣子爱君之道故土训于诏地事之后为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诏地求者此以膳羞奉养为主也诵训于诏观事之后为之道方慝以诏辟忌以知地俗者此以次舎居处为主也二者既诏其慝则能精察其利害媺恶然后膳夫庖人得以别其品掌次掌舎得以辨其宜二官实左右之

山虞掌山林之政令物为之厉而为之守禁

山有虞林有衡此兼言掌山林之政令者以林衡受法于山虞也所受之法即所守之厉禁

仲冬斩阳木仲夏斩阴木凡服耜斩季材以时入之令万民时斩材有期日凡邦工入山林而抡材不禁春秋之斩木不入禁凡窃木者有刑罚若祭山林则为主而修除之且跸若大田猎则莱山田之野及币田植虞旗于中致禽而珥焉

大田猎者天子亲行之礼莱山田之野则聨于大司马之职弊田植旗则兽人所谓令禽注于虞中是已致禽而珥珥如小子珥于社稷之类田毕而祭也郑氏谓珥当为衈取其左耳以効功故曰衈葢取字之偏旁以为左耳其説未为不善然肆师小子羊人言祈珥郑氏亦曰珥当为衈羽牲曰衈且引杂记之言成庙则衅之与此効功之言不同又取左耳为毛牲与羽牲曰衈之文自相背驰况大司马言致禽以祀祊致禽馌兽于郊皆行祭礼于致禽之后不应致禽之后方取左耳以効功刘执中释肆师之职曰珥当为弭字之误也弭谓小祝之弭兵灾葢田猎所以训兵弭兵烖正田猎之事肆师于狩之日涖卜来岁之戒亦弭兵烖之意义见肆师祈珥説

林衡掌巡林麓之禁令而平其守以时计林麓而赏罚之若斩木材则受灋于山虞而掌其政令

川衡掌巡川泽之禁令而平其守以时舎其守犯禁者执而诛罚之祭祀賔客共川奠

泽虞掌国泽之政令为之厉禁使其地之人守其财物以时入之于玉府颁其余于万民凡祭祀賔客共泽物之奠防纪共其苇蒲之事若大田猎则莱泽野及弊田植虞旗以属禽

有政令有禁令禁令即政令之所禁者也山林之政令山虞专掌之国泽之政令泽虞专掌之林衡川衡特巡山林川泽之禁令而已是林衡正于山虞川衡正于泽虞然林衡列于山虞之后川衡列于泽虞之前者以山林川泽为序也山虞物为之厉而为守禁泽虞为之厉禁使其地之人守其财物林衡川衡之所谓平其守者平此者也山虞以时入木材而令万民时斩材而林衡之斩木材则受山虞之法泽虞以时入财物于玉府颁其余于万民而川衡则以时舎其守山泽之利与民共之者也林衡正于山虞故以时计林麓而赏罚之川衡正于泽虞故犯禁者执而诛罚之平其守者之守其禁也若夫大田猎之日虞人莱所田之野为表百步比山虞泽虞之职林衡川衡无与焉山虞以旌致禽而泽虞以旌属禽者以熊虎之象宜于山而鸟羽之饰宜于泽也兹其辨尔

迹人掌邦田之地政为之厉禁而守之

邦田常田也田之义有三大田之时虞人莱所田之野教民以战陈之事天子为之乗革路建太常见于司马者是也其次牧畜于囿设囿游之禁以时取其兽而不废乎祭祀賔客之用天子为之载斿车之旌见于囿人者是也若夫邦田之地政非囿人所禁之囿亦非大司马所莱之野平田之地迹其鸟兽之所萃者谓之迹人迹人掌其地政则为之厉禁以守之当邦田之时天子为之载木路巾车言木路以田是也

凡田猎者受令焉

受迹人之令则不至于罢民力

禁麛卵者与其毒矢射者

卝人掌金玉锡石之地而为之厉禁以守之

天地之宝生于山泽金玉锡石之贵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先王不尽以予民设之官为厉禁以守之非私之也上以资邦用下以使斯民之弃末厚本而已

若以时取之则物其地图而授之

使其案图而取之

巡其禁令

利孔所在奸弊百出既禁之又令之又从而巡之然后卝人取之而入于职金职金受之而入其金锡于为兵器之府入其玉石丹青于受藏之府所以待邦之大用玉府所以共王之玩好者也

角人掌以时徴齿角凡骨物于山泽之农以当邦赋之政令以量度受之以共邦用

羽人掌以时徴羽翮之政于山泽之农以当邦赋之政令凡受羽十羽为审百羽为抟十抟为缚

以度受之则知其物之长短以量受之则知其物之多寡以权受之则知其物之轻重其或不可受之以权以度以量者则为审为抟为缚无非参酌其数以当邦赋之政令则所用有补于国所赋不加于民缓急可以相资有无可以相通赋用两得于是为至

掌葛掌以时徴絺绤之材于山农凡葛征徴草贡之材于泽农以当邦赋之政令以权度受之

掌染草掌以春秋敛染草之物以权量受之以待时而颁之

掌炭掌灰物炭物之徴令以时入之以权量受之以共邦之用凡炭灰之事

掌荼掌以时聚荼以供防事徴野疏材之物以待邦事凡蓄聚之物

掌蜃掌敛互物蜃物以共闉圹之蜃祭祀共蜃器之蜃共白盛之蜃

四者微物而用不可缺故设官以掌

囿人掌囿防之兽禁牧百兽祭祀防纪賔客共其生兽死兽之物

人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蓏珍异之物以时敛而藏之凡祭祀賔客共其果蓏享亦如之

珍异果蓏物之至微而场人专掌之者以祭祀賔客之奉皆于此乎出也

廪人掌九谷之数以待国之匪颁赒赐稍食

天府职曰若祭天之司民司禄而献民数谷数则知九谷之数专掌于司禄今复见于廪人何也贾氏谓廪人掌米仓人掌谷其义诚然葢仓人掌粟入之藏辨九谷之物则掌谷可知廪如御廪常廪之类则皆米也不然明堂位何以曰米廪有虞氏之庠释者以鲁谓之米廪虞帝上庠今藏粢盛之委焉非米而何以廪名官所掌者米而云掌九谷之数者兼掌九谷之数也是知仓人掌谷司禄掌九谷之数廪人即其九谷之数以知廪米之数凡以待国之匪颁赒赐稍食而已

以岁之上下数邦用以知足否以诏国用以治年之丰凶

年之有丰凶岁之所以有上下也制其财之多寡权其礼之増损非廪人之事此特以邦用之足否诏之于上凡以治年之丰凶而已年之丰凶天也所以治之者人也治之则权其多寡増损而为之开辟敛散其于丰也不为费以蠧其国其于凶也不为过取以害民

凡万民之食食者人四鬴上也人三鬴中也人二鬴下也若食不能人二鬴则令邦移民就谷诏王杀邦用冡宰制国用其谷之所积皆有定所凡政所不能聚者均其逺近之所就谷而已

凡邦有防同师役之事则治其粮与其食

粮乃防同师役之所急者太宰以九式均节财用而不及防同师役之式小宰之七事有所谓防同军旅田役之戒具共其财用然会同所用者不过宰礼委积膳献饮食之飱牵则有賔客之式矣军旅田役所用者不过工事币帛刍秣匪颁之数者则有工事之式币帛之式刍秣之式匪颁之式矣惟最急之粮食乃无式焉盖式法出于九赋之中乃国家之经费冡宰制国用则以邦国之贡待吊用万民之贡充府库二者之外随处而积以待邦之大用则会同师役之类凡九式所不载者皆取具于此不然仓人共道路之谷积饮食之具遗人凡賔客防同师役掌其道路之委积若非前二者之积将何所从出然特道路之所费而已若廪人之治其粮与其食又兼在道之费及止居之费也

大祭祀则共其接盛

接犹承也天子亲耕籍田以共粢盛非有司亲承之与常谷同何以致敬于鬼神故甸师以时入之于廪人廪人接之以藏于神仓及大祭祀之时廪人则共其所接之盛是以舂人接之则舂谷而为米人接之则炊米而为食然后王者得以亲承祭祀其为敬至矣

舎人掌平宫中之政分其财守以灋掌其出入

有王宫有后宫王宫之宫宫正为之均其稍食后宫之宫内宰为之均其稍食所以平宫中之政则舎人也守禁之所谓之财守出之于廪人入之于宫中皆有法存焉廪人不妄供宫中不妄取所谓平其政者莫先乎此

凡祭祀共簠簋实之陈之賔客亦如之共其礼车米筥米刍禾防纪共饭米谷以岁时县穜稑之种以共王后之春献种掌米粟之出入辨其物岁终则会计其政仓人掌粟入之藏辨九谷之物以待邦用若谷不足则止余灋用有余则藏之以待凶而颁之凡国之大事共道路之谷积食饮之具

大府所谓式贡之余财以供玩好币余之赋以待赐予委人所谓凡其余聚以待颁赐止余法用止此者欤有余则藏之以待凶而颁之是乐岁则取之于民凶年则遂以颁之于民取之不以为虐颁之乃所以为利无非充裕民之仁政

司禄【阙】

司禄逸篇弗可攷矣此经犹存其官之名者以序官见之不特见之序官而已天府曰若祭天之司民司禄而献民数谷数则受而藏之郑氏谓司禄为文昌第六星禄之言谷也则以掌天下之谷数者谓之司禄亦犹掌天下之民数而秋官有司民之职盖民之损益闗乎天谷之丰耗系乎民此司民及三年大比则以万民之数诏司宼司宼及孟冬祀司民之日献其数于王王拜受之且有天府之登知司禄之于谷数亦然则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其类同其义可推矣

司稼掌巡邦野之稼而辨穜稑之种周知其名与其所宜地以为灋而县于邑闾

所谓法者周自后稷播种百谷以为乡师天以其粒食生民国其子孙千有余年而后王业始大南宫括以躬稼有天下而归之于稷原其始也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周公六君子可谓不替其业者周公作六典举前日播谷之法而备见于大司徒即以其法而责于司稼之官司稼复以其法而县于邑闾使稼者取法焉播种之法明为稼之效着当时所以善其始者有道矣

巡野观稼以年之上下出敛灋掌均万民之食而赒其急而平其兴

舂人掌其米物祭祀共其齍盛之米賔客共其牢礼之米凡飨食共其食米掌凡米事

人掌凡祭祀共盛共王及后之六食凡賔客共其簠簋之实飨食亦如之

槀人掌共外内朝冗食者之食

外朝库门外之朝内朝路门外之朝

若飨耆老子士庶子共其食掌豢祭祀之犬

猜你喜欢
  宣公(元年~十八年)·谷梁赤
  帝学卷七·范祖禹
  卷六十八·湛若水
  卷十二·陈天祥
  春秋阙如编卷八·焦袁熹
  校勘学方法论·胡适
  经济文衡续集卷十七·佚名
  卷四十二·江永
  杂篇·列御寇第三十二·庄子
  学蔀通辨卷之一·陈建
  卷一·梁寅
  卷七十三(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频婆娑罗王劝受俗利品第十六·佚名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八·欧阳竟无
  阿陀那识论·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九十四·彭定求

        卷894_1 【相见欢】薛昭蕴   罗襦绣袂香红,画堂中。细草平沙蕃马、小屏风。   卷罗幕,凭妆阁,思无穷。暮雨轻烟魂断、隔帘栊。   卷894_2 【醉公子(一名四换头)】薛昭蕴   慢绾青丝发,光砑吴绫袜。床上小

  • 卷八百六十一·彭定求

        卷861_1 【登杭州秦望山】马湘   太乙初分何处寻,空留历数变人心。九天日月移朝暮,   万里山川换古今。风动水光吞远峤,雨添岚气没高林。   秦皇谩作驱山计,沧海茫茫转更深。   卷861_2 【题龙兴观壁】

  • 赵良玉·唐圭璋

      良玉,宋宗室。属太宗六子镇王元偓房。见宋史卷二百三十三宗室世系表十九。   满庭芳   红杏香中,绿杨影里,画桥春水泠泠。深沉院满,风送卖花声。又是清明近也,粉墙畔,时有迁莺。当此际,人传天上,特降玉麒麟。   风

  • 卷八 五十首·赵崇祚

    孙少监光宪 四十八首菩萨蛮五首 河渎神二首 虞美人二首 后庭花二首 生查子三首 临江仙二首 酒泉子三首 清平乐二首 更漏子二首 女冠子二首 风流子三首 定西番二首 河满子一首 玉蝴蝶一首 八拍蛮一首 

  • 卷一百六·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一百六仙释紫元赋          【宋】葛长庚客此身于寰中兮如鹦鹉之樊笼妙此道于象外兮如鸿鹄之飞翀劙混沌于咸池兮呼飞亷而鞭丰隆谒元始于玉京兮骑汗漫而泛空蒙帝宓牺而国华胥兮子

  • 石田诗选巻一·沈周

    (明)沈周 撰○天文弘治改元元旦遇雨元旦未及春东风意先苏风来继零雨和润物皆濡助我新天子沛泽弥九区河流亦传清天与圣徳符贤俊日拔庸治道务精图尧舜不异人政化无两途我衰在畎亩感激舞蹈俱告戒各努力勤耕备公租黍穰多充

  • 卷一百十三·表第六下·宰相年表二·宋濂

        ◎宰相年表二   

  • ●卷第一百五十九·徐梦莘

      炎兴下帙五十九。   起绍兴四年五月,尽七月。   五月韩世忠自镇江府来朝。   五日甲寅岳飞克郢州。   朱胜非自再为宰相首建议遣诸大帅分屯淮南等路各据要害以经略淮北荆襄。又奏襄阳上流襟带吴蜀我。若得

  • ●卷一·刘一清

    ○天目山谶 临安都城,其山肇自天目,谶云“天目山,垂两乳,长龙飞凤舞到钱塘海。 门一点,巽山小,五百年间出帝王。”钱氏有国世,臣事中朝,不欲其说之著, 更其末云“异姓王”以迁就之。高宗驻跸,其说始

  • 平定三逆方略卷二十六·佚名

    卷二十六   康熙十五年九月庚辰朔,总督李之芳奏克仙霞关。时马九玉败遁,大将军康亲王杰书遣副都统瑚图等率兵连夜追击,破之,克常山县;又遣将军赖塔、副都统玛哈达等于八月二十日进至仙霞关,分路夹攻。翌日,伪参将金应虎等

  • 殷钧传·姚思廉

    殷钧字季和,陈郡长平人。晋朝太常殷融的第八代孙。父亲名睿,擅长辩论,齐朝时很有名气,曾任司徒从事中郎。殷睿娶王奂的女儿为妻。当时王奂担任雍州刺史、镇北将军,于是请求朝廷,任命殷睿为镇北长史、河南太守,后来王奂被杀,殷

  • 流求传·李延寿

    流求国在海岛中,正对建安郡东,水路五天便到。土地上有很多山洞。国王姓欢斯氏,名字叫渴棘兜,不知道他们国家有多少个世代相传。那个地方的人喊他叫可老羊,妻子叫多拔茶。居处称为波罗檀洞,壕洞栅栏有三层,周围有流水,种植树木

  • ● 卷一·陈徽言

    咸丰二年壬子五月,粤匪伪太平王洪秀全攻陷湖南道州、江华等处,分遣贼党,远近散布伪示。是月杪,武昌城内外所在多有之。巡抚龚裕大索奸人,先后捕获斩之。乃请征邻兵,奏发帑金三十万,以为防堵费,报可。江夏知县绣麟,会同汉阳知县

  • 卷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大金集礼卷二帝号下大定七年册礼 大定十一年册礼大定七年册礼大定元年十月 日上即位东京大赦改元十一月十六日有司奉表备礼上尊号圣明仁孝皇帝初羣臣上十有二字上止受四字大定二年七月礼官讨定将来奉安

  • 卷十一·蔡清

    <经部,四书类,四书蒙引钦定四库全书四书防引卷十一     明 蔡清 撰滕文公章句上滕文公为世子【减四十四字】世子太子也【注】或谓天子之子为太子诸侯之子为世子非也周公立教世子之法成王亦称世子则世子太子天

  • 卷五十·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五十日本山井鼎物 观 撰毛诗注疏第十八【十八之一】在旧毛诗卷第十八荡之什诂训传第二十五毛诗大雅郑氏笺荡考异古本注荡荡法度废壊之貌法度上有言字貌下有也之甚下同 其教道之道作

  • 卷八·僧祐

    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抄序第一道安法师大品经序第二长安睿法师注解大品序第三大梁皇帝小品经序第四长安睿法师大小品对比要抄序第五支道林作正法华经记第六出经后记正法华经后记第七未详作者法华宗要序第八慧观法师法华

  • 僧宝正续传卷第七·祖琇

    隆兴府沙门 祖琇 撰德山木上座师出於木氏。因以名之。其远祖曰重。是为少昊之叔也(重见左传)。绝有德于民。帝嘉之。以为勾芒。使居于穷桑。爵青阳侯。自是子孙蕃衍。凡日月霜露。所至必与焉。唯穷发之北。与大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