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平定三逆方略卷二十六

卷二十六
  康熙十五年九月庚辰朔,总督李之芳奏克仙霞关。时马九玉败遁,大将军康亲王杰书遣副都统瑚图等率兵连夜追击,破之,克常山县;又遣将军赖塔、副都统玛哈达等于八月二十日进至仙霞关,分路夹攻。翌日,伪参将金应虎等献关迎降,官军长驱而进;二十三日,抵浦城县,攻拔之。
  臣谨按:闽逆阻兵首尾三载,所以苟延喙息、未服天诛者,徒以仙霞之险也。先是,建昌诸路贼众退回,诸将犹为持重之计,顿兵不进;皇上即知闽有内乱,趣杰书赴衢约勒士马,克期进讨。未几,遂有大溪滩之捷。至是,而仙霞不守,枕席过师;精忠麋身自归,八闽以次底定。睿谟深远,决策如神;史册所载,未之有也。
  辛巳,命遣马承先等赴粤西招抚马雄。先是,大将军公图海奏:原任广西提督马雄之母及族人俱在固原,今雄母欲令其孙承先、承霄等持书赴广西招雄归降;上令承先等驰驿来京。至是,至京师。上命给马承先等游击衔扎,选贤能笔帖式一员同行,赴大将军简亲王、副将军希尔根、总督董卫国军前;到日,共议送承先等于将军舒恕所转送广西。若不能达舒恕军,可觅间道遣赴马雄处。承先等前往,宜有符验;令录马雄披陈原疏,持以为信。
  癸未,敕大将军简亲王喇布等攻醴陵。喇布奏:醴陵陷贼,袁州、萍乡虽有署副都统扬古岱等统兵驻守,其力颇单。南昌兵卒分拨应援外,止存甲士五十人,别无可调之兵;臣已檄扬古岱等固守袁州诸处。闻署副都统多诺兵驻庐州养马,并檄趣驰赴江西。上谕:袁州镇标近已增设多兵,署副都统扬古岱又率兵驻防,兵力亦不为少。醴陵乃大将军安亲王大兵后路,今既陷贼,宜急图收复。大将军简亲王等其速趣扬古岱及总兵官赵应奎等分遣官兵迅取醴陵,并间道移会安亲王发兵夹攻;更檄署副都统多诺、副都统席山等星夜驰赴江西,听简亲王调度。
  丁酉,谕大将军康亲王杰书招抚耿精忠。上谕兵部曰:大将军康亲王统率大兵大败贼众,已入闽境。耿精忠虽背恩反叛,念小民遭罹贼乱,困苦已极;朕心深为恻然!其以时事晓谕精忠早降,以副朕安辑生民至意。
  谕湖广总督蔡毓荣等转饷郧阳。抚治杨茂勋奏:贼渠谭洪由水陆来犯,欲断饷道;臣与防守均州副都统诺敏、柯彝等共议发臣标兵并均州满、汉官兵,分四队以御来援贼众。惟虑饷道一时难通,迟延时日,粮匮可虞。上谕:粮饷系大兵急需,杨茂勋、诺敏等协力剿贼、速通水路,广湖督、抚仍设法陆运至郧,毋至匮乏。
  戊戌,命江南、江西将军总督遣兵夹剿徽、饶诸路余贼。浙江总督李之芳奏:贼帅马九玉败走,余贼四窜,潜匿尚多。马鹏等拥众屯踞新建诸处,地连徽、饶、广信,不可任其蔓延。上谕:大将军康亲王已统帅大兵大创逆贼,深入闽境;宜及此时扫除余贼,平定地方。大将军简亲王、副将军希尔根、江西总督董卫国、将军华善、江南总督阿席熙等其速檄驻守建昌署副都统尼满、驻守徽州署副都统岳尔多等各率兵前进,协剿徽、饶、广信接壤诸寇;务行扑灭,以张浙、闽大兵声势。
  丙午,命署前锋统领穆占为征南将军,帅师赴湖广。先是,大将军公图海奏:今进取汉中,必满、汉兵并力,庶可有济。但大兵征剿逆贼二载有余,军械残敝,绿旗兵丁马已殆尽,且秦地人民频年劳困已极,是以臣等公议暂停进攻。汉中之役,分兵防守诸隘;余兵每佐领拨足五人,每翼设夸兰大二员,遣副都统希福领之前赴湖广。俟秦中兵民稍得息肩,整缮器械、储备粮糗,再相机进取。上谕:贼渠吴三桂窃踞湖南为日已久,宜速遣重兵赴湖广扫除逆贼,克复疆土;若止遣每佐领兵五人,恐力仍未足。今大将军公图海既招抚王辅臣、底定平凉诸处,可暂停进取汉中,量留官兵防守隘口;余兵内简择精锐,仍携大将军敕印率赴湖广,剿灭逆贼。至是,图海又奏:平凉、庆阳虽已底定,而投诚兵心尚未宁靖;虽遣兵防守诸隘,汉中、兴安尚未恢复。臣若率精锐赴楚,恐不逞之徒心怀叵测。上谕:大将军公图海既称新附兵心未靖,汉中、兴安尚未恢复,可勿赴湖广。署前锋统领穆占懋着勤劳,其实授都统,佩征南将军印,统率原拨陕西每佐领骑兵五人,益以每佐领护军二人、简新附总兵王好问等所属精兵二千人并见在湖南瑚什巴等所率每佐领兵一人俱付穆占统领,前赴湖广。陕西所有诸将,不论参赞与否,俱听穆占会同图海公议简择以往。抵湖广日,于荆州、岳州、彝陵诸处满兵及伊所统兵内,共选官员及前锋护军骑兵每佐领足十人,或从荆州渡江、或由彝陵进剿、或趋岳州水陆夹攻,听相机从事。如须用湖广绿旗官兵,亦令随宜携往。
  丁未,大将军康亲王杰书奏官兵复建宁。将军赖塔率满、汉兵自浦城星驰前进,于是月初三日抵建阳县,击败贼众,斩杀甚多;遂克其城。进至建宁府,贼溃走;府城亦复。
  十月辛酉,提督佟国瑶奏,败贼于郧阳。八月,川贼谭洪率众乘船顺流而下,围困郧城;将军噶尔汉、提督佟国瑶等出兵邀战,败之陡岭。九月十九日,复以水陆兵分路夹击,斩首甚多;余贼悉遁。
  癸亥,命叙赉甘肃镇将士。上谕兵部:自逆贼变乱以来,总兵官孙思克标下将士用命,屡经战阵,劳苦可嘉!所司速行叙赉,以示鼓励。
  庚午,总督李之芳奏复温州。浙江温州总兵官陈世凯、平阳总兵官王廷梅等遣兵分路复浙、闽、江西接壤诸县,温州伪都统曾养性、伪伯祖宏勋等闻大兵入闽、势迫无归,是月朔日率众以城降,浙土皆定。
  壬申,谕将军穆占进兵机宜。穆占奏:防守陕西各隘外,所余满、汉兵若令大将军公图海等及臣率赴湖广,更酌选荆州、岳州、彝陵兵分路并进,则吴逆可灭。若欲进汉中、兴宜,宜停发陕西满、汉官兵,令图海及臣率之四路进取四川、云南,吴三桂势必退保巢穴,则湖南地方亦易恢复。上谕:陕西兵所在征剿勤劳备至;挽输粮饷,民殊苦累。若复进取四川,恐师徙重困,转运维艰,故暂停汉、兴之役。平凉虽已底定,绿旗兵既乏马匹,新附之众心犹未定,陕西诸将及新附将士不便调往湖广。且荆、岳诸处,有大将军顺承郡王、贝勒尚善、都统鄂鼐、宜礼布等统兵驻守。又大将军安亲王统率大兵围困长沙,今将军穆占率师抵湖广日合荆州诸处兵每佐领配足十人,又添蒙古兵及陕西、湖广绿旗兵随往,兵力不为单弱。着穆占仍遵前旨行,迨克复地方,其应设镇守官兵、调遣机宜,与诸将军、总督、提督等议行。大将军安亲王、顺承郡王、贝勒等探知穆占何路进兵,即相机履援。大兵剿贼惟马是赖,可视其肥瘠,择可蹔驻之处酌量饲秣。寻又召穆占来京密授机宜,随令驰往军前。
  召还驻守河南府及潼关兵。上谕兵部曰:驻守河南府及潼关兵回自保宁,备尝艰险;俱召还京师。大将军公图海可分兵守潼关,将军布颜尽率兖州驻防兵移镇河南。今闽、浙俱已底定,兖州不必驻防。又谕还自保宁官兵曰:逆贼吴三桂负恩反叛,大兵致讨;尔等为国尽劳,攻取七盘、朝天诸关,大败贼众,直抵保宁,屯驻日久,饷道梗塞,遂尔旋师,未获成功:责在将帅,非尔等之罪。沿途遇贼,复同心合力屡次血战,击败贼众;后又久围秦州,屡败四川来援之贼,恢复秦州;又击败平凉诸贼,降王辅臣。尔等披坚执锐二年有余,剿寇开疆,备尝劳苦;朕心悯焉!今据塘报,耿精忠已归命,关、陕、闽、浙以次削平;江西不日底定,粤贼亦已败走。尔等于更替官兵到日,即速还京;所有劳绩,俱与议叙。
 

猜你喜欢
  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第十七·司马迁
  问玉第三十六·王肃
  第四十二回 伐西夏李宪丧师 城永乐徐禧陷殁·蔡东藩
  皇清开国方略卷十七·阿桂
  法喜志卷四·夏树芳
  卷二十九·杨士奇
  卷之十九·佚名
  卷之一百五十七·佚名
  提要·汪藻
  卷十七·傅恒
  王中正传·脱脱
  卷之一·姚莹
  卷七十七·佚名
  卷三百一·佚名
  甲申沧州纪事·程正揆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奚{氵吴戈}·唐圭璋

      {氵吴戈}字倬然,号秋崖。   念奴娇   四圣观凉堂   踏破秋痕,向虚堂、细问新凉踪迹。野客从来无管领,独鹤自还空碧。红日重开,翠华曾到,应恨湖光窄。游龙别后,两山依旧南北。   无语野草闲花,似嗔人问。万事今非

  • 卷七·王昶

    朱一是二首 钱棻一首 关键一首 魏学濂二首 吴易一首王泰际一首 宫伟癿一首 沈龙一首 徐远一首 吴闻礼一首夏完淳五首 沈泓一首 吴熙一首 沈麖二首 沈自炳三首韩曾驹一首 归庄一首 张纲孙一首 周永年一

  • 三集卷五十九·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五十九古今体一百三十三首【丙戌七】七月朔日作孟朔宜晴朗披襟爽气浮明朝候应入今日信先投竹叶响轻递荷花香欲流西风卷云浄庆慰兆佳秋立秋【七月初二日】嬗代无停

  • 卷十五 前废帝·王夫之

      沈庆之缚绔以入而收刘斌,斥颜竣而决诛逆劭,何其决也!及子业昏虐,柳元景首倡废立之谋,而庆之发之,蔡兴宗苦说以举事,沈文秀流涕以固请,而庆之终执不从,坐待暴君之鸩,又何濡輭不断以自毙也!呜呼!六代之臣,能自靖以不得罪于名教者

  • ◎自由结婚之函·李定夷

    江苏省议员周钺,逼女投江,经苏州高等厅判决有期徒刑四年。女名静娟,曾肄业于上海务本女塾。后在浦东南洲女校充当教习,与校长徐品花自由结婚。因恐遭乃父毒手,致书于伊姑丈刘子瑜,请为和解。书云:姑丈大人尊右,久疏奉候,抱歉殊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二十四·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故太尉威武军节度使提举万寿观食邑六千一百戸食实封二千戸陇西郡开国公致仕赠开府仪同三司李公行状张抡曾祖徳明故任皇城使赠太师秦国公曾祖妣野氏赠楚国夫人祖中言故任皇城使赠太师魏国公祖妣折氏赠韩国

  • 卷二十 越语上·左丘明

    勾践灭吴〔原文〕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①,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②,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 宋弁传·魏收

    宋弁,字义和,广平列人人。祖宋..,与堂叔宋宣、博陵崔建都很出名。魏世祖时,历职中书博士、员外散骑常侍,出使江南,朝廷赐爵为列人子,还拜广平太守。兴安三年(454)去世,朝廷赠为安远将军、相州刺史,谥称惠。长子宋显袭其爵位。

  • 卷二十六·佚名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礼部志稿>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二十六明 俞汝楫 编祠祭司职掌雩祀国家凡遇水旱灾伤及非常变异或躬祷或露告於宫中於奉天殿陛或遣官祭告郊庙陵寝及社稷山川无常仪嘉靖八年春祈雨冬祈雪皆御

  • 齐欲攻宋秦令起贾禁之·佚名

    【提要】 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一切以现实的利益作为进行外交的标准和圭臬。赵国合纵攻秦失败之后,苏秦再一次将合纵的希望寄托在齐国身上,凭着他的凌厉词锋和对国际斗争的真知灼见,说服赵国驾

  • 138.赵绰依法办事·林汉达

    隋文帝统一全国以后,采取了各种巩固统治的措施,像改革官制兵制,建立科举制度,选用办事能干的官员,严办贪官污吏。经过他的一番整顿改革,政局稳定,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景象。隋文帝还派人修订刑律,废除了一些残酷的刑罚。这本

  • 124.一意孤行的苻坚·林汉达

    苻坚在王猛生前对王猛是言听计从的,但是他却没有听王猛临死留下的忠告。王猛认为前秦的敌手是鲜卑人和羌人,但是苻坚却十分信任从前燕来投奔他的鲜卑贵族慕容垂和羌族贵族姚苌(cháng)。王猛劝他不要进攻东晋,但苻坚却把东

  • 卷十三·李光地

    钦定四库全书日讲春秋解义卷十三庄公二十有七年春公防杞伯姬于洮【伯姬庄公女洮杜注鲁地今山东濮州南有洮城亦作桃城水经注云桃城亦曰姚城因姚墟而得名也】【左传】二十七年春公防杞伯姬于洮非事也天子非展义不廵守【

  • 卷四·刘玉汝

    <经部,诗类,诗缵绪> 钦定四库全书 诗缵绪卷四      元 刘玉汝 撰 鄘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他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兴无取义惟

  •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九·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如来不思议品弟四之三复次佛告舍利子言。于汝意云何。地界与众生界孰为多邪。舍利子白佛言。世尊。地界非多众生界多。佛言。舍利子。如是如是。众生界

  • 卷之三·密云圆悟

    天童和尚辟妄救略说卷之三 侍者 真启 编 东土祖师 ▲初祖菩提达磨大师者 南天竺国。香至王第三子也。姓剎帝利。本名菩提多罗。后於般若多罗尊者得法。尊者谓曰。汝於诸法。已得通量。达磨者。通大之义也。宜名达

  • 小尔雅·孔鲋

    一卷,旧题汉孔鲋著。《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小尔雅》一篇,无作者名姓。《隋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都载有李轨注《小尔雅》一卷,其书早佚。今传《小尔雅》系《孔丛子》第十一篇钞出别行,分《广诂》、《广言》、

  • 宋高僧传·赞宁

    佛教史书。原名《大宋高僧传》。三十卷。宋释赞宁于太平兴国七年(982)奉敕编撰,至端拱 元年(988)书成。继《续高僧传》之后,记述自唐高宗时至宋雍熙年的僧人共五百三十二人,附传一百二十五 人(原书“序”谓正传五百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