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八

  尊者勝友造

  唐三藏法師義淨奉制譯

  服過七日藥學處第三十

  爾時薄伽梵在王舍城竹林園中.由畢鄰陀婆蹉依止弟子受惡觸藥.復與飲食更

  相雜糅或自類相染.亦復不知此等諸藥何者應捨何者不應捨時與非時隨意食

  噉.此因病藥事[一]煩惱同前制斯學處。

  如世尊說聽諸病苾芻所有諸藥隨意服食.謂酥油糖蜜於七日中應自守持觸宿而

  服.若苾芻過七日服者.泥薩祇波逸底迦。

  言如世尊說者謂於毘柰耶中說醫藥處.言世尊者舉教主也。病有二種.一主病二

  客病.由此常應於食噉時作療病想然後方食。

  因明瞻病所有行法.若鄔波馱耶若阿遮利耶若親教弟子若依止弟子同鄔波馱

  注:

  [一]原刻此句作貪煩惱故.今依麗刻及藏本改.

  ********************

  耶同阿遮利耶及親友知識當於病者好心瞻視.若無依怙人應合衆共看或作番

  次.若同界者日應三迴往問。看病之人於病者處置諸坐物令問疾者坐.諸問疾人

  不應久住。若病人貧無藥直者師主知識等應爲辦之.或施主邊求或用僧伽物或

  窣覩波物或旛蓋等莊嚴之具依價賣之以供藥直.若後病差應償.若無力者不還

  無犯.大師之子是父財故。若看病苾芻供給病者.除性罪已餘皆應作。若病者命欲

  終時其看病人應移病者置私臥具上善爲方便勿令瞋惱.若索衣鉢等應急呈現。

  身亡之後所有喪事.若亡者無物用僧伽物.或看病人爲病者乞。若有病人爲病所

  困便將衣鉢隨處布施.其受施者不應卽分.應於餘日問其進不.若重索者應還.若

  言不取者應分。然諸病人及瞻病者所有行法隨教應作.不依行者得惡作罪。

  言隨意者謂隨順病人所宜之事.言服食者謂聽噉嚼也。言諸藥者總有四種.一時

  藥二更藥三七日藥四盡夀藥.然此四種皆能療疾並名爲藥.病者所須非無病者.

  卽此四種服食之時皆應先作療病心已然後受用。言時藥者謂五正食.一麨二餅

  ********************

  三麥豆餅四肉五[一]飯.及五嚼食等此並時中合食故名時藥。言更藥者謂八種漿.云

  何爲八.一招者漿〈西方樹名亦名顛咀梨角同皂莢其味如梅角寬一兩指長三四

  寸〉二毛者漿〈卽芭蕉子以少胡椒安在果上手極捼之皆變成水〉三孤洛迦漿〈狀如

  酷棗也〉四阿說他子漿〈是菩提樹子也〉五烏曇跋羅〈其果大如李也〉六鉢魯灑〈其果

  狀如蘡薁子也〉七蔑栗墜漿〈卽是蒲桃果也〉八渴樹羅漿.〈形如小棗甜而且澀樹多

  獨立形若椶櫚此等諸漿皆須淨洗手淨濾漉然後堪飲也〉除此八已若橘柚櫻梅

  甘蔗糖蜜等亦聽作漿.味若甜者應和醋.及醋漿醋果依夜分齊故名更藥。言七日

  藥者謂酥油沙糖及蜜。言盡夀者有其五種.謂根莖葉華果.根謂菖蒲薑藕鬚.莖謂

  天木栴檀.葉謂瓜葉楝葉.華謂龍華蓮華.果謂訶梨得枳菴摩洛迦鞞醯得枳胡椒

  蓽鉢。又有五種黏藥.一阿魏二烏糖三紫礦四黄蠟五諸餘樹膠.又有五煎灰藥.一

  [麩-夫@廣]麥灰二[麩-夫@廣]麥芒灰三油麻根灰四牛膝草灰五諸餘雜灰.此等諸灰水淋煎之隨

  意應用.又有五種鹽藥.一先陀婆〈因河名也〉二[田/比]鄧伽〈因水名也〉三騷跋折攞〈因山

  注:

  [一]原刻作餅.今依有部藥事卷一改.

  ********************

  名也〉四鶻路磨〈因地名也〉五三沒達攞.〈海鹽也〉又有五種澀物藥.一菴没羅二誑婆

  三瞻部四失利灑五高苫薄迦.〈此並樹名東夏旣無不可翻也〉斯等咸是舉類而言.

  若更有餘用皆無犯。時藥者謂於時中食噉不許非時.若苾芻等病困餘藥不除醫

  令與食者.應在屏處非時噉食無犯。然此四藥各隨強勢而服用之.謂前前強後後

  弱.時長是弱時促爲強.若後三藥與初相雜者應隨勢而服.後二隨一.後一隨一.時

  過分限皆不應服。

  若烏[玄*鳥]鵰鷲白鷺鵂鶹象馬龍蛇獼猴犬狢食屍禽獸皆不應食.若皮是不淨其肉

  筋骨亦皆不淨。不食彪殘及以人肉.若食人肉得窣吐羅罪。凡行食時若有肉食.上

  座應問此是何肉.觀彼答言知是合食方可食之.若上座不言次座應問.若不問者

  俱得惡作。有三種肉是不應食.若見若聞若疑爲我殺害而噉食者得越法罪。或有

  病人醫處方藥隨病所宜聽食人肉.若性不便見時變吐者應以物掩目令其噉食.

  食了除去安餘美膳方解掩物.其肉應令敬信之人於彼屠處而簡取之。不應飲人

  ********************

  乳.作藥服者無犯。有五種人聽於小食時食五正食.一病人二看病人三客初來至

  四將欲行者五守寺人.若在儉時於小食上亦聽食飯。若寺內無淨地處與食同宿.

  內煑自煑皆不應食.惟除儉年。若煑飯欲熟魚肉果菜其色變常煎乳三沸.若無淨

  人溢時須觸者食之無犯.若不食者應施貧人。若先有施主設食之時後更有人持

  飯來施.問先施主方可受之。若有施主稱三寶名以衣食等施苾芻者.應返問彼所

  云佛陀卽兩足尊耶.若云如是便不應受.若彼報云仁卽是我佛陀者應受.達摩僧

  伽準此應問。凡於食處塗拭令淨.地敷淨葉不應足蹈葉上。若至牧牛人處乏少水

  者.酪漿飯汁洗足無犯。或於俗家已足食竟若有餘食更欲食者.卽用前受重食無

  犯.若須殘食應自持去。若施主持食列在衆前施心已成.事急須去無人授者.苾芻

  應作北洲想自取而食。菴沒羅果核未成者不應食.若核成者無犯。又更藥者有六

  種醋物.一大醋二麥醋三藥醋四小醋五酪漿六鑽酪漿.此等醋物飲用之時應以

  少水滴之.作淨絹[疊*毛]羅濾色如竹荻.時與非時病及無病隨意飲用。大醋者謂以沙

  ********************

  糖和水置諸雜果或以蒲桃木蜜餘甘子等久釀成醋.麥醋者謂磨[麩-夫*廣]麥等雜物令

  碎釀之成醋.藥醋者謂以根莖等藥酸棗等果釀之成醋.小醋者謂於飯中投熱饙

  汁及以飯漿續取續添長用不壞.酪漿者謂酪中漿水也.鑽酪漿者謂鑽酪取酥餘

  漿水是也。若沙糖以水和者體若未變應加守持爲七日藥.諸雜果等欲作漿者若

  時中受取淨手搦碎水和澄清但時中飲.若在非時自料理者聽非時飲.若令未近

  圓人作者時非時得飲。若欲作漿齊更飲者.時中料理時中受取對人如法.至初夜

  盡自取而飲.若過此時便不應飲。時中飲者隨濾不濾.非時飲者必須澄濾.其六醋

  物準此應知。又七日藥者一受已後作法守持齊七日內食之無犯.若有病緣非時

  須服欲求他授復無淨人.應七日守持或時隨路自持而行。有五種人得守持七日

  藥.一行路人二斷食人三病人四守護寺人五營作人。作沙糖團須安麨末.是作處

  淨非時得食。行路之時若以沙糖內於米中以手拍去米應食.若置麨中應以水洗.

  若黏著者竹片刮除重以水洗.食之無犯。若不能令無染涉者.先水洗已手挼令碎.

  ********************

  投以淨水將物濾之.不由此染便成染過非時得飲。然此糖等時與非時病及無病

  食皆無犯.應知更藥及以盡夀類此應知。許五種脂時中煑熟濾使淨潔.從他受取

  作法守持.乃至病差隨意應服.雖復病差亦得畜持擬爲餘人須者應與.或可安在

  瞻病堂中若有須者任彼服用.若不爾者得惡作罪。不如法脂不應噉食.若塗身灌

  鼻及以揩身者無犯。甘蔗牛乳油麻及肉若苾芻非時受取非時而壓.離濾守持並

  不應食.若蜜以水滴淨時與非時隨意應食。有智猨猴智馬智象及以師子虎豹等

  脂用塗足者得惡作罪。又盡夀藥者.若患疥者應用前五種澀物陰乾擣末以水熟

  煎先揩疥瘡後將汁洗.若病差已同前五脂.餘盡夀藥隨病所須如藥事中說。若患

  眼者醫人處方用五.安膳那注眼者無犯.〈但是眼藥咸名安膳那也〉一華安膳那二

  汁安膳那三末安膳那四丸安膳那五騷毘羅安膳那.若病愈已安置亦同前法.若

  是華藥應安盆器中.汁藥安小合中.末藥安置筩中.後二安置帒中或可以物裹而

  繫之.不依教者得越法罪。不應爲嚴身故莊注其眼.應畜二種注眼藥鎚.一熟鐵二

  ********************

  赤銅。凡暴藥時或陰乾或日曬.天雨將至無未近圓人自收内無犯。若藥相雜簡取

  用之.若有病緣醫人教服非常藥者亦應服之.爲消諸毒故.令信心者爲取。此有四

  種.一新生犢子糞尿.二掘路陀樹灰或菩提樹灰或烏曇跋羅樹灰三甘草灰四入

  地四指敢其下土.四事和擣或塗或服。若苾芻無病蒜胡葱澤蒜並不應食.爲病服

  者無犯。凡食葷辛應知行法.若服蒜爲藥者僧伽臥具大小便處咸不應受用.不入

  衆中不禮尊像不繞制底.有俗人來不爲說法.設有請喚亦不應往.應住邊房.服藥

  旣了更停七日待臭氣消散浴洗身衣並令清潔.其所居處牛糞淨塗。若服胡葱應

  停三日.澤蒜一日。若欲停貯先陀婆鹽者內牛角中還將角合或以蠟裹.能令不疾

  銷盡。問.頗有一物成四藥耶.有.謂甘蔗體是時藥.汁爲更藥.糖爲七日.灰爲盡夀.自

  餘諸物類此應知。此四藥中或不受不守持或受而不守持或守持而不受咸不應

  食.若受而守持者得服。若於寺界內不淨地中有果樹者子不合食.若淨地生墮不

  淨地若經宿者亦不應食.若淨地果樹還落淨地雖復經夜應食。諸有制聽不依行

  ********************

  者隨一一事得惡作罪.於藥所須器具雜物亦皆聽畜.謂函杓大鉢吸煙鼻筩.此筩

  法長十二指應以鐵作.或一觜雙觜.吸煙入鼻可治諸疾。飲藥銅盞貯藥之合承足

  小枮.斯等器物咸不得以寶作。若須煖水應作鐵鎚安鼻著銷.燒令極熱投之於水.

  先置淨水次安觸水。病人浸身聽畜鐵船及木槽等。煎藥所須用銅鐵釜.若營作時

  所須斧鑿鎌刀器物杵石幷軸須塗足等油及油器此並應畜。器有三種.大者一抄

  小者半抄.此內名中。諸雜類人旣出家已不應輒顯昔時伎業.亦不得畜工巧器具.

  若先是醫人聽畜針筩及盛刀子袋.若先書生聽留墨瓶。又諸苾芻爲遮雨熱聽持

  傘蓋.其蓋應織竹縫葉及用布等.不應全白狀似人王.亦不雕飾及用孔雀毛等.若

  無雨熱卽不應持.其柄不應寶作及塗赤色.亦不大長量與蓋等。若入聚落不應正

  擎應偏持而去.若乞食時恐天雨者亦應持行柄應護淨.初入村時應寄俗舍.乞食

  旣了應取而還。爲寒熱故開皮革屣.若有棘剌沙礫之處底應二重.足柔輭者不令

  生苦乃至六重.過便不合。富羅頂帽聽著無犯。又寒雪國著立播衣及厚大帔隨意

  ********************

  披服。爲除極熱聽畜諸扇.此有二種謂多羅葉及以衣角或復竹等.並不應寶作亦 

  不用寶釘校雕裝。爲遮蚊蟲聽作拂扇.或用麻紵白[疊*毛]破衣諸葉.其馬尾等不應爲

  拂.若爲僧伽受取無犯。爲持瓶鉢聽畜網絡.若患肩痛應掛杖頭荷之而行。有二種

  人開許乘轝.一謂老弱二謂病苦。諸有病人聽帶雜香及香塗身.不應入衆及爲俗

  人說法.設有請喚亦不應往.若後病愈亦應除棄.香熏之衣咸須淨洗.幷身沐浴方

  可如常.無病爲者得惡作罪。或有信心以馨香物持來奉施.宜應受取安在牀頭.或

  塗戶扇時以鼻嗅能令眼明.華亦如是。或時施主請食之時以諸塗香塗苾芻足應

  受勿遮.食了之時卽應洗去。若復有時爲講誦故踞師子座.几案承足案有塗香.應

  將物替方以足躡。餘義已了。

  言諸藥者是總摽言.此中所論但惟七日。言酥者是牛羊等酥.油者謂苣蕂蔓菁及

  木蜜等幷五種脂如法澄濾.蜜謂蜂蜜.糖謂蔗糖.此中酥者亦攝生酥.糖攝石蜜。然

  諸病緣不過三種謂風熱痰癊.此三種病三藥能除.蜜及陳沙糖能除痰癊.酥與石

  ********************

  蜜除黄熱病.油除風氣.稀糖一種能除三病。言七日者舉其極時.中間多少隨意服

  之。言應自守持者謂在時中先須洗手受取其藥.對一苾芻置[一]左手中右手掩上作

  如是說.具夀存念此是七日藥我今守持自爲己身幷同梵行者.如是至三.應知盡

  夀及以更藥皆準此法而守持之。言觸宿而服者謂得自觸共宿而食不須更受.時

  更盡夀未越期限皆無自觸等過。藥有二種謂時非時.從旦至中名之爲時.過中已

  後總名非時.時與非時聽食無犯。言若過食者八日已去名之爲過.服食生犯故。

  此中藥者.若苾芻須酥藥等或一或多或月一日或於餘日得而守持於七日中應

  服.若日欲滿或時全棄或與淨人或與餘人或求寂或塗足等用.若異此者隨有少

  多至八日時得捨墮罪。若月一日守持七日藥或一或多.至第二日更得餘藥.亦復

  守持隨意應食.至日欲滿準前處分.若不爾者至八日時盡泥薩祇。如是乃至第七

  日得.由初日染咸犯捨墮。旣守持訖應生心念我此藥七日當服.若不摽心服食咽

  咽得惡作罪。若不須滿七日欲少日守持者.可隨日而稱.此據極時故言七日。日滿

  注:

  [一]原刻作在.今依麗刻改.

  ********************

  作滿想疑得泥薩祇.不滿作滿想疑得惡作罪.不滿不滿想滿不滿想無犯。爲好容

  儀或著滋味或求肥盛或詐僞心服食諸藥.皆惡作罪。受七日藥正服之時應告同

  梵行者作如是語.我已一日服藥訖餘六日在我當服之.乃至七日皆應準知。

  上來已依别别學處隨有相應略說其事.次於三十事中總決其要。若苾芻隨犯一

  一泥薩祇罪其物不捨夜不爲隔罪不說悔.或於三中闕一不作.若更得餘物或同

  類或異類謂諸衣物網絡水羅及腰絛等但是出家沙門資具而受畜者.初得入手

  咸得泥薩祇罪.由前罪勢相染生故。無犯者謂物已捨復爲間隔罪已說悔.言捨物

  者謂持有犯物捨與無犯清淨苾芻.言間隔者謂今日捨衣至第三日明相出已方

  名爲隔由其中間全隔一日故.有處說云惟經一宿.其罪說悔者謂說露其罪.爲三

  事已方取本物。捨物之時咸對别人不應對衆.設令對衆亦不應共分此物.除第二

  鉢.此鉢令捨與衆故。諸衣服等對近圓人.金銀等寶對未近圓人及在家俗人.其七

  日藥對非近圓等.瞋奪他衣還彼奪處。凡捨物時所對之人有其四種.謂可委信不

  ********************

  解律藏或解律藏不可委信或俱非俱是.應持犯物對第四人而爲捨法.應如是說.

  具夀存念此是我物犯捨墮今捨與具夀隨意所爲。此物如前作間隔已應還彼苾

  芻.告言具夀此是汝物可隨意用。犯[一]罪苾芻應對一苾芻隨其所應具威儀已應如

  是說.具夀存念我苾芻某甲畜長衣犯泥薩祇波逸底迦及不敬教波逸底迦.各有

  方便突色訖里多罪〈隨犯應說〉此所犯罪我今於具夀前並皆發露說罪我不覆藏.

  由發露說罪故得安樂.不發露說罪故不安樂.不發露說罪不安樂.第二第三亦如

  是說。彼應問言汝見罪不.答言我見罪.將來諸戒能善護不.答言善護.所對苾芻應

  云可爾.其說罪者報言善。若受捨人得他物已不肯還者應強奪取.此乃爲作淨法

  故捨非決心捨.諸餘捨法準此應知。

  九十波逸底迦法

  總攝頌曰.

  故妄.及種子. 不差.幷數飡. 蟲水.命伴行. 傍生.賊徒食。

  注:

  [一]原刻作還.今依麗刻改.

  ********************

  初别攝頌曰.

  妄.毁.及離間.毁破說.同聲.說罪.得上人.隨親.輒輕毁。

  故妄語學處第一

  [一]佛在王舍城竹林園中.時具夀羅怙羅諸人來問世尊所在妄說方所以惱於他.又

  因室羅筏城法手苾芻共南方善論義師尅日論義遂便詭詐而不往赴欺誑於彼.

  由[二]違心事覆藏煩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故妄語者.波逸底迦。

  故者是決定心表非錯誤.言妄語者謂對了知人違心異說作詭誑言名爲妄語。此

  中妄語始從二稱極增至九.言九種者謂五部罪及四破行.八謂三根及五部罪.七

  謂三根及四破行.六謂三時及以三根.五謂五部罪.四謂四破行.三謂三根.又有三

  種謂妄語人生如是念我當妄語我正妄語我已妄語.二謂正妄語時及妄語已.是

  故妄語極少惟二.無有一種成妄語者。言入波羅市迦妄語者謂自稱言得上人法.

  注:

  [一]藏本卷八.

  [二]原刻作詐妄事.今依麗刻及藏本改.

  ********************

  入僧伽伐尸沙妄語者謂以無根毁他淨行.入窣吐羅妄語者謂在衆中非法說法.

  入突色訖里多妄語者謂說戒時自知有犯作覆藏心默然而住.入波逸底迦妄語

  者除向所說四種妄語諸餘妄語皆是波逸底迦.由罪事殊妄成五部。言波逸底迦

  者謂是燒煑墮惡趣義.又波逸底迦但目於墮.燒煑指其墮處。雖復餘罪皆是其墮.

  依共許聲斯得墮稱.猶如瞿聲目其行義.於人等處行義亦通.衆許瞿聲於牛處轉.

  墮亦如是故無有過。又諸學處於方便位皆悉許有不敬聖教波逸底迦.據斯少分

  墮義皆通。

  若實不見聞覺知言見聞覺知皆得墮罪.若實不妄生妄想疑於不見等處有見等

  想於見等處有不見等想起決斷心違情而說.或於見等四事之中更互而說.或時

  忘一餘皆不忘.或時疑一餘皆不疑.參雜而說意欲迷彼.一一說時各各得罪。起心

  欲誑得責心罪.乃至發言前人未解咸得對說惡作之罪.語所言事身亦表知同得

  本罪。實見見想而言不見者得根本罪.實見生疑便云我見或云不見得惡作罪.若

  ********************

  實不見而有見想說見無犯.若實不見而有疑心便云我見得惡作罪.此皆由想有

  差别故而罪輕重.然於境事或有或無。若苾芻身著俗衣或外道服.他有問言汝是

  誰耶答云俗人或云外道者.得波逸底迦.凡著外道服及作俗形者得惡作罪.若作

  裸形外道容儀者得窣吐羅罪.不由於此便成捨學。無犯者.稱彼三根依想陳說。此

  妄語罪四支成犯.一是苾芻二作妄心三說語分明四前人領解.所餘學處與言相

  應者咸應類知。佛之弟子言常說實.不應爲盟自雪表他不信.故設被誣謗亦不應

  作誓。

  毁訾語學處第二

  佛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時六衆罵諸苾芻爲攣跛等.由出家人事不忍煩惱制斯

  學處。

  若復苾芻毁訾語故.波逸底迦。

  言毁訾語者明所犯事。故者第五轉聲目因起義.由此爲因得波逸底迦罪.若無故

  ********************

  字義不相屬.諸餘故字類此應知。

  若苾芻作毁訾意.或由瞋忿或因傲慢.於苾芻處八種毁訾.不問前人生恥不生恥

  咸皆有罪。言八種者一氏族二工巧三形相四疾病五破戒六煩惱七無戒八非類.

  言氏族者謂婆羅門剎帝利薜舍戍達羅.若言汝是婆羅門剎帝利種得惡作罪由

  作毁他心故.若言婆羅門剎帝利所有工巧汝當學之亦惡作罪.若言汝是薜舍戍

  達羅種或下賤所生皆得本罪.言工巧者營業不同復有多種謂捕魚人客縫人鐵

  瓦竹木剃髮等人舞樂奴婢賤品傭賃以斯等業譏罵前人或言汝當學此或言汝

  當營作.言形相者謂攣跛侏儒等.言疾病者疥癩癰疽等.言破戒者謂五部罪等.言

  煩惱者謂瞋恨惱嫉等.言無戒者謂先犯重人謂求寂時及近圓後而犯重禁或近

  圓日衆不和合是賊住人半擇迦類壞苾芻尼或是非人狂心惱逼聾盲瘖瘂此等

  諸事毁訾他人若實若虚他領解時咸得本罪.言非類者如言汝是苾芻尼式叉摩

  孥室羅末尼羅室羅末尼離皆得惡作罪。若毁苾芻尼乃至俗人咸得惡作.若苾芻

  ********************

  尼毁苾芻尼時亦得墮罪.若毁苾芻等得惡作罪.若求寂等於苾芻等以上諸事而

  毁訾言咸得惡作.諸餘學處類此應知。對中方人作邊地語對邊地人作中方語若

  他解者得根本罪.若不解者得惡作罪.爲書印等突色訖里多。此事此事想於六句

  中四犯二無犯.其無犯者若以種姓簡名而說謂婆羅門苾芻某甲.又無犯者先非

  惡心錯誤而說或爲教誨意或作饒益心.犯緣同上。

  離間語學處第三

  佛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因六衆苾芻依門徒事由畜衆煩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離間語故.波逸底迦。

  言苾芻離間語故者謂作惡心令他離間而發其語.或求資生或作無益或性嫉妬

  或爲福業事謂讀誦依止等。

  若苾芻於一離一於一離二.於一離多於一離衆或於二離一等.乃至於衆離衆句

  亦如是.然於此中事有輕重罪名無别。若苾芻有離間意向餘苾芻或毁訾語欲令

  ********************

  闘諍言某甲苾芻曾於某處數作如是不饒益語.作此語時得惡作罪.若以氏族等

  而陳說者隨事輕重得罪不同。爲離間語時令他解了便得本罪.不要待他爲離間

  事.或身在空前人在地或身在地前人處空.或身在界內他在界外或身在界外他

  在界內.或俱界內或俱界外.皆得本罪。若離授學人同善苾芻或於求寂離間苾芻.

  或復翻此及先犯人等.並得惡作。爲離間意他不了時但惡作罪。此事此事想.六句

  如上。其無犯者.作利益心或於惡友令其離間.犯緣同上。

  毁破殄諍羯磨學處第四

  佛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時六衆苾芻如法羯磨殄諍已而更毁破.由起諍事不忍

  煩惱制斯處學。

  若復苾芻知和合僧伽如法斷諍事已後於羯磨更發舉者.波逸底迦。

  言知者謂知羯磨事是如法或自能知或因他知.言和合者非是别住也.謂諸苾芻

  界內和合現前作法應與欲者與欲應訶者不訶。有十四人是不應訶.一愚小者謂

  ********************

  思其惡思說其惡說不應爲事而強爲之.二無知者謂不持三藏.三不分明者謂不

  閑文義.四不善巧者於諸言義不善分别.五無羞恥者謂犯波羅市迦.六有瑕隙者

  謂曾闘諍人.七在界外者謂居界外或雖界內而離聞處.八異居者謂居界內而處

  於空.九治罰者謂在界內被衆捨置.十言無軌則者謂具口四過.十一捨威儀者謂

  從座起去.十二不住本性者謂苾芻學處不肯勤修於非所爲而常樂作.十三盡形

  治者謂授學人.十四衆爲作如法羯磨。何者是應訶人.謂清淨人言有軌則住在衆

  中威儀不捨住本性人若秉非法羯磨訶並成訶.雖爲其人秉如法事情不樂欲訶

  亦成訶。如差十二種若求寂及正學女爲受具時或求寂女與二六法及與偏住乃

  至出罪.若解其事訶亦成訶。言僧伽者謂四人等.若少一人非僧伽故作法不成.若

  以授學人而足衆數或以俗人或扇侘類或先犯重或壞尼者或造無間或是外道

  或歸外道者或賊住者或衆不和或不共住或行偏住或是聾人或不解語或随黨

  足或復翻此或衆在地彼在空中或時翻此用如此等足衆數者不成作法得惡作

  ********************

  罪。若衆爲衆作羯磨者得窣吐羅罪.以是破僧方便故。言如法者謂如佛所說法如

  人和名爲如法.若異此者名爲非法.此有五種.一非法别二非法和三如法别四似

  法别五似法和。言非法者謂不合解而解或白二白四不作白而作羯磨或復翻此

  是名非法.言似法者謂不合羯磨而作羯磨或前作羯磨後作白是名似法。羯磨之

  法過便成就減則不成.若以授學人等爲行籌者應知此亦不成羯磨.若爲作捨置

  羯磨當時睡者聞白亦成.若睡眠入定人但得聞白咸成足數.或時合衆旣作白已

  並皆睡者亦成捨置.若於睡時而作白者不成捨置.共作白時有難事起乃至一人

  得聞其白亦成捨置.乃至七種羯磨有成不成准上應說。苾芻羯磨望苾芻尼所作

  羯磨其事皆别.惟除二部共所作法。言諍事者事是諍所依由託此事諍競便生.諍

  有四種.一闘諍事二非言諍事三犯諍事四事諍事.随殄一諍以餘三法而來除滅.

  各有多句皆不成殄.準事應思。言毁破者謂於其諍善爲斷訖惡心遮止欲令不成

  故名毁破。

  ********************

  此中犯者.若知此闘諍事或餘諍事如法除殄爲除殄想或復生疑而毁破者得波

  逸底迦.不如法殄作如法想疑而遮止者得惡作罪.法與非法作非法想而毁破時

  二俱非犯。有五種人毁破羯磨.一是主人二秉法人三與欲人四述情見人五是客

  人.於所秉事若初中後咸悉知者名爲主人.當時衆內秉羯磨者名秉法人.有緣不

  集名與欲人.於此諍中宣陳己見名述情見人.有五種人非法宣陳己見一别部住

  人二未近圓人三已被治人四法所被人五犯重人此五言時咸非應法.若於初中

  後不能了知名之爲客.前三毁破便得本罪.後二破時但得惡作。苾芻毁尼亦得惡

  作.若毁破時以言告彼前人知解便得本罪。

  與女人說法過五六語學處第五

  佛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時鄔陀夷苾芻善知身相.見諸女人說其陰處有異記驗.

  因爲說法招致譏嫌遂便遮制.由觀利益復更開聽齊五六句.時六衆苾芻故增句

  說以獼猴等爲有智人.因說法事婬染過限待緣[一]譏嫌煩惱制斯學處。

  注:

  [一]藏本作慢法煩惱.

  ********************

  若復苾芻爲女人說法過五六語.除有智男子.波逸底迦。

  言女人者謂能解知善惡言義.言法者謂是如來親所宣說.或聲聞所說亦名爲法.

  言過者謂於五六語更多爲說.言五六者五謂五藴如言色是無常受想行識亦復

  無常.六謂六根如言眼是無常乃至意亦無常.五六相應所有言語名五六語。

  此中犯者.謂過五至六.過六至七。其無犯者.對有智男子.謂是人趣識善惡言.或在

  家人或出家者言說容儀皆無婬濫名有智人.又有釋云設對女人說亦無犯.猶如

  捨戒對有智男.雖曰女人智同男子.由對此女無邪說故。又無犯者.謂於閣上爲說

  五語.下至中層足成六語.下至地時加至七語.此由處别雖說無犯。或時彼女所誦

  之業過數諮問.或是聰明轉生疑問.或苾芻語吃或性急頻言.若答若過並皆無犯。

  無智男子無想及疑等.若過五六語作過五六想疑境想句數如上應思。若半擇迦

  等或無識知人或蔑戾車或眠醉入定或愚惷或男無欲意女有染心或時翻此皆

  得惡作.縱是聰敏亦不應說。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八

  ********************

猜你喜欢
  大阳延禅师·惠洪
  菩萨的人生观与公民道德·太虚
  卷二十三·佚名
  希叟和尚广录卷第三·希叟绍昙
  宗镜录卷第十二·延寿
  摩诃斯那优婆夷品第五十四·佚名
  祖庭事苑卷第二·睦庵善卿
  卷第三·佚名
  卷五十四·佚名
  汉藏互派僧侣游学与何键电请提倡纲常·太虚
  蕅益大师示念佛法门·周梦颜
  卷第六·李通玄
  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三·唐慧琳
  卷十四·聂先
  卷第七·普瑞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黄侍讲溍(日损斋稿)·顾嗣立

    溍字晋卿,婺州义乌人。生而俊异,学为文,顷刻数百言。弱冠西游钱塘,得见遗老巨工宿学,益闻近世文献之详。还从隐者方韶父游,为歌诗相唱和,绝无仕进意。延佑开科登进士,授宁海丞。至顺初,以马祖常荐,入应奉翰林文字,转国子博士,出提

  • 卷一 母仪传·刘向

      卷一之一 有虞二妃  有虞二妃者,帝尧之二女也。长娥皇,次女英。舜父顽母嚚。父号瞽叟,弟曰象,敖游于嫚,舜能谐柔之,承事瞽叟以孝。母憎舜而爱象,舜犹内治,靡有奸意。四岳荐之于尧,尧乃妻以二女以观厥内。二女承事舜于畎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九十·佚名

    嘉靖三十一年十月庚戌朔时享 太庙遣英国公张溶代颁明年大统历 上不御殿文武百官于奉天门行五拜三叩头礼○辛亥 孝洁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彭城伯张熊祭 陵□八寝○壬子升浙江布政使司右参政史褒善为本省按察使 改工

  • ●海东逸史卷十八·佚名

    遗民于颍字颍长,号九瀛,金坛人。崇祯四年进士,由工部员外郎历知顺德、西安二府,罢归。福王立,起知绍兴府,分巡宁绍台道。南都亡,北兵至杭,颍密募兵举义。北帅使人以榜至,颍执之,禁其榜,鸣鼓会众,誓于都亭,以五百人夜赴固陵。北兵在

  • ●南疆绎史勘本卷十八·温睿临

    霅川温氏原本古高阳氏勘定目录列传十二金声(江天一)夏允彝(子完淳、兄之旭)陈子龙沉廷扬右义师诸臣列传第十二。○金、陈诸君子,皆以文章名世者也;而其激昂磊落之气,复不甘自晦。适会其变,慷慨投袂,誓不顾死,固忠义奋发哉;亦其才

  • 清波杂志卷六·周煇

    宋 周煇 撰仁宗御制元舅陇西郡王碑文诏蔡襄书之其后命学士撰温成皇后碑文复诏以书辞不奉诏曰此待诏职也蔡京政和间以师臣之重撰明节皇后墓铭并记书与题盖皆出于已而不知辞近方见其墨迹于士友处云得于鬻书者时歴七八

  • 第一九一禀光绪十二年十二月十八日一一四○六—一·佚名

    新竹县户粮总书朱明等,为借垫保甲,垦隘亏旷,禀请知县寻款济置案下户粮税总书朱明、吕洲,禀为借垫保甲、垦隘,亏旷甚巨,现岁暮在即,完欠难移,恳恩逾格,寻款济置,以均苦乐事。缘自三月,蒙宪谕,饬派书随办保甲,并

  • 凡例·邹漪

    一、野史从来不废。是编悉纪明末遗事。其先帝朝事无关于鼎革者,兹不尽载。另有崇祯纪事一刻,大书而特书之。至新朝大政,洋洋洒洒,别载国史纪略,以自附于蒙诵瞽议之义。一、明运告终,实由流寇,蹂躏海内,几十余年。自秦晋而蔓延

  • 怀都传·宋濂

    怀都,姓斡鲁纳台氏,祖父阿术鲁,多次随太祖征讨:伐辽东女直诸部;讨西夏,生擒其国王;伐宋,攻拔信安、宿州、泗州等地。中统三年(1262)春,李王..反叛,朝廷诏怀都随亲王哈必赤征讨,围攻济南。四月,李王..企图突围,怀都奋勇袭击,斩首百余

  • 卷一百五十三·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十三经籍考经【春秋】宋史艺文志春秋类二百四十部二千七百九十九卷【不着録者二十三部四百八十八卷】辽金元三史不立艺文志散见各纪传中明史

  • 第七章 二十一条的交涉·吕思勉

    当十九世纪末叶,中国的安全,久和世界大局,有复杂的关系,已见第四编第十九章。当这改革还没有成功的时候,在中国,是利于列强均势的。而民国三年,即一九一四年,欧战爆发,各国都无暇顾及东方,遂造成日本机会,不但德国在东方的权益,全

  • 八年·佚名

    (癸酉)八年大明正德八年春正月1月1日○辛未朔,命饋宗宰二品以上、臺諫、弘文館、承政院、史官及入直諸將于殿庭。○上設曲宴於內庭,爲慈殿也。1月2日○壬申,臺諫合司啓曰:「復昭陵事,請速快從。方輪以邊將失體,不可在任。洪赫

  • 诸菩萨学成品第四·佚名

    尔时贤者舍利弗心念言:佛已说弟子所学成。愿佛当复说诸菩萨所学成。所以者何。皆当学成是诸菩萨所照光明。时佛即知贤者舍利弗心所念。即告舍利弗。其阿閦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佛刹。有若干百菩萨。若干千菩萨若干亿菩萨。

  •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十二·欧阳竟无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波羅頗迦羅蜜多羅譯   功德品第二十二   釋曰.已說菩薩諸覺分.次說菩薩諸功德.偈曰.   [一]捨身.及勝位. 忍下.亦長勤. 不味.不分別. 六行說希有。   釋曰.此偈顯示行希有檀

  • 议印度之佛教·太虚

    ──三十一年十月作──印度不注重历史,所以治佛教史最困难者,即在印度部分,至今不能有一部较为完整之印度佛教史。印顺法师读书好为精渺深彻之思,故其著作往往能钩玄揭要,自成统贯,以从事沉稳之印佛史,必有胜绩。今已成十余

  • 四分律卷第三十八(三分之二)·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自恣揵度之二尔时自恣日,有异住处,有一比丘住,彼自念言:“世尊有教,和合一处共自恣。我当云何?”即白诸比丘。诸比丘白佛,佛言:“自恣日于异处有一比丘住,彼应往说戒处,扫洒、敷座具、具盛水器

  • 黔南会灯录卷第三·善一如纯

    习安天龙 如纯 辑燕居申禅师法嗣黄平云居述中合舜禅师蜀之顺庆戴氏子。久参燕居申和尚印证。僦居行化於平越之松平。后辟云居。未就出寓阳宝山。康熙癸亥季春初三日子时圆寂。黄平僧俗。慕师道行。迎灵骨回云居。建

  • 卷第六(从第十一经至第十六经三纸)·澄观

    寿昌元年乙亥岁高丽国大兴王寺奉宣雕造 贞元新译华严经疏卷第六(从第十一经至第十六经三纸) 敕太原府大崇福寺沙门澄观述 (有十二善知识。第一尊法宝髻长者。第二普眼长者。第三甘露火王。第四大光王。第五不动优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