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杂篇·列御寇第三十二

[题解]

《列御寇》以人名篇。列御寇,郑人,道家学派的先驱者,人称列子,主张贵虚。全篇的主旨在于宣扬不可炫智于外而应养神于心,达到“天而不入”顺从自然,达到无用之用的境界。

在“列御寇之齐”段中,庄子通过列子说明要达到自忘、忘我“虚而邀游”的思想境界。在“郑人缓也呻吟裘氏之地”段中,肯定了朱评漫的天而不人的无用之用的观点,否定了郑人缓的人而不天的自以为是的思想。在“宋人有曹商者”段中,否定了曹商的追势得利的观点和孔于的“使民离实学伪”的观点,而肯定只有真人才能达到“负乎内外之刑”。在“孔子日”段中,指出了处世的方法就是因顺自然,而不要着眼于人事。这是一种虚无主义的处世哲学。

上述几方面思想观点是有内在联系的,并非象有人说的:各节间极其散乱意义不相关连。

列御寇之齐(1),中道而反(2),遇伯昏音人(3)。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4)?”曰:“吾惊焉(5)。”曰:“恶乎惊?”曰:“吾尝食于十浆(6),而五浆先馈(7)。”伯昏瞀人曰:“若是(8),则汝何为惊已(9)?”曰:“夫内诚不解(10),形谍成光(11),以外镇人心(12),使人轻乎贵老(13),而■其所患(14)。夫浆人特为食羹之货(15),多余之赢(16),其为利也薄,其为权也轻,而犹若是,而况于万乘之主乎(17)!身劳于国而知尽于事(18),彼将任我以事而效我以功(19),吾是以惊。”伯昏督人曰:“善哉观乎(20)!女处己(21),人将保女矣(22)!”无几何而往(23),则户外之屡满矣(24)。伯昏瞀人北面而立民敦杖蹩之乎颐(26),立有间(27),不言而出。宾者以告列子(28),民列子提履,跳而走(29),暨乎门(30),曰:“先生既来,曾不发药乎(31)?”曰:“己矣,吾固告汝曰人将保汝,果保汝矣。非汝能使人保汝,而汝不能使人无保汝也,而焉用之感豫出异也(32)!必且有感(33),摇而本才(34),又无谓也,与汝游者又莫汝告也(35),彼所小言(36),尽人毒也(37)。莫觉莫悟(38),何相孰也(39)!巧者劳而知者优,无能者无所求(40),饱食而敖游(41),泛若不系之舟(42),虚而敖游者也(43)。”

[注释]

(1)列御寇:人名,亦作圄寇、圉寇,人称列子。郑国人,列子贵虚,为先秦道家学派的先驱,之:往,去。齐:齐国。

(2)中道:中途。反:通返,返回。

(3)伯昏音人:人名,楚国的贤人,隐者。《德充符》作伯鲁无人,《日子云》作伯昏无人,《列子·黄帝篇》作伯昏督人。

(4)方,刚,才。作道术、方向、事,借为妨解实误。从上句“中道而反”和下句“吾惊焉”来看,解为为什么刚去就反回来为当。

(5)惊:惊异。

(6)浆:米汤,指卖米汤的店铺。十浆,十家浆铺。

(7)五浆:五家浆铺。馈:馈赠,赠给。

(8)若是:如此,这样。

(9)己:通矣。

(10)内诚:内心真诚。不解:有症结没有融化。

(11)形谍:指没有融化的症结从外表上流露出来。谍,同深,泄。

(12)镇:镇服。

(13)馈,指爵位高。老,指年老。

(14)■(jī):招致。

(15)特,只是。

(16)赢:赢利,赚钱。

(17)万乘之主:古代皇帝。

(18)劳:操劳。知:通智。

(19)彼:指国君。效,责效。

(20)观:观察。

(21)己:旧读己实误,当为已,语助词,作止解。

(22)保,归附,依附。

(23)无几何:没多久,不几天。

(24)屦(jù),麻葛鞋。

(25)北面:面北。

(26)敦:作顿。敦杖:以杖顿地。蹙之乎颐:拄他的面夹。蹙,迫。

(27)立有间:站一会。

(28)宾(bīn):同傧,傧相,接引客人的人员。

(29)跌(xiǎn):光着脚。

(30)暨,及,乎,于。

(31)曾:乃,发药,比喻治病救人的言论。

(32)而:通尔,你,用:因。豫:通偷,愉快。

(33)必且:必将。

(34)摇:动,摇动。而:你。才:一作性。

(35)告(gù):上告下。莫汝告:莫告汝。

(36)小言:项碎的言论,作甜言蜜语解亦通。

(37)尽入毒:尽是害人的东西。

(38)莫,不。

(39)孰:古熟字,成。

(40)无能:无所能而能,指无为而得道。

(41)敖游:这游,不受外物的束缚,自由自在地游荡于虚无的境界。

(42)汛:飘流不定,漫无目的。

(43)虚:内心空虚无目的,指无应无不应。

[译文]

列御寇去齐国,中途返回来,遇到伯昏督人。伯昏瞀人说:“为什么刚去就返回来呢?”列御寇说:“我很惊异。”伯昏瞀人说:“为什么惊异?”列御寇说:“吾曾在十家浆铺饮浆,而有五家先馈赠。”伯昏音人说:“如此,你为什么惊异?”列御寇说:“内心真诚而有症结不化,由外表流露出来形成光采,以此镇服人心,使人轻视权贵和老人,从而招致祸患。卖浆人只是做些饮食买卖,残余的赢利,得的利润甚少,所得权势也轻微,还要如此,何况是万乘之军的君主呢?身躯操劳于国事而智慧耗尽干政事,他将委任我以政事而要我达成功效,因此我感到惊异。”伯昏瞀人说:“观察的很好呀!你在家等着吧,人们会归附你了!”没过几天又到列子住处,门外的鞋摆满了。伯昏瞀人面北站着,手杖顿地拄着面夹,站了一会儿,没有说话就走了。接待宾客的人告诉列子,列子提着鞋,光着脚走出来,到门口,说:“先生既然来了,却不说点药石之言吗?”回答说:“算了吧,我本来告诉你说人们要归附你,果然归附你了。不是你能使人归附你,而是你不能使人归附你,你何必因为这种事感到愉快而显出与众不同呢!一定要使人们感动,就会动摇你的本性,又是无所谓的事。与你一起交游的人又不告诉你,他们所说的项碎的言论,都是害人的。不相互提高觉悟,又怎能相互成熟呢!技巧的人操劳而智慧的人忧虑,无所能而能的人无所追求,吃饱饭的人而不受外物拘束地邀游,飘飘然象没有拴住的船只,内心空虚而邀游。”

郑人缓也(1),呻吟裘氏之地(2),抵三年而缓为儒(3),河润九里(4),泽及三族(5),使其弟墨(6)。儒墨相与辩,其父助翟(7)。十年而缓自杀。其父梦之曰(8):“使而子为墨者予也(9)。阖胡尝视其良(10),既为秋柏之实矣(11)?”夫造物者之报人也(12),不报其人而报其人之天(13)。彼故使彼(14)。夫人以己为有以异于人(15),以贱其亲(16)。齐人之井饮者相摔也(17)。故曰:‘今之世皆缓也自是(18)。’有德者以不知也(19),而况有道者乎!古者谓之遁天之刑(20)。圣人安其所安(21),不安其所不安(22);众人安其所不安(23),不安其所安。

[注释]

(1)缓:郑国一个人的名字。

(2)呻吟,微弱的诵读声。裘氏:郑地名。

(3)抵(zhī):适,正好。为儒:学儒而成为儒。

(4)河:河水。润:滋润,灌溉,九:多数,概数,非指八、九之九。

(5)泽:恩泽。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6)墨:学墨家的学说。

(7)翟(dí):本为墨子名,此以墨子名做缓之弟弟名字。有双关的意思。

(8)之:代缓。之曰:指缓托梦说。

(9)而,你。予:我,指绶自己。

(10)阖胡:何不。尝:试。其:缓目宿。良:(làng):一作壤,坟墓。

(11)秋:借作揪。楸柏:皆为良材。实:指学术的成就。

(12)报:报答,对待,给予。

(13)天:天性,自然本性。

(14)彼:他,指缓弟。彼:指成墨者的事。

(15)夫人:指缓。异于人:不同于别人。

(16)贱其亲:指责他的父亲,贱侮他的父亲。

(17)齐人:齐国的民众。井饮,喝井水。相捽(zu6):抓着头发互相殴打。

(18)自是,自以为是。旧注将“自是”断下句,非是。

(19)不知:不知自以为是,即不知有德。

(20)遁夭之刑:违背自然的刑罚。

(21)安其所安:安于自然无为。

(22)不安其所不安:不安于人为。

(23)众人:一般人,普通人。

[译文]

郑国有一个名叫缓的人,在裘氏的地方读书。正好三年便成为儒者,象河水一样滋润九里,恩泽三族,又让他的弟弟学墨。兄弟二人以儒墨观点相互辩论,他父亲帮助翟。十年后缓气愤自杀了。给他父亲托梦说:“让你儿子成为墨者的是我。为什么你不来看看我的坟墓,我已经变成揪柏结成果实了。造物者给予人的,不是给予人力而是给予人的天然本性。翟的夭性使他成为墨者。缓以为自己与众不同而贱侮他父亲,就象齐民凿井以为造泉而相互殴打一样。所以说,‘现在社会上的人都象缓那样自以为是。’有德的人不认为有德,何况是有道的人呢!古时候认为象缓这样自以为是的人是违背自然刑罚的人。圣人安于自然天性,不安于人为自是;一般人安他所不安的人为自是,不安于他所当安的自然天性。

庄子曰:“知道易(1),勿言难(2)。知而不言,所以之天也(3);知而言之,所以之人也;古之人天而不人(4)。”朱评曼学屠龙于支离益(5),单干金之家(6),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7)。圣人以必不必(8)故无兵(9);众人以不必必之(10),故多兵;顺于兵(11),故行有求(12)。兵,恃之则亡(13)。小夫之知(14),不离苞直竿犊(15)。敝精神乎蹇浅(16),而欲兼济道物(17),太一形虚(18)。若是者,迷惑于宇宙,形累不知太初(19)。彼至人者,归精神乎无始(20),而甘冥乎无何有之乡(21)。水流乎无形(22),发泄乎太清(23)。悲哉乎汝为(24),知在毫毛(25),而不知大宁(26)!

[注释]

(1)知:认识。

(2)勿言难:默不作声而成之者困难。

(3)之:向,往。之天:合于自然。

(4)古之人:古时的至人、真人、圣人。天:天道自然。不人:不合人为。

(5)朱泙(pēng)漫:人名。支离益:人名,复姓支离,名益。屠龙:喻为道。

(6)单:借为殚,尽。家,指家产。

(7)技:技术。巧:技巧。

(8)必不必:必可用而不用。

(9)兵:争。无兵:无事。

(10)不必必之:不必可用而必用它。

(11)顺:顺从,曲从。

(12)行,行为。求:贪求。

(13)恃:依靠。亡:亡失,不得,作丧亡、灭亡解实误。

(14)小夫:指匹夫,一般世俗之人,知:同智

(15)苞直:债赠人鱼肉用茅苇叶包着。竿:通简。竿犊:简犊,古书。

(16)敝:消耗。蹇浅:浅陋,短浅。

(17)兼:兼而有之。济:成。兼济道物:成道又成物。

(18)太一形虚:指取形和虚而一贯,大一,一贯。

(19)太初:指道的本体。

(20)归:复,回。无始:万物还没产生的时代。

(21)甘冥:甜睡,冥,通瞑,眠,无何有之乡:指虚无的境界,《逍遥游》有“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

(22)水流:以水比喻道。水流乎无形:指水流是无所不到的。

(23)太清:太虚清静无为的自然之道。

(24)汝:指列子。旧注将“汝为”断在下句实误。

(25)知:通智。毫毛:指小事。

(26)大宁:大的宁静的境界。

[译文]

庄子说:“认识道容易,默不作声而成道困难,认识道而默不作声,才合于自然;认识道而说出来,这是合于人为。古时候的至人合于天道自然而下合于人道人为。”朱泙漫跟支离益学屠龙,花尽了千金的家产,三年学成技术却无处使用这种技巧。圣人以必可用而不去用,所以没有争端;一般人以不必用而必去用它,所以引起许多纷争;顺从于争端,所以行为有贪求。面对纷争,依靠它就会什么也得不到。世人的智慧,离不开苞直简犊,把精神消耗短浅的小事上,而想成道又成物,一贯形虚。象这样,会为宇宙所迷惑,为形体劳累而不知道的本体。那种至人,把精神归属于万物没产生之前,而甜睡于虚无的境地。水流于无形,发泄于太虚清静的自然。可悲啊列子所为,把智慧放在毫毛的小事上,而不知道大的宁静的境界。

宋人有曹商者(1),为宋王使秦(2)。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3),益车百乘(4)。反于宋(5),见庄子曰:“夫处穷阎厄巷(6),困窘织屡(7),槁项黄诚者(8),商之所短也(9);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10),商之所长也(11)。”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12),舐痔者得车五乘(13),所治愈下得车愈多(14)。子岂治其痔邪(15),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16)!”

[注释]

(1)曹商:人名。

(2)宋王:宋君偃。

(3)说:通悦。

(4)益:增加。

(5)反:通返。

(6)穷间:贫穷僻里。厄巷:狭巷。

(7)困窘,贫苦。织屡,织鞋,做鞋。

(8)槁项:干枯的脖子。馘(xù):脸。

(9)短:短处。

(10)一:一旦。悟:使..觉悟。

(11)长:长处。

(12)痈:多个脓头的毒疮。痤(cuó):痤疮,粉刺。一说疽。

(13)舐(shì):舔,痔,痔疮。

(14)下:卑下。

(15)岂:难道。

(16)子:你。行:走。

[译文]

来国有个叫曹商的,为宋君偃出使秦国。刚去时,获得几辆车子。秦王喜欢他,增加车子百辆。返回宋国,见到庄子,说:“住在穷里狭巷,贫苦地靠织鞋而生,搞得面黄肌瘦,这是我所短缺的;一旦使万乘之君主觉悟而使随从的车子增加到百乘,这是我的长处。”庄子说:“秦王有病召请医生,破除痈疽溃散痤疮的可以得车一辆,舔痔疮的可以得车五辆,所医治的愈卑下得的车愈多。你难道治疗他的痔疮了吗?为什么你得到的车这么多呢?你走吧!”

鲁哀公乎问颜阖曰(1):“吾以仲尼为贞(2),国其有疹乎(3)?”曰:“殆哉权乎仲尼(4)!方且饰羽而画(5),从事华辞(6),以支为旨(7),忍性以视民而不知不信(8)受乎心(9)宰乎神(10)夫何足以上民(11)!彼宜女与予颐与(12),误而可矣(13)!(,)今使民离实(,)学伪(14),非(,)所以视民也(15)。为后世虑,不若休之(16)。难治也(17)!”施于人而不忘(18),非天布也(19),商贾不齿(20),虽以事齿之(21),神者弗齿(22)。为外刑者(23),金与木也(24);为内刑者(25),动与过也(26)。宵人之离外刑者(27),金木讯之(28);离内刑者,阴阳食之(29)。夫免乎外内之刑者,唯真人能之。

[注释]

(1)鲁哀公:春秋未年鲁国国君。见《德充符》、《让王》。颜阖:鲁国的贤人,见《人间世》、《达生》、《让王》诸篇。

(2)贞干:古代筑墙的工具。立两端的为帧,坚两侧的为干。此处喻以孔于为辅相的意思。贞,同桢。

(3)瘳乎:可治吗。瘳(chōu),病愈。

(4)殆:危险。权:通岌,危。

(5)羽:羽毛。饰羽而画:用画装饰有文彩的羽毛。

(6)华辞:浮华的言词,花言巧语。

(7)支词:辞有枝叶。旨:美。以枝为旨:形容言辞下当。

(8)忍性:矫饰性情,视:通示。视民:指示民众,知:通智。信:信实,诚。

(9)受乎心:受心指使。

(10)宰乎神:以精神为主宰。

(11)上民:居民之上。

(12)彼:指仲尼。宜:犹乃,女:指鲁哀公。于:颜阂自称。

(13)而:犹则。

(14)实,信,性。伪:华辞,忍性,即指礼。

(15)非:不是。视民:教育民众。

(16)休:止。

(17)治:不可以治。

(18)施于人:施于民。

(19)天布:天行布施。

(20)商贾(gǔ):买卖人,商人。不齿:不愿相提并论。

(21)事:事务。

(22)神:思想。弗:同不。

(23)外刑:体外的刑罚。

(24)金与木:金属与木制的刑具。

(25)内刑:内心的刑罚。

(26)动:妄动。过,过分。

(27)宵:通小。离:通罹,遭受。

(28)讯:刑讯,拷问,问罪。

(29)食:通蚀,剥蚀,腐蚀,蚕食。

[译文]

鲁哀公问颜阎说:“我要把仲尼做为辅相,国家可以得治吗?”颜阖说:“危险啊!危险!仲尼喜欢文过饰非,办事花言巧语,以枝叶代替旨美,矫饰性情以夸示民众而不智不诚。受心指使,以精神为主宰,怎能在民上呢!他如果适合你和我的养生,就是错了也是可以的!现在让民众离开朴实而学虚伪,不足以教育民众。为后世考虑,不如停止这件事。不可以让他治理国家!”施恩于民众而不忘其功,不是天然的布施,商人是人们不愿相提并论的,虽然因事务不得不与他们打交道,但思想上仍不愿与他们相提并论。体外刑罚的工具是金属与木制品,内心刑罚的工具则是轻举妄动所引起的过失。小人遭到体外的刑罚,用金木刑具拷问他;遭受内心的刑罚,则是用阴阳之气来蚕食他,能够免于外内刑罚的,只有真人才能做到。

孔子曰:“凡人心险于山川(1),难于知天(2)。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3),人者厚貌深情(4)。故有貌愿而益(5),有长若不肖(6),有慎懁而达(7)。有坚而漫(8),有缓而飦(9)。故其就义若渴者(10),其去义若热(11)。故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12),近使之而观其敬(13),烦使之而观其能(14),卒然问焉而观其知(15),急与之期而观其信(16),委之以财而观其仁(17),告之以危而观其节(18),醉之以酒而观其则(19),杂之以处而观其色(20)。九征至(21)。不肖人得矣(22)。”

[注释]

(1)险:阴险,险恶。

(2)知:认识,了解。天:自然界及其规律。

(3)天:自然界,旦暮,早晚。期:限定的时间。

(4)厚貌深情:貌虽忠厚而其情深藏难测。

(5)愿:谨愿,指谦虚谨慎,端庄老实。益:通溢,骄溢自满。

(6)长(cháng):善,指有良好的才智,一说指优良的品德。不肖:指没才智。

(7)慎:一作顺,温顺,柔顺。懁(xuān):性急,急躁。达:通达。

(8)坚:坚强。缦:濡缓,涣散,软弱。

(9)缓:和缓。釬(hàn):通悍,急。

(10)就义:趋义,追求正义。若渴:如饥似渴,甚急。

(11)去义:逃避正义,抛弃正义。若热:如逃避热火一样快。

(12)远使之:派到远处去做事。观:考察。忠:忠贞,不二。

(13)近使之:派在身边做事。敬:恭敬不怠。

(14)烦:烦杂,复杂。能:治乱的能力,不乱。

(15)卒(cù):通猝,突然。知:通智,此处指清醒与否。

(16)急:急迫,紧迫,期:约。信:信用,指不背信弃义。

(17)委,委托。财:钱财。仁:仁德,不贪。

(18)危:危急,危险。节:节操。

(19)则:一作侧,仪则,规则,规矩,指不失。

(20)杂:混杂。色:面色不慌。

(21)征:征验,检验。至:做到。

(22)不肖人:指内外终始不如一的人。得:得到。

[译文]

孔子说:“人心比山川险恶,比知天困难;天还有春夏秋冬早晚时间的限定,人却容貌敦厚而性情深沉。所以有的外貌谨慎而思想骄溢,有的外表善长而内心愚蠢,有的外貌温顺而内心暴躁,有的外表坚强而内心濡缓,有的外表和缓而内心急躁。所以他就义如饥渴,弃义又如避热。所以君子让他到远处做事考验他的忠诚,让他在近处做事考验他的恭敬,给他烦杂的任务考验他的能力,向他突然提出问题考验他的心智,把钱财委托他考验他的清廉,告诉他危险考验他的节操。让他酒醉看他的仪则,混杂相处而看他的面色。九种征验做到,不肖的人就可看得出来了。”

正考父一命而伛(1),再命而偻(2),三命而俯(3),循墙而走(4),孰敢不轨(5)!如而夫者(6),一命而吕钜(7),再命而于车上舞(8),三命而名诸父(9),孰协唐、许(10)!贼莫大乎德有心(11)而心有睫(12),及其有睫也,而内视(13),内视而败矣(14)。凶德有五(15),中首(16)。何谓中德?中德也者,有以自好也,而毗其所不为者也(17)。穷有八极(18),达有三必(19),形有六府(20)。美、髯、长、大、壮、丽、勇、敢,八者俱过人也,因以是穷(21)。缘循(22),偃佒(23),困畏不若人(24)。三者,俱通达(25)。知慧外通(26),勇动多怨(27),仁义多责(28)。达生之情者傀(29),达于知者肖(30),达大命者随(31),达如命者遭(32)。德为(,)

[注释]

(1)正考父:孔子的七世祖,宋国的大夫,曾连事戴、武、宣三公。命:任命,委任。一命,指任命为士。伛(yǔ):曲背。

(2)再命:指任命为大夫。偻(lǒu):弯腰。

(3)三命,指任命为卿。俯:俯首,身子近地。

(4)循墙而走:顺着墙跟走路,不敢走正路。

(5)孰:谁。轨:犹法。不轨:不效法。

(6)而夫:你们这种人,指当时在位的人,贬辞。

(7)吕:通膂,脊骨。矩:通巨,强大。吕矩:脊骨强大,指不能曲背弯腰,引伸为高傲自大。

(8)于车上舞:指骄傲到极点而忘形,得意而忘形。

(9)名:呼,叫。诸父:伯父、叔父,名诸父:直接叫伯父、叔父的名字,指无礼傲慢到极点。

(10)协:同,比。唐:唐尧。许:许由。

(11)贼:害。德:得。解道德之德非是。有心:私心。

(12)睫:睫毛。心有睫:心有睫毛遮盖。

(13)内视:主观意识。

(14)败:失败。

(15)凶德:凶指祸害,德指得。凶德有五:指耳、眼、鼻、舌、心。

(16)中德:指心。

(17)毗(bǐ):皆,说人坏话,引申为责难。

(18)穷,穷困。八极:指下文的“美、髯、长、大、壮、丽、勇、敢。

(19)达:通达顺利。三必:指下文的缘循、偃侠、困畏的必要条件。

(20)形:通刑,即内刑、外刑的刑,危害。府:集聚处。形有六府:集聚六种危害的地方。指下文的“知慧、处通、勇动、多怨、仁义、多责”。据《庄子浅注》援《阙误》引刘得一本补有“六者所以相刑也”七字可证刑即刑,解形为形体实误,解六府为六脏亦误。

(21)穷:穷困。即是穷有八极的穷。

(22)缘循:因循,顺着。

(23)偃佒:同偃仰,即俯仰从人,随俗应付。作偃蹇解非是。

(24)困畏:懦弱。

(25)通达:畅通无阻。

(26)知:通智。外通:通外,通于外物。

(27)勇动,勇猛妄动,多怨:多结怨恨。

(28)仁义:行仁施义。多责:多责求。

(29)傀(guī):傀伟,不平凡。

(30)肖:小,眇小。

(31)大命:天命。随:随顺自然。

(32)小命:人命。遭:遭遇。

[译文]

正考父一命力士时曲背,再命为大夫时弯腰,三命为卿时俯身,顺着墙跟走路,谁敢不效法!要是你们这种人,一命力士就会自高自大,再命为大夫就会在车上跳舞,三命为卿就会叫他叔伯父的名字,谁能与唐尧、许由相比呢!祸害莫过于私心求得,而心有睫毛遮盖,到了心有睫毛遮盖,而产生了主观成见,有了主观成见就导致败坏了。凶恶得之有五种,内心私欲为首。什么叫做中德?所谓中德,就是自以为是,而责难自己所认为不是的。穷困有八个极端,通达有三项必要条件,刑有六种集聚点。美姿、长须、身高、形大、体壮、艳丽、勇猛、果敢,这八种都超过别人,便因此而穷困。因循自然,随俗应付,懦弱谦下,这三项都可畅通无阻。智慧表露通于外物,勇猛妄动多结怨恨,行仁施义多遭责难,通达生命实情的心胸傀伟,通达智慧的就心地眇小;通达天命的顺随自然,通达人命的委于遭遇。

人有见宋王者(1),锡车十乘(2),以其十乘骄稚庄子(3)。庄子曰:“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4),其子没于渊(5),得干金之珠(6)。其父谓其子曰:‘取石来锻之(7)!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8)。子能得珠者(9),必遭其睡也(10)。使骊龙而寤(11),子尚奚微之有哉!’今宋国之深(12),非直九重之渊也(13);宋王之猛(14),非直骊龙也。子能得车者,必遭其睡也;使宋王而寤,子为■粉夫(15)!”或聘于庄子(16),庄子应其使曰:“子见夫牺牛乎(17)?衣以文绣(18),食以刍叔(19)。及其牵而入于大庙(20),虽欲为孤犊(21),其可得乎!”

[注释]

(1)宋王:指宋剔成或宋君偃。因庄子学术活动时期正当宋剔成或宋君偃执政时期。成《疏》指宋襄王非是。

(2)锡:赐。

(3)稚:骄。

(4)纬:编。萧:获蒿。恃纬萧而食者:靠获蒿编织畚蒉为生的人。

(5)没(mò):沉没,潜入水中。

(6)千金:价值千金。珠:珍珠。

(7)锻:锤破。之:代珠。

(8)重(ch6ng):层。骊龙:黑龙。颔(hàn):下巴。

(9)子:你。

(10)遭:遇。

(11)使,假使。寝,醒。

(12)宋国之深:宋国危机的深重。

(13)非直:不但,不止。

(14)猛:凶猛。

(15)■(jī):粉:粉身碎骨。

(16)或:有人,指楚成王使使厚币聘庄子为相。

(17)牺牛:祭祀用的纯色牛。

(18)衣以文绣:穿的衣服绣以花纹。

(19)食:喂养。刍:草。叔:大豆。

(20)大:通大。大庙:帝王的祖庙。

(21)孤犊:无人豢养的牛犊。

[译文]

有个人拜见宋王,恩赐十辆车子,他用这十辆车子向庄子夸耀。庄子说:“河边有个家庭贫困靠获蒿编织畚蒉为生的人,他的儿子潜入深渊,得到价值千金的珍珠。他的父亲对他的儿子说:‘拿石头来锤破它!这值干金的珍珠,一定在九重深渊驱龙的颔下,你能得到珍珠,定遇到龙在睡觉。假使龙醒着,你还能得到什么呢!’现在宋国危机的深重,不止于九重的深渊;宋王的凶猛,不止于骊龙;你能得到车子,一定遇到他在睡觉。假使宋王醒着,你就要粉身碎骨了!”楚国有人来聘请庄子。庄子回答使者说:“你见过祭祀的牛吗?披着纹彩锦绣,喂着饲草大豆,等到把它牵入太庙去,要想做只无人豢养的牛犊,怎能办得到呢!”

庄子将死(1),弟子欲厚葬之(2)!。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3),以日月为连壁(4),星辰为珠玑(5),万物为赍送(6)。吾葬具岂不备邪(7)?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8)。”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9),夺彼与此(10),何其偏也(11)!”以不平平(12),其平也不平;以不征征(13),其征也不征。明者唯为之使(14),神者征之(15)。夫明之不胜神也久矣(16),而愚者恃其所见入于人(17),其功外也(18),不亦悲乎!

[注释]

(1)将死:将要死去。有人据此征《庄子》书非庄子著,非是。

(2)弟子:弟子们。欲:打算。

(3)吾:我。以:用。

(4)连璧:两块并连起来的玉璧。

(5)珠玑:珍珠。珠,圆的为珠。玑,珠不圆的为玑。

(6)赍(jì):通齋,一作济。送葬品。

(7)备:齐备。

(8)吾,我们。恐,恐怕。乌:乌鸦。鸢(yuān),老鹰。

(9)蝼蚁:蝼蛄和蚂蚁。

(10)彼:指乌鸦和老鹰。此:指蝼蛄和蚂蚁。

(11)偏:偏心,私心。

(12)平:公平。

(13)征:征验,引申为可信。

(14)明:聪明,之:它,指天道。

(15)神:神人。

(16)不胜:不及。

(17)所见,偏见。入于人:溺于人事。

(18)功,功劳。

[译文]

庄子将要死时,弟子们打算为他厚葬。庄子说:“我把天地当作棺椁,把太阳和月亮当作连壁,把星星当作珍珠,把万物当作陪葬品。我的丧葬用品还有什么不齐备的呢?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呢!”弟子们说:“我们害怕乌鸦和老鹰吃掉你呀!”庄子说:“天葬让乌鸦和老鹰吃,土葬让蝼蛄和蚂蚁吃,从乌鸦老鹰那里夺过来给蝼蛄蚂蚁,为什么这样偏心呢!”用不公平来公平,这种公平不能公平:用不征验来征验,这种征验不能征验。自认聪明的人唯有被人支使,神人可以验证。聪明人不及神人很久了,而愚蠢的人还依靠他的偏见溺于人事,他的功劳建筑于外物,不也是可悲吗!

猜你喜欢
  言昭第六十(缺)·管仲
  卷六十二 中庸一·黎靖德
  卷四十七·湛若水
  卷十八·程端学
  经济文衡后集卷十九·佚名
  经济文衡前集卷十五·佚名
  卷二·程公说
  提要·赵善湘
  卷十三·严虞惇
  六经正误卷一·毛居正
  卷七 论语·钱时
  春秋纂言卷五·吴澄
  卷首·刘瑾
  (十六)朱子论敬·钱穆
  卷三百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八十八·彭定求

        卷788_1 【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李白   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李白   层标遏迟日,半壁明朝霞。--高霁   积雪曜阴壑,飞流喷阳崖。--韦权舆   青莹玉树色,缥缈羽人家。--李白   卷788_2 【夏夜李

  • 卷七十·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七十     宋 陈起 编吴渊遗集 赋 江东道院赋【在太平府推官宅西北抵子城公重修作赋】 大江以南壤曰当涂尝订定谍聿求如初或曰楚雄绎之故封尚存筑垒或曰晋涂山之旧民来兹奠居以言其形

  • 提要·朱希晦

    (臣)等谨案云松巢集三巻元朱希晦撰希晦乐清人至正末隠居瑶川与四明吴主一箫台赵彦铭游咏雁山之中称雁山三老明初有荐于朝者朝命未至而卒是集乃其子豳所编天台鲍原宏为之序正统中其元孙元諌刋板章陬又为之序原宏序称其飘

  • 卷一百八十八·列传第七十五·宋濂

        董抟霄   董抟霄,字孟起,磁州人。由国子生辟陕西行台掾。时天大旱,从侍御史郭贞谳狱华阴县,有李谋儿累杀商贾于道,为贼十五年,至百余事。事觉,狱已具,贿赂有司,谓徒党未尽获,五年不决,人皆以为愤。抟霄知之,以言

  • 第一百三回 集巴黎欣逢盛会 争胶澳勉抗强权·蔡东藩

      却说外交总长陆徵祥,奉命赴欧,参与和会,嗣又有顾维钧、王正廷、施肇基、魏宸组,依次续发,同充巴黎和议全权委员。陆徵祥到法国时,各协约国所派专使,先后驰集。既而顾、王、施、魏各委员,亦皆踵至,共计列席会议,得二十七国

  • 房法寿传·魏收

    房法寿,小名乌头,清河绎幕人。房法寿幼年时父亲去世,年轻时喜爱射猎,轻率而勇敢,聚结群小而进行偷盗。他的从叔房元庆、房范镇等都因房法寿犯事而被州群有司深加责罚,日长月久,宗族的人对他都感到忧惧。房法寿二十岁时,州里召

  • 尹梦鳌传·张廷玉

    尹梦鳌,云南太和人。万历时中举。崇祯年间任颍州知州。八年(1635)正月,他正在凤阳拜谒上官,闻农民起义军至,立即赶回。这时义军已至城下。梦鳌与通判赵士宽率民固守。城北门外有座高楼,由此可窥视城中,生员刘廷传建议抢先占

  • 大学章句序·胡广

    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盖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矣【朱子曰天之生民各与以性性非有物只是一个道理之在我者耳仁则是个温和慈爱底道理义则是个断制裁割底道理礼则是个恭敬撙节底道理智则是个分

  • 致士第十四·荀况

    [题解]本篇主要论述了招引贤士的方法,如“刑政平”、“礼义备”、“明其德”等等。篇中同时也强调了贤士对于国家治乱的重要作用。[原文]14.1衡听、显幽、重明、退奸、进良之术(1):朋党比周之誉,君子不听;残贼加

  • 卷二·赞宁

    ◎译经篇第一之二(正传十五人附见八人)○唐洛京圣善寺善无畏传(达摩掬多)释善无畏本中印度人也,释迦如来季父甘露饭王之后,梵名戍婆揭罗僧诃,华言净师子,义翻为善无畏;一云输波迦罗,此名无畏,亦义翻也。其先自中天竺,因国难分王乌

  •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三十三·念常

      (壬午) 十九年(八月赐文天祥死时年四十七岁矣)○甲申正月六日大赦。  (乙酉) 二十二年(十二月安童丞相复职)  ⊙圣旨焚毁诸潞伪道藏经之碑翰林院(臣)唐(方)杨(文郁)王(构)赵(与)李(谦)阎(复)李(铸)李(监)王

  •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九·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双品第一(有五经)(第五日诵名后诵)(有三品半合有三十六经)说智阿夷那拘楼明圣道东园论小空大空最在后(一八七)中阿含双品说智经第一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

  • 究竟一乘宝性论 第四卷·佚名

    究竟一乘宝性论 第四卷后魏中印度三藏勒那摩提译无量烦恼所缠品第六论曰。偈言向说如来藏  十种义示现次说烦恼缠  以九种譬喻此偈明何义。向依如来藏说无始世界来彼法恒常住法体不转变。明如来藏有十种义

  • 暴君末日·大仲马

    《暴君末日》又名《一个皇帝的爱情悲剧》,是大仲马的一本历史小说,原名为《阿克黛》。小说描写阿克黛爱上了斗虎勇士、竞技和歌唱优胜者琉喜阿斯,随他返回罗马城,谁知琉喜阿斯就是荒淫无耻、暴虐无道的皇帝尼禄。阿克黛

  • 愚谷集·李舜臣

    明代诗文别集。李舜臣(字茂钦,号愚谷)著。初刻于隆庆年间,凡10卷。诗为4卷,卷1为《部署稿》,卷2为《金陵稿》,卷3为《江西稿》,卷4为《归田稿》。卷5至卷10皆是其所著各类杂文。前有王世贞、孔天允2序。《四库全书》

  • 知医必辨·李冠仙

    医论。清李冠仙撰。一卷。冠仙字文荣,号如眉老人,江苏丹徒人。事儒兼医,喜钻研古典医籍,临证经验较多。著有《仿寓意草》等。为矫正时医偏颇,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撰成此书,时年七十八岁。所论十三篇,凡三十二条,约二

  • 修真太极混元指玄图·佚名

    修真太极混元指玄图,原不题撰人。从内容文字看,当为宋元间道士所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灵图类。内载十种内丹修炼诀图。有《秘传胎息诀图》、《真龙虎交媾内丹诀图》、《周天火候诀图》、《肘后飞金晶诀图》、《

  • 八识规矩补注·佚名

    凡二卷。明代普泰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文略义深,堪称唯识学之精髓。世亲菩萨摄取瑜伽百卷之要,精粹成三十颂,开后学易入之道。后经护法等十师广释,却演为繁琐难解,故玄奘入竺归国后,糅百本之论为成唯识论十卷,至此始见