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宣公(元年~十八年)

宣公元年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继故而言即位,与闻乎故也。公子遂如齐逆女。

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其不言氏,丧未毕,故略之也。其曰妇,缘姑言之之辞也。遂之挈,由上致之也。

夏,季孙行父如齐。晋放其大夫胥甲父于卫。放犹屏也。称国以放,放无罪也。公会齐侯于平州。公子遂如齐。

六月,齐人取济西田。内不言取。言取,授之也,以是为赂齐也。

秋,邾子来朝。楚子、郑人侵陈,遂侵宋。遂,继事也。晋赵盾帅师救陈。善救陈也。宋公、陈侯、卫侯、曹伯会晋师于棐林,伐郑。列数诸侯而会晋赵盾,大赵盾之事也。其曰师何也?以其大之也。于棐林,地而从伐郑,疑辞也。此其地何?则着其美也。

冬,晋赵穿帅师侵崇。晋人、宋人伐郑。伐郑,所以救宋也。

----------

宣公二年

二年春,王二月壬子,宋华元帅师及郑公子归生帅师战于大棘。宋师败绩。获宋华元。获者,不与之辞也。言尽其众以救其将也。以三军敌华元,华元虽获,不病矣。秦师伐晋。

夏,晋人、宋人、卫人、陈人侵郑。

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穿弑也,盾不弑,而曰盾弑何也?以罪盾也。其以罪盾何也?曰灵公朝诸大夫,而暴弹之,观其辟丸也。赵盾入谏,不听,出亡,至于郊。赵穿弑公而后反赵盾,史狐书贼,曰:“赵盾弑公。”盾曰:“天乎天乎!予无罪。孰为盾而忍弑其君者乎?”史狐曰:“子为正卿,入谏不听,出亡不远,君弑,反不讨贼则志同,志同则书重,非子而谁?故书之。”曰晋赵盾弑其君夷皋者,过在下也。曰于盾也,见忠臣之至,于许世子止,见孝子之至。

冬,十月乙亥,天王崩。

----------

宣公三年

三年春,王正月,郊牛之口伤。之口,缓辞也。伤自牛作也。改卜牛。牛死,乃不郊。事之变也。乃者,亡乎人之辞也。犹三望。葬匡王。楚之伐陆浑戎。

夏,楚人侵郑。

秋,赤狄侵齐。宋师围曹。

冬,十月丙戌,郑伯兰卒。葬郑穆公。

----------

宣公四年

四年春,王正月,公及齐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及者,内为志焉尔。平者,成也。不肯者,可以肯也。公伐莒,取向。伐犹可。取向,甚矣!莒人辞不受治也。伐莒,义兵也。取向,非也,乘义而为利也。秦伯稻卒。

夏,六月乙酉,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赤狄侵齐。

秋,公如齐。公至自齐。

冬,楚子伐郑。

----------

宣公五年

五年春,公如齐。

夏,公至自齐。

秋,九月,齐高固来逆子叔姬。诸侯之嫁于大夫,主大夫以与之。来者,接内也。不正其接内,故不与夫妇之称也。叔孙得臣卒。

冬,齐高固及子叔姬来。及者,及吾子叔姬也。为使来者,不使得归之意也。楚人伐郑。

----------

宣公六年

六年春,晋赵盾、卫孙免侵陈。此帅师也,其不言帅师何也?不正其败前事,故不与帅师也。

夏,四月。

秋,八月,螽。

冬,十月。

----------

宣公七年

七年春,卫侯使孙良夫来盟。来盟,前定也。不言及者,以国与之。不言其人,亦以国与之。不日,前定之盟不日。

夏,公会齐侯伐莱。

秋,公至自伐莱。大旱。

冬,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于黑壤。

----------

宣公八年

八年春,公至自会。

夏,六月,公子遂如齐,至黄乃复。乃者,亡乎人之辞也。复者,事毕也。不专公命也。辛巳,有事于大庙。仲遂卒于垂。为若反命而后卒也。此公子也,其曰仲何也?疏之也。何为疏之也?是不卒者也,不疏,则无用见其不卒也。则其卒之何也?以讥乎宣也。其讥乎宣何也?闻大夫之丧,则去乐,卒事。壬午,犹绎。犹者,可以已之辞也。绎者,祭之旦日之享宾也。万入,去龠。以其为之变,讥之也。戊子,夫人熊氏薨。晋师、白狄伐秦。楚人灭舒鄝。

秋,七月甲子,日有食之,既。

冬,十月己丑,葬我小君顷熊。雨,不克葬。葬既有日,不为雨止,礼也。雨,不克葬,丧不以制也。庚寅,日中而克葬。而,缓辞也。足乎日之辞也。城平阳。楚师伐陈。

----------

宣公九年

九年春,王正月,公如齐。公至自齐。

夏,仲孙蔑如京师。齐侯伐莱。

秋,取根牟。

八月,滕子卒。

九月,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会于扈。晋荀林父帅师伐陈。辛酉,晋侯黑臀卒于扈。其地,于外也。其日,未逾竟也。

冬,十月癸酉,卫侯郑卒。宋人围滕。楚子伐郑。晋郤缺帅师救郑。陈杀其大夫泄冶。称国以杀其大夫,杀无罪也。泄冶之无罪如何?陈灵公通于夏征舒之家,公孙宁、仪行父亦通其家。或衣其衣,或衷其襦,以相戏于朝。泄冶闻之,入谏,曰:“使国人闻之则犹可,使仁人闻之则不可。”君愧于泄冶,不能用其言而杀之。

----------

宣公十年

十年春,公如齐。公至自齐。齐人归我济西田。公娶齐,齐由以为兄弟,反之。不言来,公如齐受之也。

夏,四月丙辰,日有食之。己巳,齐侯元卒。齐崔氏出奔卫。氏者,举族而出之之辞也。公如齐。

五月,公至自齐。癸巳,陈夏征舒弑其君平国。

六月,宋师伐滕。公孙归父如齐。葬齐惠公。晋人、宋人、卫人、曹人伐郑。

秋,天王使王季子来聘。其曰王季,王子也。其曰子,尊之也。聘,问也。公孙归父帅师伐邾,取绎。大水。季孙行父如齐。

冬,公孙归父如齐。齐侯使国佐来聘。饥。楚子伐郑。

----------

宣公十一年

十有一年春,王正月。

夏,楚子、陈侯、郑伯盟于夷陵。公孙归父会齐人伐莒。

秋,晋侯会狄于欑函。不言及,外狄。

冬,十月,楚人杀陈夏征舒。此入而杀也,其不言入何也?外征舒于陈也。其外征舒于陈何也?明楚之讨有罪也。丁亥,楚子入陈。入者,内弗受也。日入,恶入者也。何用弗受也?不使夷狄为中国也。纳公孙宁、仪行父于陈。纳者,内弗受也。辅人之不能民,而讨,犹可;入人之国,制人之上下,使不得其君臣之道,不可。

----------

宣公十二年

十有二年春,葬陈灵公。楚子围郑。

夏,六月乙卯,晋荀林父帅师,及楚子战于邲。晋师败绩。绩,功也。功,事也。日,其事败也。

秋,七月。

冬,十有二月戊寅,楚子灭萧。晋人、宋人、卫人、曹人同盟于清丘。宋师伐陈。卫人救陈。

----------

宣公十三年

十有三年春,齐师伐莒。

夏,楚子伐宋。

秋,螽。

冬,晋杀其大夫先谷。

----------

宣公十四年

十有四年春,卫杀其大夫孔达。

夏,五月壬申,曹伯寿卒。晋侯伐郑。

秋,九月,楚子围宋。葬曹文公。

冬,公孙归父会齐侯于谷。

----------

宣公十五年

十有五年春,公孙归父会楚子于宋。

夏,五月,宋人及楚人平。平者成也,善其量力而反义也。人者,众辞也。平称众,上下欲之也。外平不道,以吾人之存焉道之也。

六月癸卯,晋师灭赤狄潞氏,以潞子婴儿归。灭国有三术,中国谨日,卑国月,夷狄不日。其曰潞子婴儿,贤也。秦人伐晋。王札子杀召伯、毛伯。王札子者,当上之辞也。杀召伯、毛伯,不言其何也?两下相杀也。两下相杀,不志乎《春秋》,此其志何也?矫王命以杀之,非忿怒相杀也,故曰以王命杀也。以王命杀则何志焉?为天下主者天也,继天者君也,君之所存者命也。为人臣而侵其君之命而用之,是不臣也;为人君而失其命,是不君也。君不君,臣不臣,此天下所以倾也。

秋,螽。仲孙蔑会齐高固于无娄。初税亩。初者始也。古者什一,藉而不税。初税亩,非正也。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私田稼不善,则非吏;公田稼不善,则非民。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以公之与民为已悉矣。古者公田为居,井灶葱韭尽取焉。

冬,蝝生。蝝非灾也。其曰蝝,非税亩之灾也。饥。

----------

宣公十六年

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晋人灭赤狄甲氏,及留吁。

夏,成周宣榭灾。周灾不志也,其曰宣榭何也?以乐器之所藏目之也。

秋,郯伯姬来归。

冬,大有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

----------

宣公十七年

十有七年春,王正月庚子,许男锡我卒。丁未,蔡侯申卒。

夏,葬许昭公。葬蔡文公。

六月癸卯,日有食之。己未,公会晋侯、卫侯、曹伯、邾子,同盟于断道。同者有同也,同外楚也。

秋,公至自会。

冬,十有一月壬午,公弟叔肸卒。其曰公弟叔肸。贤之也。其贤之何也?宣弑而非之也。非之,则胡为不去也?曰兄弟也。何去而之,与之财,则曰:“我足矣。”织屦而食,终身不食宣公之食。君子以是为通恩也,以取贵乎《春秋》。

----------

宣公十八年

十有八年春,晋侯、卫世子臧伐齐。公伐杞。

夏,四月。

秋,七月,邾人戕缯子于缯。戕犹残也,捝杀也。甲戌,楚子吕卒。夷狄不卒,卒,少进也。卒而不日,日,少进也。日而不言正、不正,简之也。公孙归父如晋。

冬,十月壬戌,公薨于路寝。正寝也。归父还自晋。还者,事未毕也。自晋,事毕也。与人之子守其父之殡,损殡而奔其父之使者,是亦奔父也。至柽,遂奔齐。遂,继事也。

猜你喜欢
  序·孙星衍
  卷一百 邵子之书·黎靖德
  卷二十二【起宣公五年尽十一年】·杜预
  卷十六·钱时
  卷八十·江永
  卷十七·王鸿绪
  卷三十八·秦蕙田
  答熊子真書·欧阳竟无
  理惑论·章太炎
  卷四十五(玄奘译)·佚名
  大金刚火焰日轮仪轨分第十七·佚名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七之二·智旭
  保护龙华古刹·太虚
  六度集经卷第四·佚名
  长寿王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七出至第四十八出·柯丹邱

    第三十七出 民戴 (末上)一喝千人诺,单行百吏随。恁般多富贵,端的是男儿。自家乃是本府亲随隶兵。你看时光好疾,日月相催。自从本官到任潮阳勾当,不觉又是五年。真个清廉如水,上下相安。前日忽有上司文书到府,将俺相公升除

  • 卷五百一·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五百一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一百三十五 黄省曾 闲居 言征南山阿顾念北山麓南山可采兰北山有緑竹鶬鶊既和鸣佳气复郁郁斗酒勿愆期美人温如玉朝游夕告归风

  • 卷十四·胡文学

    <集部,总集类,甬上耆旧诗> 钦定四库全书 甬上耆旧诗卷十四 监察御史胡文学编 胡训导庚 字文刚少孤性明粹从乡先生胡世佐授毛氏诗後与里中单仲友讨论益造渊博为文冲雅工律诗同时名士过从无虚日洪武中荐授本县训导後调

  • 卷之一百六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 列传二百二·纪昀

    列传宋 【一百四】○宋一百四娄机沈焕【舒璘】曹彦约范应铃 徐经孙 汤璹蒋重珍 牟子才 朱貔孙欧 阳守道娄机沈焕曹彦约范应铃徐经孙汤璹蒋重珍牟子才朱貔孙欧阳守道△娄机娄机字彦发嘉兴人干道二年进士授盐官尉调

  • 三二 路上的吃食·周作人

    从前大凡旅行,路上的吃食概归自备,家里如有人出外,几天之前就得准备“路菜”。最重要的是所谓“汤料”,这都好吃的东西配合而成,如香菇,虾米,玉堂菜就是京冬菜,还有一种叫做“麻雀脚”的,乃是淡竹笋上嫩枝的笋干,晒干了好像鸟爪

  • 毛修之传·魏收

    毛修之,字敬文,荥陽陽武人。父毛瑾,任司马德宗的梁、秦二州刺史。刘裕擒获姚泓之后,留子刘义真镇守长安,任毛修之为司马。等到赫连屈丐在青泥击败刘义真,毛修之被俘,便居住在统万。世祖平定赫连昌,获得毛修之,神修年间,命毛修之

  • 张普惠传·李延寿

    张普惠,字洪账,常山九门人。身高八尺,相貌魁伟,对《周礼》、《仪礼》、《礼记》十分精通,还擅长于《春秋》和诸子百家的学说。太和十九年(495),任主书,兼管局监,很被孝文帝所赏识。转任尚书都令史,任城王元澄敬重他的学问,为他

  • 第十九节 当时南意大利之形势·梁启超

    北意大利统一,大业成就既已过半。虽然,加富尔巴黎会议之宣言,特指尼布士之惨状,以激众怒而博同情,今者尼布士之戴外族受压制,犹依然也。当时意大利列邦之虐政,虽万方同慨,而其尤甚者莫如尼布士。当1851年,英国名相格兰斯顿游历

  • 卷三十四 职官六·龙文彬

    ◎巡按洪武十年七月己巳,遣监察御史巡按州县,俾询民间疾苦,廉察风俗,申明教化。所按藩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人事奏裁,小事立断。按临所至,必先审录重囚,吊刷文卷,有故出入者理辨之。(《三编》。 )谕之曰:“朕命汝等出

  • 四年·佚名

    (癸丑)四年清咸豐三年春正月1月1日○丙午,詣眞殿展拜。1月2日○丁未,以李容象爲全羅右道水軍節度使。1月3日○戊申,詣宗廟齋宿。1月4日○己酉,行宗廟春享追,上純宗大王尊號冊寶。1月5日○庚戌,詣仁政殿,親傳社稷祈穀大祭香祝。

  • 子罕第九·朱熹

     凡三十章。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罕,少也。程子曰:“计利则害义,命之理微,仁之道大,皆夫子所罕言也。”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达巷,党名。其人姓名不传。博学无所成名,盖美其学之博而惜其不成一艺之

  • 孟子説卷六·张栻

    宋 张栻 着告子上告子曰性犹柳也义犹桮棬也以人性爲仁义犹以柳爲桮棬孟子曰子能顺柳之性而以爲桮棬乎将戕贼柳而后以爲桮棬也如将戕贼柳而以爲桮棬则亦将戕贼人以爲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有太极则有

  • 竹 阴 闲 话·太虚

    竹阴闲坐,客以“佛学半月刊答太虚法师阅儒佛会勘随笔”指示,略阅一过,不禁哈哈曰:将谓如空合空,原来无事生事!客曰:答文一、七两条,不出随笔“诸自封于孔、于老、于耶等者,将谓未悟禅宗,亦得有是自在”的反面语意,不能一笑相喻,未

  • 观察诸法行经卷第一·佚名

    随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无边善方便行品第一  尔时婆伽婆。更游王舍鹫鸟丘中。共大比丘众。满千比丘。共菩萨摩诃萨。有八十俱致菩萨摩诃萨。种种佛刹来集。皆得陀罗尼忍三摩地一生补处。证得过去未来智道。言说清

  • 第一 六处相应·佚名

    第一 根本五十[经]品第一 无常品[一]第一 无常(一)内一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陀林给孤独长者之游园。二于此处,世尊言诸比丘曰:&ldquo;诸比丘!&rdquo;诸比丘奉答世尊曰:&ldquo;大德!&rdquo;三世尊作是言:&ldquo;诸比丘!

  • 诊余举隅录·陈廷儒

    医案。清陈廷儒撰。二卷。廷儒字匊生,阳湖(今江苏武进)人。世医出身,儒而兼医。中年客游南北,颇有医名。集生平所治疑难证治,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撰成此书。取举一反三之意,故名。按证分类,凡五十四种证治,约三万余

  • 拜月亭记·施惠

    全名《王瑞兰闺怨拜月亭》,也称《蒋世隆拜月亭》、《幽闺记》。南戏剧本。四十出。传说元施惠撰。据关汉卿《闺怨佳人拜月亭》杂剧改编。故事发生在金末,蒙古军队进攻中都(今北京),金国兵部尚书王镇的女儿王瑞兰在逃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